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本质上是以引文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得到学术界和期刊界的普遍认同。文章从基于影响因子评价的意义和特点、基于影响因子评价的缺失、基于影响因子评价的认识三个层面,以相关理论和具体数据进行了讨论,并对《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个案做了分析。
关键词:学术期刊 影响因子 五年影响因子 学术影响力评价 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0)01-0078-07
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媒介,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倍受人们关注。所谓学术影响力,顾名思义是指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学术界或同行所认可,或指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同行间的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力不同,前者的学术影响力是基于某一种学术期刊而言,而后者是基于研究人员的个体、研究团队或某一个机构而言,在评价的具体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在评价的方法上具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一般而言,两者都可利用引证(即利用被引用文献)的量化评价方法,如影响因子法、总被引频次法、高被引用次数法、即年引用指标、五年影响影子、他引率等;期刊量化评价方法还有被引期刊数、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论文作者机构分布、论文机构分布、质量因子法、文献半衰期,等等。这些评价方法,都是基于文献计量法,通过文献计量得出评价的相关数据。如通过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我国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期刊网的引文库等等,可以得到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情况,并据此分析评价每一种学术期刊、个人、研究团队或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当然,个别学术期刊在学术界享有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它无需通过引文计量方法来统计评价就可以体现其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如美国1880年创刊的《科学》(Science)杂志、英国1869年创刊的《自然》(Nature)杂志,它本身在长期的发展中就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宗旨获得学术界的信赖认同和赢得了巨大声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为能够在这些杂志发表论文而引以为豪,并同时能够在学术界获得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因此,此类学术期刊不在本文讨论的主题之内。本文讨论的基于影响影子评价的学术期刊是以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为评价基础的“大众类”的期刊,它在学术界有着广泛和巨大的作者读者群,在学术界、科技界、研究同行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综合作用是个别精英期刊不可比拟的,这就是本文从影响影子去讨论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实际意义。
影响因子是指某种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之比;五年影响因子是指某种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五年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之比,本文讨论的就是基于该数值的评价。
一、基于影响因子评价的意义和特点
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本质上是以引文数据为基础的。美国学者尤金·加菲尔德(E.Garfield)博士于1955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重要论文,提出了引文索引和引文技术的概念,系统地提出了用引文索引检索科技文献的新方法。随后从1963年起,尤金·加菲尔德先后编制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引文工具,为从引文角度研究文献及科学发展动态的新领域打开了方便之门。尤金·加菲尔德认为,由引文索引特别是通过综合性的、多学科的引文索引所统计的文献被引频次,是一种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提供大致、客观有用的科学质量或能力的重要测度指标。诚然,由于引文方法作为文献计量学、特别是网络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统计工具和基础,也为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方法和途径。
(一)影响因子评价的意义
影响因子是以文献被引用的情况作为基础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得出学术文献的相关信息。从定义上看,某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数,其数值越高,表示影响因子越大。为了克服某一种期刊在不同年份被引用的文献出现波动情况而使影响因子数值产生波动,又以五年影响因子作出评价,即五年影响因子为该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其涵义也是数值越高表示影响因子越大。简单而言,某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的数值越大,表示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高。由于不同的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既可能引用他人的文献,也可能引用自身的文献,以及引用文献的质量与效度等原因,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必然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数值。为了在文献引用统计时避免和克服这一情况。采用了以他引数据(即排除作者和期刊自引的数据)作统计。因此,以影响因子评价某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有了信度和基础。大体上说,以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是定量与定性的评价。以引文评价文献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由于其依据作者在文后给出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由此而得到的数据是具体的和真实的,因而长期以来被国内许多论著认为引文分析法评价仅是定量评价(间接评价法)方法。因为通过对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以及编制的引文索引进行的评价,面对的就是这些定量数据和事实,以“定量”而论是合理的和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而叶继元教授则认为引文分析法还具有定性的功能,“例如,一篇法学论文被引用了100次,那么是哪些同行专家引用的,引用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如此等等,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抽象、比较等一些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由上述的基本定义可知,某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是被引用论文与刊载论文总数比值的百分数,被引用的频次越多,影响因子越大,反之则反,这些基于数据的基本描述都可以用量的多少来比较,因此是定量的;而某一种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在被计算入影响因子的全部引文中,到底哪一篇论文的引用动机、作用、差别、说明何种问题、肯定与否定、争议等等的具体问题,只能以定性作论。而这些定性的评价都必须要以引文或影响因子做依据。
