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课外读物较少,阅读量远远不够;同时,很多教师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够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和乡土情况不够了解,从而导致学生阅读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训练。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课外书籍的认识不够重视。有的学校还存在主课和副课之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就谈不上对课外书籍的阅读要求了。他们认为,只要弄懂书本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即可。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仅仅靠课内的篇目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即使安排了一定的阅读活动,也是走过场,根本不求实效。对此很多教师本身也很迷惘。许多语文教师无休止地分析课文,看似条理清楚,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对指导学生阅读缺少方法,只是授人以鱼,根本没有授人以渔。
   那么,基于诸如此类的情况,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多举行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例如,教材的每单元后都有综合性学习,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扩展,它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这种补充、扩展和多样化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开展讲故事、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手抄报和阅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
   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靠学生自己大量地品读作品。让学生多读、熟读、精读和诵读,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出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适合的、有用的、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例如,七到九年级初中语文要求课外必读的名著,还可以是报刊亭的一些杂志,只要是青少年版本的都行,如果思想够成熟,成年版本也可,家长自己阅读筛选过的读物,等等。
   二、指导学生学会略读和精读
   此外,教师或家长还要利用较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读物。对于学生不懂之处,要及时指导,有争议之处要及时解决。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成绩一般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很高。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略读,就是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或孙权说的“涉猎”,即博览群书,是知识的横向积累。略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概括要点与提炼主要信息即可。精读是对知识的纵向钻研,要让学生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这样就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方法有朗读、精读、默读、速读等,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指导。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刻不容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使他们树立“为人生而读书”的信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训告诉人们,诵读很重要。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好,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古诗,对塑造学生的文化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语文教师以及家长必须尽力引导学生去读课外作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语言的感受力,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对生活中复杂现象的理解,都是从阅读作品开始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讲明课外阅读的极大作用,应该让学生明白提高语文素质与课外阅读的密切关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人施教。要遵循大纲的要求,讲求实效,努力进取,勇于探索。家长、学校都要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改中,应该注重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特点,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之火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
期刊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看一个语文教师上课,这个教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教师,这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所以,要想让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十足,就得让教师具有语文味,即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
期刊
一、成分的残缺和赘余(共14句)   1.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新课标Ⅰ卷C项)   【解析】主语残缺,去掉“就……方面”。   2.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新课标Ⅱ卷B项)   【解析】主语残缺,在“一直”前加上主语“这本书”。   3
期刊
名著由于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太远,经典的魅力征服不了桀骜不驯的心。要想征服名著这座“大山”,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激起学生征服“大山”的兴趣,让他们找到自己与大师心灵相通的道路,让学生自然爱上名著阅读。   一、活用可爱的“小山石”   名著就像一座座大山,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让人敬而生畏。很多学生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可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尤其是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博览群书,勤写读书笔记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学生作文是倾
期刊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的教育,而不是贬低、压抑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不行”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适度的挫折和失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频繁的、过度的学业失败,将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导致他们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因此,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进步,改善学生的自我认识,激发他们浓厚
期刊
新课标已实施十多年了, 语文教学改革可谓硕果累累。然而,时下的一些一线教师打着“个性化教学”的旗号走向了一个极端:“时髦而虚伪”的假语文课堂和假语文教学。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的“作秀”教学,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使得学生成了毫无收获的课堂过客。为此,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社长王旭明先生提出,必须要在语文课堂中充分贯彻落实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
期刊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阅读方法——评点式阅读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评点式阅读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实践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思维过程,旨在让学生亲自品味、解读文本,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固有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内涵,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
期刊
曾经盛行一种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由长短不一的木片箍成,其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个木片来决定的。这个理论自然也适应于农村教育,而且这个木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中的盛水最少的桶,属于弱“桶”群体。   说实话,箍桶的木片都不怎么高,却仍有长短之分,那最短的那片是什么呢?就是家庭教育。为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弊在家长。是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家长。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责无旁贷。何况先入
期刊
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之下,毋庸置疑,当前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功利。“语文阅读技巧”“简答题作答模式”“写作模式研究”等,这些到处充斥着高中语文课堂。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必然会造就出一些“高智商”“低情商”的学生,这样的事例、这样的教训实在不少。   因为过度追求高考成绩,使升学成了高中教育的唯一目的,结果教学忽略了学生德育的培养。因此,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令人寒心的事情,历年来多名学生故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