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高职院校规模日益增长和院校财力有限,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已成为普遍重视的问题。通过建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指标三级评价体系,采用G1法构建模型对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权重进行分析,得到了三级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权重最大的7个评价指标从大到小有:毕业率F1、生师比C1、毕业生就业率F2、科研成果转化率G3、办学社会认可度H2、教师占教职工比C2、生均公用支出D1、。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效益; G1法
课 题:本论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及提高途径研究”(1011186B)的阶段性成果。
自1999 年推出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充分发展,湖南高职教育在此契机下,规模不断扩张,获得飞速的发展。从 1999 年全省仅有 2 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到 2017 年已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 70 所,专业点1636个。规模的扩张、专业点的大幅增加让更多学生有了深造的机会,让湖南高等教育受益于广大学生。但高职院校中资源的消耗、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有限的院校财力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同时用最低的运作成本,培养优秀的学生,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是实现教育事业长远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分析入手,通过专家询问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初步构建了办学效益指标體系,采用G1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探寻湖南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内涵
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内涵需要明确办学效益所包含的内容。王善迈把办学效益定义为:教育投资在教育领域内和教育领域外所获得的种种有益效果。实际上,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其经济效益实质是指高职院校内部对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影响。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其科研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我们必须在坚持高校办学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
二、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高校办学效益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体,即“发展效益”。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指的是高职院校成本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人力资源指标、财力资源指标、物力资源指标体现出来。高职院校的社会效益是通过教育成果产出和科研产出以及社会服务表现出来。综上所述,采取专家询问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遵循导向性、全面重点相结合、可操作性、客观性原则,构建了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概括表述,三级指标详细解释的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三、G1法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一) G1模型
通过对层次分析法、DEA法、TOPSI法、G1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决定采用G1法构建模型对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权重进行分析。G1 法是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后的赋权方法,这一方法不需要构建判断矩阵,无需一致性检验,对指标的个数没有限制,同时具有保序性。其原理是专家对一系列指标的重要度顺序进行判断,然后对相邻两个指标进行相对重要度的定量判断,依据计算定理求解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序关系
(二)实证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专家询问、网络问卷收集了相关数据。由于本文构建的是3级指标体系,因此下面将逐级进行权重分析与计算。
1.计算一级指标(经济效益A与社会效益B)权重
一级指标序关系确定的结果为:B>A,rBA=1.2,表示经济效益A劣于社会效益B。根据式(3)可算出WA=0.4545,根据式(2)可算出WB=0.5455。
由此结论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从眼前出发,具有短期效益性;而社会效益是可以影响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是长期沉淀,具有长期效益性。
2.计算二级指标权重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人力资源指标A1、财力资源指标A2、物力资源指标A3。社会效益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教育成果产出B1、科研产出B2、社会服务B3。社会效益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判结果见表3。
4.所有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分别将一级指标的权重与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以及三级指标相对于其隶属的二级指标的权重连乘,可计算出 19 个三级指标在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下:生师比C1为0.09532、教师占教职工比C2为0.05957、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比C3为0.04255、生均公用支出D1为0.05754、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D2为0.02497、自筹收入比率D3为0.03597、资产收入比率D4为0.02997、生均占地用值E1为0.04883 、生均教学设备值E2为0.03488 、生均教室面积E3为.02492、毕业率F1为0.10363 、毕业生就业率F2为0.08463、对口就业率F3为0.05007、科研项目数G1为0.04200 、科研成果转化率G3为.08050、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H1为0.02606、办学社会认可度H2为0.05998、学科影响力H3为0.04194 。
以上可知权重最大的7个指标依次为毕业率F1、生师比C1、毕业生就业率F2、科研成果转化率G3、办学社会认可度H2、教师占教职工比C2、生均公用支出D1、。
四、结论
通过建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指标三级评价体系,基于G1法对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权重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三级评价体系中权重最大的7个评价指标从大到小有:毕业率F1、生师比C1、毕业生就业率F2、科研成果转化率G3、办学社会认可度H2、教师占教职工比C2、生均公用支出D1、。
2.高职院校要提升办学效益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效益,做到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毕业率与就业率;勇学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雷丹秋.试论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7,(01).
[2]薛浩.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的价值、风险及规避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3]郭亚军,潘德惠.一类决策问题的新算法[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2,2(03):56- 62.
[4]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许明量.基于G1 法赋权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成效指数模型构建[J].检验检疫学刊,2015.