第二是同行之间的评价。科学的发展是在研究、发现、发明、继承、发展等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作为研究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期刊论文在同行之间的影响与评价,实际上主要是以引文的形式来反映,无论是肯定、否定、争议,或对发展问题和相关问题的综述,都是在同行充分阅读论文的前提下产生的,是一种非直接的评价,它排除了个人与情感关系方面的色彩,带有比较真实的评价特征。对每一篇论文的引用以及对某一种期刊发表的 全部被引用论文情况的总和,就决定了影响因子的大小;而影响因子的数值大小便构成了同行之间的评价测度指标之高低,或间接反映出同行评价的水平。当然,此种评价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第三是研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从影响因子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某一种期刊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当然,这是一种反证。实际上,作者在引用他人的文献时,被引用论文的学科与作者所从事的学科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使学科与学科之间发生了联系。如一篇关于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论文,分别被航空航天、医学、化学化工、农业、林业、海洋科学、气象科学、家用电器、金融业、考古、出版业、语言翻译、学校教学、公安刑侦等部门或学科的研究人员所引用,无论从定量或定性的角度来看,多学科多领域作者的广泛引用,既表明了该论文与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表明了该研究领域在不同学科的作用或影响,其综合结果就体现了一种学科动态和趋势。若以一个栏目而论,或以一种期刊而论,其论文能被不同研究方向和学科的论文所引用,既提高了影响因子,也反映了该栏目、期刊与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其综合结果便能反映期刊的整体情况,并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二)影响因子评价的特点
以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客观性。影响因子以他引文献为依据,可以排除人为的干扰因素;二是可评价性。每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是根据引用文献的情况,以具体的数据表达,人们便能够以数据的大小作为定性或定量评价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种测度,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作者论文被别人引用的程度是衡量该论文学术价值和影响的一种测度”;同理,一种期刊发表的论文被他引的程度也应该是衡量该论文学术价值和影响的一种测度,当然,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它是全部被引用文献量的总和,其可评价测度应该是相同的;三是具有研究的可拓展性。影响因子既表示为一种期刊被引用的量的测度与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影响因子选择某一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期刊及其发展、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与学科发展动态及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其缘由如上所述;四是可作为学术期刊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的依据。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文献计量学特别是网络计量学的发展提供了统计的工具和基础。可以认为,海量文献引用的统计,没有网络所提供的工具性作为基础,要进行引用文献的统计、要对全部期刊海量引用文献影响因子的计量是难以实现的。既然每一种期刊都有一个影响因子的测度值,那么学术期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也就有了依据,它为学术期刊的自身发展、研究、评价提供了基本素材;五是可对不同对象作评价。利用影响因子既可以评价一个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或评价一种期刊和一个机构的学术影响力,也可以把影响因子用于评价一个国家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有人利用美国SCI系统对34个国家和地区的被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以计入统计的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期刊及其影响因子的总和算出每一种期刊的平均值,结果显示,在被SCI收录的34个国家或地区的刊均值影响因子,美国为2.115,英国为1.761,分列第一、二位,我国为0.567,排在第22位,我国台湾省排在第20位。根据SCI收录的期刊来看,如2008年SCI核心版收录全球3750种科技期刊,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期刊为主,其中收录我国154种(大陆地区115种,台湾地区29种,香港地区10种)。SCI收录各国的期刊数量不同,并不可以一概认为是水平问题,以英语作为选刊的标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刊均的影响因子指标。SCI选刊以英语和科学中心国家的期刊为主要目标作评价,这对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非科学中心国家的科研活动的评价是一个很大的遗漏。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分析仅仅是一个定性的评价。
二、基于影响因子评价的缺失
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以他引文献计算出的数据是翔实的和具有可比性的,获得了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共识与认可,也是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评价方法。“应用引文分析方法及各种量化指标,可以清楚地表明: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哪些期刊学术影响力最大;某一种期刊被引用了多少次;某一种期刊出版后多久被引用;某一种期刊引用其他期刊多少次;某一种期刊在学科中的学术指标所在位置。”帮助科学计量学家“开展期刊评价研究和文献老化研究,以及学科的科学评估。”但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与其他任何评价一样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也同样存在缺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统计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文献计量分析系统对影响因子的计量数值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基于网络的不同的文献计量分析系统中,由于收录的文献多少不一,则其用于统计的来源期刊(即统计源刊)不同必然影响到引用的参考文献数值,从而影响到影响因子的计量值。这种因统计源刊的差异而对不同期刊影响因子产生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以我国两大文献数据库运营商中国期刊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和万方数据网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为例,前者的引证统计源刊约为6000种,后者的引证统计源刊为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中英文期刊6108种,因此,两个系统按照其收录的统计源刊所进行的引证数据统计而得出的影响因子就必然存在差异。表1为广东工业大学与10所“985”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在该两个系统影响因子的差异。
