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如何有效管理班级,提高工作效率,是班主任不懈的追求。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感受到班级管理不应该只是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有时也需要适当地变换节奏,“不按套路出牌”,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即班级管理既需要遵循“正”——班级管理的一般规律、原则和基本要求,也需要别出心裁的“奇”——面对特殊情况能灵活且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正”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基础
就班级管理而言,绝大多数工作都应遵循“正”的要求,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即班级管理有其普遍性、基础性的要求。例如,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尊重并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再如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就必须要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进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而且这一要求在接手新班级之初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又如订立班级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路径,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与授课教师的交流,等等,诸如上述工作无不需要班主任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而言,班主任要做好“身正”“言正”“心正”。
1. 身正
班主任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关键在于以身作则,亲身示范。班主任不仅要在学生面前,在班级、学校中表现出身正,在其他场所也同样如此。如果班主任教育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要主动让座,但自己却对站在身旁的老人视而不见——这样的身教,学生不但不会“不令而行”,而且必然“虽令不从”。
2. 言正
班主任不仅需要身正,还需要言正。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班主任视作模仿对象,不仅观其行,还会听其言。因此,班主任需要锤炼语言,要考虑“什么样的语言能传递正能量”“什么样的措辞会误导学生”。多说积极的、鼓励的、肯定性的语言(如“我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少说甚至不说消极的、斥责性的语言(如“这样糟糕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表扬学生时要实事求是,而批评学生时则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等等。
3. 心正
“心正”表现为心中有学生,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理解学生,继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而且,班主任只有“心正”,其“身正”“言正”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否则,“身正”“言正”不能长久坚持。
作为班主任,上述这些要求还需要“十年如一日”地一以贯之地坚持,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在开了一个好头之后,从此再无起色,或者不了了之,否则,此前再好的努力也都会付诸东流。
二、“奇”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
虽然“正”是基础,是一般性要求,基本涵盖了班级管理的常规性工作,但班级管理绝对不是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的代名词,而是需要“涟漪荡起”,需要变化,这也正是体现班主任工作的高超艺术的关键之处。
1.“奇”有所备
班主任的“奇招”决非是心血来潮、主观臆断的结果,而要依靠班主任平时对班级及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自己及他人教育经验的用心积累,对教育问题的不断思考、反复研究。只有在平时做好这些准备,面临突发问题时,才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某学生为了给班主任一个“下马威”,在黑板上写下“班主任可怜”五个大字,但班主任并未大发雷霆,反而与学生就此探讨起“可怜”一词。师生探讨最终的结果,无论是从“值得怜悯”,还是从“可爱”(“可怜”在多处古代文献,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孔雀东南飞》中的“可怜体无比”等,均意指“可爱”)等角度来说,班主任这一工作都是需要呵护的——“值得怜悯”说明班主任的工作环境、待遇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学生还需要体谅并支持班主任开展工作;“可爱”则充分说明班主任的受欢迎程度,班主任如此受欢迎,没有理由不支持其开展工作。本来想让班主任难堪的一出“闹剧”,巧妙的处理反而让学生更加拥戴班主任,这可谓临门一脚式的“神来之笔”。实际上,班主任使用奇招,看似是风格一转,实则一切尽在班主任的运筹帷幄之中,“奇”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2.“奇”非“三分钟热度”
运用“奇招”切不可半途而废,一定要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持。例如,班主任在经过观察后,发现某同学在各种场合都想极力表现自己,已经影响其后续的学习及其长远发展,于是采用有意忽视的方式(相对于班主任与该名学生“正面交锋”——或说理、或批评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未取得预期效果——学生大幅收敛自己爱表现的行为之前,班主任切不可心软。简言之,经过深思熟虑后采用的奇招,班主任要坚持到底,轻言放弃或转移视线等均不可取。
3.“奇”得自然
虽然“奇”是灵活应对问题,但就实施过程看,还应强调自然而为,顺理成章,不要让学生觉察到某种端倪,轻易地揣摩到班主任的意图,乃至洞察到班主任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否则,难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因此,班主任不能因追求新奇而矫揉造作、舍本求末地使用“奇招”,否则,奇得唐突、奇得蹩脚事小,无法收到奇效,甚至是弄巧成拙,伤害学生才是最让人痛心的。
4.“奇”需常新
“奇”在于灵活多变,具有情境性,因而排斥僵化的、封闭的思维模式及处事风格。班主任使用“奇招”必然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昨日的“奇招”,到了今天,也许变得很平常;处理这一个突发事件的奇招,换作另一个情境,也许连作为问题解决的常规备选项都不是。总之,班级管理的“奇”需要创新、灵活,需要与一切遵照“老黄历”行事等姿态划清界限。只有这样,班级管理过程中才会涌现出层出不穷的新招、奇招,帮助班主任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
“正”与“奇”可互通互变。例如,某班主任一贯以“亲民”形象示人,对于这位班主任来说,这就是“正”;但他也可以严肃提出学生遵照执行的要求,这则是“奇”。当然,“正”“奇”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善于根据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确定自己的“正”之要求,然后再谋“奇”之变化,最后实现正奇之术间自然、自如的运用与转换,这也正体现出班主任由懵懂到经验再到科学,最后升华为艺术的专业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1635)
