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之深 思之远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恭立先生是一位爱国人士,沿着爱国的轨道,他喜国之喜,忧民之忧。一颗火红的赤子之心跳动着他对国家的情感,埋藏着从来不曾褪色的责任。他在居港四十多年时光中,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对於祖国的关注和回报从来不曾间断。他说:“我是中国人,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他的心中洁净如被雨水清洗过的青山,他的眼中如此清明和清澈,因此能看到中国发展途中的利与弊,香港社会不安定背後的本质因素,並尽己之力献为香港社会发展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给人以许多启示。
  思国未来长远
  爱之,则为之谋长远。张恭立先生视生活了四十年的香港满为自己的故乡之一,“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既为故乡,感情自然要深上几分,也更盼望着香港越加和谐稳定,繁荣富裕,有更好的未来。
  在香港,张恭立先生亲历了香港回归前後两段不一样的历史,他的心中自有一杆秤,称量出港英政府与特区政府的分量;亦有一把尺,度量出回归前後的利与弊,客观、理性、不隐藏、不逃避、不偏颇、鞭辟入里、直击促动事件发生的本质。
  不可否认,香港有着不少於民有利的政策,如医疗管理方面,在香港不会出现市民看不起病的情况,而回归之後,“一国两制”的实行恰保留了这些好的政策,让香港市民享用至今,这对香港亦是利好现象。而另一方面,港英政府时期对於中国历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亦给中国在回归十九年後的今天、人心的回归带来了阻碍,国民教育行走得有些艰难。
  对於即将到来的九月四日立法会选举,张恭立先生直言自己的内心是担忧的,他说:“形势很严峻。”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让任何人都无法百分百确保能以绝对的优势让局势向着爱国者这一方倾倒,最终获胜。而要做到,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他们开展了大量的青年工作,与统战部合作,开办学习班,邀请知名人士对社会矛盾做出透彻的分析,邀请青年代表畅谈其内心的想法,以及站在青年的角度上看青年问题所在之处……以“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之心,力促香港的和谐发展。
  和无数长者一样,张恭立先生对於青少年的成长都很关心,在多个场合他亦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他常与青少年一起参与各种活动,与青少年同行,与青少年同乐,並不时地用毛主席的话勉励他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託在你们身上。”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他希望所有爱国爱港人士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祖国的归属感,从各方声音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源上解决社会矛盾、青年矛盾,赢取信任和信服,给年轻人创造希望,让他们成为香港的脊樑,支撑起香港的未来。
  张恭立先生担任了许多社会公职,如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务顾问,他以一个全职“义工”的身份,穿梭於各社团中,上接政府部门,下连基层民众,忙碌於此。2015年1月,香港佛山社团总会成立,张恭立先生担任常务会董。成立庆典这天,来自佛港澳三地的旅港乡亲和青年代表济济一堂,暖意融融。香港佛山社团总会作为爱国爱港的社团组织,始终以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重,以香港稳定发展为出发点,将为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促进佛港两地交流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持续努力。
  爱国情切不移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我爱你,中国,又远不止爱这麽简单。是爱里带着哀愁,心里憋着劲,眼里含着泪水,满脑子纠结,胸中怀着一团火,又不时发出一声叹息。是愿意为之奋斗终生,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自己骂她就可以,别人骂就不可以。是在中国想出国,出了国更爱国。是既相信政府又抱怨体制。是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对现实绝望。为国运而悲喜,与中国人的处境同进退。”这段话写尽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纠结着、矛盾着、困惑着卻深似海、浓如血的感情,这段话也写出了爱国者张恭立先生的心声。
  1973年居港之前,他在内地生活了近三十年,从幼时到就学,到工作,历经着战乱之苦,迎来新中国的成立,亲历了新中国初成立之时的满目苍夷,百废待兴,长大之後,亲眼见着一场文化浩劫让无数人受尽委屈,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然而,卻是这批人对祖国怀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委屈、伤害等等因素都未能动摇他们的爱国心分毫,他们从未有过背叛祖国的念头,甚至连一丝怨恨的情绪都不曾有过。他说:“我们的先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种下了一棵希望之树,我们应该珍惜它,保护好它,治理好它,让它枝繁叶茂、根深果硕。”
  谈及抗日战爭那段历史,倾听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张恭立先生潸然淚下,他努力的尽己之力,为祖国行固本之举。
  在内地工作时,他是一位人民教师,在佛山中学,教书育人,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留给了佛山,他在内地的主要贡献亦是在佛山。居港之後接手家族米业後不久,张恭立先生回到佛山,在佛山四中成立“张恭立奖教奖学金”,用以鼓励教师与学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那是1979年,自此之後三十多年间,这份慈善事业从来不曾间断。
  张恭立先生为佛山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帮扶佛山发展,促进香港与佛山的交流。因为对佛山的傑出贡献,1994年,他获得佛山市第一批荣誉市民美誉,並连续五届共二十五年担任佛山市政协,这在港澳地区来说,实属凤毛麟角。
