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教材与统编教材在阅读选文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够全面了解两套教材选文在编写体例与教材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实现两套教材之间的平稳过渡,本文就阅读选文部分进行比对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两套教材都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编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套教材有着共同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与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文性。选文体现了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与尊重多样文化,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二是工具性。选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线,系统设计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与必要的语文知识;选文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典型性。选文大部分都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好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选文大多是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优美的作品,值得咀嚼、涵泳,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四是创新性。在选文的编排上,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选文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为学生设计体验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五是开放性。在合理安排选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 组元方式的比对分析。苏教版教材与统编教材选文均以单元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统编教材选文编排的基本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递进。一个单元的课文围绕一个比较宽泛的人文主题进行选编,每个单元均有一两个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一、二年级阅读由课文和课后练习组成。从三年级开始,课文类型分“精读文”和“略读文”两类,“精读文”后有两至四道思考练习题;“略读文”前有学习提示,没有思考练习题。三至六年级安排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统编教材选文的课后练习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把握。二是积累与运用。包括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三是拓展与实践。关注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统编教材重视课外阅读,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教版教材选文编排的基本特点是“主题单元、统筹安排”,即: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人文主题选编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训练内容统筹安排,训练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多次反复,螺旋上升。阅读由课文和课后练习组成。五、六年级每册安排一篇略读课文,是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后练习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描红临写,对要求会写的生字安排描红、临写的内容。二是积累运用,主要包括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积累与运用。三是理解表达,主要包括朗读、背诵、默读、浏览、略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课文的语言表达。苏教版教材同样重视课外阅读,五、六年级安排了阅读指导的文章,分别是《读书莫放“拦路虎”》 《精读与略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读书要有选择》。安排了“我读书 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整本书的阅读。
2. 选文文体的比对分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等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都离不开一篇篇不同文体的选文。第一学段以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文体为主。第二学段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初步接触说明性文章。第三学段主要以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为主,加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將两套教材选文的文体进行比对,统编教材选文共297篇,苏教版教材选文共318篇,其中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古诗词、现代诗、歌谣)、寓言、神话等选文的比例基本相当。两套教材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语言规范,内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能够较好地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两套教材选文在文体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苏教版教材在议论文、应用文、诗词故事三个方面有特色,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体系。特别是诗词故事形式新颖,富有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力与理解力。统编教材同一单元选文文体相对集中,在文言文、散文诗、童话、非连续性文本等方面较为突出。尤其重视“童话”和“文言文”的编选,童话语言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言文文字简约,便于感知与理解,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悟。
3. 选文类型的比对分析。选文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精读文” “略读文” “批读文”与“习作例文”四种,不同类型选文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的教学理念。“精读文”是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学习目标,深入地把握语言文字、内容主题、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课文。“略读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提取重要信息,自读与交流并重的课文。“精读文”是一种准备,是阅读方法的习得,而“略读文”是一种运用,是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批读文”就是在课文的旁边利用批注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从而达成课文的教学目标。“习作例文”是为习作教学服务,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点学习借鉴、迁移运用。 如表所示,两套教材都比较重视“精读文”的编选,因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有计划组织的精读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揣摩语言表达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统编教材选文类型更为丰富,特别是“精读文”与“略读文”比重恰当,不仅强调阅读方法的学习,而且给学生提供尝试运用阅读方法的机会。
