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认知偏差 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一个生命体,一个发展、完善中的生命体,那么教学过程自然就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学生出现感悟、理解、认识、运用表达上的错误和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们要有“容错”意识,关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偏差,善待学生的认知偏差,进而有效利用生成的课堂资源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尊重认知偏差,激励唤醒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偏差或错误,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要多一分接纳和诱导,多一点关注和呵护,这是一种以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关爱和教育。学生在平等对话氛围中敢于表达、敢于张扬,在表达和张扬的过程中或许能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教例1]人教版第二册《两只鸟蛋》
   课堂上,教师正在引导学生理解“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意在让学生感悟鸟是鸟蛋孵出来的,体会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要珍爱野生鸟类。
   生甲(突然插嘴):我妈妈说吃了鸟蛋聪明。
   师(赶紧追问):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那你觉得妈妈说得对不对呢?
   (生甲一脸茫然。)
   师:其他同学还有意见吗?不妨说说各自的想法。
   众生:不对!鸟蛋不能吃!
   师(稍犹豫,没有及时评价,而是轻声问第一个孩子):能告诉大家,妈妈让你吃的是什么鸟蛋吗?
   生甲:是鹌鹑蛋、鸽子蛋。
   师:(追问)“这些鸟蛋可以吃吗?”
   (课堂出现冷场,孩子们的认知偏差进一步凸现)
  师:想想这些鸟蛋怎么来的?
   生乙(举起手):我知道,我老家有养鹌鹑、卖鹌鹑蛋的。
  (学生们受到启发,创新思维活跃起来)
   众生:“鹌鹑蛋、鸽子蛋是人工饲养的鸟生的蛋。它们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我们课文中要保护的是野生的鸟类,不能吃的也是野生的鸟蛋。那位小朋友手上拿的是野生的鸟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
   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偏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尽管学生出现错误甚至他的思维与教学设计意图截然相反,教师也不要“踢皮球”“泼冷水”,要倍加关注、循循善诱。孩子由于经常听妈妈说“吃了鸟蛋聪明”,对文中“应保护鸟蛋”产生了疑问。孩子尚小,知识面狭窄,当然不明白妈妈说的“鸟蛋”与文中的“鸟蛋”是不同的。教师之所以不断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想给孩子树立自信心,这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同时在尊重中创设了平等的对话氛围。孩子们在对话交流中澄清认识上的偏差,形成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容错”意识既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又能充分激励、唤醒、张扬学生的个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平台,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二、探究认知偏差,引发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因学生认知偏差而更显灵动与精彩,它的出现能促进学生自主的探索,这恰恰是学生创新意识萌发的土壤。
   [教例2]《萧伯纳和小女孩》
   萧伯纳和小女孩临别时有这样一句话——萧伯纳把头一扬,幽默地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陪你玩的是世界闻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学生一致认为:萧伯纳太傲气了,从“把头一扬”,说自己是“世界闻名”的大作家等表现可以看出来。事实上通过细读文本不难发现,这里作者是紧扣“幽默”一词来写的,现实生活中的萧伯纳就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但是学生对幽默一词视而不见,一直认为萧伯纳太傲气了,这就形成了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上的偏差。这是课前所没预设到的,此时如果生硬地否定或者强硬地牵引学生理解萧伯纳的“幽默”,则很难达成。当时我灵机一动,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萧伯纳和小女孩玩得很开心。再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一起喂鸽子、讲故事等场面,学生便找到了第一段的“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很久”这句话,学生从中萌发出惊人的创新思维:萧伯纳太喜欢这个小女孩了,把小女孩当作朋友甚至自己的孩子了;由于他很高兴,同小姑娘玩了很久很久;因为时间太晚了,小女孩的妈妈肯定会责怪小女孩的,萧伯纳是在替小女孩着想呢,为小女孩晚回家找理由呢;他说话多有趣、多有意思啊!萧伯纳多幽默啊……
   这是由于学生的理解偏差而引起的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借偏差,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相互碰撞,从文本内涵中品味出萧伯纳的幽默,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积极探索。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求真的态度和在已有认知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将这种探究的过程转化为时效性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就能演绎成为师生一段全新的历程和体验。学生在自我创新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会感到成功与丰收的快乐,这往往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苗,在一次次创新思维的历练中,为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超越认知偏差,鼓励质疑批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出现认知偏差是一种必然。教师一定要关注这种可贵的问题意识,要保护这种潜在的批判意识的雏形,要催发学生灵动的创新意识的生成。
   [教例3]人教版第四册《绝句》
   笔者在教学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一个学生提问:“诗人为什么说‘两个黄鹂’而不说‘两只黄鹂’?”