  他敢於直言,在其位谋其政,在任职政协委员期间,提交了十几件有份量的提案和过百条政协信息,其中有三十多条信息被全国政协採用。张恭立先生认真履行着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与时俱进,其关注点从“教育”领域转变为“政治领域”,喜国之喜,忧民之忧。
  对於张恭立先生而言,祖国好,香港好,是他一生的期盼。
其他文献
第63届澳门格兰披治大奖赛11月20日下午鸣金收兵。在压轴举行的三级方程式世界盃比赛中,葡萄牙车手达哥斯达凭稳健的发挥,夺得冠军,继2012年後再度赢得澳门三级方程式大赛桂冠。瑞典车手罗辛基思夺得亚军,季军则由巴西车手卡马拉获得。而澳门本土车手郑颖聪排在第12位。在国际汽联GT世界盃中,比利时车手云科尔失获得冠军,亚军是法国车手阿斯提,而上届冠军、德国车手晏高仅列第三。澳门电讯盃房车赛则由香港车手
期刊
邬显庭先生  是一位经历与见证战爭的过来人,他的青少年时期,早早蒙上了战爭的阴霾,目睹国破家亡、命如蝼蚁的场景,当和平的曙光照亮了香港,祖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洗去了耻辱,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坚定而持久。他铭记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用来引导今日生活幸福的後辈们,让他们居安思危,既保持爱国情怀,服务祖国,更要把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当成一种自豪。  动荡的时局告诉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邬显
期刊
利为家国,爱国心是一种本能  吴功芳先生的故乡是福建省闽侯县,在1979年移居香港之前,他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年少的他亲见满目苍夷,整个国家因为战爭变得支离破碎。历经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爭,中国终於以无数鲜血换来独立解放,卻依然百废待兴的时期,随後他亲历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吃尽生活的苦。  恰是因为历经了这一段段满怀悲情的历史,吴功芳先生对於祖国更添一份患难与共的
期刊
梁其正先生  的成长与转变,见证着香港摄影行业的发展。从画笔到相机、从胶卷到数码,岁月更迭,恒久不变的是他热爱摄影、追求摄影、服务摄影的执著之心。35年前,他和一帮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恩典摄影学会,秉承“以相会友”的共同理念,以“有一分力发一分光”的精神,共同研究影艺,为摄影界服务。  他的成长与转变见证着摄影行业的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环境改变人生。
期刊
专注成就专业 细节决定成败  林炳昌先生出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後,就加入香港廉政公署担任高级调查员,1980年赴英国修读法律,1985年回港後成为执业律师。他对於处理不同法律范围案件经验丰富,从业三十多年,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应对能力,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案件不胜枚举。  专心、专注、专业,是林炳昌先生从业以来的经验总结。律师,就是接受委託人任命,为其提供相关法律帮助,帮助其解决问题
期刊
简汝谦先生  是一位热衷社会服务的青年俊彦,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正处於风华正茂的年纪,成熟、稳重,正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家庭及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本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在日常中投身多项社会工作,心繫香港青年的成长,也关注家乡河源的发展。他以自己特有的年轻风采,为公益界增色;他用自己奔放的旺盛生命,燃起慈善的火焰,温暖社会,更为青年人照亮了前方。  服务:彰显年轻的本色履行青年的义务  记
期刊
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一个以敬爱、关怀抗日老战士为主,集民间力量、以学术、交流、专业性为一体的非牟利社会团体。2016年3月7日登记成立,8月14日,他们举行了就职典礼。这一天,高朋满座,一些嘉宾不远千里赶来香港,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祝贺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的成立,表达他们对抗日老战士的崇高敬意。这一天,对於东江纵队在香港的抗日老战士来说,亦是意义非凡,因
期刊
书法之道 始於坚持  自2012年开始,马千里先生一手创办的香港千里墨缘书画会每年都会举行师生作品展,今年已是第四届。一幅幅师生精心书写的作品,工整有序、错落有致,尽展中华书法大美所在,带给观众一场妙不可言的视觉享受。这一切,有赖於马千里先生对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以及教学中诲人不倦的坚持,让越来越多的学员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进而投身学习、为国粹的承前启後作出贡献。因此,在作品展的序中,全体学
期刊
“生死一线间,名利身外物。多做公职、多为社会做贡献是很愉快的事,我只想做一个待人以诚的好人,儘管好人不易为”——贝钧奇抒怀,刊於2012年10月28日《大公报》  在香港体育界里,贝钧奇先生的名字人人皆知:1993年以名誉领队的身份率广东省体操队和柔道队出征全运会,见证前者历史性地勇夺五枚金牌的传奇经历;其欣赏且鼓励的柔道选手冼东妹当时勇夺一枚铜牌,自强不息奋斗多年,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
期刊
超越领域 相识天下  顏瑞麟先生是一位堪舆学家,位於九龙尖沙咀东部麼地道上有他开办的一家“麒麟水晶玄学会”,除了陈列着各类水晶,还有一处专门用作招待客人的“茶室”,他便在这里以茶待客、以茶会友。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是送礼佳品,“以茶待客”更是中国各地普遍的习俗,有客来,延入堂屋,先尽宾主之礼,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慕名而来向他请教风水命理、掌纹面相、结婚择日、八字改名的客人,顏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