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海和上海两个沿海城市的水彩画在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片土地都孕育了人们特别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地域文化,北海水彩画的历史悠久,早期由英国传入,其作品多以北部湾为创作题材,以写意为主流。上海水彩画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传入,多以江南情怀为表达,通过水来创造情境,以写实为主流。本文主要从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的审美特征、艺术表达、风格特征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探索不同地域水彩画的异同,揭示水彩画艺术存在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北海 上海 比较 审美特征 风格特征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70-02
一、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审美特征比较
水彩画源起德国,在英国达到了兴盛时期,传入我国沿海城市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北海和上海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外来文化的流入为人们的艺术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也将西方的水彩画与中国的绘画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形成了本民族自己的水彩画艺术特色。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过“写境”和“造境”的审美范畴之说,他描述为写实与理想之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上海水彩画中蕴含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写境”之意,北海水彩画中蕴含了中国传统美学“造境”之象。“写”突出了实,“造”突出了虚,虚实相生,刚好形成有机的互补,均有我们借鉴之处。
受地理条件海洋文化的影响,沿海城市的水彩画审美特征自然离不开广阔的大海和渔业生活,这也构成了北海和上海两地水彩画发展的基本条件。水彩画传入我国自然将西方人的审美和中国人的审美有机的融合并且带有浓重的地域特色。上海水彩画的创作追求典雅与诗意之美,融水彩于意境当中,略显情趣。忽略了色的表现突出了水的运用。烟光露影的水气、动感、灵动、流畅,使水彩画鲜活生动起来。水韵的表达流畅自然,画面简洁但内容丰富,色彩简单却蕴含曼妙之美感。多以写实来表达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广西水彩画创作保留了传统水彩画的技法,同时又在其中追求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在色彩的运用上与自然光景完美的结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需求,既具有出水芙蓉般柔美润透之感,又不失海洋般辽阔宽广之美,多以写意来表达北部湾的风景和人文情怀。色彩绚烂又不失鲜活润透。不同的色彩又具有不同的主观审美特征,红色代表了激情,绿色代表了生机,蓝色代表了广阔与浩瀚,艺术家对色彩的运用恰恰是内心审美情感的抒发。这些色彩的运用又是对自然和生活图景最真切的表达。广西水彩画对水的运用不及上海水彩画那么注重,这和广西地处我国最南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天气的炎热,水汽容易挥发,在创作中水分的流失较快。总之,北海和上海的审美特征各具特色。
二、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艺术表达比较
水彩画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水彩画中水与时间把握是很重要的,控制好水的多少,这是一个量的问题,把握好干湿的时间,这是时间和度的问题。画面要充分表达出水的感觉。水彩画中的水在地域、季节、天气、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表达也不同。其特点具有流动的韵律美感。
上海的水彩画让人感觉到有水韵十足之味,将水的表达提升到了中国美学意境的审美范畴,因此也以水而闻名。如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对水的意境也有所描述,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方壶泼墨,全不求似,自谓独参造化之权,使真宰欲泣也。宇宙之内岂可无此种境界”。水彩画中水的表达就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表达融入其中,与所表达的情与景相融合,画面由水裝点似乎又不见水,水以烟波浩渺之势融入画面。上海画家王济远在《武林春水》中写道:“水彩来之趣味,在水分之中包含气韵,使心绪与物溶解,而将以自慰自乐。”水彩画家冉熙早年在作品中对水与彩的运用有自己独到的表达,在水分浸润的湿纸上创作,画面力度感极强,具有鲜明的特点。选择的题材不同,表达也会不同,对具体的物象把握是关键,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水的表达方式,有流动的水的表达、沉渍的水的表达、渗化的水的表达等等多种形式。上海水彩的写实表现手法在张充仁、潘思同、李咏森等老一代水彩画家手中奠定了基调,在刘亚平、杜国浩、侯伟等画家的艺术表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水彩逼真飘逸的感觉和水润灵动的效果是上海水彩画多样的表达手法。上海画家柳毅善于传统的纯水彩风格的表达,集海派的传统又有创新,水中有情,情中有景,用色简洁,具有明澈高洁之美感,将水与色的表达完美的结合。杜国浩先生更注重真实的水彩效果表达,其作品与时俱进,常有一些大场景的表达,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上海水彩画将中西方的审美有效地结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北海水彩画鲜活清新、题材丰富,艺术表达的语言多种多样,充满了地域的情怀和时代的气息。