4. “共用文”与“非共用文”的比对分析。“共用文”是指两套教材中选用相同的课文。通过比对,两套教材“共用文”共39篇,其中记叙文21篇、古诗词18首。21篇记叙文中有17篇是统编教材提前学习过或同期学习,如《乌鸦喝水》 《朱德的扁担》 《掌声》 《燕子》等;18首古诗词中有16首是统编教材提前学习过或同期学习,如《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元日》 《墨梅》等,因此,这些“共用文”不需要关注。只有6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提前学过,然后在统编教材中将重复学习。这6篇课文分别是《枫桥夜泊》 《七律 长征》 《桂花雨》 《珍珠鸟》 《军神》 《田园诗情》 (统编教材为《牧场之国》)。这些需要重复教学的课文,对学生来说,会失去学习的期待与兴趣。对教师来说,有的教师会认为学过的课文没有什么教学价值,忽略不教;有的教师不去分析重复课文的异同,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无效。
“非共用文”是指两套教材中各自选用不同的课文。通过比对,苏教版教材“非共用文”有283篇,如《二泉映月》 《秦兵马俑》 《月光启蒙》等;统编教材“非共用文”有261篇,如《爬山虎的脚》 《海上日出》 《草船借箭》等。两套教材选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优美,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因此,多数“非共用文”不需要进行补学。但是,统编教材在编排中有着自己的特色,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在三至六年级的上册各设置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依次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阅读”。苏教版教材没有专门设置阅读策略单元,而是作为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安排一定的补学。另外,统编教材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除古诗词以外,还编入了13篇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内容浅显易懂,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苏教版教材没有编选文言文,只是在单元练习的“读读背背”以及“略读文” 《古今贤文》中呈现了文言内容,对文言文的教学还缺乏系统的安排。
1. 领悟双线组元结构,把握单元整体设计。第一,充分认识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把握“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学段阅读目标之间的联系,厘清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同一“语文要素”年级、学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第二,充分认识统编教材“助读系统”的编排特点,开展好阅读教学。如“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课文“泡泡”进行具体指导,“学习提示”,提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第三,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選择、教学活动的开展等。
2. 关注选文类型特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要充分把握不同类型选文的编写意图与教学要点。各种类型选文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价值。“精读文”是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主要凭借,包含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训练项目。教师凭借一篇篇“精读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略读文”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把从“精读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阅读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曾打的一个比喻:“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初起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地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批读文”与“习作例文”是进行专项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课文,重点围绕阅读与表达的主要技能开展阅读实践。
第一,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选文的教学要点。统编教材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第一学段是阅读的起始阶段,需要教师扶牵,因此精读是重点,课外阅读主要是一些儿歌童谣、短小的故事。第二学段是阅读的发展阶段,教师帮扶之余可以适当放手,仍以精读为主,略读逐步增加,课外阅读主要是文集类的童话、寓言故事。第三学段是阅读的提高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整本书阅读。
第二,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语文要素”一般通过“精读文”的课后练习题、“略读文”的学习提示来体现与落实。“精读文”以教师的“教”为主,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路径与方法。“略读文”以学生的“练”为主,关注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相对于“精读文”,“略读文”的教学内容更要注意取舍,其基本任务是在初读感知大意的基础上,完成学习提示的要求,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文”中学到的方法与能力等。
第三,要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方式。“精读文”主要采用细读、精讲、训练等教学方式,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要细读体会,对指向“语文要素”的重点教学目标要精讲、训练。“略读文”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3. 准确定位文言教学,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一是准确定位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统编教材作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朗读背诵。三、四年级能正确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五、六年级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阅读理解。三、四年级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五、六年级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语古今意思的不同;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能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是充分利用注释、插图与课后练习等教材资源开展教学。如教学《囊萤夜读》一文时,教师可以出示课文插图介绍,并提出问题,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家贫”“不倦”“练囊”“不常得油”等。关于“囊”,可以引导学生先看看注释,知道“囊萤夜读”的“囊”是“用口袋装”的意思,名词作动词用,再观察课文插图,知道“练囊”为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三是充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教学。统编教材编选的文言文,大多是通俗易懂的故事,有的故事是学生在教材中学过的,如《司马光》 《自相矛盾》等;还有的故事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读过的,如《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等。我们可以将这些故事的白话文与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不仅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4. 精准把握特殊单元,有效实施阅读教学。充分认识统编教材特殊单元的编写特点,开展好“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名著单元”“长文章单元”的教学,要考虑特殊单元设计的特殊性,不能像普通单元一样教课文。
