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世界的反映。教学往往严重脱离生活,散文教学是如何脱离生活的?具体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就文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生活中的我的存在。郁达夫说:“现在散文的最大特征,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多表现的个性特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色彩。”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作家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他在有关文章中,充分运用了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叶圣陶等人的观点,反复强调散文必须有个“我”,不管任何情况,无我决不可取。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的不同在于,小说救人无文,文学界流行的话来说,小说写好了作家就死了。散文抒发作家独特的感受,抒发作家真实的个性生活感受为第一要义,不管是叙事、抒情、说理,也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其实质都是抒我之情、表我之意、言我之志,散文贵在有我。品读散文的关键就是体会作者的个性感情,微妙的情绪,独特的感悟,散文阅读与人要联系起来,通过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通过作家这个人分享这个作品,忽视作者的存在,往往造成阅读的偏差。我教学《柳叶儿》时,就把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宋学孟联系起来,在那个生活艰难的岁月里,一个八岁的男孩,如果忽视作者的存在,或许真的认为柳叶儿吃起来还不错,很快乐,就理解错了。
其次是就文教文。这种教学法忽略生活挖掘,习惯性地教学散文内容,只教学散文的一般性的特征,与当下所阅读的具体篇目具有的个性不吻合,拘泥形式特征,忽略了散文的本质特征。很多学者指出,形散而神不散充其量只能概括散文的部分特征。套用这种说法,还有散文形不散而神散,形不散神不散,形神聚散。形散神不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部分具有解释力,只是选材、布局的角度揭示了部分散文的形式特征。把这一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散文教得像一类散文。散文教学不考虑文本的特征,是教学的又一大误区。恰当做法是:这是一篇散文,这是一篇xxx的抒情散文,这是一篇xxx个性化语言表达独特感情的抒情散文。如果这样,逐层下移,具体分析,就会发现这篇散文独特的体式独有的内涵,从而确定最值得教的内容。《柳叶儿》这篇课文集中描写抢柳叶、吃柳叶的情形,形不散而神散,柳叶儿不好吃很苦,苦中有乐。其实,于海婴解读这篇课文时,说写乐衬托苦,写特殊情况下的生活之苦是神之所在,这篇课文是形不散神不散。
最后是就文说文。这种教法,忽略了散文是生活艺术表现。每看到一篇散文教师沉浸文本内容不能自拔。教材散文大多包含作者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学习语文课程的人文精华,是语文应有之义。除此以外,语文教学还必须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落实指导思想。不仅要理解内容,理解说什么,还要理解表达方法,理解怎么说,以便在写作中运用表达经验,模仿、创新表达经验,是散文教学的落脚点。这不单纯是技巧、技能的问题。关注怎么说的问题,必须关注作者的心灵、语文内容的人文陶冶。教学《柳叶儿》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品尝、品味品说中感受柳叶的现实生活,用柳叶的现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如何走进散文的艺术世界?
首先是品人。梁实秋说:“一切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脑子里的思想情绪翻译成文字。”可以这样说,文因人异。每一种人,有一种散文。品读散文倾听作者的心声,是散文教学的第一目标。散文教学首先应该教学生品读散文中的人。散文不同于诗歌的音韵节奏、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和戏剧的矛盾冲突,散文中呈现作者的个人思想和情绪甚至是生活的原生态的再现。散文丰富的精神内涵源于作者个性精神的丰富性。散文作者都是独立、自由、多面的。散文教学着力于品读作者真实的感受、想法,着力街市作者所给予的人物和主观描写中的感受和情境,品出作者这个人。教学《藤野先生》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藤野先生的层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找出作者对藤野外貌、语言、交往的片段描写,认识藤野这个人,但进一步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对藤野先生的描绘中读懂对老师的情感,认识鲁迅这个人。
其次是品情。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品情,散文是言情的艺术,情感是抽象的,必须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作者因情发而为文,文摆在面前,可以诵读品出情感。正如叶圣陶所说:“情感的东西看不到,闻不到,似乎就在于诵读,用口面诵。”散文教学可以设身处地地涵泳,激发已有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认识感受形象的特点,达到美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感悟,获得高层次的额精神境界,这样的散文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实质和人格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柳叶儿》的情感抒发是充分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读苦与乐,还有祖母和家人对我的疼爱之情、家乡人对柳叶的救命之情。
最后是品文。散文形式广泛,有跋、序、传、赋,行文时技巧丰富多样,如成语冠名“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烘云托月”等,散文这种写法称为“飞”。对散文这些写法的体悟对学生来说确实是难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写法也难以实现目标。感情诚挚的人写出的散文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写成的散文澄清彻底,表现出来的就是散文的文调,每个散文家的生活秉性在文章中大相径庭,比如冰心的散文隽秀俊美,丰子恺的散文细腻深沉,清幽玄妙。散文的风格是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的渗透,与作者个人的经验息息相关。教学中如何将敏锐的触角引向作者的文调是非常重要的。《柳叶儿》这篇散文的首尾呼应的谋篇布局值得品读,以嚼柳叶开头,引发对柳叶生活的回忆,结尾以嚼柳叶收束全篇,回味无穷。另外,《柳叶儿》的摘柳叶的生动描写,抢柳叶的疯狂,吃柳叶的贪婪,饱含感情,语言苦中带涩,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品读。
