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笋坝墓地出土巴蜀符号探析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冬笋坝墓地56件出土战国时期器物上的60种巴蜀符号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与临近的巴蜀文化墓地出土的巴蜀符号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冬笋坝墓地出土巴蜀符号在种类上与峡江地区的巴人区出土巴蜀符号具有较多的共性,同时也有突出的自身特色.冬笋坝墓地与涪陵小田溪墓地、开县余家坝墓地、云阳李家坝墓地、宣汉罗家坝墓地之间关系紧密.同时,据冬笋坝出土铜器符号的组合来看,其与成都平原交通与文化联系是紧密的,文化上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冬笋坝墓地居民在巴蜀文化交流的廊道上起着重要的联接作用,但不是战国中晚期阶段巴人的中心性聚落.
其他文献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需要科学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理论逻辑与核心要义.在理论层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遵循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统筹把握供给与需求、内需与外需的辩证关系,推动构建以内需为基础、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的需求体系.在实践层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要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基本面系统推进,高质量地全面促进消费需求以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高水平地系统拓展投资空间,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蒋笪里土墩采用“丰”字隔梁法发掘了10座春秋时期的竖穴土坑墓,墓坑较为明确,以熟土浅坑为主.墓葬群以主墓为中心呈向心型布局,整体排列有序.其中,中心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组成,墓室内分布的柱洞应是祭祀建筑遗存,甬道内存在大量焚烧祭祀痕迹,中心墓堆筑有专属的封土墩;围绕中心墩周边有9座竖穴浅坑墓,再进行封土后形成了土墩的基本面貌;在土墩北侧外缘发现同期的祭祀器物群10处;结合土墩墓的相关发现来综合认识,土墩墓器物群应存在随葬器物群、陪葬器物群和祭祀器物群等三类,其中祭祀器物群应与墩体成型后的祭祀活动相关
始于东三省官制改革的交涉使,是清政府创设的首批专办省级对外交涉官员.然此时的交涉使未脱督抚属官之窠臼,也未建立起与外务部的直接联系,并主要由督抚奏保而得任.志在集权以实现外交一元化管理的外务部,便将对交涉使的任命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虽扩张了部权,但并未完全解决矛盾.这表面上体现为清廷与地方督抚之间的权力冲突,实则体现了清廷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以及督抚权力的膨胀,从侧面说明清末统治集团所面临的内政困局.
政策协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机制、过程、机构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条块关系的政策协同是国家治理模式得以稳定运行的前提;以"目标—工具—结果"为导向的政策协同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多主体良性协同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政策协同存在着主体架构重叠与角色缺位、政策目标与政策效能在客观上相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可能冲突、政策协同的可持续性及评估体系有待加强等不足.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协同创新需要从优化系统设计、提高政策
乡村环境治理非正式制度通过生态文化激励、社会资本约束、社会舆论引导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支撑,能够为塑造村民环境友好行为、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优化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制度运转绩效提供有力保障.传统非正式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较大变迁,引发乡村环境破坏行为约束乏力、环境纠纷和对抗性冲突增多、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相对困难、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绩效较低等治理困境.为从根本上优化乡村环境治理,加快新时代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传统优秀生态道德与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文化、重塑乡村社会关
2016年9月2日至16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保健中心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发掘了两座唐代砖室墓.这两座唐墓均为单墓道砖室墓,基本结构较为清楚.尤其是2016BYM1,是迄今所知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唐代砖砌单室墓,其甬道内东西相对的两座砖雕仿木结构假门在北京地区也是首次发现.墓葬中出土的釉陶武士俑、伎乐俑等,制作较为精美,为附属构件,在北京考古中罕有发现,对于进一步认识北京地区的唐墓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根据幽州城的四至范围,可知这两座砖室墓位于唐幽州城外的东北部,应属幽都县礼贤乡管辖.元大都的兴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妇女解放作为社会革命的重要篇章,必然在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解放题材的文艺作品中占据重要位置.一批以中国女性为主题的经典红色民族歌剧应运而生,成就了中国红色民族歌剧的辉煌.纵观这些作品,可看到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中国红色民族歌剧为切入视角,可以从"男女平等""女性解放特征""两性全面解放"三个维度解析妇女解放在中国的发展与嬗变.
本文在对不同文化来源器物分型对待的基础上,检讨燕文化青铜器的类型和分期.通过考察铜器纹饰的演变,参考与周边地区相似的器型、纹饰以及燕文化陶器分期研究的成果,推定主要铜器墓的年代,将其分为春秋晚期晚段、战国早期早段、战国早期晚段、战国中期早段、战国中期晚段等5段,为进一步考察周边地区所见燕文化铜器的年代提供了断代参考.
南北朝时人明克让,祖籍平原(今山东平原县)鬲县.明氏为南北朝时期山东大姓,明克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明僧绍,父亲明山宾,均为朝野名流.克让自幼博涉书史,南梁时恩荫入仕,南梁亡后入仕北周,入隋又仕于隋.克让入仕北周初为学官,后外派出任汉东、南乡二郡太守,北周武帝即位后,复征调入朝,为北周历法刊定、为隋礼仪修订做出贡献.明氏随衣冠南渡,又由南入北,是南朝入北士人之一,南朝士人入北始于梁亡,完成于隋统一,与当时国家统一的趋势一致.南朝士人入北加强了南北交流,使南北方文化认知趋同,有利于乱世统一.明克让墓志保存完整
《五经文字》刻石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附于“开成石经”之末,实则对石经起到注音定形的规范作用.作者张参是唐代经学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史料阙如,事迹并未彰显.这位学者的生平处于模糊的“半隐”状态,困扰后人.幸赖《张参墓志》及其亲撰夫人《郑氏墓志》的出土,全方位提供其生卒年月、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履宦事迹及学术成就等内容,印证传世史书之记载.同时,也为钩沉张参与李光弼、韩滉、常衮等重臣的关系,补充大量一手材料.《墓志》内容补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中敦煌张氏信息,使得唐代学者——张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