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地理探究性学习的体现,就在于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创新,的探究过程。但是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等要求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轻松深入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激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出发,去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旅游业”的教学中,教师经常讲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实际中并不是这样,旅游景区的垃圾袋、一次性筷子、生活污水、汽车尾气等污染现象,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去质疑,如何才能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呢?学生就会回答:“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破坏景区的整体文化氛围”等等;“怎样解决?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学生根据日常所闻所见,就会提出使用电瓶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地理对我们的终身发展大有作用,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学生就有兴趣学。
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
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例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如何去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等方面,去探究北美洲的自然概况。设计两个探究性问题,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带?与哪些海洋相邻?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2.该大洲的西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时为什么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样使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有探究的深度。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学有所得。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 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精心准备,开拓视角,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前精心准备,包括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教师要充分论证、研究,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做到条理清晰,要备学生、备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必要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指导启发学生,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例如在“黄河”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探究性问题:黄河下游为什么多次决口改道?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泥沙来源于哪里?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治理黄河,减轻危害?设计这样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有大学科意识,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资源优势,横向联系,为地理学习服务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它包罗万象,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对于地理新课程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的观念,要具有大学科的意识,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增强知识渗透意识。例如在“长江、黄河”教学时,在语文课中学生已学习了黄河颂、话说长江等部分内容,在学习“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时,历史老师对此已作了一定的介绍,让学生从语文、历史的角度作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查资料、手抄报等。作为地理教师,我在教学时,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综合性、地域性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探究问题,不拘泥于教材讲解的文学知识、历史事件等,而是去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分组探讨,最后学生得出了两个结论:1.珠三角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2.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珠三角已经逐渐丧失了丰富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了。面对学生的表现,我欣喜无比,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展现给我们无限的潜能。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个学科独自的进行,应该是各个学科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教学进度、动向,这样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才能使学生探究的有深度、有广度,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全方位提高。
五、学会倾听,积极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强调尊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但不能忽视合作交流,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不是一两个学生能够单枪匹马完成的,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享。以手抄报、论文、图画等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办成黑板报,在校园展览。虽然花费了几周的时间,付出很多心血,但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全校宣传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去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必须与其他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相结合,只要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有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世界观有帮助,任何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去探索。
一、面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激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出发,去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旅游业”的教学中,教师经常讲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实际中并不是这样,旅游景区的垃圾袋、一次性筷子、生活污水、汽车尾气等污染现象,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去质疑,如何才能使旅游业持续发展呢?学生就会回答:“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破坏景区的整体文化氛围”等等;“怎样解决?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学生根据日常所闻所见,就会提出使用电瓶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地理对我们的终身发展大有作用,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学生就有兴趣学。
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
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例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如何去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气候等方面,去探究北美洲的自然概况。设计两个探究性问题,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带?与哪些海洋相邻?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2.该大洲的西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时为什么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样使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有探究的深度。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学有所得。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 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精心准备,开拓视角,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前精心准备,包括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教师要充分论证、研究,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做到条理清晰,要备学生、备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必要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指导启发学生,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例如在“黄河”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探究性问题:黄河下游为什么多次决口改道?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泥沙来源于哪里?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治理黄河,减轻危害?设计这样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有大学科意识,充分利用其它学科的资源优势,横向联系,为地理学习服务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它包罗万象,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对于地理新课程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的观念,要具有大学科的意识,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增强知识渗透意识。例如在“长江、黄河”教学时,在语文课中学生已学习了黄河颂、话说长江等部分内容,在学习“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时,历史老师对此已作了一定的介绍,让学生从语文、历史的角度作了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查资料、手抄报等。作为地理教师,我在教学时,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综合性、地域性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探究问题,不拘泥于教材讲解的文学知识、历史事件等,而是去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分组探讨,最后学生得出了两个结论:1.珠三角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2.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珠三角已经逐渐丧失了丰富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了。面对学生的表现,我欣喜无比,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展现给我们无限的潜能。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个学科独自的进行,应该是各个学科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教学进度、动向,这样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才能使学生探究的有深度、有广度,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全方位提高。
五、学会倾听,积极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强调尊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但不能忽视合作交流,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不是一两个学生能够单枪匹马完成的,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享。以手抄报、论文、图画等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办成黑板报,在校园展览。虽然花费了几周的时间,付出很多心血,但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全校宣传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去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必须与其他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相结合,只要对学生的发展、成长有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世界观有帮助,任何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