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保护管理。本文紧密围绕着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简要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 管理体制 问题 对策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概述
一般来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指的是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结构和组成方式,是规定相关部门在环保方面的权限职责、管理范围、相互关系的准则,直接影响了环保管理的力度和效率。
环境保护是一项广泛的、公益的、长远的任务。这样的特点要求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征:跨行业;管理机构应保持客观和公正;主管部门应有充分的管理权威;环保决策和监督应密切统一。我国的环境形势越来越复杂,新型污染物不断涌现,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二、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经历了启蒙、摸索、构建、转型和发展4个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逐渐形成了“国家领导,环保部门监管,各部门分工,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它在横向关系上,统一监督管理与部门分工紧密结合,在纵向关系上,中央与地方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这样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地推进了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然而不得不提及的是我国环保工作起步晚,而我国人口多、资源小,环保意识和管理手段还未真正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笔者认为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
我国自1978年将环保纳入宪法,经1982年对其条款进行充实至今,环保在执法立法上存在的一定的滞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缺乏系统性,地方保护色彩浓厚,各项规定之间联系不够;法律法规过于抽象,缺少基础性和实践性的验证;虽然我国环保管理体制正逐步发展,但仍缺少修订只对于该体制的法律体系。
2.环境保护相关机构设置规格不高,约束力不够
虽然国家对于环保十分重视,设置了许多环保的行政机构,但是环保部门在行使职能时缺乏权威性,缺少查封等行政强制手段,造成执法困难,另一个方面违法成本低,而执法,守法成本较高。这样就难以将环保真正的融入城市经济建设的各项政策之中,其约束力过于疲软。
3.权利划分不清,综合协调能力不高
目前我国采取“块块”管理的模式,环保部门具体的各项权利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环保负责部门缺少真正的实权。环保系统上下级机构间权责不明显,也缺乏应有的制约力,导致了人人都想推脱责任,不做实事。
4.环保约束机制执行力度不够
环评”制度虽然得到发展,但实际过程中,环评往往也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往往也是有形无实。
5.环保监督机制有形无实,社会化程度不深
环保监督机构由于法律依据,人员成本,权责分配等种种原因,未能正常实施环保监督职能。此外,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往往无法正常行使公民权利,同时也缺失这样的公众监督的组织。
6.缺少统一的综合性考核指标。政府业绩指标过于单一,往往只是针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未将环保纳入其考核内容。
三、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有以下几条相应的改善对策:
1.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改革应是与时俱进的,应立足在环境保护管理的基点上,建立综合、系统的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根据实际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法律条文,将存在空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填满,法律的制定、落实都应充分与经济发展联合,使相关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
2.健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提高相关机构的制约能力
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需要相关的行政权力,应充分的给予相关环保机构足够的权力。同时,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牵扯到利益分配、权利划分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机构的建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机构。
3.明确划分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权限,加强责任问责制力度
我国的环保管理体制应该在法律条文上明确规定上下级间的权利和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各个部门间的管理范围,权利权限都应具体化,明确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对自己行使的权利负责。
4.强化“环评”制度,落实环保监督机制,扩大公众参与程度
“环评”制度一定要按照“三同时”原则进行,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予以惩戒。此外,应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应定期自觉的向公众报告相关的环境信息,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应充分鼓励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的法规建设,明确针对各个项目参与的对象、程序,建立起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充分维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权利,推进环保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5.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
要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倡导绿色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考核相關人员的环保指标,考核其在城市发展阶段的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应不断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其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结语
强化和改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于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和能源危机十分重要。体制的改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相关工作者努力坚持,循序渐进,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李 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探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173-174.
[2]马 中,吴 健.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环境保护,2004(3):13-15.
[3]周婕.浅议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优化[J].科技风,2011(20):268.
[4]马 中,石 磊.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考[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2):18-21.
[5]宋鹭,马中.破解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难题[J].环境保护,2009(15):26-28.
