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前小学作文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写出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独特的体验,教师不够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究其成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认识结构不完整,思维品质不成熟,他们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和体验往往比较粗浅。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情境,开阔视野,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叶圣陶)”,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还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改造自身,促进自身的发展。不断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随时捕捉学生的心灵火花,把学生引向真善美的世界。
【关键词】作文教学;趣味性;开放性;启发性;轻松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大多数学生写作文,不是出于情感表达需要,而是为了迎合教师或社会的评价标准,被动地写作文。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单一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注重作文技巧,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对此现状,笔者开始进行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促成多种体验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我要写”的心理体验,真正体现“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由于小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因此,教师必须开阔视野,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
(一)指导学会观察,领会他人之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社会是所大学校,可以学到书本上、学校里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可以带学生走进工厂,走下田头,观察父母的工作,体察其劳作过程。行诸成文,还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在城市下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如围绕沿街乞讨的人群、街头艺人、外来打工人群等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写成文章,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引领亲身经历,感触亲身之体验
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调查本校学生的阅读情况。结合实践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一系列活动,并以各种文体表现自己的感受写成故事、诗歌、小散文等。
(三)课内外结合,感受多重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有的片段精彩,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还有的结尾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书本进行合理延伸,举行小练笔活动,引导学生模仿和延续,这样学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小练笔的双重学习中,就会逐步掌握写作门路与规律,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
二、优化“三性”,提高写作兴趣
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快乐,激活思维,可以认真观察,开心地活动,真切地体验,这样说写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兴趣越来越浓。在活动过程中,相继安排说写训练,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生活,积累众多的写作题材。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通过创设动人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等等,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活动,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一个情、声、色、味、形等俱全的立体的客观世界,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开放性
如果只拘泥于单一的形式,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尽量开放教学思路,不断地变换活动的形式。这样,学生在多样的教学环境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①玩玩写写,其乐融融。
在习作教学前,教师预先设计一项观察活动、一种游戏、一个课本剧、一个小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
②画画写写,相得益彰。
在习作教学前,教师选择有趣的景物,让学生画一画,画好后再写一写画面的意思,这样从用画画的直接描绘到用语言文字的描写,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
③做做写写,丰富体验。
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能够丰富生活,增长见识,积累习作材料。如,在教学习作《我最喜爱的小物件》时,有的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实践,就可以结合手工课,让学生亲手拆一拆、拼一拼、做一做有关的物件。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很容易就把小物件的构造写下来了。这样,让学生在动手中细观察,丰富了体验,习作便 “言之有物”。
(三)启发性
为了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良性启发。
(1)语言引领。
为了让学生既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快乐,又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在适时予以语言的引领。
一位教师在上《我喜欢的一种游戏》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只风筝,到操场上去尽情地放风筝,操场上到处漂浮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教师抓住这有利时机,大声地喊:“谁能说说放风筝的最好方法?”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教师趁机引导:“大家说说谁的方法最好?”这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教师在学生的回答间隙也很“随便”地插几句,就在聊天式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学生便能将细节经过写得更具体生动。
(2)身体力行。
在习作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情感地投入,用满腔的热情、形象的语言、生动的表达、亲身的参与去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的情感也必然会受到感染、调动和激发。教师在身体力行时,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切实把握学生写作的症结所在,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轻松表达,创建“自由天空”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理解,写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随时创造让学生展示个性的写作环境,捕捉学生的心灵火花,把学生引向真善美自由天空。
(一)放低门槛,要说“爱你也容易”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儿童当作“准成人”看待,对小学生作文要求一直偏高,严重地脱离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我们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选择接近于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去练笔,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是需要而不是包袱。
(二)少给框子,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标》中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根据这种精神,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减少束缚学生思维的要求,让学生轻松表达,这样挣脱束缚的学生兴趣盎然、角度众多、形式丰富,就能写出许多极富创意的课堂习作。
(三)多些指导,能够潇洒走一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人所尽知的教学真理,学法的指导是教学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练笔时有兴趣写,并有素材可写,但“一步三回首”“笔头咬不停”。这是平时缺少在习作方法上给予指导的缘故,笔者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两点:
(1)结合教材,仿中学法。叶圣陶说:“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学生手头的教材都是很好的范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文章的结构、叙述的顺序、采用的修辞手法等习作方法的渗透,适当安排一些课堂练笔,让学生模仿练习,在模仿中掌握方法。
(2)引导总结,共同提高。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每一次习作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总结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应营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氛围,让他们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参考文献
[1]杜海燕.浅谈小学生体验作文教学的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7).
