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涉及机场净空区管理的主要有空军、民航、公安三个部门,而针对无人机“黑飞”问题,这些部门之间又存在监管责任上的重合和限制,无人机使用者申请飞行程序较为复杂。
近年来,无人机消费呈井喷状发展。无人机已经不再局限于军事用途,各种形状、尺寸的无人机开始在越来越多的运用场景中现身。随着无人机市场的火爆,因无人机“黑飞”导致的扰航事件频发,无人机监管上一直以来的缺失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去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昆明、成都、重庆、西安等多地多次发生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影响民航运行的事件。今年5月9日中午,重庆机场南部方向发现无人机干扰,航班起降受到影响,12架次航班备降外场。而在2月,重庆机场就因无人机活动造成多架出港航班延误,影响时间长达3个小时。5月1日中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也出现无人机扰航事件,导致多个航班备降。4月,成都机场一周4次遭遇无人机的“黑飞”干扰,造成近百架航班延误,上万名旅客出行受阻被滞留机场。那么,无人机“黑飞”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无人机的飞行又该如何监管呢?
无人机“黑飞”引发各种问题
据无人机业内销售人员介绍,消费级的无人机包括航模、无人机飞机玩具等,工业级的无人机主要为植保级、测绘、森林防火等较大的无人机。近年来一直从事无人机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峻峣认为,扰航的无人机理论上消费级和工业级的都可能有,有一些公司承担航测任务,无人机可能飞到机场附近,影响了机场飞机的正常飞行他们也不自知。
据专家介绍,无人机一旦与民航客机相撞可能会损坏飞机,比如发动机或驾驶舱挡风玻璃。另外,无人机搭载的锂电池在相撞时,可能起火并嵌入机身,危及飞机安全。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
目前,各地关于无人机的使用规定,除了机场净空区域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区域,通讯、供水、供电、能源供给、危化物品储存、大型物资储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防控目标区,车站、码头、港口、商圈、街道、公园、大型活动场所、展览馆、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或其他临时管制的区域,都禁止无人机的飞行活动。
“在人口密集区,如果掉下来砸到人,或者掉到高压线上,都有可能引起事故纠纷。实际上,放飞风筝和气球也同样有危险,碰上高压线就可能酿成事故。现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始立法限制,无人机是一个新技术新事物,很多方面还没来得及规范立法。但是在立法过程中,针对无人机的规定定太严大家就不能正常使用了,定得太松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峻峣这样说。
无人机“黑飞”还涉及一个敏感的问题,高峻峣称,无人机拥有天然优势,可以越过地面障碍,如果在一些敏感机密地区,无人机被恐怖分子利用,比如操作软件被病毒攻击,侦查到机密信息后泄漏,或者在无人机上加点火、爆炸、投毒等装置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都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无人机监管需要又疏又堵
针对无人机监管的难题,高峻峣认为“大家探讨的实名制是需要的,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快立法,设立管理机构,划定无人机允许飞的区域,做到又堵又疏”。他说,要把全国禁飞的地方都标出来是不可能的,标出可飞的区域还比较可行,把民用的、开放的区域告诉民众,因为哪个空域是禁飞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保密的,比如在一块空旷的地方突然有了禁飞的净空,大家就会知道这里有机密场所。
大疆这种企业也很难做到完全准确的控制无人机的禁飞区域,军事部门不会提供信息给他们。而要在禁飞区域做干扰也有问题,比如在某一个范围内把无人机遥控干扰掉,那么干扰区域可能会被检测到,和公布禁飞区域是一个效果。
我国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室内运行的无人机、视距内飞行的微型以下的无人机以及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不需要执照飞行,但所有飞行都需要向飞行管制部门申报计划。严格意义上来说,无人机一旦离开地面,就应该申报。业内专家认为,从根本上遏制无人机“黑飞”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航局也表示,实名制目前仅是民航局层面的一个举措。在接下来无人机监管的过程中,实名制和飞行申报,还需要一以贯之的努力和推进。
各地纷纷出台细则
明确净空区域范围
无人机活动隐蔽性大、进退快速、探测预警困难等特点确实给追查取证设置了障碍。购买使用随意、实名登记缺位、法律意识薄弱也给公安机关侦查无人机“黑飞”带来困难。正如重庆市政府召开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工作会上的分析所言,“相关部门目前尚未形成相对固定的常态化联动管控体系,容易出现漏管失控现象”。
针对无人机黑飞,民航局也开始祭出大招:发布首批155个民用机场保护范围数据,划定无人机机场禁飞区;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6月1日起无人机将实行实名登记注册,8月31日后无人机拥有者如果未按管理规定实名登记和粘贴登记标志,其飛行行为将被视为非法行为。同时,后续其他监管举措也在进行中。各地也纷纷出台细则,明确机场净空区域及其他禁飞区域等范围。
5月1日,成都市发布《成都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净空区域安全保护的通告》,通告中明确机场净空保护区是指距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以内的区域。包含成都市高新区、天府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双流区、郫都区、溫江区、新津县等地区全部或部分区域。
5月10日,重庆市公安局公布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的通告,明确未经批准,民用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两端20公里范围内的机场净空保护区等5大类区域,严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
5月12日,云南省向社会公布了全省15个民用运输机场净空保护区图,将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确定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区域。同时,在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边界、路口等醒目位置设立禁飞标示牌,注明净空保护有关规定,便于群众识别,并组织专人专岗,加强对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区域的巡防巡控。
近年来,无人机消费呈井喷状发展。无人机已经不再局限于军事用途,各种形状、尺寸的无人机开始在越来越多的运用场景中现身。随着无人机市场的火爆,因无人机“黑飞”导致的扰航事件频发,无人机监管上一直以来的缺失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去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昆明、成都、重庆、西安等多地多次发生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影响民航运行的事件。今年5月9日中午,重庆机场南部方向发现无人机干扰,航班起降受到影响,12架次航班备降外场。而在2月,重庆机场就因无人机活动造成多架出港航班延误,影响时间长达3个小时。5月1日中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也出现无人机扰航事件,导致多个航班备降。4月,成都机场一周4次遭遇无人机的“黑飞”干扰,造成近百架航班延误,上万名旅客出行受阻被滞留机场。那么,无人机“黑飞”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无人机的飞行又该如何监管呢?
