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和平解放后天安门前的首次欢迎大会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12日,天安门城楼作为主席台,隆重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三个月后,天安门再次得到布置,“和平鸽”挂上天安门城楼。这次的主席台不是在天安门城楼上,而是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上。天安门城墙上的巨幅会标“北平各界人民欢迎出席世界拥护和平代表团胜利回国大会”,点明了这次大会是一次欢迎大会。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在天安门前举行的首次欢迎大会。

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的缘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制止帝国主义反动派新的战争阴谋,各国人民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呼吁和平,反对战争,一场规模空前的拥护和平、保卫和平的人民运动,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一背景下,1949年2月9日,波兰罗克劳城世界文化工作者保卫和平大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建议:各国成立文化工作者的全国委员会,团结各国民主人士以在各自国家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2月底,世界文化工作者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发表宣言,向全世界一切民主组织与一切和平拥护者呼吁,在当年4月召开世界拥护和平大会。3月17日,通知大会地点定在法国巴黎。3月18日,又确定大会时间为4月20日。
  3月20日,中共方面正式作出回应。这一天,全国文化团体64名代表在北平饭店开会,决定由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华北文艺界协会、解放区新闻记者筹备会等单位推派代表,参加第一届世界拥护和平大会。3月24日,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正式成立。
  3月2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代表团成员名单。中华全国总工会:刘宁一、欧阳祖润、叶维民。中国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筹备会:钱俊瑞、陈家康。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柯在铄、屈元。中国妇女联合会:李德全、丁玲、龚普生、陆璀、吴青。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裴文中、卢于道、丁瓒、钱三强。中华全国文艺协会及华北文协:郭沫若、郑振铎、田汉、洪深、曹禺、萧三、曹靖华、赵树理、古元、徐悲鸿、戴爱莲、程砚秋。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马寅初、侯外庐、翦伯赞、邓初民。解放区新闻记者联合会及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宦乡、戈宝权、黄操良。上海各团体联合会:许广平、葛志成。教授代表:张奚若、许德珩。宗教界:吴耀宗。另有翻译和记者4人。
  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选出郭沫若为团长,刘宁一、马寅初为副团长,钱俊瑞为秘书长。
  由于新中国尚未成立,因此代表团成员出国所持护照仍沿用深蓝色封皮的中华民国护照。不同的是,护照内页的红色大印是北平市人民政府,签发人是新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

周恩来及各界人士欢送代表团


  3月27日下午3点,代表团在北平饭店举行茶话会,周恩来到会作了临别讲话。他说:“你们去参加的是一个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大會。会议期间,要以我们自己的光辉的斗争经验告诉各国人民:帝国主义制造的战争危险是可以克服的,任何侵略计划都是可以粉碎的,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及其代理人国民党反动集团是中国和平的障碍。现在,这个障碍已被我们战胜了,它的残余力量正在被我们肃清。我们国内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正是为了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和卖国政策,要求独立、民主与和平的斗争。在中国,只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根除他们的战争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彻底和平。这将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一大贡献。因此,我们的解放战争与世界和平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到大会上要理直气壮地宣传这个道理。”
1949年4月20日,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

