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中许多词、词组和句型可用作模糊限制语,其丰富的语义内容和语用功能是其它词语无法替代的。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不但对促进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正确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的交际也颇具实用价值。本文依据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分析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并从模糊限制语遵循礼貌原则这一角度阐述教师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英语模糊限制语能使教师的课堂语言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保持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师生的关系,使课堂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
关键词: 礼貌原则 模糊限制语 交际功能
一、模糊限制语
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最早提出了hedge这个术语。在他的论文《模糊限制词: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中,指出模糊限制语是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y or less fuzzy.)(Lakoff,1972:233)。
二、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合模糊限制语定义的词语。模糊限制语按照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通过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范围对话题内容进行修正。它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adaptor)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前者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话语意义作某种程度的修正的词语,使一些言语表达更接近事实,有sort of,more or less,really,almost,quite,somewhat,to some extent等;后者是给话题限定某个范围,以便听话者在这个范围内加以理解,多用于衡量事物时所使用的表达,如about,approximately,perhaps,essentially,in most respects,strictly speaking,par excellence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是指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而使其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的词语。话语中加上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指出话语是说话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前者表示说话者对话题的猜测,或者表示说话者本人的犹疑态度,如as far as can tell,as far as I know,hard to say,I’m afraid, I believe,I suppose,I think,probably,wonder等。间接缓和语是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的词语。它包括: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presumably,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the possibility would be,the probability is...,等等。
三、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言语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语义模糊的词语,是为了把话语说得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客观。Lakoff认为:在某些类型的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因素在决定会话的有效性中占上风。Lakoff还指出,礼貌的程度其实是受三条规则支配的:
1.不要强加于人(Don’t impose),即不要干涉别人的事情。因此,合作原则中的质量、数量、相关和方式准则都可视为该规则的一部分。
2.给人以选择的机会(Give options),即让听话人自己作决定。
3.友好相待,即双方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G.Leech对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后,在其《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礼貌原则”,并将这一原则划分为6条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5.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这6条准则(区别在于着重点不同)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礼貌准则。
四、从礼貌原则分析教师课堂言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这种教学互动活动中,教师在陈述问题或和学生进行互动活动时都不可避免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恰当使用英语模糊限制语能使教师的课堂语言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保持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师生的关系,使课堂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
(一)使语气缓和
通常来讲,无论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还是权利分配上来讲,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不平等关系(徐英,2003)。特别是刚走进课堂时的开场提问,教师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而这些要求不能以强硬的命令式的语气,以免伤及学生的面子,所以教师会选择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
(1)I suppose you have previewe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So who would like to read them for us?
(2)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famous universities in U.S. before we study the text?
(3)Presumably,some of you can retell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Would you?
一般来说,教师在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学生由于还没有平静下来都会感到有些紧张不安。例(1)中,I suppose属于直接缓和语,缓和了语气。例(2)中could表示一种建议,再加上about属于范围变动语,这样学生对于回答这一问题就留有较大的余地,他们可以就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对一些著名大学的信息还不是很了解的,教师会加以补充,从而减轻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压力。例(3)中用了间接缓和语Presumably ,加上后面的“would...?”是教师委婉的请求,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至于是否完整不是很重要。这样的开场词反映教师开始一项活动前对学生的要求,但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遵循,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更利于学生接受,维护了其面子,使后面的课堂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二)使互动言语更加礼貌得体
(4)A(student):How did you like that film?
B(teacher):I kind of like it.
在学生试教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上课内容为电影评析。随后大家针对该学生上课内容进行讨论,教师也加入其中。在例(4)中,B(teacher)用了模糊限制语中的程度变动语kind of,回避直截了当地表态,显得更为礼貌和得体,所谈内容,易于被A(student)接受。
(5)A(S):How do you enjoy the popular music?
B(T):I’d rather listen to something else,I am afraid.
为了恪守礼貌原则的一致原则,为了减少意见的正面冲突,B(teacher)使用了两个模糊限制语,一个是程度变动模糊限制语rather,一个是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I am afraid,成功地缓和了否定的语气,使话语显得得体而礼貌,同时又表达了“根本不喜欢流行音乐”的含义。
(6)A(S):When shall we hand in our composition writing?
B(T):Strictly speaking,you should hand in yours before Friday.
(7)A(S):I’m sorry.I am late.
B(T):I guess perhaps you should get up earlier next time and not to be late for my class.
