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5例确诊为青少年双相障碍的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l、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第l、2、4、6、8周的HAMD评分和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AMD评分和BRMS评分逐渐降低P<0.01,P<0.05)。治疗后第l、2、4、6、8周的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TESS评分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增加。结论:采用喹硫平加锂剂治疗青少年双相障碍疗效显著,虽有轻微副作用,但不随使用时间加重,患者能耐受。
【关键词】青少年;双相障碍;喹硫平;锂剂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1-02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发病年龄高峰期为15~19岁,青少年为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复杂,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治疗困难,预后差,自杀风险大,死亡率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学业、家庭及同伴关系。目前,对于青少年双相障碍的防治是精神病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25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l3例,年龄13岁-19岁,平均年龄(15.43±2.76)岁;病程2~20月,平均(10±3.25)月;双相障碍I型l0例,Ⅱ型l5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
1.2 治疗方法
25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分别给予碳酸锂初始剂量500mg/d、喹硫平初始剂量100mg/d,分早晚2次口服,每隔3d各小剂量增药一次,2周内喹硫平加量至300mg/d、碳酸锂加量至800mg/d,之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喹硫平剂量范围300mg/d-600mg/d,碳酸锂剂量范围800mg/d-1000mg/d,治疗8周。
1.3 疗效判定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采用0-4分的五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躁狂量表(BRMS,采用0-8分的九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8分为极重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l、2、4、6、8周末各评定1次;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第1、2、4、6、8周的HAMD评分为26.32±4.37、20.45±3.28、15.12±4.65、10.82±3.13、6.38±3.57、3.62±3.42;BRMS评分为:22.55±4.47、18.39±4.68、15.02±3.46、11.57±3.78、9.14±4.25、6.36±3.43;TESS评分:0、2.04±0.21、2.11±0.17、2.02±0.08、2.12±0.16、2.08±0.13。
治疗前后HAMID、BRMS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2、4、6、8周的HAMD評分和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2、4、6、8周各时间点的HAMD评分和BRM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治疗前后TESS评分比较不良反应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头痛、失眠、焦虑、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治疗后第1、2、4、6、8周的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2、4、6、8周各时间点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析双相障碍的病因,双相障碍的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倾向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双相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青少年双相障碍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成人双相障碍的典型症状,容易被忽略。成人双相障碍最常见的类型是具有清楚发作界限和痊愈界限的不连续抑郁,而青少年双相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躁狂快速循环和混合性发作的长期维持。并且,青少年双相障碍常可与其它精神障碍共病,包括对立违抗障碍、物质滥用、注意缺陷障碍、焦虑障碍以及品行障碍 。因此,青少年双相障碍易漏诊、误诊,需与精神分裂症、继发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相鉴别。
对青少年双相障碍应采用心境稳定剂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其中,锂制剂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用于青少年双相障碍;喹硫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以阻断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主要是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DA)和5-羟色胺1A等多种受体发挥作用。另外,喹硫平还具有心境稳定剂样作用,治疗双相障碍具有起效快、迅速控制躁狂发作,疗效好,适于维持治疗,较少转相,服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组资料显示,采用喹硫平加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向障碍,治疗后1、2、4、6、8周的HAMD、BRMS评分与治疗前与比较,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AMD、BI MS评分逐渐降低。本研究提示,喹硫平加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向障碍疗效较好,治疗l周即可明显降低HAMD和BRMS评分,说明起效快,可在短时间内控制躁狂和抑郁;在治疗周期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增强,疗效显著。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1、2、4、6、8周的TE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TESS评分较低,说明副作用较小,且副作用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加强,有利于维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顺发(综述) 陈强(审校) 双相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13
[2] 杜义敏 程月红 王学义 张培 李莹 药物对双相障碍复发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3.14
【关键词】青少年;双相障碍;喹硫平;锂剂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1-02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发病年龄高峰期为15~19岁,青少年为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复杂,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治疗困难,预后差,自杀风险大,死亡率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学业、家庭及同伴关系。目前,对于青少年双相障碍的防治是精神病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25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均来自于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25例患者中,男12例、女l3例,年龄13岁-19岁,平均年龄(15.43±2.76)岁;病程2~20月,平均(10±3.25)月;双相障碍I型l0例,Ⅱ型l5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
1.2 治疗方法
25例青少年双相障碍患者分别给予碳酸锂初始剂量500mg/d、喹硫平初始剂量100mg/d,分早晚2次口服,每隔3d各小剂量增药一次,2周内喹硫平加量至300mg/d、碳酸锂加量至800mg/d,之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喹硫平剂量范围300mg/d-600mg/d,碳酸锂剂量范围800mg/d-1000mg/d,治疗8周。
1.3 疗效判定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采用0-4分的五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躁狂量表(BRMS,采用0-8分的九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8分为极重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l、2、4、6、8周末各评定1次;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第1、2、4、6、8周的HAMD评分为26.32±4.37、20.45±3.28、15.12±4.65、10.82±3.13、6.38±3.57、3.62±3.42;BRMS评分为:22.55±4.47、18.39±4.68、15.02±3.46、11.57±3.78、9.14±4.25、6.36±3.43;TESS评分:0、2.04±0.21、2.11±0.17、2.02±0.08、2.12±0.16、2.08±0.13。
治疗前后HAMID、BRMS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2、4、6、8周的HAMD評分和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2、4、6、8周各时间点的HAMD评分和BRM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治疗前后TESS评分比较不良反应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静坐不能、头痛、失眠、焦虑、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治疗后第1、2、4、6、8周的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2、4、6、8周各时间点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析双相障碍的病因,双相障碍的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倾向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双相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
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青少年双相障碍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成人双相障碍的典型症状,容易被忽略。成人双相障碍最常见的类型是具有清楚发作界限和痊愈界限的不连续抑郁,而青少年双相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躁狂快速循环和混合性发作的长期维持。并且,青少年双相障碍常可与其它精神障碍共病,包括对立违抗障碍、物质滥用、注意缺陷障碍、焦虑障碍以及品行障碍 。因此,青少年双相障碍易漏诊、误诊,需与精神分裂症、继发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相鉴别。
对青少年双相障碍应采用心境稳定剂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其中,锂制剂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用于青少年双相障碍;喹硫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以阻断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主要是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DA)和5-羟色胺1A等多种受体发挥作用。另外,喹硫平还具有心境稳定剂样作用,治疗双相障碍具有起效快、迅速控制躁狂发作,疗效好,适于维持治疗,较少转相,服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组资料显示,采用喹硫平加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向障碍,治疗后1、2、4、6、8周的HAMD、BRMS评分与治疗前与比较,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AMD、BI MS评分逐渐降低。本研究提示,喹硫平加碳酸锂治疗青少年双向障碍疗效较好,治疗l周即可明显降低HAMD和BRMS评分,说明起效快,可在短时间内控制躁狂和抑郁;在治疗周期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逐渐增强,疗效显著。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1、2、4、6、8周的TE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提示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TESS评分较低,说明副作用较小,且副作用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加强,有利于维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顺发(综述) 陈强(审校) 双相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3.13
[2] 杜义敏 程月红 王学义 张培 李莹 药物对双相障碍复发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