而在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计量系统中,进入统计源的期刊仅为528种,其中大学学报67种,显然,影响因子的变化更大。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制的自然科学领域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计量统计系统中,2009年-2010年的引文数据库共遴选了1121种期刊,其中英文刊65种,中文刊1056种,显然,自然科学领域的引文统计期刊源比重要大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引文统计期刊源。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不同期刊网中,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其中文期刊用户已经遍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用户就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用户对中文学术期刊文献的引用情况是肯定存在的,但上述的统计源并没有包括在内;此外,海外作者的论文引用我国期刊作者的文献,或国内作者引用国内的文献而在国外境外发表的论文,都包括在不同层次的期刊或其他相关文献上,但都没有包含在引用的统计源内,而从“全”的角度要求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问题。以上这种因系统问题而导致期刊的影响因子产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影响水平对不同的期刊而言也是存在差异的。
(二)来自不同文献源的影响
在不同的评价统计系统中,引用的文献源包含 了不同的文献形式。如期刊文献、学术专著、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研究报告、学位论文、工具书(如年鉴、百科全书)等等。由于在许多统计影响因子的数据库系统中,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事实上就是以期刊引用的文献做统计,而把其他文献源的引用部分给去除了。严格来说,目前人们常说的影响因子,实际上就是基于期刊的他引影响因子。此外,在一些影响因子的评价系统中,用来评价的期刊主要是运用布拉德福(S.C.Bradford)定律进行文献分布统计研究及筛选,即利用1:a:a2(a>1)的关系进行统计源刊选择。该定律是从定量角度描述某一学科论文在相关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其表达的含义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某一给定学科的论文刊载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将这些期刊分成专门论述该学科的“核心”区和另外几个组或区,其中每区期刊的载文量与核心区期刊载文量相等,这时各区的期刊数成1:a:a2(a>1)关系。如前面说及的美国的SCI、SSCI等就是利用布拉德福定律筛选核心区部分的期刊做统计的,我国的CSSCI则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地区布局平衡、社科学术期刊及各一级学科期刊种数、科研人员数等方面作出相应的筛选后确定,纳入统计源的期刊只占全部期刊的一小部分,大约在20%上下,这就是“二八率”。显然,此种统计源的期刊影响因子数值也仅仅是总的影响因子的一部分,既不是所有期刊被引文献影响因子的全部,也不是各类不同文献引用期刊文献影响因子的全部。
(三)作者与编辑工作的影响
作者的影响。作者的影响包括:一是对所引用的文献在文中不作标注,也不在文后给出引用的参考文献。此种情形在不少期刊中都能够看到,由于作者不作引文标注,使人难以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看到作者的研究与成文思路,这既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不尊重,也可能形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权或剽窃;二是作者对参考文献标注和著录的不规范。由于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各著录项的认识不准确、或撰写标注时比较随意,使得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全,这就势必影响到数据库系统对引用参考文献的统计,最后影响到影响因子的结果。
编辑工作的影响。编辑工作的影响包括:编辑部编辑工作规定的影响和编辑人员的影响两个方面。编辑部编辑工作规定的影响是一些期刊编辑部门因种种原因,对作者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予以删除,这种情形在一些期刊中不时看到,对此作者是无可奈何的;二是编辑人员的影响。编辑人员可能是水平与能力问题,也可能是工作的责任心问题,对引用的参考文献不能按编辑规范的著录标准进行编辑或作出必要的修改,使必须著录的项目残缺不全,从而影响评价系统对引文的统计,最后影响到影响因子的数值。因编辑工作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对全国期刊进行出版形式规范检查的工作表明,将能够找到样刊的全国7300多种期刊进行的检查后确认,首批出版形式规范的合格期刊只有3305种,合格率仅占全部期刊的45.27%;《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也在第一批公布的编辑规范合格期刊之内,这应该说该刊的工作规范有利于系统的检索、利用、统计,有利于提高学术影响力,从而影响到影响因子数值的提高。
为了克服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的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在期刊上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进行DOI(DigitM Object Identifier,DOI)编码(即数字对象唯-标识符),使得每一篇论文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只要在一篇引用的论文中出现该文的相关特征,系统都能够给出该篇论文的规范著录,方便引文的加工处理和统计,以利于影响因子的计算。但该工作因各种原因并未能够全部实施,因此,作者和编辑工作不规范对影响因子统计的影响还将继续存在,也不可避免。
三、对期刊影响因子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几点思考
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受到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而言,在评价一种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时,通常影响因子是一个重要的测度指标。若客观地看,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应该有一个综合的评价,这就是我国一些数据库评价系统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把其他一些指标纳入统计指标中的原因,包括总被引频次、质量因子、高被引用次数、文献半衰期、即年引用指标、五年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论文作者机构分布、论文机构分布等等,这有利于全面评价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基于影响因子的评价中,如影响因子(前两年的数据)、即年引用指标、总被引频次、五年影响因子、高被引用次数等在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量化测度评价中是一些重要的指标。因此,笔者认为,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以他引作为指标的量化测度评价是客观的、公平的、合理的。因此,基于影响因子指标的期刊学术影响力量化测度的评价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认识基于以下因素。
(一)客观性、公平性、合理性
客观性。基于引文的影响因子计算是以他引为基础的。这种计算方法排除了自引所产生的问题.所有纳入统计源的期刊不问层次、高低、历史长短、发表文章多少、由那个部门管理等等,都基于作者对其所阅读论文学术价值和观点的认同或异议,引用与否完全是作者的理解和判断,在其所能够接触到的全部相关文献中,作者的引用是在一种完全自由的学术环境中筛选并利用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一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但应该看到,名人的论文、名机构的论文、名刊上刊登的论文,对作者的影响会比其他非名人、非名机构、非名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大得多,这是不可回避的。但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并非只是作者的问题,它还与一种学术期刊的学术严谨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同作者的亲和度相关。