以上两个例句中B(教师)使用的范围变动语strictly speaking,perhaps和直接缓和语I think可以修饰建议或批评,符合“得体准则(Tact Maxim)”和“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避免和学生正面冲突的尴尬,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改正迟交作业和上课迟到的坏习惯,学生愿意接受B(教师)的要求。
(8)A(T):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possibly close the door.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
B(S):Sure! I’d love to.
B(教师)在向A(学生)请求帮助时使用了间接缓和语wonder和范围变动语possibly,遵循了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显得谦逊而有礼貌,学生会很高兴提供帮助,这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推动后面的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三)使反馈话语更加委婉
为了达到更有效的教学,师生之间更倾向于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相互之间关系越融洽,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课堂教与学的进行(徐英,2003)。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回答有时会有错误或偏离题目原意,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应委婉地指出错误,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在反馈语中有效使用模糊限制语就可以减轻学生面子的受损程度,也保持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
(9)I am afraid that your answer is not quite right.
例句中教师用了直接缓和语I’m afraid和程度变动语quite,体现出没有采用正面否定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回答,减轻了学生由于回答不够正确而出现的尴尬情绪,保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再如:
(10)To some extent,I think your explanation is right.But maybe it would be approperiate in another sentence.
例句中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用程度变动语to some extent,直接缓和语I think和范围变动语maybe,引出学生的答案并不适合用于所提问的语境或语法结构,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委婉地指出回答的不恰当之处,能保持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1)I agree with you,in a sense.
例句中,模糊限制语in a sense削弱了原来I agree with you的会话含义。说话人虽然遵循了一致准则,勉强表了态,但又留下回旋的余地,从而间接地表达了仍有疑虑的心情。通过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说话人既遵守了礼貌原则,又暗示了实情,保全了质量准则,起到了双重的效果。
五、结语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不仅需要精确的语言,而且需要模糊的语言,有的时候只有模糊语言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满足交际的需要。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不仅在日常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英语课堂这样一个特殊场合也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礼貌原则及其准则恰当运用英语模糊限制语,能使教师的课堂语言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能保持学生的自信心,使师生之间的交际更成功,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意德.言语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35-137
[2]段恩香.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414-416.
[3]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5,(5).
[4]骆明非.英语课堂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229-231.
[5]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9,(4).
[6]袁邦株,周瑞珍.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5-47.
关键词: 礼貌原则 模糊限制语 交际功能
一、模糊限制语
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最早提出了hedge这个术语。在他的论文《模糊限制词: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中,指出模糊限制语是一些有意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y or less fuzzy.)(Lakoff,1972:233)。
二、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合模糊限制语定义的词语。模糊限制语按照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可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通过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范围对话题内容进行修正。它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adaptor)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前者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话语意义作某种程度的修正的词语,使一些言语表达更接近事实,有sort of,more or less,really,almost,quite,somewhat,to some extent等;后者是给话题限定某个范围,以便听话者在这个范围内加以理解,多用于衡量事物时所使用的表达,如about,approximately,perhaps,essentially,in most respects,strictly speaking,par excellence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是指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而使其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的词语。话语中加上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指出话语是说话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再分为两类: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前者表示说话者对话题的猜测,或者表示说话者本人的犹疑态度,如as far as can tell,as far as I know,hard to say,I’m afraid, I believe,I suppose,I think,probably,wonder等。间接缓和语是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的词语。它包括: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presumably,it is said that,it is believed that...,the possibility would be,the probability is...,等等。
三、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言语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语义模糊的词语,是为了把话语说得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客观。Lakoff认为:在某些类型的言语交际中,礼貌的因素在决定会话的有效性中占上风。Lakoff还指出,礼貌的程度其实是受三条规则支配的:
1.不要强加于人(Don’t impose),即不要干涉别人的事情。因此,合作原则中的质量、数量、相关和方式准则都可视为该规则的一部分。
2.给人以选择的机会(Give options),即让听话人自己作决定。
3.友好相待,即双方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G.Leech对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后,在其《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了“礼貌原则”,并将这一原则划分为6条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5.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这6条准则(区别在于着重点不同)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一般都遵守的礼貌准则。
四、从礼貌原则分析教师课堂言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这种教学互动活动中,教师在陈述问题或和学生进行互动活动时都不可避免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恰当使用英语模糊限制语能使教师的课堂语言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保持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师生的关系,使课堂言语交际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
(一)使语气缓和
通常来讲,无论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还是权利分配上来讲,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不平等关系(徐英,2003)。特别是刚走进课堂时的开场提问,教师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而这些要求不能以强硬的命令式的语气,以免伤及学生的面子,所以教师会选择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
(1)I suppose you have previewe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So who would like to read them for us?
