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耻教育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大词典》中,“国耻”一词被解释为:国家所蒙受的耻辱。如《礼记·哀公问》中有:“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向领导干部强调:“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深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经历的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祖国感天动地奋斗历程、我们伟大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伟业。”笔者通过校园的随机采访,发现很多学生竟然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近一半学生表示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不会记起“九·一八”事变,还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抗战胜利纪念日,少数学生甚至不会唱完整的国歌。
  国耻教育应包括知耻教育和雪耻教育两个方面。知耻教育,即首先了解基本史实,知道国家遭受了哪些耻辱,以培养青少年国耻意识,形成历史使命感;雪耻教育,即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国耻,铭记国耻,但不陷入民族复仇主义,鼓励学生树立奋发图强的良好品格,为建设国家、保卫国家、振兴国家贡献一分力量。
  一、知耻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耻教育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并逼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主权和国家权益、掠夺中国国家和人民财富、残害中国人民等史实,培养学生的国耻意识,帮助学生铭记历史,增强国防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有些人看来何必再谈论那些“陈年旧账”,沉溺于历史,还有些人认为应该向前看,过去我们国弱民贫,现在国强民富,受人欺负的历史不会再有了,不需要耿耿于怀。
  近代中国遭受的国耻民恨罄竹难书。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揭开了中国百年的屈辱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火烧圆明园,逼迫清朝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割让大片土地;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巨额赔款,割让台湾;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制造了“卢沟桥”事变;12月13日,举国哀痛的南京大屠杀……这些都是构成国耻教育的史实,是全体国民,包括青少年都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的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在近代蒙受了如此之多的奇耻大辱,根本原因是统治者腐败无能和国力衰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华民族从此走上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综合国力还需要提高,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在国际上,少数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势力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与境内外恐怖组织、反动组织相勾结,不断挑起领土事端,威胁国家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唤起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国耻意识,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二、雪耻教育
  雪耻教育是要学生将国耻铭记在心,奋发图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沉痛的国耻使我们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因循守旧,闭关锁国,就沒有生机和活力,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青少年必须通过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在实现人生价值时,青少年应考虑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知耻才能雪耻,雪耻不是复仇,而是求得国家富强。知耻是基础,雪耻是目的。对青少年进行国耻教育时,教师要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同时,教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引导学生认清我国现阶段的历史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另外,教师要尤其注意民族狭隘主义、民族复仇主义的出现和蔓延,倡导广大青少年要理性爱国,不攻击外国在华机构和外国人,不攻击无辜群众,保护群众合法权益,避免在近几年的游行事件中打、砸、抢、烧等极端恶劣行为的重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N].人民日报,2011-9-2.
  [2]徐德明,魏颖.八成学生说不清九一八事变[N].天津教育报,2007-9-19.
  [3]张传明.加强国耻教育的必要性[J].理论界,1995,(5).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仅用课本内容和PPT教学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本文通过讲解微视频导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越性,阐述了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微视频 初中信息技术 运用  微视频是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时代进步的产物,面对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发展
摘要:教育信息化不仅对我国实施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升级来说十分关键,还是维持教育均衡进步与发展的关键对策。其中,教育资源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获取更加有用的知识与信息,进而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速度与进程。本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运用途径,探究了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基础教育产生的影响,以期提升我国的教育资源质量。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信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本文探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一、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物理实验为教学基础的学科,通过物理课堂的充分演示、分组小实验等相关物理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调
摘要:我国许多高校设立了旅游经营性餐饮实验室,有利于培养综合性高质量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经营目的不准确、教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實验室的教学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经营性餐饮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构想。  关键词:高校 经营性餐饮实验室 实验教学  近年来,众多高校旅游学院设立了经营性餐饮实验室,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如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十八大的召开为宣传习近平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习近平思想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面对现今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习近平思想的提出无疑为当代青少年思想动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各高校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题材,更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慧结晶。  关键词:习近平思想 宣传工作 重要意义 贯彻策略  一、习近平宣传思想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树
摘要:初中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基于此,本文从注重课堂提问、组织课堂交流与利用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学会思维”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科学策略,希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  关键词:“学会思维” 初中语文 学习  一、注重课堂提问,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通常是衡量一个人思维方法,掌握情况的基础依据,所以要
摘要:诚信是修身、立业、为政之基,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履历造假、随意违约、恶意拖逃学费和助学贷款等失信行为屡屡发生,令人不禁扼腕痛惜,这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建构。本文构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学校、个体需求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并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以期提高社会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关注,从而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关
摘要: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刻不容缓。高中阶段是学生升学和未来择业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将会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对未来综合素养的提升影响重大。课堂提问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堂 有效提问  高中地理由于复杂和
摘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不断发展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与时代脱节。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给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核心素养教学为基础,探究了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一、高中数学授课实况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以知识讲解为主,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梳理数学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策略  一、加强初中物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意义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讲授物理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