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着、拒绝霸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淡定和执着。它有的是“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和执着。
一千多年前,晋代的陶渊明写过一篇著名的《桃花源记》,其中描述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成了中国人理想的生活状态。而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纷纷追求时尚的现代生活的时候,陈文华教授却建造一个像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桃花源。
70多岁的老教授陈文华,放着城市里舒心安逸的生活不过,偏偏要跑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呆就是五六年,当地人还因此送给他一个奇怪的绰号:傻教授。那么陈文华这四五年究竟在这个小山村里做了哪些傻事让当地人称他为傻教授呢?
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江西婺源山区,名叫上晓起村,这个村子远离城市,不通公路,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由地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5年前,退休教授陈文华的到来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宁静。陈文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贴钱让村民种地。这样的做法让村民大惑不解。就在村民们一头雾水的时候,陈文华又提出了一个想法让人们更加摸不着头脑。他提出,村民只要种稻谷每年就至少有600斤稻谷的保底收入,天灾赔钱完全自己承担。这样的好事对于上晓起村的村民来说简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陈文华的大方引起了村民的议论和猜测。不久村里就流传说陈文华是个有钱的傻子,花起钱没数,可是他的太太心里很清楚,陈文华究竟有钱没钱。
说起陈文华与上晓起村的结缘,那是在2004年。那一年,婺源召开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陈文华作为茶文化专家应邀参会,会议期间,陈文华漫步到了上晓起村。村口的一座老房子引起了他的兴趣:“就是一个破房子吧,里头有很多制茶的机器,整个屋子茶香弥漫、非常诱人。更吸引我的,有一个四个轮子是个水力的揉捻机。让我大为惊讶。”
原本以为已绝迹的水力揉捻机没想到竟然矗立在眼前,更没想到的是,这台机器还在运转。陈文华这个农业考古学家当时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活化石,像这样用水力带动的木头做的制茶的机器,根据古书记载元朝的时候在江西山区曾经有过,没想到六百年后我居然在婺源山区看到这样的机械。”
水力揉捻机引起了陈文华极大的兴趣,再看看周边的环境,这个农业考古学家的心里升起了一种冲动:“当我离开这个厂走出大门回头一看,厂房门口有一个水坝,水坝潺潺流着一汪碧绿的溪水,有两棵五百多年的古樟树在水面,风景极好。当时我心里一震动、眼前一亮。”
陈文华看到的是一派古朴而醇厚的景致,这让他发现了一种特殊的价值。现在人们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崇尚自然,如果能把这里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造一个生态旅游区,一定会受很多人欢迎。这个想法让陈文华冲动起来:“能够在大自然、古树下、流水边,有一个茶座,这么优美的环境品茶,那是赏心乐事,这是茶人们的追求。”
陈文华到了上晓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下了破破烂烂的茶厂和茶厂外面叫做水口的一汪小湖,还修好了揉捻机,在水口边上盖起了茅草亭子,陈文华的茶社算是开起来了:“没有任何商业化的污染,没有任何商店,没有市场,非常非常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个地方实际上该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世外桃源。”
几个月以后,享受着这个世外桃源的陈文华突然意识到,像上晓起村这样的地方是很难得的旅游资源,如果能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那上晓起村的价值就非同一般。
这陈文华想的是不错,可是上晓起400多口村民一大半在外打工,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典型的一个空巢村。村里田地荒废,杂草丛生。陈文华一说要整体规划上晓起,村民都说没有劳力,干不动。怎么办呢?这就有了咱们前面说到的傻教授自己掏腰包给农民补贴,可这办法真的有用么?陈文华一辈子教书,从没做过经营,这又是租茶场又是搞补贴的,不仅村民感到疑惑,就是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伴看来,陈文华的做法都充满了风险。陈文华的太太程光茜自己办学校,品尝过经营上的酸甜苦辣,一看丈夫这个只进不出的干法,干着急没辙。钱是补给村民了,可是什么时候才能挣回来呢?可是眼看着丈夫乐此不疲,而且来上晓起的游客还真的多了起来,程光茜也就不多说了。
眼看着游客多了,村里人也看出点名堂了。看来这傻教授还真有两下子。按理说,这陈文华竖起了茶文化的大旗,又有各种各样的鲜花果树,鱼虫鸡鸭营造景致,靠旅游带动上晓起的发展应该不是问题。可没成想,第一次组织村民干活就让陈文华跌破了眼镜:“叫管理人员说,你今天派五人锄草,结果来了十几个人,而且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多,眼睛还看不见,在地里摸摸。管理人员说我又没来叫你,你过来干啥?反正是陈教授的钱,又不是你的钱,你那么认真干什么。”