  周恩来接着说:“代表团里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象征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你们出国是为了寻求朋友,寻求团结与和平,寻求知识。因此,大家要善于和各国人民广交朋友。我们的代表们在国际交往中应当保持不卑不亢、谦虚谨慎的作风。大家国外的言行代表几亿中国人民,因此要严肃,但不要拘谨,每个人的言行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体现出自己的代表性来。比如,教授要有教授的身份,宗教人士要有宗教界的问题,都要起到各自的作用。”周恩来这番嘱托,让代表们增强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力量,同时也感到自豪和光荣。
  当晚7时,北平市人民政府在西长安街国民大戏院举行欢送大会。郭沫若、马寅初和叶剑英先后致词。刚刚从国统区来到北平的黄炎培介绍了江南人民渴望解放的心情。他操着很重的上海浦东口音大声说道:“我不是来被欢迎的,是来欢迎解放军过江的。”这句话一出口,就引起了热烈掌声。会上,陈叔通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会进行得非常热烈,直到晚11时才尽欢而散。
  3月29日下午1时,代表团乘坐专列从前门火车站出发。在车站,郭沫若以诗人高亢而悠长的声调,情绪饱满地对欢送的人们说:“我们将团结全世界民主、和平的力量,以坚强的斗志,消灭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战争。”当天下午车过天津,天津市各界代表千余人齐集车站欢迎。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及副团长刘宁一、马寅初向欢迎者发表简短演说后即继续东行。30日下午4时45分,抵达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高崇民等均赴车站欢迎,并于铁路宾馆宴请各代表。郭沫若即席致词,表示将竭尽全力,把全中国人民的声音向世界传播,团结全世界民主和平力量,为粉碎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计划而努力。晚7时,代表团即乘原车离沈。
  代表团乘坐的专列经过哈尔滨、满洲里进入苏联境内,于4月11日下午抵达莫斯科。这时,从巴黎传来法国政府只允许每个国家派八名代表与会,其余代表不发给入境签证的消息。面对这一突发消息,代表团连夜开会研究对策,经向国内请示,决定全团大部分人员前往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4月18日,中国代表团抵达布拉格,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热烈欢迎。

南京解放的消息传到大会会场


  4月20日10时50分(法国时间),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开幕。4月23日,在大会进行中,南京解放的消息从中国传到大会会场,顿时,在布拉格的会场里爆发了长达15分钟的热烈欢呼。郭沫若抑制不住激动心情高呼:“中国人民的胜利是整个和平阵营的胜利!”中国代表团所有成员与各国代表手挽手又唱又跳,全场高唱《自由中国万岁歌》。在巴黎会场内,当英国代表团团长克劳瑟教授宣布这一消息时,全体代表起立欢呼。外国记者报道,“这是大会开幕四天中最热烈的场面”。大会上这一场景被参会的中国代表团代表记录下来。
  代表团成员郑振铎在日记中写道:
  上午,得到大军三十万过江的消息(英国兵船事),既兴奋,又发愁。到了十二时许,主席宣布解放军已入南京,何其神速也!代表们一致起来,热烈鼓掌,为中国道贺。会场秩序散乱了起来,过十多分钟才安静下来。下午三时许,续会。甚倦,欲睡者好几次,盖听巴黎留声机,甚觉无聊也。四时许,一队青年代表们忽拥进会场,致词后,各以鲜花送给我们,并抱吻。我为之热泪盈眶。六时半,散会。
  丁玲在日记中是这样记录的:
  十二点,主席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南京,全场鼓掌,争围着中国代表握手、亲吻,欢呼中国万岁!毛泽东万岁!斯大林万岁!
  下午三时开会。送花给中国代表,数十女学生,小孩、娃娃们。
徐悲鸿所画《在世界和平大会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 》(局部)

