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有句名言说得好“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现在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也起着事半功倍的广泛作用,下面笔者就自己于教学实践中运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取得的作用.谈几点想法。
一、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应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爱模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如声情并茂法、配乐朗读法、摇头晃脑法等等。让学生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从而领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语文修养。
二、朗读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清人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仍可学而至焉。试更数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诵至数十百遍,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朗读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运用朗读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因此在朗读中,注意做到:
(一)运用朗读技巧加深理解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我在朗读教学中,注意抓住停顿、重读、语调和节奏速度这三个方面。首先要求读准标点符号,而在标点符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句中的停顿,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句法分析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句子中哪些词语重读,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作基础。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孔乙己是站看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重读“站着”、“长衫”和“唯一”这三个詞,学主就能觉到孔乙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协调,对这个独特形象的理解就理深刻了。又如,课文的结尾,有这样一句:“我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在朗读时就注意到了在“大约”之后安排了两个较明显的停顿。以表达第一人称“我”无从知道孔乙己确切消息的犹豫和帐惘的语气:将“的确”处理成重读,以短促却不失悲哀的话气表达出来。朗读全文,注意朗读技巧,孔乙己这个被旧社会吞噬却从来无人过问的悲惨结尾,就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沉思和同情,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这样的朗读,实际上就同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二)用朗读辅助讲解
适时地运用抑扬顿挫十分鲜明,轻重缓急恰如其分的朗读来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地理解课文,也是一种好途径。以朗读来辅助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弄清重点、难点,深刻地理解句意,理解课文。 如我在教《故乡》一文时,讲解开头写“我”的心情部分,就以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朗读这一句:“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启发学生在区别哪一种读法正确的过程中,理解“我”的“悲凉”心情:(1)“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里“啊”的语调平缓而下降,重音落在“这不是”上,全句语调平直,表达了暗自庆幸故乡可喜变化的语气。(2)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里“啊”字的语调短促下降骤上。重音分别落在“不是”和“时时记得”上,全句语调略微昂上升起,语气肯定,肯定故乡已变,但出乎意料,变得不如过去,心里又希望不要如此变化,从而表达了惊、疑、悲、凉的复杂感情。结果学生肯定了第二种读法,不仅理解和掌握了这一句的重点所在,而且理解了“我”的悲凉之情。由于真正理解了,因此事隔半年之后,学生对运段内容仍记忆犹新。
三、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感情
朗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语言美。语文课文中语言华美的语段很多,老师讲解固然很必要,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美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意境美。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三峡》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春》“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通过朗读,学生会感受到春草、春花、春雨、春风都显得那么美,也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舍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标之一。而读和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朗读是良策,对一篇文章的反复诵读,不仅能学习它精美的谋篇布局,而且能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写作时就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了。例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对鲁提辖言行举止的描写,精彩地刻画了他富有正义感,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鲜明个性。我便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其中精彩片断进而要求达到能背诵的程度。结果,学生们体会到了文章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身边的人物进行观察,通过言、行、举、止方面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结果学生们写出了“抠门的张阿姨”、 “易怒的老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鲜明的人物个性,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运用朗读这一方法,就会把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想象、思考、乃至创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朗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增强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乐读”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应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爱模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如声情并茂法、配乐朗读法、摇头晃脑法等等。让学生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从而领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语文修养。
二、朗读能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清人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仍可学而至焉。试更数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诵至数十百遍,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朗读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运用朗读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因此在朗读中,注意做到:
(一)运用朗读技巧加深理解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我在朗读教学中,注意抓住停顿、重读、语调和节奏速度这三个方面。首先要求读准标点符号,而在标点符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句中的停顿,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句法分析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句子中哪些词语重读,也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作基础。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句:“孔乙己是站看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重读“站着”、“长衫”和“唯一”这三个詞,学主就能觉到孔乙己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协调,对这个独特形象的理解就理深刻了。又如,课文的结尾,有这样一句:“我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在朗读时就注意到了在“大约”之后安排了两个较明显的停顿。以表达第一人称“我”无从知道孔乙己确切消息的犹豫和帐惘的语气:将“的确”处理成重读,以短促却不失悲哀的话气表达出来。朗读全文,注意朗读技巧,孔乙己这个被旧社会吞噬却从来无人过问的悲惨结尾,就会更加引起人们的沉思和同情,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这样的朗读,实际上就同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二)用朗读辅助讲解
适时地运用抑扬顿挫十分鲜明,轻重缓急恰如其分的朗读来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地理解课文,也是一种好途径。以朗读来辅助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弄清重点、难点,深刻地理解句意,理解课文。 如我在教《故乡》一文时,讲解开头写“我”的心情部分,就以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朗读这一句:“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启发学生在区别哪一种读法正确的过程中,理解“我”的“悲凉”心情:(1)“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里“啊”的语调平缓而下降,重音落在“这不是”上,全句语调平直,表达了暗自庆幸故乡可喜变化的语气。(2) “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里“啊”字的语调短促下降骤上。重音分别落在“不是”和“时时记得”上,全句语调略微昂上升起,语气肯定,肯定故乡已变,但出乎意料,变得不如过去,心里又希望不要如此变化,从而表达了惊、疑、悲、凉的复杂感情。结果学生肯定了第二种读法,不仅理解和掌握了这一句的重点所在,而且理解了“我”的悲凉之情。由于真正理解了,因此事隔半年之后,学生对运段内容仍记忆犹新。
三、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感情
朗读,可以使学生领略语言美。语文课文中语言华美的语段很多,老师讲解固然很必要,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美的,朗读可以让学生领略意境美。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三峡》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春》“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通过朗读,学生会感受到春草、春花、春雨、春风都显得那么美,也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四、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舍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标之一。而读和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朗读是良策,对一篇文章的反复诵读,不仅能学习它精美的谋篇布局,而且能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写作时就不知不觉地加以运用了。例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对鲁提辖言行举止的描写,精彩地刻画了他富有正义感,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鲜明个性。我便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对其中精彩片断进而要求达到能背诵的程度。结果,学生们体会到了文章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身边的人物进行观察,通过言、行、举、止方面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结果学生们写出了“抠门的张阿姨”、 “易怒的老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突出了鲜明的人物个性,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运用朗读这一方法,就会把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想象、思考、乃至创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朗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