公平性。在一个收录众多学术期刊的数据库系统中,每一种期刊在数据库中的平台是相同的,其源数据来自于每一种期刊的编辑部,数据库系统对数据不可以作任何加工修改处理,用于文献检索的软件、指令(包括字段、符号表达等等)都基于同一平台,引用者获得与自己研究方向有用的文献都在相同的系统环境中检索,系统不可能给予文献检索、利用和引用者施加任何偏袒于某一种期刊的作用,影响文献利用和引用者的只能是期刊上所载论文的质量、学术观点及适用与否。因此,对影响因子产生作用的只能是作者对期刊论文水平、质量与学术观点的认同,系统(或引证系统、影响因子统计系统)给予的只是一个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平台。然而,对只有以纸质版期刊文献为检索和阅读对象的作者,其引用的期刊论文必然会受到极大限制,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在互联网时代此类作者毕竟只是极个别的,对整体的影响不大。
合理性。以影响因子作为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引,另一方面基于利用的相同平台。因此,在同一个检索、引证评价系统中,以影 响因子作为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定性与定量测度也就是合理的。以全文库作为基础的检索和引证评价系统,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网上文献的检索筛选不仅具有全文功能,而且还具有其他检索工具如SCI、SSCI、CSCI、CSSCI等的题录、作者、机构、引用与被引用等检索和引证评价功能,全文功能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选取与否的阅读鉴别,提高了引证的质量与合理性。在其他不具有全文功能的影响因子评价系统中,由于其来源刊的语种、选刊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如美国的SCI、SSCI.我国的CSCI、CSSCI等等,以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存在着争议,实际上是人们对其客观性和公平性的质疑,当然其合理性也在人们的异议当中,但这已经是另一个讨论的问题了。
(二)对《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个案的认识
从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这在学术界、期刊界已获得基本的共识与认同。以此而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几年的影响因子不断提高并稳定在一定的层次,从定性或半定量的角度而言,说明该刊的办刊水平在稳定地提高,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然而当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种观点基于以下一些数据和事实。
第一,编辑规范化和编辑质量的提高使得用户不断增加。编辑质量的提高,编辑规范化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编辑规范化第一批的检查,是长期坚持编辑规范化的结果。编辑规范化(包括英文翻译部分)不仅有利于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建库和文献的传播,也有利于读者的检索利用,提高用户量。据中国学术期刊网2006—2008年的传播和用户统计,本刊在全球的用户,2006年机构和个人用户分布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机构用户达到1693个;2007—2008年机构用户分布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用户遍布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07年机构用户为2337个,2008年增加到2421个;国内机构用户包括了中央和省市的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大学等高端用户和其他中低端用户,国外机构用户包括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科隆大学、北海道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大英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图、韩国国图、新加坡国图等等。
第二,期刊的合理定位与选题。作为地方性重点发展的理工科大学学报,办刊的定位应该大体上与学校的地位相称。以此为依据刊载的论文选题,应该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范围内,根据国家赋予的办刊宗旨,既要有理论层面的、也要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既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也要为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探索园地肩负重任,两者不可或缺。从现实与结果看,本刊的定位和选题是合理的。
第三,期刊影响因子逐年稳步提高的喜悦和担忧。一是影响因子的提高,为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信赖。《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几年的影响因子比较稳定并有所提高。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2007-2008年度的统计,该刊2007年的影响因子为0.654,在当年大学学报一人文社科哲社版理工类排名在第2位,在综合、地方、民族、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等院校中排名为第13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419则排在第28位;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0.604,分别排在理工类的第1位和综合、地方、民族、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等院校中的第20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541,在当年同类院校中排在第22位。根据万方数据网2009年的统计数据,本年度《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影响因子为0.678,位居由万方数据归入期刊统计源系统的全国综合、理工、农林、医、师、财经等高校298种大学学报哲社、人文、社科版的第15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738,位居本年度同一统计口径的第7位;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0.663,位居当年全国264种大学学报一哲社、人文、社科版的第18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342,位居当年相同统计口径的54位。上述进步和发展是可喜的,给刊物带来了信心和鼓舞。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源刊等核心区上的期刊论文引用的数量还是不高,根据布拉德福的文献分布律来看,未能使刊载的论文被许多核心区期刊的论文所引用,说明刊载的论文在层次上还存在不足,仍需努力和提高,这就是在高影响因子和高排名底下的尴尬。这个事实既是问题、也是担忧,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研究解决。
综上所述,基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尤金.加菲尔德的定律。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从定性或定量角度评价一种期刊的状态,包括现状、发展轨迹以及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广东工业大学学报一社会科学版》而言,从历年影响因子数据看,期刊的质量是稳定的,办刊的水平不断提高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要争取更上一层楼,还需要编辑部全体同仁的进一步努力,需要更多优秀作者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学术期刊 影响因子 五年影响因子 学术影响力评价 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0)01-0078-07
