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的适应证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巨脾需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有18例行开腹脾切除(开腹组),22例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腹腔镜组),总结出腹腔镜巨脾切除的适应证,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发生率均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巨脾切除术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 腹腔镜巨脾切除 适应证 外科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97-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自1991年Delaitre开展了首例腹腔镜脾切除后,其以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被临床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已成为普通脾切除的金标准,但对门脉高压症巨脾、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1]。我院对22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与18例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巨脾需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有18例行开腹脾切除(开腹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3.4±6.8)岁;22例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腹腔镜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4.2±6.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及CT检查脾长超过20cm,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脾脏肿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后,头侧抬高10°~30°,并向右侧倾斜45°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开腹组于左肋缘下做18~30cm大小的L型切口,分离脾周韧带并切除脾脏。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于剑突和脐连线中下1/3处左腹直肌外缘穿刺10mm的观察孔(Trocar),建立CO2气腹,维持腹内压为1.6KPa;左锁骨中线肋下4~5cm处置入10mm的主操作孔,置入超声刀及止血装置;剑突下和左腋中线脐水平5mm为辅助操作孔。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后,暴露脾脏,以超声刀游离、切断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及脾胃韧带,然后以腔内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将脾脏切除后放入标本袋,经辅助孔取出脾脏组织,最后置入引流管,关闭操作孔及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例数22,手术时间(min) 145.3±39.6*,术中出血量(ml)406.3±106.5*, 6.2±2.5*,开腹组例数18,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254.0±98.1,住院时间(天) 10.0±2.8。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开腹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随访观察,腹腔镜组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发生率均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腹腔镜组例数22,发热1(4.6)*,腹腔出血1(4.6)*,切口感染0*,结肠损伤0,开腹组例数18,发热1(5.6),腹腔出血2(11.1),切口感染1(5.6),结肠损伤1(5.6)。与开腹组相比,*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自1987年应用于胆囊切除术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技术不断提高,临床经验也不断丰富,且随着腹腔镜设备及手术器械的完善、创新,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各种外科急症的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腹腔镜脾切除术亦是在其基础上逐渐成熟起来。临床对巨脾的定义为:脾脏长径≥20cm或质量>100g的脾脏,巨脾主要病因可分为继发性脾功能亢进、Evan综合征及脾恶性淋巴瘤等,其中继发性脾亢发生在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后[2~3]。巨脾患者多合并有脾功能亢进,出现脾周围血管增粗、扭曲、数量增多的病理改变,所以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临床对其存在许多争议。竺杨文,王跃东等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研究中有2例中转开腹(2.7%),认为此种方法安全、有效,适用于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4]。高远,林雨冬等对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做出的对比研究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110.9±37.2)min,术中出血量少(205.2±70.7)ml,术后住院时间短(8.9±1.2)d[5]。
本次研究结果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随手术时间长(145.3±39.6)min,术中出血较多(406.3±106.5)ml,住院时间短(6.2±2.5)d,其结果与以上研究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均证实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对生理功能的干扰小、术后疼痛轻、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常规脾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感染、血栓形成及栓塞、持续低热等,其中腹腔内出血是脾切除术后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所以减少脾切除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6]。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组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发生率均为4.6%,无感染及其它损伤发生,而开腹组中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6%、11.1%、5.6%、5.6%,可见腹腔镜手术在保证手术安全方面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腹腔镜巨脾切除术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刘丽艳,郭静,马金颖,等.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2(24):1902-1904.
[2] 胡逸林,曹庭加,等. 應用脾动脉结扎法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5(5):4858-4861.
[3]刘虎,王晓琴,等.巨脾切除术术式的改进[]J.中国社区医师,2010,11(12):70-71.
作者简介:何国标(1970-),男,汉族,湖北通城人,医学学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外科临床等
【关键词】 腹腔镜巨脾切除 适应证 外科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97-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自1991年Delaitre开展了首例腹腔镜脾切除后,其以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被临床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已成为普通脾切除的金标准,但对门脉高压症巨脾、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1]。我院对22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与18例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巨脾需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有18例行开腹脾切除(开腹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3.4±6.8)岁;22例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腹腔镜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4.2±6.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及CT检查脾长超过20cm,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脾脏肿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后,头侧抬高10°~30°,并向右侧倾斜45°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开腹组于左肋缘下做18~30cm大小的L型切口,分离脾周韧带并切除脾脏。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于剑突和脐连线中下1/3处左腹直肌外缘穿刺10mm的观察孔(Trocar),建立CO2气腹,维持腹内压为1.6KPa;左锁骨中线肋下4~5cm处置入10mm的主操作孔,置入超声刀及止血装置;剑突下和左腋中线脐水平5mm为辅助操作孔。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后,暴露脾脏,以超声刀游离、切断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及脾胃韧带,然后以腔内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将脾脏切除后放入标本袋,经辅助孔取出脾脏组织,最后置入引流管,关闭操作孔及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例数22,手术时间(min) 145.3±39.6*,术中出血量(ml)406.3±106.5*, 6.2±2.5*,开腹组例数18,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254.0±98.1,住院时间(天) 10.0±2.8。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开腹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随访观察,腹腔镜组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发生率均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组别腹腔镜组例数22,发热1(4.6)*,腹腔出血1(4.6)*,切口感染0*,结肠损伤0,开腹组例数18,发热1(5.6),腹腔出血2(11.1),切口感染1(5.6),结肠损伤1(5.6)。与开腹组相比,*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自1987年应用于胆囊切除术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技术不断提高,临床经验也不断丰富,且随着腹腔镜设备及手术器械的完善、创新,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各种外科急症的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腹腔镜脾切除术亦是在其基础上逐渐成熟起来。临床对巨脾的定义为:脾脏长径≥20cm或质量>100g的脾脏,巨脾主要病因可分为继发性脾功能亢进、Evan综合征及脾恶性淋巴瘤等,其中继发性脾亢发生在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后[2~3]。巨脾患者多合并有脾功能亢进,出现脾周围血管增粗、扭曲、数量增多的病理改变,所以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临床对其存在许多争议。竺杨文,王跃东等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研究中有2例中转开腹(2.7%),认为此种方法安全、有效,适用于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4]。高远,林雨冬等对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做出的对比研究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110.9±37.2)min,术中出血量少(205.2±70.7)ml,术后住院时间短(8.9±1.2)d[5]。
本次研究结果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随手术时间长(145.3±39.6)min,术中出血较多(406.3±106.5)ml,住院时间短(6.2±2.5)d,其结果与以上研究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均证实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对生理功能的干扰小、术后疼痛轻、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常规脾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感染、血栓形成及栓塞、持续低热等,其中腹腔内出血是脾切除术后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所以减少脾切除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6]。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组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发生率均为4.6%,无感染及其它损伤发生,而开腹组中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6%、11.1%、5.6%、5.6%,可见腹腔镜手术在保证手术安全方面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腹腔镜巨脾切除术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刘丽艳,郭静,马金颖,等.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2(24):1902-1904.
[2] 胡逸林,曹庭加,等. 應用脾动脉结扎法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5(5):4858-4861.
[3]刘虎,王晓琴,等.巨脾切除术术式的改进[]J.中国社区医师,2010,11(12):70-71.
作者简介:何国标(1970-),男,汉族,湖北通城人,医学学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外科临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