  中国人民受了多少灾难才取得这一天!中国人民从此解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枷锁,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中国,我们回想着三十年来为此牺牲的烈士的血。我们庆祝解放,我们感到幸福要来!我们受够了痛苦,我们艰苦斗争,我们想着中国人民的欢欣,眼泪如泉涌,心恻恻而跳。我们沉重,虽愉快并不轻松。我们欢跃,但仍不能忘国内前线的紧张。外国朋友们呵!你们拉我们的手,用力拥抱我们,你们为我们感到愉快,你们知道我们长期斗争的苦痛么?……我们的精神享受只有一种,就是前线的胜利,就是能使我们感到中国人民,前线的城市、乡村的人民被解放了,他们要做人了,要做主人了。
  代表团成员柯在铄和屈元对这欢庆场景记录得更为详细: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布拉格的和平大会正在开会。忽然从外面递了一张纸条送到中国代表团座上,立刻一股欣喜的气流便在中国代表团内传散开了。等一会儿,主席团席上边也得到了纸条,同样的气流也在主席团内传散开了,大家都猜出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等到那位有着魁梧身体的,上唇上一大把黑胡子的苏联代表(他是在爱国战争中在敌后创造出一支伟大的游击队的队长,得到斯大林奖章的)刚刚讲完话下了主席台,主席得尔达便站起来。他一字一字地宣布:“现在有一件特别的消息要宣布,就是中國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整个会场便像闪电一样,轰的一声沸腾起来了。楼下的全体代表和楼上旁听席上的人都站了起来,掌声像一阵暴雨,狂扫着会场。所有的人都用激动的眼光看着我们,所有人的嘴角都在颤动着。不知道是谁先走过来,伸出手,我们这边也不知道是谁赶紧把手也伸了过去,两只手便紧紧地握住了。在这一行动的带领下,两边的人都过来了,主席台上的主席团也下来了,每一个人都抢着找一个中国代表,紧紧地握手,热烈地拥抱。这时,掌声忽然转了速度,变成了有节拍的“啪、啪、啪……”伴随着这有节拍的掌声是“毛泽——东!”“毛泽——东!”每个人涨红了脸,忘记手掌已经发疼,用尽全力喊着鼓着。几分钟以后,掌声又恢复了一片炸裂的暴风雨,“中国人民万岁!”“毛泽东万岁!”像大海的波涛反复地回旋激荡……
  看看中国代表团代表们自己吧,每个人的脸通红着,眼里充满着喜悦的泪光,大家相互看着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怎么办呢,我们唱支歌吧!”有人说。“好,我们唱《解放进行曲》。”虽然喉咙已经枯干,声音已经嘶哑,大家还是大声地唱着,要把整个内心的喜悦和兴奋都唱出来……
  全场寂静了下来。主席台上,郭沫若站起来了,扩音器发出颤动的声音:“谢谢各位对中国人民的祝贺。中国人民的胜利也就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我们中国人民彻底胜利了,中国真正的和平才能够得到,因此远东的和平,全世界的真正的持久的和平也就更加得到了保障!”
  这一场景被参会的徐悲鸿深深烙刻在脑海中。回国后,他于当年6月创作了巨幅中国画《在世界和平大会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
  4月25日(当地时间)晚,布拉格和平大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后与巴黎会议同时闭幕。会后,中国代表团与各国代表团一道,在布拉格工业厅参加1.5万人的群众大会,庆祝大会圆满成功。
  4月29日,参加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布拉格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回国途中抵达莫斯科。代表团在莫斯科先后参加红场的五一节检阅和游行,参观列宁墓和列宁博物馆、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特列捷科夫艺术博物馆、东方博物馆、“纪念伊里奇”集体农场、苏联建设展览会、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季米里雅采夫农业科学院。代表团还会晤了苏联科学院院长瓦维洛夫和科学院若干人物。苏联作家协会举行招待会招待代表团。代表团部分成员到莫斯科各戏院看戏,并参观狄纳莫运动场夏季运动节的开幕典礼。离莫斯科前一日,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捷尼索夫举行招待会,招待代表团。