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媒介,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倍受人们关注。所谓学术影响力,顾名思义是指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学术界或同行所认可,或指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同行间的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研究人员的学术影响力不同,前者的学术影响力是基于某一种学术期刊而言,而后者是基于研究人员的个体、研究团队或某一个机构而言,在评价的具体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在评价的方法上具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一般而言,两者都可利用引证(即利用被引用文献)的量化评价方法,如影响因子法、总被引频次法、高被引用次数法、即年引用指标、五年影响影子、他引率等;期刊量化评价方法还有被引期刊数、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论文作者机构分布、论文机构分布、质量因子法、文献半衰期,等等。这些评价方法,都是基于文献计量法,通过文献计量得出评价的相关数据。如通过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我国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期刊网的引文库等等,可以得到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情况,并据此分析评价每一种学术期刊、个人、研究团队或机构的学术影响力。当然,个别学术期刊在学术界享有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它无需通过引文计量方法来统计评价就可以体现其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如美国1880年创刊的《科学》(Science)杂志、英国1869年创刊的《自然》(Nature)杂志,它本身在长期的发展中就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刊宗旨获得学术界的信赖认同和赢得了巨大声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为能够在这些杂志发表论文而引以为豪,并同时能够在学术界获得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因此,此类学术期刊不在本文讨论的主题之内。本文讨论的基于影响影子评价的学术期刊是以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为评价基础的“大众类”的期刊,它在学术界有着广泛和巨大的作者读者群,在学术界、科技界、研究同行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综合作用是个别精英期刊不可比拟的,这就是本文从影响影子去讨论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实际意义。
影响因子是指某种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之比;五年影响因子是指某种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前五年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之比,本文讨论的就是基于该数值的评价。
一、基于影响因子评价的意义和特点
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本质上是以引文数据为基础的。美国学者尤金·加菲尔德(E.Garfield)博士于1955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重要论文,提出了引文索引和引文技术的概念,系统地提出了用引文索引检索科技文献的新方法。随后从1963年起,尤金·加菲尔德先后编制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引文工具,为从引文角度研究文献及科学发展动态的新领域打开了方便之门。尤金·加菲尔德认为,由引文索引特别是通过综合性的、多学科的引文索引所统计的文献被引频次,是一种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并提供大致、客观有用的科学质量或能力的重要测度指标。诚然,由于引文方法作为文献计量学、特别是网络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统计工具和基础,也为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供方法和途径。
(一)影响因子评价的意义
影响因子是以文献被引用的情况作为基础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得出学术文献的相关信息。从定义上看,某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以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数,其数值越高,表示影响因子越大。为了克服某一种期刊在不同年份被引用的文献出现波动情况而使影响因子数值产生波动,又以五年影响因子作出评价,即五年影响因子为该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其涵义也是数值越高表示影响因子越大。简单而言,某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的数值越大,表示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高。由于不同的作者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既可能引用他人的文献,也可能引用自身的文献,以及引用文献的质量与效度等原因,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必然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数值。为了在文献引用统计时避免和克服这一情况。采用了以他引数据(即排除作者和期刊自引的数据)作统计。因此,以影响因子评价某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有了信度和基础。大体上说,以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是定量与定性的评价。以引文评价文献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由于其依据作者在文后给出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由此而得到的数据是具体的和真实的,因而长期以来被国内许多论著认为引文分析法评价仅是定量评价(间接评价法)方法。因为通过对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以及编制的引文索引进行的评价,面对的就是这些定量数据和事实,以“定量”而论是合理的和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而叶继元教授则认为引文分析法还具有定性的功能,“例如,一篇法学论文被引用了100次,那么是哪些同行专家引用的,引用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如此等等,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抽象、比较等一些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由上述的基本定义可知,某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是被引用论文与刊载论文总数比值的百分数,被引用的频次越多,影响因子越大,反之则反,这些基于数据的基本描述都可以用量的多少来比较,因此是定量的;而某一种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在被计算入影响因子的全部引文中,到底哪一篇论文的引用动机、作用、差别、说明何种问题、肯定与否定、争议等等的具体问题,只能以定性作论。而这些定性的评价都必须要以引文或影响因子做依据。