这种接近生活的艺术表达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以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呈现了出来。在汤由础先生的带领下,蔡道东、张国楠、张国权等人为北海的水彩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继承了英国水彩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实主义色彩的表达,在时间的绵延中将水彩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创造出了一幅幅恬美的意境。汤由础先生创作的《绣红旗》《荔枝熟了》《月夜检修》这些作品将人、自然和时代很好的结合,不仅有自然的醇美,又具有时代的气息。蔡道东先生创作的《港夜》《牛场》《夜以继日》等作品从色彩、线条的张力与感染力将光景表达得淋漓尽致。张国楠先生创作的《秋夜随风》《我们的大地》《南湾海岸》等作品对色彩、造型、水分的把握十分到位,水在时间中要很好的把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早不行,太迟了也不得,恰到好处才能使画面水润鲜活。《南湾潮落》《进港》《雨后》等作品都显得十分生动。张国权先生创作的《春分》《过云雨》《南湾夕阳》《涠洲清晨》等作品对水和色的把握也十分到位。画面清新、透彻、给人有一种水气扑面而来,美丽自然,清爽宜人的感觉。
三、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风格特征比较 水彩画的风格能够体现一个地区人们的艺术追求和特色。北海和上海两地的水彩画风格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北海地处北部湾地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北部湾画风”和“漓江画派”,汇聚了西洋水彩画的风格和海洋文化的风格特征。艺术家们的艺术风格多样,多以写意为主,在探索中不断地挖掘,使用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大海、港湾、渔船、渔民、街景等地方风格特征进行描写和刻画,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海洋文化气息。上海地处我国的东面,素有东方明珠的赞誉,水彩画风格和表达形式多样,有抽象的表达,也有写实的描述,其中主要还是以写实风格特征为主流。真实地表现了上海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同样是对大海的描绘,北海水彩画透露出宽广澎湃、质朴自然之感,上海水彩画透出清澈明净、韵味十足的美感。北海水彩画创作风格受到了英国写实主义的影响,运用了清爽、通透的表现手法。在表现大海的壮阔之美时,画面水天一色,一气呵成,韵味十足。上海水彩画中总是隐藏着淡淡“江南情调”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画面一下子映入眼帘,自然、清新,这种水汽笼罩的江南美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描写了江南的景致,仿佛诗中有画。而这其中又突出了一个“水”字,上海水彩画就十分注重水的运用,将水与彩的交融,勾勒出一幅曼妙的江南美景。
夜上海灯火点点,渔歌唱晚,东方明珠,璀璨照人,城市的风貌,为水彩画艺术创作奠定了基调和风格,艺术家们对城市景致的挖掘用水彩画表现得淋漓尽致。上海老一辈水彩画家李咏森、张充仁、潘思同奠定了水彩画写实的风格,刘亚平、侯伟等人又将写实风格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刘亚平结合水彩的灵动与逼真,生动地展现了画家对自然映射的心灵图景。王肇民和柳毅先生的作品抓住了城市风貌的特征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创作,将城市景色与心中的意象诗意的表达在水彩中。
北海湛蓝的天空,坐看云卷云舒,火红的晚霞,美丽的金滩、银滩,为水彩画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蓝本。艺术家们对光和色的把握,将美丽的大自然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水彩。北海老一辈水彩画家黄铸夫和辛莽先生为北海的水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以写意风格为主,善用大胆的笔触和艳丽的色彩,清新自然,挥洒有度,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开辟了道路。汤由础先生将人与自然和时代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美学思想。后来的蔡道东、张国楠、张国权等人又在汤由础先生的绘画风格的影响下有了继承和创新。总之,北海和上海两地的水彩画风格各具特色,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增添了光辉的色彩和绚烂的篇章。
四、结语
水彩画从西洋传入我国之后,其自身的特点与我国的绘画特点很好地结合,体现出了中华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碰撞与融合。西方的写实绘画技法和中国注重意境的写意表达融合,表达了诗意灵动的水彩与中国水墨意境有机的结合。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以写意为主流的北海水彩画创作和以写实为主流的上海水彩画创作形成了水彩画审美文化的互补,为我国水彩画写实和意象的表达增色不少。上海水彩画对水的表达,用水造境,美不胜收。北海水彩画对彩色的渲染,用色巧妙,为水彩画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北海和上海的水彩画无论从审美特征、艺术表达、风格特征上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对水彩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增添了新的色彩。北海和上海两地对水彩画“写意”和“写实”各有侧重,“水”和“色”的运用各具特色,艺术表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艺术风格都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形成了自己鲜明和独特的风格,为我国的水彩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水彩画创作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同时为我国水彩画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黃丽娟.上海与广东两地水彩画风格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关键词:北海 上海 比较 审美特征 风格特征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70-02