“习作单元”中的选文要为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服务,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为例,“精读文”《小真的长头发》 《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练习均指向表达:一是体会想象的奇妙,如“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为习作做准备,如“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习作例文”通过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领悟习作的要点,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中批注:“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引导学生如何感悟做到想象自然、合理。课后练习“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课文说一说”,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感知想象的方法。“精读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习作例文”通过思考旁批中的点评和提问,加深对表达训练点的体会。
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小综合”的编排形式,安排在课后练习与单元活动设计中。单元选文有的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有关,有的则关系不大。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为例,选编了《古诗三首》 《赵州桥》 《纸的发明》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古诗三首》选编了《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有关。在教学中,除了围绕课后练习完成古诗的教学内容以外,让学生说说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自然地引出课后的第一次活动内容。《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与“传统节日”关系不大,仍然按照普通单元中“精读文”“略读文”的要求进行教学。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主要围绕两个任务开展教学,一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二是学习写读后感。教材安排了“精读文”《草船借箭》和《景阳冈》,“略读文”《猴王出世》 《红楼春趣》,让学生意识到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的不太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才更加顺畅。在具体教学中,相机指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在阅读名著中,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根据上下文猜测大致的意思即可;另外,可以借助资料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古典名著中人物的认识。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三篇长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 《我们家的男子汉》 《冰项链》。该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长文章时,注意把握三点:第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即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指向单元人文主题,即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第二,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富有变化,可以采用预测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故事會发生怎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结果等;还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围绕学习任务或探究话题,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多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教师尽可能少讲,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与提升。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二附小,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选文的基本特点与比对分析
两套教材都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编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两套教材有着共同的特点,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与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文性。选文体现了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与尊重多样文化,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二是工具性。选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线,系统设计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与必要的语文知识;选文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典型性。选文大部分都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好评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来、得到广泛认可的作品;选文大多是思想格调高、语言形式优美的作品,值得咀嚼、涵泳,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四是创新性。在选文的编排上,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选文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为学生设计体验性、实践性、综合性活动。五是开放性。在合理安排选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 组元方式的比对分析。苏教版教材与统编教材选文均以单元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统编教材选文编排的基本特点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递进。一个单元的课文围绕一个比较宽泛的人文主题进行选编,每个单元均有一两个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一、二年级阅读由课文和课后练习组成。从三年级开始,课文类型分“精读文”和“略读文”两类,“精读文”后有两至四道思考练习题;“略读文”前有学习提示,没有思考练习题。三至六年级安排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统编教材选文的课后练习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把握。二是积累与运用。包括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三是拓展与实践。关注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统编教材重视课外阅读,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教版教材选文编排的基本特点是“主题单元、统筹安排”,即: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人文主题选编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训练内容统筹安排,训练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多次反复,螺旋上升。阅读由课文和课后练习组成。五、六年级每册安排一篇略读课文,是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后练习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描红临写,对要求会写的生字安排描红、临写的内容。二是积累运用,主要包括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积累与运用。三是理解表达,主要包括朗读、背诵、默读、浏览、略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课文的语言表达。苏教版教材同样重视课外阅读,五、六年级安排了阅读指导的文章,分别是《读书莫放“拦路虎”》 《精读与略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读书要有选择》。安排了“我读书 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整本书的阅读。
