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也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通过细化目标、优化活动以及应用问题等形式,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感受其中的文化思想。那么如何基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内容,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實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一、细化目标,指向核心素养要求
课前目标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围绕目标中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要求,进行如下细致化的目标设计:
(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中的十个字,会写13个生字;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鲜艳”“服饰”等词语进行积累和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进行想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要求,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以上述目标为指导,开展《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的教学,能够使教学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在落实课程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优化活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形式,有效的活动安排,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要通过合作开展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中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但是,目前部分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不佳,究其根本,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造。因此,为了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分组。
例如,在进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使每个小组中成员之间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存在差异性,但是,整体的小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之后,教师让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并让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口语交际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显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讨论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素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三、应用问题,满足核心素养发展
提问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应用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提问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疑惑,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促进问题的解决。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要赋予问题以探究的意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基于阅读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在围绕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中,逐步发展自身的思维。
例如,在进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基于本节课中的教学内容“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青头的行动和语言等,感受青头遇事冷静等态度”等,向学生提问:“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呢?”“青头在红头的旅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逐步发展自身的思维,深化对课文内涵的认知。
显而易见,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而开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以探究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日能成的,它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创建一套完整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巩庆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2期。
[2] 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3] 周梦竹、万四光《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研究评述》,《文学教育(下)》2019年第12期。
[4] 陈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实践教学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2期。
(闫晗,女,汉族,1987年生,吉林镇赉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感受其中的文化思想。那么如何基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内容,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實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一、细化目标,指向核心素养要求
课前目标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围绕目标中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要求,进行如下细致化的目标设计:
(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中的十个字,会写13个生字;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鲜艳”“服饰”等词语进行积累和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进行想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要求,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以上述目标为指导,开展《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的教学,能够使教学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在落实课程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优化活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形式,有效的活动安排,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要通过合作开展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和讨论中互帮互助,共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但是,目前部分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不佳,究其根本,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造。因此,为了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分组。
例如,在进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使每个小组中成员之间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存在差异性,但是,整体的小组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之后,教师让组员之间互帮互助,并让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口语交际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显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有效的交流讨论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素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
三、应用问题,满足核心素养发展
提问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应用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提问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疑惑,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促进问题的解决。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要赋予问题以探究的意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基于阅读内容,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在围绕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中,逐步发展自身的思维。
例如,在进行《在牛肚子里旅行》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基于本节课中的教学内容“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青头的行动和语言等,感受青头遇事冷静等态度”等,向学生提问:“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呢?”“青头在红头的旅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逐步发展自身的思维,深化对课文内涵的认知。
显而易见,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而开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以探究性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日能成的,它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创建一套完整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巩庆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2期。
[2] 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3] 周梦竹、万四光《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研究评述》,《文学教育(下)》2019年第12期。
[4] 陈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训练实践教学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2期。
(闫晗,女,汉族,1987年生,吉林镇赉人。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