一、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审美特征比较
水彩画源起德国,在英国达到了兴盛时期,传入我国沿海城市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北海和上海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外来文化的流入为人们的艺术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也将西方的水彩画与中国的绘画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形成了本民族自己的水彩画艺术特色。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过“写境”和“造境”的审美范畴之说,他描述为写实与理想之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上海水彩画中蕴含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写境”之意,北海水彩画中蕴含了中国传统美学“造境”之象。“写”突出了实,“造”突出了虚,虚实相生,刚好形成有机的互补,均有我们借鉴之处。
受地理条件海洋文化的影响,沿海城市的水彩画审美特征自然离不开广阔的大海和渔业生活,这也构成了北海和上海两地水彩画发展的基本条件。水彩画传入我国自然将西方人的审美和中国人的审美有机的融合并且带有浓重的地域特色。上海水彩画的创作追求典雅与诗意之美,融水彩于意境当中,略显情趣。忽略了色的表现突出了水的运用。烟光露影的水气、动感、灵动、流畅,使水彩画鲜活生动起来。水韵的表达流畅自然,画面简洁但内容丰富,色彩简单却蕴含曼妙之美感。多以写实来表达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广西水彩画创作保留了传统水彩画的技法,同时又在其中追求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在色彩的运用上与自然光景完美的结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需求,既具有出水芙蓉般柔美润透之感,又不失海洋般辽阔宽广之美,多以写意来表达北部湾的风景和人文情怀。色彩绚烂又不失鲜活润透。不同的色彩又具有不同的主观审美特征,红色代表了激情,绿色代表了生机,蓝色代表了广阔与浩瀚,艺术家对色彩的运用恰恰是内心审美情感的抒发。这些色彩的运用又是对自然和生活图景最真切的表达。广西水彩画对水的运用不及上海水彩画那么注重,这和广西地处我国最南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天气的炎热,水汽容易挥发,在创作中水分的流失较快。总之,北海和上海的审美特征各具特色。
二、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艺术表达比较
水彩画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水彩画中水与时间把握是很重要的,控制好水的多少,这是一个量的问题,把握好干湿的时间,这是时间和度的问题。画面要充分表达出水的感觉。水彩画中的水在地域、季节、天气、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表达也不同。其特点具有流动的韵律美感。
上海的水彩画让人感觉到有水韵十足之味,将水的表达提升到了中国美学意境的审美范畴,因此也以水而闻名。如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对水的意境也有所描述,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方壶泼墨,全不求似,自谓独参造化之权,使真宰欲泣也。宇宙之内岂可无此种境界”。水彩画中水的表达就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表达融入其中,与所表达的情与景相融合,画面由水裝点似乎又不见水,水以烟波浩渺之势融入画面。上海画家王济远在《武林春水》中写道:“水彩来之趣味,在水分之中包含气韵,使心绪与物溶解,而将以自慰自乐。”水彩画家冉熙早年在作品中对水与彩的运用有自己独到的表达,在水分浸润的湿纸上创作,画面力度感极强,具有鲜明的特点。选择的题材不同,表达也会不同,对具体的物象把握是关键,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水的表达方式,有流动的水的表达、沉渍的水的表达、渗化的水的表达等等多种形式。上海水彩的写实表现手法在张充仁、潘思同、李咏森等老一代水彩画家手中奠定了基调,在刘亚平、杜国浩、侯伟等画家的艺术表达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水彩逼真飘逸的感觉和水润灵动的效果是上海水彩画多样的表达手法。上海画家柳毅善于传统的纯水彩风格的表达,集海派的传统又有创新,水中有情,情中有景,用色简洁,具有明澈高洁之美感,将水与色的表达完美的结合。杜国浩先生更注重真实的水彩效果表达,其作品与时俱进,常有一些大场景的表达,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上海水彩画将中西方的审美有效地结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北海水彩画鲜活清新、题材丰富,艺术表达的语言多种多样,充满了地域的情怀和时代的气息。这种接近生活的艺术表达将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以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呈现了出来。