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本文将简单对此阐述一下。
关键词: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93-02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1 小组合作学习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加师生的沟通交流,使之在知识和情感层面产生共鸣,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优势互补,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探究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增强地理教学的生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是由于没有理解其真正含义,在许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目前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2.1 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1)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
2.2 自由缺乏监控,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几个学生。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
2.3 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学困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探讨中不主动地参与;而学优生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 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3.1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友爱,又有竞赛。使学生合作融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得更愉快,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3)师生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反馈与补救。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明扼要,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分组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5)情境观:合作性的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3.2 确实实施问题策略
(1)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设计的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小组合作研究。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3)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
(4)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①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②教师要巡导,也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
③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
3.3 适时调整分组策略
(1)自由式:自由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自由式的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好好组合和差差组合,或外外组合和内内组合的情况。因此在运用基本式合作学习4~5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转为基本式分组,均衡各小组力量,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基本式:小组成员由4~6人组成,为了达到实质性的合作,我根据学生爱表现和缺乏自主性的特点,给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都赋予了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记录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小组成员要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3)特殊式: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的分组形式。
①同桌式:是最方便,是最容易组织的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地图,如果采取同
关键词: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93-02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1 小组合作学习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加师生的沟通交流,使之在知识和情感层面产生共鸣,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优势互补,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探究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增强地理教学的生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是由于没有理解其真正含义,在许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目前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2.1 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1)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
2.2 自由缺乏监控,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几个学生。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
2.3 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学困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探讨中不主动地参与;而学优生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 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3.1 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目标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讨论,共同提高,既充满友爱,又有竞赛。使学生合作融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得更愉快,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3)师生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反馈与补救。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明扼要,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分组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5)情境观:合作性的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6)评价观: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3.2 确实实施问题策略
(1)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设计的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小组合作研究。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3)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
(4)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①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②教师要巡导,也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
③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
3.3 适时调整分组策略
(1)自由式:自由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自由式的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好好组合和差差组合,或外外组合和内内组合的情况。因此在运用基本式合作学习4~5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转为基本式分组,均衡各小组力量,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
(2)基本式:小组成员由4~6人组成,为了达到实质性的合作,我根据学生爱表现和缺乏自主性的特点,给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都赋予了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记录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小组成员要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3)特殊式:是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的分组形式。
①同桌式:是最方便,是最容易组织的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地图,如果采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