[2]张飞.关注生活体验
【关键词】作文教学;趣味性;开放性;启发性;轻松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大多数学生写作文,不是出于情感表达需要,而是为了迎合教师或社会的评价标准,被动地写作文。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单一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注重作文技巧,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对此现状,笔者开始进行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促成多种体验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我要写”的心理体验,真正体现“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由于小学生的生活范围狭窄,因此,教师必须开阔视野,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
(一)指导学会观察,领会他人之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社会是所大学校,可以学到书本上、学校里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可以带学生走进工厂,走下田头,观察父母的工作,体察其劳作过程。行诸成文,还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在城市下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如围绕沿街乞讨的人群、街头艺人、外来打工人群等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写成文章,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引领亲身经历,感触亲身之体验
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调查本校学生的阅读情况。结合实践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一系列活动,并以各种文体表现自己的感受写成故事、诗歌、小散文等。
(三)课内外结合,感受多重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有的片段精彩,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还有的结尾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书本进行合理延伸,举行小练笔活动,引导学生模仿和延续,这样学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小练笔的双重学习中,就会逐步掌握写作门路与规律,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
二、优化“三性”,提高写作兴趣
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快乐,激活思维,可以认真观察,开心地活动,真切地体验,这样说写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兴趣越来越浓。在活动过程中,相继安排说写训练,会更加丰富多彩。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生活,积累众多的写作题材。
(一)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通过创设动人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等等,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体验活动,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一个情、声、色、味、形等俱全的立体的客观世界,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开放性
如果只拘泥于单一的形式,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尽量开放教学思路,不断地变换活动的形式。这样,学生在多样的教学环境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①玩玩写写,其乐融融。
在习作教学前,教师预先设计一项观察活动、一种游戏、一个课本剧、一个小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
②画画写写,相得益彰。
在习作教学前,教师选择有趣的景物,让学生画一画,画好后再写一写画面的意思,这样从用画画的直接描绘到用语言文字的描写,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
③做做写写,丰富体验。
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能够丰富生活,增长见识,积累习作材料。如,在教学习作《我最喜爱的小物件》时,有的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实践,就可以结合手工课,让学生亲手拆一拆、拼一拼、做一做有关的物件。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很容易就把小物件的构造写下来了。这样,让学生在动手中细观察,丰富了体验,习作便 “言之有物”。
(三)启发性
为了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良性启发。
(1)语言引领。
为了让学生既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快乐,又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在适时予以语言的引领。
一位教师在上《我喜欢的一种游戏》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只风筝,到操场上去尽情地放风筝,操场上到处漂浮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教师抓住这有利时机,大声地喊:“谁能说说放风筝的最好方法?”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教师趁机引导:“大家说说谁的方法最好?”这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教师在学生的回答间隙也很“随便”地插几句,就在聊天式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学生便能将细节经过写得更具体生动。
(2)身体力行。
在习作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情感地投入,用满腔的热情、形象的语言、生动的表达、亲身的参与去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的情感也必然会受到感染、调动和激发。教师在身体力行时,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切实把握学生写作的症结所在,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轻松表达,创建“自由天空”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理解,写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随时创造让学生展示个性的写作环境,捕捉学生的心灵火花,把学生引向真善美自由天空。
(一)放低门槛,要说“爱你也容易”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儿童当作“准成人”看待,对小学生作文要求一直偏高,严重地脱离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我们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选择接近于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去练笔,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难,是需要而不是包袱。
(二)少给框子,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标》中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根据这种精神,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减少束缚学生思维的要求,让学生轻松表达,这样挣脱束缚的学生兴趣盎然、角度众多、形式丰富,就能写出许多极富创意的课堂习作。
(三)多些指导,能够潇洒走一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人所尽知的教学真理,学法的指导是教学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练笔时有兴趣写,并有素材可写,但“一步三回首”“笔头咬不停”。这是平时缺少在习作方法上给予指导的缘故,笔者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两点:
(1)结合教材,仿中学法。叶圣陶说:“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学生手头的教材都是很好的范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文章的结构、叙述的顺序、采用的修辞手法等习作方法的渗透,适当安排一些课堂练笔,让学生模仿练习,在模仿中掌握方法。
(2)引导总结,共同提高。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每一次习作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总结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应营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氛围,让他们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参考文献
[1]杜海燕.浅谈小学生体验作文教学的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7).
[2]张飞.关注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