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本的灵魂,一般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视觉的醒目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语文老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对课文标题进行仔细揣摩,充分挖掘标题在教学中的多层面作用,小“题”来大做,就能触发很多良性循环,使语文教学形成简约而高效的效果。
一、扣“题”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篇课文能否将学生牢牢地吸引,我们的教学导入至关重要。一篇课文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类型,但扣“题”导入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简洁的方法。扣“题”导入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围绕标题反复揣摩,仔细叩问,大胆质疑,就能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题眼是课文标题的核心和重点,有效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因此,扣“题”导入要让学生充分关注题眼,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快速启动。如八年级教材上册《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一文题眼就是避险,“避免”一词就表示人物的行为,也表示行为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大胆想象心中最想知道的疑问。学生就能说出了想知道“这个懂得避险意识的校长是哪个灾区哪个学校的?”“这个校长为什么有强烈的避险意识?”“他是如何避险的?”“这个校长的避险意识带来了什么结果?”等问题的答案。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对课题的仔细推敲,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顺利地踏上阅读探究之旅。
二、循“题”初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标题是凸显课文主旨的一扇窗户,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诉说着难忘的故事,阐述着深邃的道理,极为简约地涵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循“题”而读,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从大处视角宏观把握文章内容,是化繁为简、总览全文的便利途径。有的课文标题本身表达就较为形象,凝练地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初读文章时就可以让他们读懂标题的字面含义,然后结合所读内容对字面含义进行充实,就可以形成文章主旨的完整表达。如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主要内容从标题字面上看已经一目了然。让学生根据标题围绕“什么情况下的什么人的最后一节什么课?”这个疑问完成文本初读任务,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扩展为这样一句话:“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种通过对课文标题的扩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有的文章标题看上去较为抽象,但却有效地串联起文本的主要内容,堪称文章的精妙之处。如七年级下册《台阶》一文的标题简洁却含义深刻,是整个文本的精髓之处。从老台阶、到造台阶、再到新台阶,为了建一个“有地位、受人尊重”的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和健康。学生在初读过程中通过“台阶”标题的理解,既充分感知了作者的行文结构,又初步感知了“台阶”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地达成学习目标。
三、品“题”精读,领悟文本的重点难点
标题中的词语通常暗示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對标题中的重点词语认真揣摩,仔细品味,以利用标题抓住教学重点,直奔教学中心。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抓住“再塑”一词,引导学生通过精心品文、细致思考、交流对话等方式,体会为什么“我”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我”的生命原貌、“再塑”生命的起始、“再塑”生命的发展等历程,深刻感悟“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赞美与感激之情。《秋天的怀念》、《伟大的悲剧》等课文也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标题中的“怀念”、“伟大”等词语入手,去思考和梳理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出的,让学生在感知、分析、品味、理解的学习流程中充分达成对课文重难点的领悟。当然,还可以将课文标题当作一个整体词语,作为感悟文本的重要抓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就可围绕标题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的品读中思考“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这些特点?”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充分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也感悟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有效地达成对重点学习内容的把握。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作为课文“眼睛”的标题。如果我们善于从标题入手,用智慧发掘文章标题的教学价值,就能在教学中以小见大,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邵秀芬,江苏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教师。
一、扣“题”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篇课文能否将学生牢牢地吸引,我们的教学导入至关重要。一篇课文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类型,但扣“题”导入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简洁的方法。扣“题”导入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围绕标题反复揣摩,仔细叩问,大胆质疑,就能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题眼是课文标题的核心和重点,有效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因此,扣“题”导入要让学生充分关注题眼,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快速启动。如八年级教材上册《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一文题眼就是避险,“避免”一词就表示人物的行为,也表示行为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大胆想象心中最想知道的疑问。学生就能说出了想知道“这个懂得避险意识的校长是哪个灾区哪个学校的?”“这个校长为什么有强烈的避险意识?”“他是如何避险的?”“这个校长的避险意识带来了什么结果?”等问题的答案。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对课题的仔细推敲,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顺利地踏上阅读探究之旅。
二、循“题”初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标题是凸显课文主旨的一扇窗户,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诉说着难忘的故事,阐述着深邃的道理,极为简约地涵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循“题”而读,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从大处视角宏观把握文章内容,是化繁为简、总览全文的便利途径。有的课文标题本身表达就较为形象,凝练地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初读文章时就可以让他们读懂标题的字面含义,然后结合所读内容对字面含义进行充实,就可以形成文章主旨的完整表达。如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主要内容从标题字面上看已经一目了然。让学生根据标题围绕“什么情况下的什么人的最后一节什么课?”这个疑问完成文本初读任务,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扩展为这样一句话:“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种通过对课文标题的扩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有的文章标题看上去较为抽象,但却有效地串联起文本的主要内容,堪称文章的精妙之处。如七年级下册《台阶》一文的标题简洁却含义深刻,是整个文本的精髓之处。从老台阶、到造台阶、再到新台阶,为了建一个“有地位、受人尊重”的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和健康。学生在初读过程中通过“台阶”标题的理解,既充分感知了作者的行文结构,又初步感知了“台阶”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地达成学习目标。
三、品“题”精读,领悟文本的重点难点
标题中的词语通常暗示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對标题中的重点词语认真揣摩,仔细品味,以利用标题抓住教学重点,直奔教学中心。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抓住“再塑”一词,引导学生通过精心品文、细致思考、交流对话等方式,体会为什么“我”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我”的生命原貌、“再塑”生命的起始、“再塑”生命的发展等历程,深刻感悟“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赞美与感激之情。《秋天的怀念》、《伟大的悲剧》等课文也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标题中的“怀念”、“伟大”等词语入手,去思考和梳理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出的,让学生在感知、分析、品味、理解的学习流程中充分达成对课文重难点的领悟。当然,还可以将课文标题当作一个整体词语,作为感悟文本的重要抓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就可围绕标题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的品读中思考“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这些特点?”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充分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也感悟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有效地达成对重点学习内容的把握。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作为课文“眼睛”的标题。如果我们善于从标题入手,用智慧发掘文章标题的教学价值,就能在教学中以小见大,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邵秀芬,江苏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