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具体活动的核心,如何生成、确立研究主题,在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作者从尊重每位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整合学科内容,抓住主题引发契机等方面谈主题的生成与确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9-01
综合实践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为实践方式的课程形态。其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在“主题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延伸、整合。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内容就会散乱无章。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主题活动的开发者,又是主题活动的实施者,这无论对习惯于依纲据本的教师来说,还是对依赖于书本资源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是“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生成与确立。
一、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生成熟悉的主题。
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研究主题选择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休闲活动到交通、消费等社会生活,从学生的自我发展到与他人的交往,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活动内容,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范围。
比如,不少学生发现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的游戏项目非常单一,缺少创新与变化,有些还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如何玩得开心?玩得安全?”成了一些学生思考的问题。我校的教师在六一前夕以“我的游戏我作主”为主题引领学生进行“儿童游戏的调查”、“父母玩过的游戏”、“儿童游戏的设计”、“儿童游戏展示”等探究与实践。因为“儿童游戏”这一主题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当高,有的对传统的游戏进行了改进,有的借鉴娱乐节目的形式,精彩的、体智结合的游戏方案出来了:“青蛙过河”、“时代列车”、“走进大森林”……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生长点,生成自主的主题。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推动学生进行认知和实践的内在因素。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学生喜欢的,乐于研究的,符合他们需要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的主题。只有“投其所好”,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
比如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学生们就开始在盼望着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们围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一主题,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活动。学生们“到田野里寻找春天”、“在野外拥抱春天”、“唱春天的歌,吟春天的诗”、“春天里,我们玩”……学生从这个主题的探究中,收获了很多。如“在野外拥抱春天”与“远足”活动相结合,从学校出发,来回步行十几公里,既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验,也磨砺了意志,途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要解决吃饭问题,学生又必须经历采购、野外做菜煮饭的生存煅练与劳动技能体验。
三、以学科内容为延伸点,生成深层的主题。
综合实践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的,各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他们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风俗、节日、传统工艺、戏剧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结合这一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寻访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访问、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在成果展示课上展示了很多通过实践得到的成果:或介绍传统节日,传统食品,或展示剪纸、刺绣、灯谜、对联,或制作中国结,或干脆来一段莲花落或越剧……
四、以社区资源为依托,生成特色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区域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氛围,充分挖掘蕴含的课程资源。
比如我校开展的“乡贤”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对沥海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沥海有许多乡贤,如共和国大将陈庚的夫人、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傅涯,著名科学家阮志坤等,这些乡贤可感可知,可敬可亲,可学习性强,使“乡贤”主题研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我们通过“讲乡贤故事”、“演乡贤短剧”、“做乡贤书签”、“游乡贤走廊”、“集乡贤图片”、“跳乡贤歌舞”、“看乡贤图书”、“摘乡贤名言”、“访乡贤书信”、“做乡贤名片”等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们运用体现自己个性特征的方式开展研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真正“活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不少学生正是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学会了采访、板报设计、摄影、制作电子小报等。
五、以热点事件为发生点,生成多元的主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也会成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往往蕴含在我们不经意的一些热点事件、偶发事件中。我们要从热点事件、偶发事件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比如,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成为很多学生谈论的话题。而恰巧,适逢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我就和学生一起确定“航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这个主题内容相当丰富,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很广。学生收集与航天相关的书刊、文本、图片、网页等信息资料,然后按学生兴趣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航天员与太空食品”、“未来的航天器”等小课题进行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尽管要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也可以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一些好的主题可能源自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再发现和探究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总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题或问题。”人口、民族、经济、教育、文化、交通、民俗、旅游、消费……将都是适合学生、学生有能力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2]胡修金:《创新教学与活动》[M].东方出版中心, 2001年7月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9-01
综合实践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为实践方式的课程形态。其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在“主题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延伸、整合。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内容就会散乱无章。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主题活动的开发者,又是主题活动的实施者,这无论对习惯于依纲据本的教师来说,还是对依赖于书本资源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是“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下面结合实例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生成与确立。
一、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生成熟悉的主题。
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研究主题选择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休闲活动到交通、消费等社会生活,从学生的自我发展到与他人的交往,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活动内容,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的范围。
比如,不少学生发现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的游戏项目非常单一,缺少创新与变化,有些还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如何玩得开心?玩得安全?”成了一些学生思考的问题。我校的教师在六一前夕以“我的游戏我作主”为主题引领学生进行“儿童游戏的调查”、“父母玩过的游戏”、“儿童游戏的设计”、“儿童游戏展示”等探究与实践。因为“儿童游戏”这一主题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参与热情相当高,有的对传统的游戏进行了改进,有的借鉴娱乐节目的形式,精彩的、体智结合的游戏方案出来了:“青蛙过河”、“时代列车”、“走进大森林”……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生长点,生成自主的主题。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推动学生进行认知和实践的内在因素。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学生喜欢的,乐于研究的,符合他们需要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的主题。只有“投其所好”,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
比如每当春暖花开的季节,学生们就开始在盼望着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们围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一主题,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活动。学生们“到田野里寻找春天”、“在野外拥抱春天”、“唱春天的歌,吟春天的诗”、“春天里,我们玩”……学生从这个主题的探究中,收获了很多。如“在野外拥抱春天”与“远足”活动相结合,从学校出发,来回步行十几公里,既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验,也磨砺了意志,途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要解决吃饭问题,学生又必须经历采购、野外做菜煮饭的生存煅练与劳动技能体验。
三、以学科内容为延伸点,生成深层的主题。
综合实践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的,各学科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他们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风俗、节日、传统工艺、戏剧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结合这一内容,可组织学生开展“寻访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访问、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在成果展示课上展示了很多通过实践得到的成果:或介绍传统节日,传统食品,或展示剪纸、刺绣、灯谜、对联,或制作中国结,或干脆来一段莲花落或越剧……
四、以社区资源为依托,生成特色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要充分体现区域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氛围,充分挖掘蕴含的课程资源。
比如我校开展的“乡贤”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对沥海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沥海有许多乡贤,如共和国大将陈庚的夫人、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傅涯,著名科学家阮志坤等,这些乡贤可感可知,可敬可亲,可学习性强,使“乡贤”主题研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我们通过“讲乡贤故事”、“演乡贤短剧”、“做乡贤书签”、“游乡贤走廊”、“集乡贤图片”、“跳乡贤歌舞”、“看乡贤图书”、“摘乡贤名言”、“访乡贤书信”、“做乡贤名片”等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们运用体现自己个性特征的方式开展研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真正“活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不少学生正是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学会了采访、板报设计、摄影、制作电子小报等。
五、以热点事件为发生点,生成多元的主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也会成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往往蕴含在我们不经意的一些热点事件、偶发事件中。我们要从热点事件、偶发事件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比如,神舟十号的发射成功,成为很多学生谈论的话题。而恰巧,适逢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我就和学生一起确定“航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这个主题内容相当丰富,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很广。学生收集与航天相关的书刊、文本、图片、网页等信息资料,然后按学生兴趣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航天员与太空食品”、“未来的航天器”等小课题进行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尽管要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也可以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一些好的主题可能源自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再发现和探究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总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题或问题。”人口、民族、经济、教育、文化、交通、民俗、旅游、消费……将都是适合学生、学生有能力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2]胡修金:《创新教学与活动》[M].东方出版中心, 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