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醉酒驾驶的成因与进行了分析,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醉酒驾驶 成因 探讨
中图分类号:D919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居民家庭用车的拥有量不断呈上升趋势,这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2010年3月,有“草原王子”之称的“快男”阿穆隆酒驾撞人逃逸交通肇事案被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成都司机孙伟铭因醉酒驾车被二审判为无期徒刑;2009年,南京司机张明宝“6•30”特大醉驾肇事案被一审判决为无期徒刑。诸如此类社会影响极大、危害严重的醉酒驾驶案件,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酒驾最多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居全国前五位。酒驾最多的群体中,男性超过98%,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居多,年龄35到45岁居多。酒驾最易发生的场所是年轻消费群体追捧的酒吧、夜市大排档。
二、醉酒驾驶成因分析
应该说,随着我国受教育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人们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人们的行为也应该越来越规范,现实情况正好与此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对此,笔者对相关案例进行了跟踪,发现有以下原因:
(一)相关法律制度欠缺。
在上述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醉酒驾驶事件出现之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有征对性的法律对此类行为加以约束,这直接导致了醉酒驾驶行为的泛滥,对其惩处力度也只是按照一般的交通事故标准进行参考,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二)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喝一点酒,无伤大雅,更不会出事。在侥幸心理的驱动下,盛情之下,不好推脱,禁不住美酒的诱惑,安全早已抛之脑后,殊不知,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一杯酒下肚,直路变成了弯路。
(三)我国传统的文化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情交往的国家。朋友相见,必然盛情款待,一醉方休;婚庆嫁娶,酒宴更是必不可少;新春佳节,走亲访友,饮酒更是增进感情的催化剂,为醉酒驾驶提了可能。
三、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醉酒驾驶,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那么对醉酒驾驶的治理,也需要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一)完善醉酒驾驶相关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刑法修正案正在考虑加入征对醉酒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对醉酒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也不同于一般的交通事故处理标准。这将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减少醉酒驾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醉酒驾驶成为小概率事件。
(二)加强日常监督查处力度。
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我们的交通执法部门要加强日常醉酒驾驶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查处力度,比如中秋节、春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多在媒体上曝光醉酒驾驶者,给其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同时,不断开发方便、快捷、安全的醉酒检测技术,以便能够迅速有效地检测每个驾驶员的酒精含有量,让侥幸心理没有存在的空间,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醉酒驾驶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疏导的机制。
俗话说,堵不如疏。引导成立相关的组织,专门服务于那些喝醉酒、需要护送回家的客户。
(四)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专家认为,饮酒适量,有益身心;饮酒过量,有损身心。因此,我们可以在全社会逐步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理念,比如用饮料代替饮酒。这样就从源头上减少了饮酒的行为,醉酒驾驶行为自然也就随之减少。
(五)开发预防醉酒驾驶的技术。
通过开发预防醉酒驾驶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装备于交通工具之内,这样,驾驶员随时知道自己的精神状态,如果自己饮酒过量,即使想趁着酒兴狂飚,相关技术也会让他的坐驾不听使唤,用熄火以示抗议。现在已经有一些相关的技术出现了,比如2007年,风雅概念车安装了酒精浓度感应器,其换挡杆上的酒精传感器能够自动检测驾驶员手中的汗水,并分析其汗水中的酒精含量,就可以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如果酒精浓度超过规定值,系统会自动将变速箱锁住,这样驾驶员就无法驾驶,同时卫星导航系统也会发出警报声音,提醒驾驶员。类似地,沃尔沃也推出了禁酒闭锁系统,这些技术为保护驾驶员和他人的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醉酒驾车,危害极大。很多国家都是从严从重处罚。他们不是等事故发生之后才处以重刑,而是防患于未然,平时严格管理,规范人们的日常驾驶行为,将事故隐患降到最低。比如,在美国,对屡犯者将罚其参观停尸房,甚至无条件吊销其驾照。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情交往的国家。这将导致醉酒驾驶行为必将长期存在,对醉酒驾车的治理,必将任重而道远。只有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减少甚至消除醉酒驾驶这一社会现象。□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关键词 醉酒驾驶 成因 探讨