2. 选文文体的比对分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等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都离不开一篇篇不同文体的选文。第一学段以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文体为主。第二学段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初步接触说明性文章。第三学段主要以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为主,加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將两套教材选文的文体进行比对,统编教材选文共297篇,苏教版教材选文共318篇,其中记叙文、说明文、诗歌(古诗词、现代诗、歌谣)、寓言、神话等选文的比例基本相当。两套教材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语言规范,内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能够较好地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两套教材选文在文体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苏教版教材在议论文、应用文、诗词故事三个方面有特色,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语文体系。特别是诗词故事形式新颖,富有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力与理解力。统编教材同一单元选文文体相对集中,在文言文、散文诗、童话、非连续性文本等方面较为突出。尤其重视“童话”和“文言文”的编选,童话语言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言文文字简约,便于感知与理解,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悟。
3. 选文类型的比对分析。选文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精读文” “略读文” “批读文”与“习作例文”四种,不同类型选文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的教学理念。“精读文”是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学习目标,深入地把握语言文字、内容主题、篇章结构与表达方式的课文。“略读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提取重要信息,自读与交流并重的课文。“精读文”是一种准备,是阅读方法的习得,而“略读文”是一种运用,是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批读文”就是在课文的旁边利用批注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从而达成课文的教学目标。“习作例文”是为习作教学服务,作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引导学生根据习作要点学习借鉴、迁移运用。 如表所示,两套教材都比较重视“精读文”的编选,因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有计划组织的精读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揣摩语言表达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统编教材选文类型更为丰富,特别是“精读文”与“略读文”比重恰当,不仅强调阅读方法的学习,而且给学生提供尝试运用阅读方法的机会。
4. “共用文”与“非共用文”的比对分析。“共用文”是指两套教材中选用相同的课文。通过比对,两套教材“共用文”共39篇,其中记叙文21篇、古诗词18首。21篇记叙文中有17篇是统编教材提前学习过或同期学习,如《乌鸦喝水》 《朱德的扁担》 《掌声》 《燕子》等;18首古诗词中有16首是统编教材提前学习过或同期学习,如《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元日》 《墨梅》等,因此,这些“共用文”不需要关注。只有6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提前学过,然后在统编教材中将重复学习。这6篇课文分别是《枫桥夜泊》 《七律 长征》 《桂花雨》 《珍珠鸟》 《军神》 《田园诗情》 (统编教材为《牧场之国》)。这些需要重复教学的课文,对学生来说,会失去学习的期待与兴趣。对教师来说,有的教师会认为学过的课文没有什么教学价值,忽略不教;有的教师不去分析重复课文的异同,忽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无效。
“非共用文”是指两套教材中各自选用不同的课文。通过比对,苏教版教材“非共用文”有283篇,如《二泉映月》 《秦兵马俑》 《月光启蒙》等;统编教材“非共用文”有261篇,如《爬山虎的脚》 《海上日出》 《草船借箭》等。两套教材选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优美,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因此,多数“非共用文”不需要进行补学。但是,统编教材在编排中有着自己的特色,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在三至六年级的上册各设置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依次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阅读”。苏教版教材没有专门设置阅读策略单元,而是作为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安排一定的补学。另外,统编教材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除古诗词以外,还编入了13篇文言文,这些文言文内容浅显易懂,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苏教版教材没有编选文言文,只是在单元练习的“读读背背”以及“略读文” 《古今贤文》中呈现了文言内容,对文言文的教学还缺乏系统的安排。
二、统编教材阅读教学建议
1. 领悟双线组元结构,把握单元整体设计。第一,充分认识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把握“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学段阅读目标之间的联系,厘清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同一“语文要素”年级、学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第二,充分认识统编教材“助读系统”的编排特点,开展好阅读教学。如“单元导语”明确单元“语文要素”,课文“泡泡”进行具体指导,“学习提示”,提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迁移运用。第三,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選择、教学活动的开展等。
2. 关注选文类型特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要充分把握不同类型选文的编写意图与教学要点。各种类型选文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价值。“精读文”是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主要凭借,包含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本训练项目。教师凭借一篇篇“精读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略读文”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把从“精读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阅读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曾打的一个比喻:“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初起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地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跤。”“批读文”与“习作例文”是进行专项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课文,重点围绕阅读与表达的主要技能开展阅读实践。
第一,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选文的教学要点。统编教材构建“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第一学段是阅读的起始阶段,需要教师扶牵,因此精读是重点,课外阅读主要是一些儿歌童谣、短小的故事。第二学段是阅读的发展阶段,教师帮扶之余可以适当放手,仍以精读为主,略读逐步增加,课外阅读主要是文集类的童话、寓言故事。第三学段是阅读的提高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继续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课外阅读主要是整本书阅读。