关键词:环境保护 管理体制 问题 对策
一、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概述
一般来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指的是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结构和组成方式,是规定相关部门在环保方面的权限职责、管理范围、相互关系的准则,直接影响了环保管理的力度和效率。
环境保护是一项广泛的、公益的、长远的任务。这样的特点要求下,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征:跨行业;管理机构应保持客观和公正;主管部门应有充分的管理权威;环保决策和监督应密切统一。我国的环境形势越来越复杂,新型污染物不断涌现,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二、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经历了启蒙、摸索、构建、转型和发展4个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逐渐形成了“国家领导,环保部门监管,各部门分工,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它在横向关系上,统一监督管理与部门分工紧密结合,在纵向关系上,中央与地方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这样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地推进了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然而不得不提及的是我国环保工作起步晚,而我国人口多、资源小,环保意识和管理手段还未真正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笔者认为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
我国自1978年将环保纳入宪法,经1982年对其条款进行充实至今,环保在执法立法上存在的一定的滞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缺乏系统性,地方保护色彩浓厚,各项规定之间联系不够;法律法规过于抽象,缺少基础性和实践性的验证;虽然我国环保管理体制正逐步发展,但仍缺少修订只对于该体制的法律体系。
2.环境保护相关机构设置规格不高,约束力不够
虽然国家对于环保十分重视,设置了许多环保的行政机构,但是环保部门在行使职能时缺乏权威性,缺少查封等行政强制手段,造成执法困难,另一个方面违法成本低,而执法,守法成本较高。这样就难以将环保真正的融入城市经济建设的各项政策之中,其约束力过于疲软。
3.权利划分不清,综合协调能力不高
目前我国采取“块块”管理的模式,环保部门具体的各项权利掌握在政府手中,地方环保负责部门缺少真正的实权。环保系统上下级机构间权责不明显,也缺乏应有的制约力,导致了人人都想推脱责任,不做实事。
4.环保约束机制执行力度不够
环评”制度虽然得到发展,但实际过程中,环评往往也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往往也是有形无实。
5.环保监督机制有形无实,社会化程度不深
环保监督机构由于法律依据,人员成本,权责分配等种种原因,未能正常实施环保监督职能。此外,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不强,往往无法正常行使公民权利,同时也缺失这样的公众监督的组织。
6.缺少统一的综合性考核指标。政府业绩指标过于单一,往往只是针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未将环保纳入其考核内容。
三、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有以下几条相应的改善对策:
1.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改革应是与时俱进的,应立足在环境保护管理的基点上,建立综合、系统的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并根据实际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法律条文,将存在空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填满,法律的制定、落实都应充分与经济发展联合,使相关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
2.健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提高相关机构的制约能力
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需要相关的行政权力,应充分的给予相关环保机构足够的权力。同时,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牵扯到利益分配、权利划分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机构的建设,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一定权威的管理机构。
3.明确划分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权限,加强责任问责制力度
我国的环保管理体制应该在法律条文上明确规定上下级间的权利和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各个部门间的管理范围,权利权限都应具体化,明确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对自己行使的权利负责。
4.强化“环评”制度,落实环保监督机制,扩大公众参与程度
“环评”制度一定要按照“三同时”原则进行,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予以惩戒。此外,应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政府应定期自觉的向公众报告相关的环境信息,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应充分鼓励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的法规建设,明确针对各个项目参与的对象、程序,建立起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充分维护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权利,推进环保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5.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
要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倡导绿色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考核相關人员的环保指标,考核其在城市发展阶段的污染排放强度、环境质量变化、公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应不断组织培训学习,提高其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结语
强化和改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于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和能源危机十分重要。体制的改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相关工作者努力坚持,循序渐进,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李 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探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173-174.
[2]马 中,吴 健.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环境保护,2004(3):13-15.
[3]周婕.浅议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优化[J].科技风,2011(20):268.
[4]马 中,石 磊.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考[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2):18-21.
[5]宋鹭,马中.破解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难题[J].环境保护,2009(1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