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信不立 知行合一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e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的结合,正体现了儒家所强调的为人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道墨法多元并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它们对社会的治乱盛衰,对人生的穷达荣辱,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诚信,是诸子百家共举的道德标准。一部《论语》,“信”字就出现了38次,可见儒家对诚信的推崇。我们常说的“民无信不立”就来自论语。还有属于儒家文化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诚,人失信,五德不行”。道家《老子》中有“轻诺必寡信”,不遵守诺言的人,就没有诚信。《墨子》提出“行不信者,名必耗”,不按诺言办事的人,名声必然落败。“言不信者,行不果”,说话不算数的,办起事来,不可能有成功的结局。法家《韩非子》有言“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些都说明了诚信在立身做人中的重要性。
  儒道墨法诸家有关道德的言论,百虑同途,都是在劝导做人处事要以诚信为本,这些良言箴规,将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借鉴。先秦以后的两千多年历朝各代,都推崇儒家的思想,一直到今。可见,诚信一直在传承和延续之中,是亘古未变的民族文化瑰宝。
  诚信的历史传承
  “诚信”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诚”从言,成声。《周易》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由此看来,“诚”在那时已具有人伦道德的意义。
  “信”从人从言,表示对人说话的重视。《周易》曰:“人之所助者,信也。”班固在《白虎通·情性》中认为信就是诚,都是“专一不移”之意。“信”由最初的“信于神”的宗教色彩,到春秋时期,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意为人言要诚实守信。
  从古文献对“诚”、“信”道德的阐释来看,“诚”更多是指“内诚于心”,是道德本体的内在德性;“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体现了社会化的道德践行。“诚信”是儒学所一贯提倡并力求履行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诚”、“信”的结合,正体现了儒家所強调的为人必须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道德思想。
  “诚信”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诚”在孔子的学说中虽没有理论性的阐述,但与“诚”一脉相通的“礼”则是儒家思想的直接渊源。
  孟子时期,“诚”不仅成为理论概念,而且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里孟子使“诚”逐步成为体验道德本体、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
  荀子指出:“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发挥了孟子“诚”的思想,使“诚”与“政”相结合。由做人之道扩展为治世之道。
  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具有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礼记·大学》指出,“诚意”是“八条目”中连接“格物”、“致知”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成为道德内养与外成的关键点,具有促进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国家兴旺、天下安宁等多种社会功能。到了宋代,周敦颐则在《太极图说》中进一步把“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由此可见,儒学视“诚”为道德的根本,高度重视其在成己成事方面的重大功用,并不断地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信”属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要求弟子要“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对“信”的阐释影响着儒学伦理道德内容的产生和发展。孟子虽然强调“义”,并且规范了道德原则的“仁、义、礼、智”四德,但同时也赞赏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认为“仁、义、忠、信,此天爵也”。他认为“信”与“礼”具有同等的地位,是人的行为准则。
  荀子也认为“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他把“信”列为“义”之后,可见“信”在荀子观点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信”,视“五常”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从此,自周以来所形成的这五种伦理道德规范,真正被官方认定,并对社会的道德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了宋代,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清末到民初,梁启超等维新派以“孝、悌、忠、信”这“四德”为基础,试图吸收西方近代道德精华,建构中国的新道德。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提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由上可见,在儒学伦理道德形成的过程中,“信”是伦理道德概念的渊源。
  诚信的重要作用
  “诚信”是立国之本。《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中国古代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治国之道,在于贵德崇义,而德义的主要内容则是诚信。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没有诚信的国家,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当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均极为看重诚信,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并把此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政治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在他们看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君子之所保,惟在于诚情。”“诚信,国之大纲。”诚信是使人与人相安共处、互爱互助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证明,诚信道德已经深深浸入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秩序不规整,道德严重失范的现象。法制固然重要,它能起到事前警告、事后制裁的作用,而真正防患于未然,倡导一种正直和谐的社会风气,从思想深处规约人们的物欲、情感,必须辅以德治。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中切实提倡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而“诚信”是基本的出发点。没有诚信,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必须汲取传统诚信伦理为现代社会所用。
  责任编辑 王碧清
其他文献
2014年在巴西举行的中拉领导人会晤期间,习近平提出構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倡议构建“1+3+6”合作新框架,得到与会领导人一致支持。2014年习近平访问拉美期间,双方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
期刊
你们在信中写到,中华百年以来的留学史,是中国人民为个人梦、强国梦、复兴梦而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希望广大海外学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你们在来信中表示要坚持爱国、坚持理想、坚持学习、坚持创新,希望大家把这些信念付诸行动,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攻读,积才广
期刊
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数十万大学生走进农村,热情服务,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农民群众有最真切的感受,我看了很多反映大学生村官事迹的材料,为你们的进步和成绩感到高兴。  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
期刊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你们在信中表示,要勇敢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伟大事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说得很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
期刊
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  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
期刊
青奥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中国青年和各国青年分享青春、交流思想、畅谈未来的舞台。作为志愿者,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來送往还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希望志愿者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热情参与、真情奉献,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用青春的激情打造最美的“中国名片”,促进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相融,共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
期刊
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共青团帮助指导下,各级青联和学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组织青年、宣传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胸怀祖国和人民,奉献社会和他人,积极投身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证明,当代中国青年不愧为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
期刊
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中国重视、关怀、信任青年,支持青年发展自身、贡献社会、造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联合国教
期刊
亚非國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青年人口,亚非合作振兴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亚非青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你们传承和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互利合作,为实现亚非振兴梦想,为促进亚非人民福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奉献青春!  ——首届亚非青年联欢节于2016年7月28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发来贺信,预祝首届亚非青年联欢节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在信中指出,亚非大陆地理相连
期刊
延安是革命圣地,你们奔赴延安,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