   学生这一问,我着实紧张了一下。我反问道:那你说说为什么要用“只”呢?学生说:一般情况下,说禽鸟类都用“只”,爸爸帮我查了辞海,我觉得用“只”更合适。我及时给予鼓励:“呵,你真会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还积极动手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求学问的态度。”
   “只”,原本作“隻”,现在简化了,写作“只”。《说文解字》:“隻,鸟一枚也。”由此可见,“隻”确实是用作鸟类的量词的,但我们也看到,鸟类的量词不仅有“隻”,还有“枚”。“个”是古代常用的量词,也可以像“隻”、“枚”一样来称鸟类的。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中,量词非常丰富,譬如灯以“盏”论,纸以“张”论,笔以“管”论,书以“卷”论,刀以“把”论,等等。有的甚至专门化的趋势,正像这位同学讲的,禽鸟类是以“只”论的。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的,可以有多种说法,而“个”正是常用的量词。现代汉语中称竹竿,多是用“根”或“枝”作量词,可是古人也用“个”,《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古人有时甚至不用量词,直接在数词之后接名词,如《口技》:“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现代汉语里其实依然存在这种现象,譬如,笔也可以以“枝”论,书可以以“本”论,郭沫若还曾经以“匹”来论鸡,这可见其散文《鸡之归去来》,那鸡也是鸟类的。所以,古人用“隻”或“个”来论鸟,都是可以的。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来要求古人,让他们用现行的白话文来创作,那是不合宜的。
   有的学生把“个”字换成“只”字对比读,感到用“个”字更加朗朗上口,节奏更明快。还说:听姐姐说古诗配上乐就可以唱,所以一定得顺口。可不是么,古诗就是讲求音乐美的,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这里教师和学生坦诚共享交流,平等互助,拓展了学习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批判意识。这里教师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课堂实施者,而应是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超越自我的引领者。我们相信学生以后再遇到有意义的问题,决不会盲从或放弃,学生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超越知识和技能的智慧,这恰恰是语文学科应该赋予学生创新的力量与源泉。
   课堂上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牢固树立“容错意识”,正确对待学生的认知偏差,为学生的学习拓展一片片新的天地。尊重学生和科学,生成智慧和资源,超越文本和预设,发展学生和自我,让我们的课堂在学生认知偏差的对话中准确定位,充满情趣,碰撞创新思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迸发智慧的火花,不断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创新能力,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该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特点,为当地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地区5县1914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历史与美术学科采取导入引领、并列对接、归纳重组等模式进行教学的衔接尝试,解决了历史必修三教学中力不从心的问题。学科之间教学的衔接,改变了单个学科视角的“阈限”,提高了
随着高电压、大功率、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出现,以及地理因素的局限,传统的人工地面巡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部分巡检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利用MapX控件和可视化编程软件VisualBasi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行情况与社会经济水平、卫生状况、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为总结和指导中小学生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本文对1989-2003年盐城市
人人都有产生工作疲惫感的潜在可能性,但从事卫生服务行业的人压力明显.医疗、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医疗、护理工作是一种需要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高
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社会效益的需要,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经营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目的、模式及
文章通过对农垦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与考察,分析了农垦系统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优势--健全的服务网络、比较伞面的服务内容等,同时发现了现存的问题--站点布局不
庞全世研究员,男,1962年生,甘肃天水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有色冶金专业,学士学位。承担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十多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两项,青海省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UG/CAM数控车模块下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过程的关键技术,并通过零件加工实例验证了该UG/CAM在数控车模块编程与加工中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介绍了一套可实现汽车车门试验台在开门或关门力超过试验要求值时的自动停机报警系统,以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