(2)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famous universities in U.S. before we study the text?
(3)Presumably,some of you can retell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Would you?
一般来说,教师在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学生由于还没有平静下来都会感到有些紧张不安。例(1)中,I suppose属于直接缓和语,缓和了语气。例(2)中could表示一种建议,再加上about属于范围变动语,这样学生对于回答这一问题就留有较大的余地,他们可以就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对一些著名大学的信息还不是很了解的,教师会加以补充,从而减轻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压力。例(3)中用了间接缓和语Presumably ,加上后面的“would...?”是教师委婉的请求,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至于是否完整不是很重要。这样的开场词反映教师开始一项活动前对学生的要求,但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遵循,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更利于学生接受,维护了其面子,使后面的课堂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二)使互动言语更加礼貌得体
(4)A(student):How did you like that film?
B(teacher):I kind of like it.
在学生试教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上课内容为电影评析。随后大家针对该学生上课内容进行讨论,教师也加入其中。在例(4)中,B(teacher)用了模糊限制语中的程度变动语kind of,回避直截了当地表态,显得更为礼貌和得体,所谈内容,易于被A(student)接受。
(5)A(S):How do you enjoy the popular music?
B(T):I’d rather listen to something else,I am afraid.
为了恪守礼貌原则的一致原则,为了减少意见的正面冲突,B(teacher)使用了两个模糊限制语,一个是程度变动模糊限制语rather,一个是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I am afraid,成功地缓和了否定的语气,使话语显得得体而礼貌,同时又表达了“根本不喜欢流行音乐”的含义。
(6)A(S):When shall we hand in our composition writing?
B(T):Strictly speaking,you should hand in yours before Friday.
(7)A(S):I’m sorry.I am late.
B(T):I guess perhaps you should get up earlier next time and not to be late for my class.
以上两个例句中B(教师)使用的范围变动语strictly speaking,perhaps和直接缓和语I think可以修饰建议或批评,符合“得体准则(Tact Maxim)”和“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避免和学生正面冲突的尴尬,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改正迟交作业和上课迟到的坏习惯,学生愿意接受B(教师)的要求。
(8)A(T):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possibly close the door.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
B(S):Sure! I’d love to.
B(教师)在向A(学生)请求帮助时使用了间接缓和语wonder和范围变动语possibly,遵循了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显得谦逊而有礼貌,学生会很高兴提供帮助,这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推动后面的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三)使反馈话语更加委婉
为了达到更有效的教学,师生之间更倾向于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相互之间关系越融洽,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课堂教与学的进行(徐英,2003)。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回答有时会有错误或偏离题目原意,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应委婉地指出错误,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在反馈语中有效使用模糊限制语就可以减轻学生面子的受损程度,也保持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
(9)I am afraid that your answer is not quite right.
例句中教师用了直接缓和语I’m afraid和程度变动语quite,体现出没有采用正面否定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回答,减轻了学生由于回答不够正确而出现的尴尬情绪,保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再如:
(10)To some extent,I think your explanation is right.But maybe it would be approperiate in another sentence.
例句中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然后用程度变动语to some extent,直接缓和语I think和范围变动语maybe,引出学生的答案并不适合用于所提问的语境或语法结构,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委婉地指出回答的不恰当之处,能保持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1)I agree with you,in a sense.
例句中,模糊限制语in a sense削弱了原来I agree with you的会话含义。说话人虽然遵循了一致准则,勉强表了态,但又留下回旋的余地,从而间接地表达了仍有疑虑的心情。通过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说话人既遵守了礼貌原则,又暗示了实情,保全了质量准则,起到了双重的效果。
五、结语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不仅需要精确的语言,而且需要模糊的语言,有的时候只有模糊语言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满足交际的需要。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不仅在日常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英语课堂这样一个特殊场合也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礼貌原则及其准则恰当运用英语模糊限制语,能使教师的课堂语言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能保持学生的自信心,使师生之间的交际更成功,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陈意德.言语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35-137
[2]段恩香.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414-416.
[3]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5,(5).
[4]骆明非.英语课堂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229-231.
[5]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9,(4).
[6]袁邦株,周瑞珍.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