第二,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语文要素”一般通过“精读文”的课后练习题、“略读文”的学习提示来体现与落实。“精读文”以教师的“教”为主,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路径与方法。“略读文”以学生的“练”为主,关注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相对于“精读文”,“略读文”的教学内容更要注意取舍,其基本任务是在初读感知大意的基础上,完成学习提示的要求,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文”中学到的方法与能力等。
第三,要选择适当的“教”与“学”的方式。“精读文”主要采用细读、精讲、训练等教学方式,对文章的重点段落要细读体会,对指向“语文要素”的重点教学目标要精讲、训练。“略读文”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3. 准确定位文言教学,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一是准确定位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统编教材作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朗读背诵。三、四年级能正确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五、六年级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阅读理解。三、四年级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五、六年级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语古今意思的不同;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明白故事讲的道理;感受人物的品质和特点,能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是充分利用注释、插图与课后练习等教材资源开展教学。如教学《囊萤夜读》一文时,教师可以出示课文插图介绍,并提出问题,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家贫”“不倦”“练囊”“不常得油”等。关于“囊”,可以引导学生先看看注释,知道“囊萤夜读”的“囊”是“用口袋装”的意思,名词作动词用,再观察课文插图,知道“练囊”为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三是充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教学。统编教材编选的文言文,大多是通俗易懂的故事,有的故事是学生在教材中学过的,如《司马光》 《自相矛盾》等;还有的故事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读过的,如《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等。我们可以将这些故事的白话文与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不仅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4. 精准把握特殊单元,有效实施阅读教学。充分认识统编教材特殊单元的编写特点,开展好“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名著单元”“长文章单元”的教学,要考虑特殊单元设计的特殊性,不能像普通单元一样教课文。
“习作单元”中的选文要为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服务,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为例,“精读文”《小真的长头发》 《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练习均指向表达:一是体会想象的奇妙,如“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二是发挥想象写故事,为习作做准备,如“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习作例文”通过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领悟习作的要点,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中批注:“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铅笔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我觉得这样的想象自然、合理。”引导学生如何感悟做到想象自然、合理。课后练习“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课文说一说”,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感知想象的方法。“精读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习作例文”通过思考旁批中的点评和提问,加深对表达训练点的体会。
三、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小综合”的编排形式,安排在课后练习与单元活动设计中。单元选文有的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有关,有的则关系不大。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为例,选编了《古诗三首》 《赵州桥》 《纸的发明》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古诗三首》选编了《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均与传统节日有关。在教学中,除了围绕课后练习完成古诗的教学内容以外,让学生说说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自然地引出课后的第一次活动内容。《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与“传统节日”关系不大,仍然按照普通单元中“精读文”“略读文”的要求进行教学。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名著单元”,主要围绕两个任务开展教学,一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二是学习写读后感。教材安排了“精读文”《草船借箭》和《景阳冈》,“略读文”《猴王出世》 《红楼春趣》,让学生意识到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的不太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需要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才更加顺畅。在具体教学中,相机指导学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在阅读名著中,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根据上下文猜测大致的意思即可;另外,可以借助资料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古典名著中人物的认识。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编了三篇长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 《我们家的男子汉》 《冰项链》。该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长文章时,注意把握三点:第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即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指向单元人文主题,即感受不同时代儿童成长的故事,体会人物的特点与品质。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第二,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富有变化,可以采用预测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故事會发生怎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结果等;还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围绕学习任务或探究话题,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的理解。第三,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多选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教师尽可能少讲,只是在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与提升。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二附小,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