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生长激素释放肽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140例早产儿接受差异性喂养治疗患儿,以不同喂养方式将患儿分为A组(胃管喂养)、B组(胃管喂养+非营养性吮吸)、C组(胃管喂养+皮肤抚触)及D组(胃管喂养+非营养性吮吸+皮肤抚触),每组各35例.观察4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4周后的生长发育及Ghrelin的变化,T淋巴细胞CD3+与CD4+及CD8+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4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D组较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4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头围指标较治疗2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D组较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4组Ghrelin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治疗4周后A组、B组及C组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4组息儿T淋巴细胞CD3+与CD4+及CD8+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4周后A组、B组及C组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差异性喂养方式中D组胃管喂养+非营养性吮吸+皮肤抚触喂养更能有效提高患儿生长发育,调节患儿体内Ghrelin的浓度,提高其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最终追赶性成长,值得临床借鉴.
其他文献
目前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LTBI)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其易受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接种和非结核分
目的 观察抗幽门螺杆菌辅助治疗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