代表团成员回到国内受到热烈欢迎


  5月14日,代表团乘火车抵达哈尔滨市。哈尔滨市各机关、团体代表等万余人齐赴车站欢迎。代表团团长郭沫若等下车后,与欢迎代表握手。代表团首推戏剧家田汉在车站前举行的临时欢迎会上讲话。他说:“4月1日我们代表团一行出国经过此间时,饶斌市长在欢迎会上代表哈市80万人民致词,希望我们能胜利完成任务归来,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先生在答词中所希望代表团在回国时人民胜利的旗帜已插到南京,现在两方面的希望都实现了。”他接着报告了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的情况,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布拉格同时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上,已把中国人民的意志传到全世界去。”接着,青年代表陈家康报告了代表团在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并说:“我们代表中国人民,拒绝了法国政府限制代表名额的无理要求,在布拉格出席了和平大会。在世界和平大会上,我们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更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代表团于当晚出席了招待宴会和欢迎晚会,15日上午出席了群众欢迎大会。   5月25日下午5时,代表团郭沫若、马寅初等一行,由沈阳乘专车经天津返抵北平(代表团副团长刘宁一已先期抵平,代表钱俊瑞、陆璀、吴青留欧洲,丁玲、古元留东北)。
  中共负责人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维汉等,民主人士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黄炎培、蔡廷锴、马叙伦、茅盾、彭泽民、李章达、李锡九、吴晗、钱端升等,各人民团体代表李立三、蔡畅、周扬、冯文彬等,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平津卫戍司令部司令员聂荣臻,以及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2000余人,前往车站欢迎。
  代表團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下车。
  各界人民代表纷纷趋前与代表团各位代表握手,向代表团献花,并高呼欢迎口号。
  代表团下车后,即由各界人民代表陪同前往天安门。
  此时,天安门前,北平市工人、学生、各界市民及卫戍北平的解放军约10万人热烈欢迎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胜利归国的中国代表团。
  会场正中、天安门城楼上飘扬着十面大红旗。城墙上,在毛泽东、朱德巨幅画像之间,悬着“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的绿底白鸽的会徽。当代表团莅场时,欢迎代表团胜利归来的口号声与掌声经久不息。
  欢迎大会在9门大炮齐发45响的礼炮声中开始。
  叶剑英致词:“今天是欢迎大会,同时又是庆祝大会,我们现在应该庆祝4月间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同时召开的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的成功,大会上2005个代表,代表着72个国家八万万以上的人民一致的要求,要巩固和扩大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力量,坚决反对帝国主义者挑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谋,反对疯狂地扩充军备,反对阻隔各国间正常的经济关系,反对独霸全世界的新法西斯主义,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并且成立了一个永久的机构,在所有参加大会的国家中同样要成立分会,把争取世界和平的工作,推广到全世界的城市和乡村中去,像和平大会这样的成功,无疑义地给世界战争的挑拨者以极大的打击,给全世界拥护和平民主的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我们号召全北平的人民,要用自己的忠诚和力量,坚决拥护世界和平大会所通过的一切决定和措施,让我们来高呼全世界和平民主胜利万岁!”
  北平市职工会筹备会主任萧明代表北平人民和人民团体致词,欢迎代表团胜利回国,并庆祝世界拥护和平大会的伟大成功。
  继由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副团长马寅初及代表张奚若、许德珩、李德全、萧三等讲话。
  郭沫若在雷动的掌声和欢呼中讲话:我们这次能胜利归来,是英明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英勇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和努力生产支援前线的全解放区的同胞给予我们的,一切的胜利和光荣,属于人民和属于人民领袖毛主席。接着,他叙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所给予和平大会的极大鼓励。他说:全世界的人民把中国的胜利当成自己的胜利,当成争取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他又介绍了代表团此次途经苏联时所见到苏联伟大的和平建设以及参加苏联五一劳动节的盛况。最后,他说:我们的重大工作还在后面,我们要遵守大会的宣言和决议,在和平堡垒苏联领导下,用全中国人民的力量来和全世界人民密切合作,争取和平事业最后的成功。
  代表团副团长马寅初在讲话中说,在这次大会上,充分证明了中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于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特别是予今天正在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战斗的各民族以极大的鼓励,给他们增加了无限的勇气和信心。他介绍了世界人民对我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及对中国人民领袖毛主席衷心爱戴的情形,曾经有位非洲代表说:毛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救星,而且是非洲人民的救星。
1949年5月25日,北平各界人民欢迎出席世界拥护和平代表团胜利回国大会会场