本来想打造一个茶文化生态旅游村并且形成良性循环,没想到陈文华第一年就亏了三万多。眼看着投入越来越大,却没有利润,甚至连成本都回不来,陈文华也坐不住了。
只要有了住宿的地方,就能留住客人,餐饮,住宿的收入也就跟着来了,于是他萌生了开一家客栈的想法,并且很快就相中了一幢老房子。
说上晓起村的老房子,那可不是普通的房子,因为婺源在古代隶属徽州,所以当地是清一色的老徽宅,白墙灰瓦雅致清新。而这样的房子在陈文华的眼里就是宝贝。正是这种古老的韵味才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可是宝贵的人文景观。为了留住游客,陈文华买下了这幢破旧的老宅子,开起了茶客栈。别人盖旅店办旅游都是崭新的,陈文华却偏偏保留了斑驳陆离的老墙面,还在墙上挂起了陶渊明的诗。远远看去自然古朴,没有人工造作的痕迹。为了整旧如旧,陈文华又投入了将近三十万。这时候,陈文华就像是骑上了一匹奔驰的快马,有点收不住缰了。
现在大家喝茶都讲究天然、绿色,一听说是上晓起村种出来的黄菊花,没有施过农药,纯绿色无污染,黄菊花的收益立马就凸显了出来。
随着陈文华一年一年的坚持,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上晓起,认识了傻教授,成了傻教授的朋友,并且主动地为他出谋划策。陈文华说:他农业考古有一个作者,从江苏镇江带领养鸭场的场长几个人过来,送来一百五十只黑鸡苗,下绿壳蛋的。那么远的地方表示一番心意,不收我一分钱。
陌生人送来的鸭苗和鸡苗很快长成产蛋,土鸡蛋土鸭蛋契合了当下人们追求绿色食品的消费观,马上成了游客的抢手货。上晓起村在陈文华的打造下渐渐有了名气,青山绿水,鸡鸣鸭叫,旅游观光的人也逐年增多。在陈文华的引导下,村民们也渐渐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有很多在外乡打工的青年也重新回到家乡开展经营。他们在上海一年好的话赚一万多块钱,在家里上半年就可以赚三万块钱左右。
现在陈文华不但带动着村民经营旅游,还办起了幼儿园,筹建农民文化宫,搞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实验,有人说,陈文华搞了一辈子农业研究终于在上晓起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一片试验田,一个让他的精神可以栖居的桃花源。
从傻教授开发上晓起村到现在,5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挣到钱。所以,村民们和亲朋好友还是叫他傻教授。但是在陈文华看来,再过5年10年,自己的付出一定能够得到回报,自己也会成功。因为他相信,自己所经营的桃花源在现在喧嚣热闹的大环境中是独树一帜的,正是这种自然古朴和宁静契合了游客的精神需要,也构成了上晓起村的卖点。这也正是陈文华默默坚持的根源。其实啊,很多的创业者在别人眼里都有些傻、呆,甚至狂,可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执着的傻,反倒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一千多年前,晋代的陶渊明写过一篇著名的《桃花源记》,其中描述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成了中国人理想的生活状态。而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纷纷追求时尚的现代生活的时候,陈文华教授却建造一个像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桃花源。
70多岁的老教授陈文华,放着城市里舒心安逸的生活不过,偏偏要跑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呆就是五六年,当地人还因此送给他一个奇怪的绰号:傻教授。那么陈文华这四五年究竟在这个小山村里做了哪些傻事让当地人称他为傻教授呢?
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江西婺源山区,名叫上晓起村,这个村子远离城市,不通公路,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由地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5年前,退休教授陈文华的到来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宁静。陈文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贴钱让村民种地。这样的做法让村民大惑不解。就在村民们一头雾水的时候,陈文华又提出了一个想法让人们更加摸不着头脑。他提出,村民只要种稻谷每年就至少有600斤稻谷的保底收入,天灾赔钱完全自己承担。这样的好事对于上晓起村的村民来说简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陈文华的大方引起了村民的议论和猜测。不久村里就流传说陈文华是个有钱的傻子,花起钱没数,可是他的太太心里很清楚,陈文华究竟有钱没钱。
说起陈文华与上晓起村的结缘,那是在2004年。那一年,婺源召开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陈文华作为茶文化专家应邀参会,会议期间,陈文华漫步到了上晓起村。村口的一座老房子引起了他的兴趣:“就是一个破房子吧,里头有很多制茶的机器,整个屋子茶香弥漫、非常诱人。更吸引我的,有一个四个轮子是个水力的揉捻机。让我大为惊讶。”
原本以为已绝迹的水力揉捻机没想到竟然矗立在眼前,更没想到的是,这台机器还在运转。陈文华这个农业考古学家当时眼前一亮:“这是一个活化石,像这样用水力带动的木头做的制茶的机器,根据古书记载元朝的时候在江西山区曾经有过,没想到六百年后我居然在婺源山区看到这样的机械。”