第二是同行之间的评价。科学的发展是在研究、发现、发明、继承、发展等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作为研究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期刊论文在同行之间的影响与评价,实际上主要是以引文的形式来反映,无论是肯定、否定、争议,或对发展问题和相关问题的综述,都是在同行充分阅读论文的前提下产生的,是一种非直接的评价,它排除了个人与情感关系方面的色彩,带有比较真实的评价特征。对每一篇论文的引用以及对某一种期刊发表的 全部被引用论文情况的总和,就决定了影响因子的大小;而影响因子的数值大小便构成了同行之间的评价测度指标之高低,或间接反映出同行评价的水平。当然,此种评价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第三是研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从影响因子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某一种期刊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当然,这是一种反证。实际上,作者在引用他人的文献时,被引用论文的学科与作者所从事的学科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使学科与学科之间发生了联系。如一篇关于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论文,分别被航空航天、医学、化学化工、农业、林业、海洋科学、气象科学、家用电器、金融业、考古、出版业、语言翻译、学校教学、公安刑侦等部门或学科的研究人员所引用,无论从定量或定性的角度来看,多学科多领域作者的广泛引用,既表明了该论文与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表明了该研究领域在不同学科的作用或影响,其综合结果就体现了一种学科动态和趋势。若以一个栏目而论,或以一种期刊而论,其论文能被不同研究方向和学科的论文所引用,既提高了影响因子,也反映了该栏目、期刊与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其综合结果便能反映期刊的整体情况,并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二)影响因子评价的特点
以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客观性。影响因子以他引文献为依据,可以排除人为的干扰因素;二是可评价性。每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都是根据引用文献的情况,以具体的数据表达,人们便能够以数据的大小作为定性或定量评价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种测度,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作者论文被别人引用的程度是衡量该论文学术价值和影响的一种测度”;同理,一种期刊发表的论文被他引的程度也应该是衡量该论文学术价值和影响的一种测度,当然,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它是全部被引用文献量的总和,其可评价测度应该是相同的;三是具有研究的可拓展性。影响因子既表示为一种期刊被引用的量的测度与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影响因子选择某一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期刊及其发展、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与学科发展动态及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其缘由如上所述;四是可作为学术期刊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的依据。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文献计量学特别是网络计量学的发展提供了统计的工具和基础。可以认为,海量文献引用的统计,没有网络所提供的工具性作为基础,要进行引用文献的统计、要对全部期刊海量引用文献影响因子的计量是难以实现的。既然每一种期刊都有一个影响因子的测度值,那么学术期刊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也就有了依据,它为学术期刊的自身发展、研究、评价提供了基本素材;五是可对不同对象作评价。利用影响因子既可以评价一个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或评价一种期刊和一个机构的学术影响力,也可以把影响因子用于评价一个国家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有人利用美国SCI系统对34个国家和地区的被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以计入统计的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期刊及其影响因子的总和算出每一种期刊的平均值,结果显示,在被SCI收录的34个国家或地区的刊均值影响因子,美国为2.115,英国为1.761,分列第一、二位,我国为0.567,排在第22位,我国台湾省排在第20位。根据SCI收录的期刊来看,如2008年SCI核心版收录全球3750种科技期刊,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期刊为主,其中收录我国154种(大陆地区115种,台湾地区29种,香港地区10种)。SCI收录各国的期刊数量不同,并不可以一概认为是水平问题,以英语作为选刊的标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刊均的影响因子指标。SCI选刊以英语和科学中心国家的期刊为主要目标作评价,这对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非科学中心国家的科研活动的评价是一个很大的遗漏。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分析仅仅是一个定性的评价。
二、基于影响因子评价的缺失
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以他引文献计算出的数据是翔实的和具有可比性的,获得了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共识与认可,也是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评价方法。“应用引文分析方法及各种量化指标,可以清楚地表明: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哪些期刊学术影响力最大;某一种期刊被引用了多少次;某一种期刊出版后多久被引用;某一种期刊引用其他期刊多少次;某一种期刊在学科中的学术指标所在位置。”帮助科学计量学家“开展期刊评价研究和文献老化研究,以及学科的科学评估。”但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与其他任何评价一样并非都是十全十美的,也同样存在缺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统计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文献计量分析系统对影响因子的计量数值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基于网络的不同的文献计量分析系统中,由于收录的文献多少不一,则其用于统计的来源期刊(即统计源刊)不同必然影响到引用的参考文献数值,从而影响到影响因子的计量值。这种因统计源刊的差异而对不同期刊影响因子产生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以我国两大文献数据库运营商中国期刊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和万方数据网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为例,前者的引证统计源刊约为6000种,后者的引证统计源刊为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中英文期刊6108种,因此,两个系统按照其收录的统计源刊所进行的引证数据统计而得出的影响因子就必然存在差异。表1为广东工业大学与10所“985”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在该两个系统影响因子的差异。