责任编辑 颜雪梅
一、“正”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基础
就班级管理而言,绝大多数工作都应遵循“正”的要求,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即班级管理有其普遍性、基础性的要求。例如,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尊重并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再如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就必须要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进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而且这一要求在接手新班级之初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又如订立班级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路径,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与授课教师的交流,等等,诸如上述工作无不需要班主任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而言,班主任要做好“身正”“言正”“心正”。
1. 身正
班主任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关键在于以身作则,亲身示范。班主任不仅要在学生面前,在班级、学校中表现出身正,在其他场所也同样如此。如果班主任教育学生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要主动让座,但自己却对站在身旁的老人视而不见——这样的身教,学生不但不会“不令而行”,而且必然“虽令不从”。
2. 言正
班主任不仅需要身正,还需要言正。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班主任视作模仿对象,不仅观其行,还会听其言。因此,班主任需要锤炼语言,要考虑“什么样的语言能传递正能量”“什么样的措辞会误导学生”。多说积极的、鼓励的、肯定性的语言(如“我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少说甚至不说消极的、斥责性的语言(如“这样糟糕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表扬学生时要实事求是,而批评学生时则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等等。
3. 心正
“心正”表现为心中有学生,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理解学生,继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而且,班主任只有“心正”,其“身正”“言正”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否则,“身正”“言正”不能长久坚持。
作为班主任,上述这些要求还需要“十年如一日”地一以贯之地坚持,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在开了一个好头之后,从此再无起色,或者不了了之,否则,此前再好的努力也都会付诸东流。
二、“奇”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
虽然“正”是基础,是一般性要求,基本涵盖了班级管理的常规性工作,但班级管理绝对不是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的代名词,而是需要“涟漪荡起”,需要变化,这也正是体现班主任工作的高超艺术的关键之处。
1.“奇”有所备
班主任的“奇招”决非是心血来潮、主观臆断的结果,而要依靠班主任平时对班级及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自己及他人教育经验的用心积累,对教育问题的不断思考、反复研究。只有在平时做好这些准备,面临突发问题时,才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某学生为了给班主任一个“下马威”,在黑板上写下“班主任可怜”五个大字,但班主任并未大发雷霆,反而与学生就此探讨起“可怜”一词。师生探讨最终的结果,无论是从“值得怜悯”,还是从“可爱”(“可怜”在多处古代文献,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孔雀东南飞》中的“可怜体无比”等,均意指“可爱”)等角度来说,班主任这一工作都是需要呵护的——“值得怜悯”说明班主任的工作环境、待遇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学生还需要体谅并支持班主任开展工作;“可爱”则充分说明班主任的受欢迎程度,班主任如此受欢迎,没有理由不支持其开展工作。本来想让班主任难堪的一出“闹剧”,巧妙的处理反而让学生更加拥戴班主任,这可谓临门一脚式的“神来之笔”。实际上,班主任使用奇招,看似是风格一转,实则一切尽在班主任的运筹帷幄之中,“奇”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2.“奇”非“三分钟热度”
运用“奇招”切不可半途而废,一定要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持。例如,班主任在经过观察后,发现某同学在各种场合都想极力表现自己,已经影响其后续的学习及其长远发展,于是采用有意忽视的方式(相对于班主任与该名学生“正面交锋”——或说理、或批评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未取得预期效果——学生大幅收敛自己爱表现的行为之前,班主任切不可心软。简言之,经过深思熟虑后采用的奇招,班主任要坚持到底,轻言放弃或转移视线等均不可取。
3.“奇”得自然
虽然“奇”是灵活应对问题,但就实施过程看,还应强调自然而为,顺理成章,不要让学生觉察到某种端倪,轻易地揣摩到班主任的意图,乃至洞察到班主任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否则,难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因此,班主任不能因追求新奇而矫揉造作、舍本求末地使用“奇招”,否则,奇得唐突、奇得蹩脚事小,无法收到奇效,甚至是弄巧成拙,伤害学生才是最让人痛心的。
4.“奇”需常新
“奇”在于灵活多变,具有情境性,因而排斥僵化的、封闭的思维模式及处事风格。班主任使用“奇招”必然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昨日的“奇招”,到了今天,也许变得很平常;处理这一个突发事件的奇招,换作另一个情境,也许连作为问题解决的常规备选项都不是。总之,班级管理的“奇”需要创新、灵活,需要与一切遵照“老黄历”行事等姿态划清界限。只有这样,班级管理过程中才会涌现出层出不穷的新招、奇招,帮助班主任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
“正”与“奇”可互通互变。例如,某班主任一贯以“亲民”形象示人,对于这位班主任来说,这就是“正”;但他也可以严肃提出学生遵照执行的要求,这则是“奇”。当然,“正”“奇”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善于根据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确定自己的“正”之要求,然后再谋“奇”之变化,最后实现正奇之术间自然、自如的运用与转换,这也正体现出班主任由懵懂到经验再到科学,最后升华为艺术的专业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1635)
责任编辑 颜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