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命题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和中国条件下马克思主要的大众化,其主是让大众认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强制人民去接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的推进,是党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思想,也是党建设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要大众化的机制问题和原则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前言:宣传和普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过程中要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时代的特征方面充分的结合,将理论创新不断的推进,让中国人民真正的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当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 机制问题
1.1将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始终坚持并掌握
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充分的了解,大量的研究和学习马列等作家的原著,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附加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以免造成错误的理解。其次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其是一个理论体系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所以要用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对待,根据时间和条件的具体变化情况,合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能生搬硬套,该理论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理论和基础时间以及体系本质等都是大众化中主要包括的内容,其更是在当代中国传承、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1]。最后是要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将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同时要对各种制度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1.2对马克思主要大众化的对象问题要正确的认识
一是要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以及国际地位等准确的掌握,要深入性的解决时代的重大任务,在实际的调查和研究中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发言权提供有利的保障。二是要将大众“化”的重点大众及时的明确,其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劳动者阶级和青少年群体,在将这些群体特点和心理特征掌握以后,要对这些受众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规律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2、 基本原则问题
2.1群众主体性原则
在十九大中指出马克思主要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不断发展。从理论主体上来说,马克思主要要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始终坚持着,为人民谋取利益;从理论内涵上来说,要将人民群众所关系的各种问题通过马克思主義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从理论形式上来说,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形象和简单的大众化语言转化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这就是马克思主要大众化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要让群众掌握理论,使理论的大众化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将其主体性充分的发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尊重,大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根源,同时时间和理论大众化的主体也是群众,这就需要仔细的概括和提炼大众的实践经验,将新的内容不断的添加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2)要将传播主体的群众化充分的体现出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的创造力和热情很大一部分隐藏在民间,所以一定要将其群众化充分的体现出来[2]。(3)在宣讲理论的过程中,对激励人们大众的情感方面要足够的重视,对群众的喜怒哀乐等实时的关注,使群众自觉实践教育内容的欲望不断加强。
2.2文化渗透原则
要在群众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中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同时其是一种存在的文化,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民资文化的必将先以及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是其所具有的特征,其发展壮大是通过国际工人运动以及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实现的,其中注重分析以及探索外部世界等这些西方文化的一般特点其也是具备的。而我国是在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及重农抑商的情况下产生的传统文化,所以要想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得以实现,不仅需要用我国风格和气派的表达形式去表现马克思主义,同时需要在我国本土文化中融入马克思主义。
2.3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
实践的主体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要想使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充分的结合实践与大众,将理论的大众化在实践中进行推广,这样才能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这就需要高度的统一理论与时间,在实践中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依据,将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建设紧密结合,将人民大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更好的研究和解答出来[3]。只有将现实生活与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紧密的结合,才能将我国党与大众之间的精神纽带建立起来,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距离感真正的消除,从而使人民大众真正的认同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要注意的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和大众的生活实践,并不是庸俗化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处具体的落实马克思主义。
结论:由此可见,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视,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其在具体的实现过程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始终坚持并掌握和对马克思主要大众化的对象问题要正确的认识的机制问题以及群众主体性原则和文化渗透性等基本原则掌握好,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泽林,阎占定.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方式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15(04):322-328.
[2]常正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王继先.对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6,21(16):105-107.
作者简介:赵茜(1996-),女,辽宁,沈阳城市学院,本科生(2014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前言:宣传和普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过程中要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时代的特征方面充分的结合,将理论创新不断的推进,让中国人民真正的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当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1、 机制问题
1.1将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始终坚持并掌握
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充分的了解,大量的研究和学习马列等作家的原著,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附加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以免造成错误的理解。其次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其是一个理论体系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所以要用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对待,根据时间和条件的具体变化情况,合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能生搬硬套,该理论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理论和基础时间以及体系本质等都是大众化中主要包括的内容,其更是在当代中国传承、运用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1]。最后是要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将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同时要对各种制度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1.2对马克思主要大众化的对象问题要正确的认识
一是要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以及国际地位等准确的掌握,要深入性的解决时代的重大任务,在实际的调查和研究中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发言权提供有利的保障。二是要将大众“化”的重点大众及时的明确,其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劳动者阶级和青少年群体,在将这些群体特点和心理特征掌握以后,要对这些受众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规律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2、 基本原则问题
2.1群众主体性原则
在十九大中指出马克思主要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不断发展。从理论主体上来说,马克思主要要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始终坚持着,为人民谋取利益;从理论内涵上来说,要将人民群众所关系的各种问题通过马克思主義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从理论形式上来说,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形象和简单的大众化语言转化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这就是马克思主要大众化的过程。这一原则要求要让群众掌握理论,使理论的大众化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将其主体性充分的发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尊重,大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根源,同时时间和理论大众化的主体也是群众,这就需要仔细的概括和提炼大众的实践经验,将新的内容不断的添加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2)要将传播主体的群众化充分的体现出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的创造力和热情很大一部分隐藏在民间,所以一定要将其群众化充分的体现出来[2]。(3)在宣讲理论的过程中,对激励人们大众的情感方面要足够的重视,对群众的喜怒哀乐等实时的关注,使群众自觉实践教育内容的欲望不断加强。
2.2文化渗透原则
要在群众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中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同时其是一种存在的文化,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民资文化的必将先以及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是其所具有的特征,其发展壮大是通过国际工人运动以及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实现的,其中注重分析以及探索外部世界等这些西方文化的一般特点其也是具备的。而我国是在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及重农抑商的情况下产生的传统文化,所以要想使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得以实现,不仅需要用我国风格和气派的表达形式去表现马克思主义,同时需要在我国本土文化中融入马克思主义。
2.3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
实践的主体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要想使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得以实现,需要充分的结合实践与大众,将理论的大众化在实践中进行推广,这样才能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的丰富、完善和发展。这就需要高度的统一理论与时间,在实践中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依据,将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建设紧密结合,将人民大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更好的研究和解答出来[3]。只有将现实生活与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紧密的结合,才能将我国党与大众之间的精神纽带建立起来,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距离感真正的消除,从而使人民大众真正的认同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要注意的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和大众的生活实践,并不是庸俗化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处具体的落实马克思主义。
结论:由此可见,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内容非常重视,党中央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其在具体的实现过程过程中要将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始终坚持并掌握和对马克思主要大众化的对象问题要正确的认识的机制问题以及群众主体性原则和文化渗透性等基本原则掌握好,这样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泽林,阎占定.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方式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15(04):322-328.
[2]常正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D].曲阜师范大学,2015.
[3]王继先.对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6,21(16):105-107.
作者简介:赵茜(1996-),女,辽宁,沈阳城市学院,本科生(2014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