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的对照手法运用及其价值取向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于对照手法的运用是广泛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对照手法的运用与对照背后作者所寄寓价值取向和思想感情。
  关键词:《双城记》 对照手法 价值取向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着意运用了对照的手法,将革命的动机与过程,革命浪潮中的人物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法国大革命对于个人与社会的深刻影响。对照背后体现了在旧体系崩坏,新秩序建立过程中,法国社会的激烈的震荡与矛盾,寄寓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价值判断与对人道主义的讴歌。
  1.贵族与平民的生活落差——对革命必然性的肯定
  《双城记》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叙述革命前法国社会状况,直到到第二部第二十一章“回响的足音”(约全文三分之二处),法国大革命才以旋风般的速度爆发。此前章节,狄更斯运用对照的手法,将贵族的浪荡奢侈生活与平民的艰苦贫穷进行对照,表现攻占巴士底狱之前社会中暗涌的革命浪潮和人民仇恨,体现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正义性。
  这种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差距的叙述令人印象深刻,贵族品尝着四人侍奉着的朱古力茶而平民则吸食混着泥土的残酒;贵族的马车在狭窄的街道上横冲直撞,而失去孩子的父亲只配获得一枚金币当做补偿;贵族住着优质石材建筑的房屋,而一位老妇人想乞求一块石头来分辨在杂草中她死去丈夫的位置而不得都表现了这种差距。
  这些对比为这部小说打下了批判现实的烙印,对比之中,饱含了狄更斯对于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的肯定——革命必然爆发也终将爆发,这其中有着某种强大的,昭示着正义的力量。
  2.正义革命背后的群魔乱舞——对革命的非理性的揭露
  革命的正义性与革命的非理性的激烈冲突是本书的巨大价值所在。狄更斯将革命动因与实际效果进行对照描写,表现了正义革命行为沦为一种彻底的人民报复行为的全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革命的非理性所带来的人性的失落,社会的混乱与价值观念的崩塌是更值得被关注的。
  总的来说,革命的效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革命对个人带来的转变,二是革命给社会群体带来的巨大改变。
  首先来谈革命对个人带来的转变。从物质上来说,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贵族对于平民的压迫,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这一场革命而变得富足,革命中宏大的社会理想和激情与人民的辘辘饥肠相伴而行。从精神上来说,革命是压抑痛苦的灵魂借由革命之机进行释放。而这释放往往由于不适度而使人走上极端的道路,这一点在得伐石太太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
  革命对于社会群体的改变的强烈矛盾色彩是《双城记》的价值所在。正义与残暴,贵族与人民这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穿插的状态,是非的界限不再如同革命之前那样分明,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混乱和无秩序之中,革命的矫枉过正,给整个社会打上一种古怪恐怖的气氛,罪恶成为了这场革命的派生物。
  在对于新的社会价值与国家机器的建构上亦是非理性的。社会价值方面,革命并没有建构一个清晰的社会价值取向,它将某些普世价值泛泛而论,在旧的社会价值脱落之后,它呈现出一种混乱的价值判断。在新的国家机器建构方面,它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法庭混乱的建构就是很好的例证。革命在某些层面上并不是破旧立新,而是带有一种与旧制度同归于尽的性质,甚至是旧的破除了,新的却未建立。
  总的来说,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的改变,革命背后隐隐有着一种人性的失落。革命“仍然用同样铁锤,把人道打击的不成样子,而它把它自身也歪曲成同样惨苦的形式。又在播种同样专横和压迫的种子,这必然会产生同样效果的。”革命呈现出一种失控的状态,在冲动与盲目背后,人性的复杂是超乎其阶级属性之外的,贵族与平民阶级界限并不是与非的界限,在这一语境中,对人性的分析才更具意义。
  3.革命中的爱与恨——对人性的歌颂
  不容忽视的是,狄更斯不仅仅对贵族与平民生活差距进行对照,对革命动机的正义与革命效果的非理性进行对照,也对革命过程中的人物进行了对照描写。
  面对痛苦的过去,在梅尼特和得伐石夫人的对比中,有着对宽容与复仇的不同态度;面对爱情,在卡尔登与史曲勒孚的对比中,有现实爱情与理想爱情的不同观念;面对金钱与权利,在代尔那和其父辈的对比中,有着一种超越阶级的对人的品质的肯定。在这对比中,读者应该摆脱阶级偏见,本着人性的态度去衡量其中的善与恶,人性的光辉与人性的失落。
  总的来说,狄更斯运用对照的方法,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进行了摹写,表现了他对革命正义性的肯定,对革命非理性的揭露与对人性的歌颂。其中对革命的多角度叙述和对人物的塑造,不仅让我们对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事件的不同的视角与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小学生出于比较贪玩儿的年纪,因此小学时期的数学课堂的效率问题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拥有秩序和效率都比较好的数学课堂,但如果遇到
摘要:英语教学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过程主要从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程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出发,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措施进行探究,深入挖掘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创新措施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开展各项教学内
本文选取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代表《重访巴比伦》,通过探讨人物的象征蕴意来揭示作者对“梦国美”的深刻反省以及迷惘的一代由此流露出的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心灵回归的渴望.
良好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本文着重分析初中语文现行教学理念,就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转变方法,以求提高教学质
内容摘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这部作品以一种平和、质朴的叙述方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西部受“极左”政治路线影响导致的农村凋敝现象的社会背景下展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邢老汉与狗的充满温情却悲惨心酸的故事。屠格涅夫《木木》这篇小说以“平淡之中见深意”的笔调,揭示了俄国十九世纪农奴专制背景下的小人物格拉西姆和狗的悲惨生活命运。这两部小说的作者没有局限于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故事,而是以独到敏锐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承德市确定的发展目标.本文试从城市规划和建设角度,探析承德市发展现状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之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少教”,实现学生积极地、理解地、深度地、自主地“多学”。使教与学都达到一种轻松愉悦、质优高效的最佳教学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少教多学;独立自主;高效课堂  “少教多学”是针对教与学时间或内容的量比提出的。“少教”指的是教师精讲,但也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天津农学院围绕“管理、服务、育人”这一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强化管理,完善规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