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一个充满情感的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平台,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创设情境,利用化学科的特点,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爱国情感以及提高学习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中,我注重情感教育,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发挥学科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有魅力的环节,一个成功的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实验”这一环节的作用,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讲述“过氧化钠”时,通过一些魔术实验,如“吹气生火”“滴水生火”等精彩且能让学生感到惊心动魄的实验引学生入境,学生在实验中能深刻地认识到过氧化钠的性质很活泼,既可以与CO2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且能根据现象推测其反应产物。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热情,因为他们知道学好化学,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成为科学家、化学家,还有可能成为魔术师。又如在“氯气”的教学中,针对“氯气是否有漂白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制得的氯气分别通入盛有浓硫酸、干燥的红色布条、湿润的红色布条的三个容器中并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自己推断它们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却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这是为什么?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有什么不同?谁才是真正的“漂白使者”?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刺激学生的求知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的分解,利用曾经学过的相似的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并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既找相同点,又找不同点,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向往,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不感到艰难,而且还能够饱尝学习的快乐,同时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将其与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做对比,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要有氧参加,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利用氧化与还原这一对矛盾体的对立、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为学生能够辩证、全面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再通过引导、设问等方法,使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被氧化与被还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等诸多概念和规律清晰明了,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又如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可先以“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范例,通过启发、讨论、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醋酸钠的水解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 或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从而促进水的电离的过程,然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独立探索其他盐溶液水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利用化学科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化学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每天的吃、喝、拉、撒离不开化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如1965年的人工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等等都离不开化学,以此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在学习“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用真情打动学生,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是师生关系,有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时又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可是朋友关系等等,不论是哪种关系,只要能够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就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与学生共处,同样学生也会以爱心和真诚来对待教师,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多给学生发言、讨论、提问、动手的机会,尽量做到不指责、不打击学生,多鼓励和引导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师生关系不断融洽,学习气氛也越来越轻松、愉快。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若能以幽默的语言、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挚的情感投入教学,将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是轻松愉快的,真正做到把“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有魅力的环节,一个成功的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实验”这一环节的作用,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我在讲述“过氧化钠”时,通过一些魔术实验,如“吹气生火”“滴水生火”等精彩且能让学生感到惊心动魄的实验引学生入境,学生在实验中能深刻地认识到过氧化钠的性质很活泼,既可以与CO2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且能根据现象推测其反应产物。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对化学的学习更有热情,因为他们知道学好化学,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成为科学家、化学家,还有可能成为魔术师。又如在“氯气”的教学中,针对“氯气是否有漂白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制得的氯气分别通入盛有浓硫酸、干燥的红色布条、湿润的红色布条的三个容器中并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自己推断它们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却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这是为什么?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有什么不同?谁才是真正的“漂白使者”?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刺激学生的求知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的分解,利用曾经学过的相似的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并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既找相同点,又找不同点,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向往,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不感到艰难,而且还能够饱尝学习的快乐,同时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将其与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做对比,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要有氧参加,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利用氧化与还原这一对矛盾体的对立、统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为学生能够辩证、全面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再通过引导、设问等方法,使氧化还原反应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被氧化与被还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等诸多概念和规律清晰明了,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又如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可先以“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范例,通过启发、讨论、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醋酸钠的水解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 或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从而促进水的电离的过程,然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独立探索其他盐溶液水解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利用化学科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化学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每天的吃、喝、拉、撒离不开化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如1965年的人工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等等都离不开化学,以此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在学习“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用真情打动学生,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是师生关系,有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时又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可是朋友关系等等,不论是哪种关系,只要能够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就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与学生共处,同样学生也会以爱心和真诚来对待教师,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多给学生发言、讨论、提问、动手的机会,尽量做到不指责、不打击学生,多鼓励和引导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师生关系不断融洽,学习气氛也越来越轻松、愉快。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若能以幽默的语言、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挚的情感投入教学,将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是轻松愉快的,真正做到把“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