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SP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PY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英语技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而且要使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重视ESP教学。本文探讨了国内ESP教学现状,并针对ESP教学的不足,提出了改进ESP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ESP教学 课程设置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经历着各种形式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对教学内容涉及较少,更多的是对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关注,比如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等”(李秋实,2013)。魅力由于初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情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一新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达到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他们一入学就能参加四六级考试。另一方面,资料显示,国内高校毕业生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时,很少有人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所在行业进行无障碍交流。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具有专门用途英语素养和技能的人才,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可实施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应对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尴尬局面。
  ESP是EFLT(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种形式,是为学生专业学习需求或为未来工作需求服务的。ESP又可以分为学术英语EAP(如:经济英语)和职场英语EOP(如:酒店英语等)。国内外学者都试图描述ESP,Halliday在他的《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一书中首次提出ESP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形式的ESP:公务员、警察、法律工作者、护士、工程师英语等。Hutchinson和Water(1987)认为ESP就是以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刘润清认为“以后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或者说,与另一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刘润清,1996)。
  二、国内高校ESP教学现状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一些高校就开始关注并实施ESP教学。到目前为止,国内多数大学都已开设ESP课程,调查发现,他们普遍还是以通识英语教学(EGP)为主。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停留在通用英语教学上,一些专家和学者指出这些课程教学要求较低,对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认为这是大学英语的自我救赎之路。秦秀白认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秦秀白,2003)2013年,上海市提出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其目的是凸显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虽然这些年来ESP教学取得一些发展,但其教学水平没有相应的进步,教学效果不显著,在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法和教材陈旧、ESP师资缺乏。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
  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ESP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5-7学期,计划学时不得少于100学时”,但是实际情况是各大学开设ESP课程情况没达到大纲要求。首先,由于经费、设备、师资等原因,有些大学根本没有开设ESP课程,学生只顾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考研英语;一些大学虽开设了ESP课程,但只作为选修课,课时时间短,远远没有达到100学时,课程效果不好。而且由于师资紧缺,多数ESP课程随意性很大,表现为一些专业开设,一些专业没有开设,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被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通用英语。这些导致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ESP课程的了解不够,选课时盲目随意,有些学生上课完全是为了凑足学分。另外,一些一流大学重视专门用途英语,并开设双语课程,但是课程设置科学性不强,课前对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分析不足,不能紧跟他们的需求,这往往导致ESP课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材、教法陈旧
  一门课程的授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选取得当与否。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成系列的成熟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一些高校使用外国原版教材,但是没有因材施教,太难,不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国内大多数教材太陈旧、太枯燥,教材的知识性太强,可教性不高,没有及时地增加一些与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相关的内容。ESP课程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如果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或花了时间学了一些用不上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ESP课程中,教师主要还是采用阅读加翻译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往往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一段,再让学生翻译这一段,然后教师便对其翻译进行评讲、修正。这种方法强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却没有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发言的机会很少,他们往往感到枯燥和被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往往不佳。
  (三)师资力量不够
  “实际上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开设还不够专业,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教师可以开设这样的课程”(李秋实,2013)。调查显示,师资是专门用途英语发展的瓶颈。上ESP课程的要么是各专业教师,要么是英语教师,目前还没有专门的ESP课程教师。首先,由于还有专业课程要上,因此这些教师往往疲于奔命,上ESP课程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ESP教学研究上。其次,各专业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受到英语能力的限制,往往上不好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英语教师虽然在语言上训练有素,但缺少专业背景,很难胜任ESP教学课程。最后,教师趋向于独立完成ESP课程的授课,他们之间很少有沟通和交流,因此互相之间没有取长补短的机会。
  三、改进ESP教学的策略
  合理化的课程设置对ESP教学尤为重要。各高校可以将各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化,建立一个专门的ESP系部处理有关ESP教学的各类问题,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各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ESP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学习有经验的高校如台湾成功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探寻出适合自身的课程设置模式。此外,高校还应积极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做好全面细致的学生需求分析,将得来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不断地调整、完善课程设置。   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选择应当真实。“真实性是指与真实的语言活动相关的活动和过程”(李秋实,2013)。为了实现真实性,教材的难度、前沿性、实用性都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改编已有的教材。在授课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及时修改教材的内容。ESP教学方法应当是灵活多变的,最主要的是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恰当地加以引导。总之,ESP教学要尽力实现学生自主、自动学习。
  目前,国家很重视各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中不乏英语功底扎实、专业素养高的毕业生,因此高校可以适当地聘用一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弥补ESP师资的不足。此外,对在职教师来说,其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给予的机会,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参加相关的培训、进修学习课程。学校也应当组织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培训,鼓励英语教师课余进修。在ESP教学研究上,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可以加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帮助专业英语教师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专业教师可以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他们可以建立一个ESP教师团队,定期地进行交流探讨。
  四、结语
  正如蔡基刚(2004)所说:“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搞贸易的毕业后能直接用英语参加商贸谈判,搞新闻的能够直接用英语采访,当律师的能用英语出席法庭,当工程师的能用英语和外国技术人员交流,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蔡基刚,2004)大学英语课程要生存,要发展,要为国家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就要调整大学英语课程目标,重视ESP课程,规范ESP课程设置,更新教材教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and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李秋实.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J].重庆大学,2013,4.
  [5]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8.
  [6]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大学理工大学学报,2003,(4):79-83.
  [7]张静.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J].宁波大学,2008.
  本文系2013年赣州市社科研究百题课题论文
其他文献
One day Mr. Ness was in the classroom. A cat walked into the room. “Hello, Mr. Ness,” said the cat. Mr. Ness looked at the cat. He was surprised. “Who are you?” asked Mr. Ness.  “I am Dan,” said th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