水力揉捻机引起了陈文华极大的兴趣,再看看周边的环境,这个农业考古学家的心里升起了一种冲动:“当我离开这个厂走出大门回头一看,厂房门口有一个水坝,水坝潺潺流着一汪碧绿的溪水,有两棵五百多年的古樟树在水面,风景极好。当时我心里一震动、眼前一亮。”
陈文华看到的是一派古朴而醇厚的景致,这让他发现了一种特殊的价值。现在人们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崇尚自然,如果能把这里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造一个生态旅游区,一定会受很多人欢迎。这个想法让陈文华冲动起来:“能够在大自然、古树下、流水边,有一个茶座,这么优美的环境品茶,那是赏心乐事,这是茶人们的追求。”
陈文华到了上晓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下了破破烂烂的茶厂和茶厂外面叫做水口的一汪小湖,还修好了揉捻机,在水口边上盖起了茅草亭子,陈文华的茶社算是开起来了:“没有任何商业化的污染,没有任何商店,没有市场,非常非常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个地方实际上该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世外桃源。”
几个月以后,享受着这个世外桃源的陈文华突然意识到,像上晓起村这样的地方是很难得的旅游资源,如果能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那上晓起村的价值就非同一般。
这陈文华想的是不错,可是上晓起400多口村民一大半在外打工,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典型的一个空巢村。村里田地荒废,杂草丛生。陈文华一说要整体规划上晓起,村民都说没有劳力,干不动。怎么办呢?这就有了咱们前面说到的傻教授自己掏腰包给农民补贴,可这办法真的有用么?陈文华一辈子教书,从没做过经营,这又是租茶场又是搞补贴的,不仅村民感到疑惑,就是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伴看来,陈文华的做法都充满了风险。陈文华的太太程光茜自己办学校,品尝过经营上的酸甜苦辣,一看丈夫这个只进不出的干法,干着急没辙。钱是补给村民了,可是什么时候才能挣回来呢?可是眼看着丈夫乐此不疲,而且来上晓起的游客还真的多了起来,程光茜也就不多说了。
眼看着游客多了,村里人也看出点名堂了。看来这傻教授还真有两下子。按理说,这陈文华竖起了茶文化的大旗,又有各种各样的鲜花果树,鱼虫鸡鸭营造景致,靠旅游带动上晓起的发展应该不是问题。可没成想,第一次组织村民干活就让陈文华跌破了眼镜:“叫管理人员说,你今天派五人锄草,结果来了十几个人,而且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多,眼睛还看不见,在地里摸摸。管理人员说我又没来叫你,你过来干啥?反正是陈教授的钱,又不是你的钱,你那么认真干什么。”
本来想打造一个茶文化生态旅游村并且形成良性循环,没想到陈文华第一年就亏了三万多。眼看着投入越来越大,却没有利润,甚至连成本都回不来,陈文华也坐不住了。
只要有了住宿的地方,就能留住客人,餐饮,住宿的收入也就跟着来了,于是他萌生了开一家客栈的想法,并且很快就相中了一幢老房子。
说上晓起村的老房子,那可不是普通的房子,因为婺源在古代隶属徽州,所以当地是清一色的老徽宅,白墙灰瓦雅致清新。而这样的房子在陈文华的眼里就是宝贝。正是这种古老的韵味才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可是宝贵的人文景观。为了留住游客,陈文华买下了这幢破旧的老宅子,开起了茶客栈。别人盖旅店办旅游都是崭新的,陈文华却偏偏保留了斑驳陆离的老墙面,还在墙上挂起了陶渊明的诗。远远看去自然古朴,没有人工造作的痕迹。为了整旧如旧,陈文华又投入了将近三十万。这时候,陈文华就像是骑上了一匹奔驰的快马,有点收不住缰了。
现在大家喝茶都讲究天然、绿色,一听说是上晓起村种出来的黄菊花,没有施过农药,纯绿色无污染,黄菊花的收益立马就凸显了出来。
随着陈文华一年一年的坚持,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上晓起,认识了傻教授,成了傻教授的朋友,并且主动地为他出谋划策。陈文华说:他农业考古有一个作者,从江苏镇江带领养鸭场的场长几个人过来,送来一百五十只黑鸡苗,下绿壳蛋的。那么远的地方表示一番心意,不收我一分钱。
陌生人送来的鸭苗和鸡苗很快长成产蛋,土鸡蛋土鸭蛋契合了当下人们追求绿色食品的消费观,马上成了游客的抢手货。上晓起村在陈文华的打造下渐渐有了名气,青山绿水,鸡鸣鸭叫,旅游观光的人也逐年增多。在陈文华的引导下,村民们也渐渐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有很多在外乡打工的青年也重新回到家乡开展经营。他们在上海一年好的话赚一万多块钱,在家里上半年就可以赚三万块钱左右。
现在陈文华不但带动着村民经营旅游,还办起了幼儿园,筹建农民文化宫,搞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实验,有人说,陈文华搞了一辈子农业研究终于在上晓起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一片试验田,一个让他的精神可以栖居的桃花源。
从傻教授开发上晓起村到现在,5年过去了,至今也没挣到钱。所以,村民们和亲朋好友还是叫他傻教授。但是在陈文华看来,再过5年10年,自己的付出一定能够得到回报,自己也会成功。因为他相信,自己所经营的桃花源在现在喧嚣热闹的大环境中是独树一帜的,正是这种自然古朴和宁静契合了游客的精神需要,也构成了上晓起村的卖点。这也正是陈文华默默坚持的根源。其实啊,很多的创业者在别人眼里都有些傻、呆,甚至狂,可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执着的傻,反倒成就了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