中图分类号:D919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居民家庭用车的拥有量不断呈上升趋势,这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2010年3月,有“草原王子”之称的“快男”阿穆隆酒驾撞人逃逸交通肇事案被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成都司机孙伟铭因醉酒驾车被二审判为无期徒刑;2009年,南京司机张明宝“6•30”特大醉驾肇事案被一审判决为无期徒刑。诸如此类社会影响极大、危害严重的醉酒驾驶案件,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酒驾最多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居全国前五位。酒驾最多的群体中,男性超过98%,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居多,年龄35到45岁居多。酒驾最易发生的场所是年轻消费群体追捧的酒吧、夜市大排档。
二、醉酒驾驶成因分析
应该说,随着我国受教育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人们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人们的行为也应该越来越规范,现实情况正好与此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对此,笔者对相关案例进行了跟踪,发现有以下原因:
(一)相关法律制度欠缺。
在上述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醉酒驾驶事件出现之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有征对性的法律对此类行为加以约束,这直接导致了醉酒驾驶行为的泛滥,对其惩处力度也只是按照一般的交通事故标准进行参考,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
(二)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喝一点酒,无伤大雅,更不会出事。在侥幸心理的驱动下,盛情之下,不好推脱,禁不住美酒的诱惑,安全早已抛之脑后,殊不知,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一杯酒下肚,直路变成了弯路。
(三)我国传统的文化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情交往的国家。朋友相见,必然盛情款待,一醉方休;婚庆嫁娶,酒宴更是必不可少;新春佳节,走亲访友,饮酒更是增进感情的催化剂,为醉酒驾驶提了可能。
三、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醉酒驾驶,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那么对醉酒驾驶的治理,也需要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一)完善醉酒驾驶相关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刑法修正案正在考虑加入征对醉酒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对醉酒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也不同于一般的交通事故处理标准。这将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减少醉酒驾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醉酒驾驶成为小概率事件。
(二)加强日常监督查处力度。
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我们的交通执法部门要加强日常醉酒驾驶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查处力度,比如中秋节、春节等我国传统节日。多在媒体上曝光醉酒驾驶者,给其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同时,不断开发方便、快捷、安全的醉酒检测技术,以便能够迅速有效地检测每个驾驶员的酒精含有量,让侥幸心理没有存在的空间,这样就能够有效减少醉酒驾驶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疏导的机制。
俗话说,堵不如疏。引导成立相关的组织,专门服务于那些喝醉酒、需要护送回家的客户。
(四)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专家认为,饮酒适量,有益身心;饮酒过量,有损身心。因此,我们可以在全社会逐步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理念,比如用饮料代替饮酒。这样就从源头上减少了饮酒的行为,醉酒驾驶行为自然也就随之减少。
(五)开发预防醉酒驾驶的技术。
通过开发预防醉酒驾驶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装备于交通工具之内,这样,驾驶员随时知道自己的精神状态,如果自己饮酒过量,即使想趁着酒兴狂飚,相关技术也会让他的坐驾不听使唤,用熄火以示抗议。现在已经有一些相关的技术出现了,比如2007年,风雅概念车安装了酒精浓度感应器,其换挡杆上的酒精传感器能够自动检测驾驶员手中的汗水,并分析其汗水中的酒精含量,就可以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如果酒精浓度超过规定值,系统会自动将变速箱锁住,这样驾驶员就无法驾驶,同时卫星导航系统也会发出警报声音,提醒驾驶员。类似地,沃尔沃也推出了禁酒闭锁系统,这些技术为保护驾驶员和他人的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醉酒驾车,危害极大。很多国家都是从严从重处罚。他们不是等事故发生之后才处以重刑,而是防患于未然,平时严格管理,规范人们的日常驾驶行为,将事故隐患降到最低。比如,在美国,对屡犯者将罚其参观停尸房,甚至无条件吊销其驾照。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情交往的国家。这将导致醉酒驾驶行为必将长期存在,对醉酒驾车的治理,必将任重而道远。只有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减少甚至消除醉酒驾驶这一社会现象。□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