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在第一课时绽放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
  张目——究题眼。
  题眼,即题目的重点词。众所周知,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揭示文章的线索……毫无疑问,教师巧造势,妙设计,让学生在课始解题:初读、体会、质疑、猜测、品读,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欲。
  如我在讲授《特殊的葬礼》一课时,我揭题后让学生初读课题,然后提问:“关于葬礼,你知道多少?”学生大多经历过葬礼,有生活经验,所以发言踊跃:有的学生说人死了,亲属为他举行葬礼;有的学生说大家参加葬礼都带白孝穿黑色衣服,不可以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有的学生说参加葬礼的人心情都很悲痛……我又适时播放低沉的音乐,营造悲伤的氛围。这时我再次叫学生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加上了悲痛的语气。我又问:“题目的重点词是什么?”学生抢着说:“是特殊”,我便接着追问:“特殊是什么意思?反义词又是什么?”学生又答:“是与众不同,和一般的不一样,反义词是普通。”我再问:“是啊,有普通的葬礼,就有特殊的葬礼,说到这儿,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质疑:“课文中的葬礼特殊在哪儿呢?”至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水到渠成地被完全激发了,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疑)”的基调。
  解题过程就是学生渐入佳境的过程,在教师揭疑和学生质疑、教师有效引领和学生主动思考的不断转换中,实现了“入境始于亲”的初步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主动探究、潜心会文的理想状态。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举纲——研文眼。
  文眼,即全文的中心句。无需多言,中心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只要有留意中心句的意识,学生大都能在初读课文后找到。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心句统领全文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课中研读中心句的过程中有效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次,听名师讲授《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在自由初读感知课文后找到了文尾的中心句: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师生交流达成共识后,教师小黑板或幻灯呈现这一句话让学生整体再品读,接着教师激发疑问:“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地方特殊吗?”生恍然大悟,这个中心句里包含两对反义词: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教师再启发:“如果仅仅是空口说白话,你会相信这个道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教师顺势而上:“课文用什么方法让我们相信的呢?”学生略加思索后说:“举例子”。师乘胜追击:“联系中心句,你有哪些问题呢?”有学生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是谁,实现了什么美好的理想;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又是谁,没有实现什么美好的理想?最后教师再点名开火车朗读全文,让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自己去寻找、去发现答案。
  一点突破,辐射全篇。方法虽简单,但操作性强。学生在轻松、有序的中心句研读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发现、自主解决的成就感,梳理脉络、理解内容自然势如破竹。研文眼,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第一课时相对于第二、第三课时是平淡无奇,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出彩。只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因素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照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究题眼、研文眼,就是抓住了关键词句,达到了以简驭繁的效果。试想:没有教师的深入,哪有学生的浅出呢?当教师做到了深钻研、小切口、巧探究,成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优秀组织者和引领者,课堂也一定能闪耀着亮点,绽放出精彩,即使是第一课时,也必能如礼花般绚烂!
其他文献
编者按:校园曾经是一方净土,校园文化曾经是一种简明的、清纯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全面同化的加剧,校园不再那么干净,校园文化也参杂进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种元素,包括一些复杂和浑浊的东西,甚至不健康的、丑陋阴暗的东西,有人称之为校园亚文化。亚文化也是文化,虽然它并不代表校园文化的主流,但是它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对全体学生的影响显然不容低估。我们把校园亚文化的一些典型现象罗列在这里,目的就是
农村中小学校,“家访”不是一个惯用的词。如果你在一年里有5~6次的家访经历,证明你班里遇到的麻烦不少。在农村,尊师重教的风气不是那么浓郁,如果你贸然来访,吃点苦头那是难免的。大凡当过一段班主任的教师,都能讲出几桩几件尴尬家访事。可要做工作非得拿出一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的精神,做好吃“闭门羹”的思想准备。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农村学校家访工作的收获与体验。    启示一 思想转弯
[摘要]一次好的家长会不仅能让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校园教育,而且能促进校园教育的完善。因此,班主任必须对家长会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家长会的开办主题和目标,积极了解学生家长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庭表现,指导家长实施更科学的家庭教育措施,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从而增强开办家长会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开好;家长会  一、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那年,我刚师范毕业,学校安排我教三年级数学。或许是新手上路的缘故,我的工作表现总显得不尽如人意。学校领导很关心我,安排了一位四十多岁的陈老师与我结成师徒对子。  于是,陈老师常常到课堂上听我的课。奇怪的是,每每请她提意见时,她总是微微一笑说:“再听一课试试看。”就这样,陈老师连续听了我一个星期的课,却没给我任何实质性的建议。  新的一周开始了,我再次邀请陈老师听课。她说:“小章,这一周你来听我的课
【摘要】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体育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篮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少学生虽然对体育学习有兴趣,但并不代表着对篮球教学感兴趣。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采用趣味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篮球教学;趣味化;探究  一、引言  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篮球是一项竞技性体育运动,但从现代篮球运动的角度来看,其实篮球运动也是一种游戏活
我们知道,班主任的职责就是为班级学生成长全面负责,为学生成长奠基。但现实却一路坎坷,乃至摇摆不定。班主任只要经常被一些与学生成长、成才无关的事儿所牵制,行动就跛脚。  笔者在“送教下乡”中了解到,小丁是一位班主任,最近有些烦:上级学区要求学校班主任深入农户,了解历年初中、高中毕业生的走向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去向和就业情况,为精准扶贫调查基础数据,而且要求为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我们知道,新课改把
【摘要】在小学德育实践中,班主任起到至关重要的引路人作用。想要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得到积极引导,班主任需要不断优化运用激励策略,以焕发小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践之以行。文章从五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班主任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有效运用激励策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在小学实施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念,使其懂得如何
复习课是为学生梳理、总结某模块或一段时间学习所得而设置的课型,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复习课如何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复习课的教学技能,帮助学生有效复习知识,进而使小学英语复习课科学化、高效化。  一、 趣味性——复习课有效的前提  在复习课上,由于内容较多,教师往往更关注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形式,过多地对知识进行机械操练,使学生长时间被动听讲,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
适当的主导作用、积极的合作态度和对学生需求的充分了解,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能使教师成功地把握课堂动态活动。    今天,我们对教学的了解多于以往任何时候。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人际关系和社区介入等因素对学生成绩影响的两倍。我们也知道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工作是有效地管理课堂活动。  王·哈尔泰尔和瓦尔伯格所做的文献综述全面又充分地证明了有效地管理课堂活动的重要
编者按:  本刊上一期的话题是“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老师的工作不容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好管理,这是近年来老师们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变化和问题。面对这种急剧变化的形势,很多老师显得束手无策,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危机和挑战。本刊提出和讨论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