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共14个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所有患者均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9例患者选择双导管系统,5例选择单导管系统。术后即刻行DSA检查,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复查DSA,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

结果

14例患者的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支架到位满意;术中均未出现载瘤动脉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支架打开不良、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DSA显示,14例动脉瘤均为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或脑出血,无死亡病例。14例患者中,8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8例患者的DSA结果均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瘤颈处未出现弹簧圈压缩,未见动脉瘤复发,支架内血流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

结论

初步研究发现,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脑电作用机制。方法:对2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变化,同时采用脑电图检测观察治疗前后脑电节律相对功率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α波相对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θ波和β波相对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FP2、FZ、F4、F8、P4、O2导l联的θ波相对功率差与HADM减分
目的探讨采用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月至3月未进行MDT管理的烧伤患者16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4月至6月实施MDT疼痛管理后的烧伤患者172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均在门诊由同一专科护士团队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实验组由烧伤科医师、疼痛科医师、伤口治疗师、专科护士团队组成MDT团队,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对此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NRS评分(同对照组),然后根据
本文介绍了颅脑解剖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标本的取材、遴选、血管的选择和准备、动静脉的灌注,以及标本的保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的前期必要步骤。
目的:探讨九针围刺针法联合火针腰夹脊穴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火针腰夹脊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九针围刺针法,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两组肢体发凉、腰脊疼痛、神疲和腰膝酸软等症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
目的探讨高分辨C型臂CT联合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在血流导向装置(FD)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采用FD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共81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动脉瘤患者共置入71枚FD,其中18例患者联合弹簧圈稀疏填塞治疗。术中对FD置入区域行20 s高分辨C型臂CT扫描,观察FD局部有无扭曲或打开不全;使用数字减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