而在南京大学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计量系统中,进入统计源的期刊仅为528种,其中大学学报67种,显然,影响因子的变化更大。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制的自然科学领域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计量统计系统中,2009年-2010年的引文数据库共遴选了1121种期刊,其中英文刊65种,中文刊1056种,显然,自然科学领域的引文统计期刊源比重要大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引文统计期刊源。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不同期刊网中,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其中文期刊用户已经遍及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用户就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用户对中文学术期刊文献的引用情况是肯定存在的,但上述的统计源并没有包括在内;此外,海外作者的论文引用我国期刊作者的文献,或国内作者引用国内的文献而在国外境外发表的论文,都包括在不同层次的期刊或其他相关文献上,但都没有包含在引用的统计源内,而从“全”的角度要求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问题。以上这种因系统问题而导致期刊的影响因子产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影响水平对不同的期刊而言也是存在差异的。
(二)来自不同文献源的影响
在不同的评价统计系统中,引用的文献源包含 了不同的文献形式。如期刊文献、学术专著、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研究报告、学位论文、工具书(如年鉴、百科全书)等等。由于在许多统计影响因子的数据库系统中,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事实上就是以期刊引用的文献做统计,而把其他文献源的引用部分给去除了。严格来说,目前人们常说的影响因子,实际上就是基于期刊的他引影响因子。此外,在一些影响因子的评价系统中,用来评价的期刊主要是运用布拉德福(S.C.Bradford)定律进行文献分布统计研究及筛选,即利用1:a:a2(a>1)的关系进行统计源刊选择。该定律是从定量角度描述某一学科论文在相关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其表达的含义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某一给定学科的论文刊载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将这些期刊分成专门论述该学科的“核心”区和另外几个组或区,其中每区期刊的载文量与核心区期刊载文量相等,这时各区的期刊数成1:a:a2(a>1)关系。如前面说及的美国的SCI、SSCI等就是利用布拉德福定律筛选核心区部分的期刊做统计的,我国的CSSCI则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地区布局平衡、社科学术期刊及各一级学科期刊种数、科研人员数等方面作出相应的筛选后确定,纳入统计源的期刊只占全部期刊的一小部分,大约在20%上下,这就是“二八率”。显然,此种统计源的期刊影响因子数值也仅仅是总的影响因子的一部分,既不是所有期刊被引文献影响因子的全部,也不是各类不同文献引用期刊文献影响因子的全部。
(三)作者与编辑工作的影响
作者的影响。作者的影响包括:一是对所引用的文献在文中不作标注,也不在文后给出引用的参考文献。此种情形在不少期刊中都能够看到,由于作者不作引文标注,使人难以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看到作者的研究与成文思路,这既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不尊重,也可能形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权或剽窃;二是作者对参考文献标注和著录的不规范。由于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各著录项的认识不准确、或撰写标注时比较随意,使得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全,这就势必影响到数据库系统对引用参考文献的统计,最后影响到影响因子的结果。
编辑工作的影响。编辑工作的影响包括:编辑部编辑工作规定的影响和编辑人员的影响两个方面。编辑部编辑工作规定的影响是一些期刊编辑部门因种种原因,对作者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予以删除,这种情形在一些期刊中不时看到,对此作者是无可奈何的;二是编辑人员的影响。编辑人员可能是水平与能力问题,也可能是工作的责任心问题,对引用的参考文献不能按编辑规范的著录标准进行编辑或作出必要的修改,使必须著录的项目残缺不全,从而影响评价系统对引文的统计,最后影响到影响因子的数值。因编辑工作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对全国期刊进行出版形式规范检查的工作表明,将能够找到样刊的全国7300多种期刊进行的检查后确认,首批出版形式规范的合格期刊只有3305种,合格率仅占全部期刊的45.27%;《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也在第一批公布的编辑规范合格期刊之内,这应该说该刊的工作规范有利于系统的检索、利用、统计,有利于提高学术影响力,从而影响到影响因子数值的提高。
为了克服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的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在期刊上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进行DOI(DigitM Object Identifier,DOI)编码(即数字对象唯-标识符),使得每一篇论文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只要在一篇引用的论文中出现该文的相关特征,系统都能够给出该篇论文的规范著录,方便引文的加工处理和统计,以利于影响因子的计算。但该工作因各种原因并未能够全部实施,因此,作者和编辑工作不规范对影响因子统计的影响还将继续存在,也不可避免。
三、对期刊影响因子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几点思考
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受到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而言,在评价一种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时,通常影响因子是一个重要的测度指标。若客观地看,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应该有一个综合的评价,这就是我国一些数据库评价系统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把其他一些指标纳入统计指标中的原因,包括总被引频次、质量因子、高被引用次数、文献半衰期、即年引用指标、五年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论文作者机构分布、论文机构分布等等,这有利于全面评价一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基于影响因子的评价中,如影响因子(前两年的数据)、即年引用指标、总被引频次、五年影响因子、高被引用次数等在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量化测度评价中是一些重要的指标。因此,笔者认为,基于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以他引作为指标的量化测度评价是客观的、公平的、合理的。因此,基于影响因子指标的期刊学术影响力量化测度的评价有其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认识基于以下因素。
(一)客观性、公平性、合理性
客观性。基于引文的影响因子计算是以他引为基础的。这种计算方法排除了自引所产生的问题.所有纳入统计源的期刊不问层次、高低、历史长短、发表文章多少、由那个部门管理等等,都基于作者对其所阅读论文学术价值和观点的认同或异议,引用与否完全是作者的理解和判断,在其所能够接触到的全部相关文献中,作者的引用是在一种完全自由的学术环境中筛选并利用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一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但应该看到,名人的论文、名机构的论文、名刊上刊登的论文,对作者的影响会比其他非名人、非名机构、非名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大得多,这是不可回避的。但论文发表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并非只是作者的问题,它还与一种学术期刊的学术严谨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同作者的亲和度相关。