[6]彭国甫.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06):136-139.
作者简介:
柳树玲(1990-),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经济与管理。
柳志(1977-),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理论、政府会计。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效益; G1法
课 题:本论文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方法及提高途径研究”(1011186B)的阶段性成果。
自1999 年推出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充分发展,湖南高职教育在此契机下,规模不断扩张,获得飞速的发展。从 1999 年全省仅有 2 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到 2017 年已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 70 所,专业点1636个。规模的扩张、专业点的大幅增加让更多学生有了深造的机会,让湖南高等教育受益于广大学生。但高职院校中资源的消耗、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有限的院校财力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同时用最低的运作成本,培养优秀的学生,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是实现教育事业长远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分析入手,通过专家询问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初步构建了办学效益指标體系,采用G1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探寻湖南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内涵
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内涵需要明确办学效益所包含的内容。王善迈把办学效益定义为:教育投资在教育领域内和教育领域外所获得的种种有益效果。实际上,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其经济效益实质是指高职院校内部对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影响。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其科研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我们必须在坚持高校办学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
二、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高校办学效益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体,即“发展效益”。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指的是高职院校成本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人力资源指标、财力资源指标、物力资源指标体现出来。高职院校的社会效益是通过教育成果产出和科研产出以及社会服务表现出来。综上所述,采取专家询问和网络问卷两种形式,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遵循导向性、全面重点相结合、可操作性、客观性原则,构建了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概括表述,三级指标详细解释的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三、G1法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一) G1模型
通过对层次分析法、DEA法、TOPSI法、G1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决定采用G1法构建模型对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权重进行分析。G1 法是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后的赋权方法,这一方法不需要构建判断矩阵,无需一致性检验,对指标的个数没有限制,同时具有保序性。其原理是专家对一系列指标的重要度顺序进行判断,然后对相邻两个指标进行相对重要度的定量判断,依据计算定理求解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序关系
(二)实证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专家询问、网络问卷收集了相关数据。由于本文构建的是3级指标体系,因此下面将逐级进行权重分析与计算。
1.计算一级指标(经济效益A与社会效益B)权重
一级指标序关系确定的结果为:B>A,rBA=1.2,表示经济效益A劣于社会效益B。根据式(3)可算出WA=0.4545,根据式(2)可算出WB=0.5455。
由此结论可以得出,高职院校必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从眼前出发,具有短期效益性;而社会效益是可以影响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是长期沉淀,具有长期效益性。
2.计算二级指标权重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人力资源指标A1、财力资源指标A2、物力资源指标A3。社会效益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教育成果产出B1、科研产出B2、社会服务B3。社会效益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判结果见表3。
4.所有三级指标的最终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就可以计算针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值。分别将一级指标的权重与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权重以及三级指标相对于其隶属的二级指标的权重连乘,可计算出 19 个三级指标在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下:生师比C1为0.09532、教师占教职工比C2为0.05957、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比C3为0.04255、生均公用支出D1为0.05754、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D2为0.02497、自筹收入比率D3为0.03597、资产收入比率D4为0.02997、生均占地用值E1为0.04883 、生均教学设备值E2为0.03488 、生均教室面积E3为.02492、毕业率F1为0.10363 、毕业生就业率F2为0.08463、对口就业率F3为0.05007、科研项目数G1为0.04200 、科研成果转化率G3为.08050、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H1为0.02606、办学社会认可度H2为0.05998、学科影响力H3为0.04194 。
以上可知权重最大的7个指标依次为毕业率F1、生师比C1、毕业生就业率F2、科研成果转化率G3、办学社会认可度H2、教师占教职工比C2、生均公用支出D1、。
四、结论
通过建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指标三级评价体系,基于G1法对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评价权重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三级评价体系中权重最大的7个评价指标从大到小有:毕业率F1、生师比C1、毕业生就业率F2、科研成果转化率G3、办学社会认可度H2、教师占教职工比C2、生均公用支出D1、。
2.高职院校要提升办学效益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效益,做到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毕业率与就业率;勇学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雷丹秋.试论提高高校办学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7,(01).
[2]薛浩.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的价值、风险及规避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
[3]郭亚军,潘德惠.一类决策问题的新算法[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2,2(03):56- 62.
[4]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许明量.基于G1 法赋权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成效指数模型构建[J].检验检疫学刊,2015.
[6]彭国甫.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06):136-139.
作者简介:
柳树玲(1990-),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经济与管理。
柳志(1977-),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理论、政府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