  张奚若在讲话中着重说明:这次大会是对帝国主义的战争贩子们的一种示威,世界人民表现了空前团结与伟大的力量。大会的成功是初步的成功,我们还要把大会的决议逐步实施,把保卫和平的组织推广到全中国。
  许德珩讲话时叙述了和平代表团出国期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代表团获得了无比的荣誉,使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他说明争取世界和平与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一致性,中国真正的和平如不能实现,远东的和平就没有保障。因此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必须把中国的革命战争进行到底。
  李德全在讲话中叙述了苏联与各新民主国家、各殖民地国家的妇女姊妹们对中国妇女的英勇奋斗,表示欣慰和敬佩。
  萧三在讲话中说明和平大会决定成立永久委员会,以动员及联合一切和平的力量,来保卫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应在永久委员会领导下为全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最后,全场高呼口号,大会于晚8时散会。
  代表团出席大会的全过程,是由随团进行采访的华北画报社副主任、主持《华北画报》工作的石少华记录的,他拍摄了几十张照片,真实的场景记录,时至今日仍非常珍贵。在天安门前举行欢迎大会当天,人民日报社记者张力进行现场采访并摄影,其文和照片发表于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
其他文献
1997年,获“南丁格尔奖”后,黎秀芳被喜悦的同事们簇拥着黎秀芳:入党申请书草稿有71页,跨越了26年  黎秀芳,女,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共党员。1917年3月出生,1941年8月参加工作,1949年入伍,2007年逝世。她创立的“三级护理”理论和“三查七对”“对抄勾对”等护理制度,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护理的基础。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第36届国际“南丁格尔
期刊
1950年,刘少奇、周恩来等人在北京宋庆龄家中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报告具体提出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行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等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其中居于首位的是学习本领。全面增强学习本领,乐学是前提,苦学是基础,会学是关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提升学习效率。1948年12
期刊
谭震林(前排左一)等陪同毛泽东(前排中)、陈毅(前排右一)视察工作  报告,是公务活动中常用的一个文种。报告行文质量的高低,关乎阅批者能否全面了解情况、准确作出判断。毛泽东十分重视报告的写作,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多篇调查报告就是其中的杰作。在下级呈送的报告中,能得到毛泽东肯定的,一定有着独到之处。本文从中选取几则,同读者一起品读这些优秀报告的内容,学习其行文方法和技巧。“这一报告的写法也是很新鲜的
期刊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前夕,陈毅(持望远镜者)、粟裕等到前线视察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他扬名于抗日战场,却毁身于山东沂蒙的孟良崮。一  1926年,张灵甫投笔从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与刘志丹、林彪、袁国平、郭化若、胡琏、李弥、文强、唐生明是同窗。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一直在王耀武麾下南征北战。  1937年,国民党军第51师参加淞沪会战,张灵甫
期刊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是党的喉舌。在抗美援朝决策中,《人民日报》贯彻中共中央决策意图,配合其决策部署,为出兵朝鲜作了充分的政治、思想和群众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和平”“经济”“发展”。朝鲜内战爆发后,对美国侵略行径的抗议、声讨和朝鲜人民的反抗侵略给予了较多关注  朝鲜战争爆发前,随着大规模军事斗争逐渐结束,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逐渐从战争转向医
期刊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追忆:“江一真同志始终是一位勇于战胜困难的铁汉子,敢于坚持真理的硬骨头,忠心耿耿为人民的好干部。他的高尚品质,是共产党员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共产党人就是有情有义的”  人们常说,心肠最硬是医生。因为医生每天都要与生死打交道,对生死见多了,看得也就比常人淡。有着“红军一把刀”之誉的江一真,年轻时在枪林弹雨中笑谈生死,步入晚年后,却对过世的领导、战友常怀思念之情。这份深厚情谊时常像
期刊
半年多来,北平地下党先后找到傅作义身边多位人士并通过他们做说服工作,现在又由我父亲开启和傅作义的智囊刘厚同老先生的交流渠道.这一过程就像滴水穿石,日积月累,短期看不
期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600多名开国将帅中,叶飞上将和陶勇中将堪称特别能打仗的著名战将,尤以善打大仗、敢拼硬仗、会打恶仗而著称。挺进纵队西进火速增援,苏皖支队东返快速推进/叶飞率部4天连打3个胜仗  1940年3月22日,驻扎在江苏中部江都县吴家桥镇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接到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的电令,称安徽东部来安县半塔集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围攻袭击,特令挺进纵队火速前往增援。接到紧急任务后,挺进纵队
期刊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无论在少年时代还是领导革命进程中,毛泽东始终与书相伴,读书,成为毛泽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毛泽东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一生对图书馆有着浓厚的情结。  藏书楼:毛泽东思想的起跑驿站  1893年12月26日,毛澤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祖辈务农。他父亲只读过两年私塾,但对儿子毛泽东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交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据朝鲜和中国方面公布,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军109.3万余人,其中美军39.7万余人,南朝鲜军66.7万余人,英法等其他国家军队2.9万余人;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失踪、被俘62.8万余人,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失踪、被俘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