公平性。在一个收录众多学术期刊的数据库系统中,每一种期刊在数据库中的平台是相同的,其源数据来自于每一种期刊的编辑部,数据库系统对数据不可以作任何加工修改处理,用于文献检索的软件、指令(包括字段、符号表达等等)都基于同一平台,引用者获得与自己研究方向有用的文献都在相同的系统环境中检索,系统不可能给予文献检索、利用和引用者施加任何偏袒于某一种期刊的作用,影响文献利用和引用者的只能是期刊上所载论文的质量、学术观点及适用与否。因此,对影响因子产生作用的只能是作者对期刊论文水平、质量与学术观点的认同,系统(或引证系统、影响因子统计系统)给予的只是一个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平台。然而,对只有以纸质版期刊文献为检索和阅读对象的作者,其引用的期刊论文必然会受到极大限制,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在互联网时代此类作者毕竟只是极个别的,对整体的影响不大。
合理性。以影响因子作为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一方面基于他引,另一方面基于利用的相同平台。因此,在同一个检索、引证评价系统中,以影 响因子作为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定性与定量测度也就是合理的。以全文库作为基础的检索和引证评价系统,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网上文献的检索筛选不仅具有全文功能,而且还具有其他检索工具如SCI、SSCI、CSCI、CSSCI等的题录、作者、机构、引用与被引用等检索和引证评价功能,全文功能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选取与否的阅读鉴别,提高了引证的质量与合理性。在其他不具有全文功能的影响因子评价系统中,由于其来源刊的语种、选刊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如美国的SCI、SSCI.我国的CSCI、CSSCI等等,以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存在着争议,实际上是人们对其客观性和公平性的质疑,当然其合理性也在人们的异议当中,但这已经是另一个讨论的问题了。
(二)对《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个案的认识
从影响因子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这在学术界、期刊界已获得基本的共识与认同。以此而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几年的影响因子不断提高并稳定在一定的层次,从定性或半定量的角度而言,说明该刊的办刊水平在稳定地提高,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然而当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种观点基于以下一些数据和事实。
第一,编辑规范化和编辑质量的提高使得用户不断增加。编辑质量的提高,编辑规范化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编辑规范化第一批的检查,是长期坚持编辑规范化的结果。编辑规范化(包括英文翻译部分)不仅有利于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建库和文献的传播,也有利于读者的检索利用,提高用户量。据中国学术期刊网2006—2008年的传播和用户统计,本刊在全球的用户,2006年机构和个人用户分布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机构用户达到1693个;2007—2008年机构用户分布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用户遍布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07年机构用户为2337个,2008年增加到2421个;国内机构用户包括了中央和省市的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大学等高端用户和其他中低端用户,国外机构用户包括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科隆大学、北海道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大英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图、韩国国图、新加坡国图等等。
第二,期刊的合理定位与选题。作为地方性重点发展的理工科大学学报,办刊的定位应该大体上与学校的地位相称。以此为依据刊载的论文选题,应该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范围内,根据国家赋予的办刊宗旨,既要有理论层面的、也要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既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也要为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探索园地肩负重任,两者不可或缺。从现实与结果看,本刊的定位和选题是合理的。
第三,期刊影响因子逐年稳步提高的喜悦和担忧。一是影响因子的提高,为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信赖。《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几年的影响因子比较稳定并有所提高。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2007-2008年度的统计,该刊2007年的影响因子为0.654,在当年大学学报一人文社科哲社版理工类排名在第2位,在综合、地方、民族、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等院校中排名为第13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419则排在第28位;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0.604,分别排在理工类的第1位和综合、地方、民族、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等院校中的第20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541,在当年同类院校中排在第22位。根据万方数据网2009年的统计数据,本年度《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影响因子为0.678,位居由万方数据归入期刊统计源系统的全国综合、理工、农林、医、师、财经等高校298种大学学报哲社、人文、社科版的第15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738,位居本年度同一统计口径的第7位;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0.663,位居当年全国264种大学学报一哲社、人文、社科版的第18位;五年影响因子为0.342,位居当年相同统计口径的54位。上述进步和发展是可喜的,给刊物带来了信心和鼓舞。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该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源刊等核心区上的期刊论文引用的数量还是不高,根据布拉德福的文献分布律来看,未能使刊载的论文被许多核心区期刊的论文所引用,说明刊载的论文在层次上还存在不足,仍需努力和提高,这就是在高影响因子和高排名底下的尴尬。这个事实既是问题、也是担忧,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研究解决。
综上所述,基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尤金.加菲尔德的定律。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从定性或定量角度评价一种期刊的状态,包括现状、发展轨迹以及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广东工业大学学报一社会科学版》而言,从历年影响因子数据看,期刊的质量是稳定的,办刊的水平不断提高也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要争取更上一层楼,还需要编辑部全体同仁的进一步努力,需要更多优秀作者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