无人机“黑飞”引发各种问题
据无人机业内销售人员介绍,消费级的无人机包括航模、无人机飞机玩具等,工业级的无人机主要为植保级、测绘、森林防火等较大的无人机。近年来一直从事无人机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峻峣认为,扰航的无人机理论上消费级和工业级的都可能有,有一些公司承担航测任务,无人机可能飞到机场附近,影响了机场飞机的正常飞行他们也不自知。
据专家介绍,无人机一旦与民航客机相撞可能会损坏飞机,比如发动机或驾驶舱挡风玻璃。另外,无人机搭载的锂电池在相撞时,可能起火并嵌入机身,危及飞机安全。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
目前,各地关于无人机的使用规定,除了机场净空区域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区域,通讯、供水、供电、能源供给、危化物品储存、大型物资储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防控目标区,车站、码头、港口、商圈、街道、公园、大型活动场所、展览馆、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或其他临时管制的区域,都禁止无人机的飞行活动。
“在人口密集区,如果掉下来砸到人,或者掉到高压线上,都有可能引起事故纠纷。实际上,放飞风筝和气球也同样有危险,碰上高压线就可能酿成事故。现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始立法限制,无人机是一个新技术新事物,很多方面还没来得及规范立法。但是在立法过程中,针对无人机的规定定太严大家就不能正常使用了,定得太松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峻峣这样说。
无人机“黑飞”还涉及一个敏感的问题,高峻峣称,无人机拥有天然优势,可以越过地面障碍,如果在一些敏感机密地区,无人机被恐怖分子利用,比如操作软件被病毒攻击,侦查到机密信息后泄漏,或者在无人机上加点火、爆炸、投毒等装置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都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威胁。
无人机监管需要又疏又堵
针对无人机监管的难题,高峻峣认为“大家探讨的实名制是需要的,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快立法,设立管理机构,划定无人机允许飞的区域,做到又堵又疏”。他说,要把全国禁飞的地方都标出来是不可能的,标出可飞的区域还比较可行,把民用的、开放的区域告诉民众,因为哪个空域是禁飞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保密的,比如在一块空旷的地方突然有了禁飞的净空,大家就会知道这里有机密场所。
大疆这种企业也很难做到完全准确的控制无人机的禁飞区域,军事部门不会提供信息给他们。而要在禁飞区域做干扰也有问题,比如在某一个范围内把无人机遥控干扰掉,那么干扰区域可能会被检测到,和公布禁飞区域是一个效果。
我国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规定,“室内运行的无人机、视距内飞行的微型以下的无人机以及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的无人机”不需要执照飞行,但所有飞行都需要向飞行管制部门申报计划。严格意义上来说,无人机一旦离开地面,就应该申报。业内专家认为,从根本上遏制无人机“黑飞”不可能一蹴而就,民航局也表示,实名制目前仅是民航局层面的一个举措。在接下来无人机监管的过程中,实名制和飞行申报,还需要一以贯之的努力和推进。
各地纷纷出台细则
明确净空区域范围
无人机活动隐蔽性大、进退快速、探测预警困难等特点确实给追查取证设置了障碍。购买使用随意、实名登记缺位、法律意识薄弱也给公安机关侦查无人机“黑飞”带来困难。正如重庆市政府召开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工作会上的分析所言,“相关部门目前尚未形成相对固定的常态化联动管控体系,容易出现漏管失控现象”。
针对无人机黑飞,民航局也开始祭出大招:发布首批155个民用机场保护范围数据,划定无人机机场禁飞区;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6月1日起无人机将实行实名登记注册,8月31日后无人机拥有者如果未按管理规定实名登记和粘贴登记标志,其飛行行为将被视为非法行为。同时,后续其他监管举措也在进行中。各地也纷纷出台细则,明确机场净空区域及其他禁飞区域等范围。
5月1日,成都市发布《成都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净空区域安全保护的通告》,通告中明确机场净空保护区是指距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以内的区域。包含成都市高新区、天府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双流区、郫都区、溫江区、新津县等地区全部或部分区域。
5月10日,重庆市公安局公布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的通告,明确未经批准,民用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两端20公里范围内的机场净空保护区等5大类区域,严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
5月12日,云南省向社会公布了全省15个民用运输机场净空保护区图,将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确定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区域。同时,在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边界、路口等醒目位置设立禁飞标示牌,注明净空保护有关规定,便于群众识别,并组织专人专岗,加强对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区域的巡防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