在汤由础先生的带领下,蔡道东、张国楠、张国权等人为北海的水彩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继承了英国水彩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实主义色彩的表达,在时间的绵延中将水彩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创造出了一幅幅恬美的意境。汤由础先生创作的《绣红旗》《荔枝熟了》《月夜检修》这些作品将人、自然和时代很好的结合,不仅有自然的醇美,又具有时代的气息。蔡道东先生创作的《港夜》《牛场》《夜以继日》等作品从色彩、线条的张力与感染力将光景表达得淋漓尽致。张国楠先生创作的《秋夜随风》《我们的大地》《南湾海岸》等作品对色彩、造型、水分的把握十分到位,水在时间中要很好的把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早不行,太迟了也不得,恰到好处才能使画面水润鲜活。《南湾潮落》《进港》《雨后》等作品都显得十分生动。张国权先生创作的《春分》《过云雨》《南湾夕阳》《涠洲清晨》等作品对水和色的把握也十分到位。画面清新、透彻、给人有一种水气扑面而来,美丽自然,清爽宜人的感觉。
三、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风格特征比较 水彩画的风格能够体现一个地区人们的艺术追求和特色。北海和上海两地的水彩画风格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北海地处北部湾地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北部湾画风”和“漓江画派”,汇聚了西洋水彩画的风格和海洋文化的风格特征。艺术家们的艺术风格多样,多以写意为主,在探索中不断地挖掘,使用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大海、港湾、渔船、渔民、街景等地方风格特征进行描写和刻画,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海洋文化气息。上海地处我国的东面,素有东方明珠的赞誉,水彩画风格和表达形式多样,有抽象的表达,也有写实的描述,其中主要还是以写实风格特征为主流。真实地表现了上海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同样是对大海的描绘,北海水彩画透露出宽广澎湃、质朴自然之感,上海水彩画透出清澈明净、韵味十足的美感。北海水彩画创作风格受到了英国写实主义的影响,运用了清爽、通透的表现手法。在表现大海的壮阔之美时,画面水天一色,一气呵成,韵味十足。上海水彩画中总是隐藏着淡淡“江南情调”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画面一下子映入眼帘,自然、清新,这种水汽笼罩的江南美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描写了江南的景致,仿佛诗中有画。而这其中又突出了一个“水”字,上海水彩画就十分注重水的运用,将水与彩的交融,勾勒出一幅曼妙的江南美景。
夜上海灯火点点,渔歌唱晚,东方明珠,璀璨照人,城市的风貌,为水彩画艺术创作奠定了基调和风格,艺术家们对城市景致的挖掘用水彩画表现得淋漓尽致。上海老一辈水彩画家李咏森、张充仁、潘思同奠定了水彩画写实的风格,刘亚平、侯伟等人又将写实风格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刘亚平结合水彩的灵动与逼真,生动地展现了画家对自然映射的心灵图景。王肇民和柳毅先生的作品抓住了城市风貌的特征来表现自己的艺术创作,将城市景色与心中的意象诗意的表达在水彩中。
北海湛蓝的天空,坐看云卷云舒,火红的晚霞,美丽的金滩、银滩,为水彩画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蓝本。艺术家们对光和色的把握,将美丽的大自然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水彩。北海老一辈水彩画家黄铸夫和辛莽先生为北海的水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以写意风格为主,善用大胆的笔触和艳丽的色彩,清新自然,挥洒有度,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开辟了道路。汤由础先生将人与自然和时代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美学思想。后来的蔡道东、张国楠、张国权等人又在汤由础先生的绘画风格的影响下有了继承和创新。总之,北海和上海两地的水彩画风格各具特色,为我国的文化艺术增添了光辉的色彩和绚烂的篇章。
四、结语
水彩画从西洋传入我国之后,其自身的特点与我国的绘画特点很好地结合,体现出了中华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碰撞与融合。西方的写实绘画技法和中国注重意境的写意表达融合,表达了诗意灵动的水彩与中国水墨意境有机的结合。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以写意为主流的北海水彩画创作和以写实为主流的上海水彩画创作形成了水彩画审美文化的互补,为我国水彩画写实和意象的表达增色不少。上海水彩画对水的表达,用水造境,美不胜收。北海水彩画对彩色的渲染,用色巧妙,为水彩画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北海和上海的水彩画无论从审美特征、艺术表达、风格特征上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对水彩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增添了新的色彩。北海和上海两地对水彩画“写意”和“写实”各有侧重,“水”和“色”的运用各具特色,艺术表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艺术风格都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形成了自己鲜明和独特的风格,为我国的水彩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水彩画创作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同时为我国水彩画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黃丽娟.上海与广东两地水彩画风格比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