首先是就文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生活中的我的存在。郁达夫说:“现在散文的最大特征,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多表现的个性特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色彩。”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作家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他在有关文章中,充分运用了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叶圣陶等人的观点,反复强调散文必须有个“我”,不管任何情况,无我决不可取。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的不同在于,小说救人无文,文学界流行的话来说,小说写好了作家就死了。散文抒发作家独特的感受,抒发作家真实的个性生活感受为第一要义,不管是叙事、抒情、说理,也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其实质都是抒我之情、表我之意、言我之志,散文贵在有我。品读散文的关键就是体会作者的个性感情,微妙的情绪,独特的感悟,散文阅读与人要联系起来,通过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通过作家这个人分享这个作品,忽视作者的存在,往往造成阅读的偏差。我教学《柳叶儿》时,就把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宋学孟联系起来,在那个生活艰难的岁月里,一个八岁的男孩,如果忽视作者的存在,或许真的认为柳叶儿吃起来还不错,很快乐,就理解错了。
其次是就文教文。这种教学法忽略生活挖掘,习惯性地教学散文内容,只教学散文的一般性的特征,与当下所阅读的具体篇目具有的个性不吻合,拘泥形式特征,忽略了散文的本质特征。很多学者指出,形散而神不散充其量只能概括散文的部分特征。套用这种说法,还有散文形不散而神散,形不散神不散,形神聚散。形散神不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部分具有解释力,只是选材、布局的角度揭示了部分散文的形式特征。把这一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散文教得像一类散文。散文教学不考虑文本的特征,是教学的又一大误区。恰当做法是:这是一篇散文,这是一篇xxx的抒情散文,这是一篇xxx个性化语言表达独特感情的抒情散文。如果这样,逐层下移,具体分析,就会发现这篇散文独特的体式独有的内涵,从而确定最值得教的内容。《柳叶儿》这篇课文集中描写抢柳叶、吃柳叶的情形,形不散而神散,柳叶儿不好吃很苦,苦中有乐。其实,于海婴解读这篇课文时,说写乐衬托苦,写特殊情况下的生活之苦是神之所在,这篇课文是形不散神不散。
最后是就文说文。这种教法,忽略了散文是生活艺术表现。每看到一篇散文教师沉浸文本内容不能自拔。教材散文大多包含作者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学习语文课程的人文精华,是语文应有之义。除此以外,语文教学还必须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落实指导思想。不仅要理解内容,理解说什么,还要理解表达方法,理解怎么说,以便在写作中运用表达经验,模仿、创新表达经验,是散文教学的落脚点。这不单纯是技巧、技能的问题。关注怎么说的问题,必须关注作者的心灵、语文内容的人文陶冶。教学《柳叶儿》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品尝、品味品说中感受柳叶的现实生活,用柳叶的现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如何走进散文的艺术世界?
首先是品人。梁实秋说:“一切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脑子里的思想情绪翻译成文字。”可以这样说,文因人异。每一种人,有一种散文。品读散文倾听作者的心声,是散文教学的第一目标。散文教学首先应该教学生品读散文中的人。散文不同于诗歌的音韵节奏、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和戏剧的矛盾冲突,散文中呈现作者的个人思想和情绪甚至是生活的原生态的再现。散文丰富的精神内涵源于作者个性精神的丰富性。散文作者都是独立、自由、多面的。散文教学着力于品读作者真实的感受、想法,着力街市作者所给予的人物和主观描写中的感受和情境,品出作者这个人。教学《藤野先生》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藤野先生的层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找出作者对藤野外貌、语言、交往的片段描写,认识藤野这个人,但进一步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对藤野先生的描绘中读懂对老师的情感,认识鲁迅这个人。
其次是品情。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品情,散文是言情的艺术,情感是抽象的,必须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作者因情发而为文,文摆在面前,可以诵读品出情感。正如叶圣陶所说:“情感的东西看不到,闻不到,似乎就在于诵读,用口面诵。”散文教学可以设身处地地涵泳,激发已有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认识感受形象的特点,达到美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感悟,获得高层次的额精神境界,这样的散文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实质和人格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柳叶儿》的情感抒发是充分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读苦与乐,还有祖母和家人对我的疼爱之情、家乡人对柳叶的救命之情。
最后是品文。散文形式广泛,有跋、序、传、赋,行文时技巧丰富多样,如成语冠名“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烘云托月”等,散文这种写法称为“飞”。对散文这些写法的体悟对学生来说确实是难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写法也难以实现目标。感情诚挚的人写出的散文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写成的散文澄清彻底,表现出来的就是散文的文调,每个散文家的生活秉性在文章中大相径庭,比如冰心的散文隽秀俊美,丰子恺的散文细腻深沉,清幽玄妙。散文的风格是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的渗透,与作者个人的经验息息相关。教学中如何将敏锐的触角引向作者的文调是非常重要的。《柳叶儿》这篇散文的首尾呼应的谋篇布局值得品读,以嚼柳叶开头,引发对柳叶生活的回忆,结尾以嚼柳叶收束全篇,回味无穷。另外,《柳叶儿》的摘柳叶的生动描写,抢柳叶的疯狂,吃柳叶的贪婪,饱含感情,语言苦中带涩,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