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浅析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975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2007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分析表明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偏热趋势。国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矛盾依然突出。应积极采取措施,从而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民经济 宏观分析 总体偏热
  
  ▲▲ 一、引言
  2007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在2006年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开局之后,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核算结果,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过去十年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2007年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增速。
  
  ▲▲ 二、“三驾马车”拉动力强劲
  2007年,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速加快,呈现出全面加速增长的势头。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比较明显,但今年以来消费和出口的拉动明显增强。
  第一,消费品市场凸显活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额89210亿元,同比增长16.8%。消费市场的活跃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体现了很强的拉动力。
  第二,投资增长偏快。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同比增长24.8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 亿元,增长25.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 亿元,增长19.2%。
  第三,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对外贸易失衡加剧,贸易顺差加大。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出口12180 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 亿美元,增长20.8%。贸易顺差2622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 亿美元。2007年,国民经济中的进出口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对外贸易的失衡日趋严重。
  
  ▲▲ 三、物价增长偏快
  2005年以来,消费一直保持增长势头,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210亿元,同比增长16.8 %,是过去十年的同期新高,可见消费市场所体现出来的强大活力。而对于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上涨4.8%。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
  2006年以来,政府不断加强调控, 包括解决部分消费品、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虽然如此,但由于粮食、猪肉等有一个生产周期,所以在这个生产周期内肉价可能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 四、居民收入增加
  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得到了较多实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 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 元,比上年增长15.4%。我国在面临就业高峰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就业人数仍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趋好。年末全国就业76990 万人,同比增加590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29350 万人,新增1204万人。就业增加,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 五、财政金融
  2007年財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收12543.83亿元,增长32.4%。其中,税收收入45612.99亿元,比上年增收11487.11亿元,同比增长33.7%,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8.9%。金融方面,货币供应宽松,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40.3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15.3 万亿元,增长21.1%;流通中现金余额为3.0万亿元,增长12.2%。
  贷款增加偏多, 首先由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外贸顺差和资本流入大都转为外汇储备,造成流动性过剩,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其次,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提高,不利于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7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固定资产投资仍在高位运行,仍有反弹压力;二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对外贸易失衡加剧;三物价涨幅偏快,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四货币信贷增速仍然较快,流动性过剩比较突出等。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二是要适当抑制投资增长。三是将出口退税和关税水平调整到合理水平, 使“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效益与国内市场相同。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体制性、制度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依然偏快,物价仍然偏高,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要继续实施适当的宏观调控,逐渐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和推进自主创新,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伯海主编.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J] . 宏观经济管理,2007,(8)
  [3] 李致平, 沈杰.2007 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综述及政策建议[J] .当代经济,2007,(10)
  (责任编辑:张晓辉)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和塞尔维亚在巴契文化景观①申报世界遗产方面开展的合作交流,是中国首次参与欧洲国家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该项目也是我们了解塞尔维亚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窗口。巴契申遗展示了塞尔维亚在世界遗产申报环节的关注点和策略模式,与我国申遗“广泛培育,优中选优”的思路不同,塞尔维亚的申遗行为具有明显的政治导向,属于非典型性申遗。一方面,巴契地区历史悠久,民族和文化多元,与我国国情有相似之处,其申报模式可为我
期刊
摘要:让文物活起来,将遗产用起来,是新时期强烈的社会呼声,也标志文物工作和文化遗产事业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进入了主动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和综合性保护利用的新阶段。为此,需要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定义、价值与作用予以重新思考和评估,对保护与利用一些具体范畴与相互关系予以重新界定,甚至需要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系统理论予以支撑。  关键词: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保护利用;遗产信息;文化模因;文化传承  让文物
期刊
摘要:袁隆平院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地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教育工作者既是学者也是君子,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济世才能,还要具有高尚敦厚的品德,具有造福万众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也正是袁隆平院士爱国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他献身科学、服务祖国的本质体现。  关键词: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 爱国精神 求真务实精神     袁隆平院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期刊
摘要:遗产价值是遗产话语和实践的核心议题之一。由专家主导的权威遗产话语体系深刻地影响了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实践。旅游作为遗产利用的方式之一,与遗产保护呈现出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从各自学科的价值观念出发,阐释了对原真性——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的理解。遗产领域更强调对遗产客体(物质遗产本身)的保护,旅游领域则更关注主体(在地居民和游客)的实地体验。遗产的建构或遗产化,往往与建构的文化真实性、地理原真性或
期刊
摘要: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文化表象的外在载体,它应是思想意识、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的集中体现。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体系下,由于哲学思想、艺术审美差异以及社会文明发展历程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的理念认知和实践规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须在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差异及深层原因的基础上,立足中国文化遗产特性和中国传统的审美崇尚、价值取向等思想,从理论依据、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
期刊
摘要:“会计信用短缺”已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了祸根。本文面对社会现实,就我国会计诚信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重塑会计诚信做了分析,旨在呼唤会计诚信的回归。  关键词:诚信 会计工作 灵魂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搭建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体系的基本骨架,充实以相关国际法律法规内容,以展现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区别于传统文物保护管理的不同样貌。国际上,文物、文物资产、文物资源概念并无明显区别,具有资产/财产属性。公共文物资源资产从权属性质分为国家所有和政府代管,从功能用途分为遗产用途和多重用途,从资源形态分为古代建筑、遗址、文物藏品、附属设施设备、无形资产等。针对国有文物确权难点,体制框架构建的核心任
期刊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签订了《农业框架协议》,这份协议的签订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农产品的特点进而提出应对此协议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框架协议 农产品    ▲▲ 一、三农问题的严峻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大问题,不仅因为农村人口多,问题杂,而且问题套问题,比如:农村土地被征用问题、农村医疗改革问题、农村孩子受教育问题、农产品价格补贴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难以解决。
期刊
摘要:近期由于国际食品和石油价格高涨,国内通货膨胀问题突出,人们深深体会到通胀产生的压力,企业的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本文通过对通胀问题的分析入手,探索企业减低运营成本,创造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通胀 价值链 效益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放缓的时间可能比预期中要长,美欧经济发展疲软,中国和印度今年的增长也会略有减缓。目前有三股力量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英国审计署2007—2009工作规划,在健康、教育、工商业、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文化、媒体、体育;福利、工作和养老保险;绩效等七个领域进行考察。结合其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就我国的国情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英国审计署 审计规划 参考及启示    英国审计署(NAO)的工作关键目标是在支出的增长减慢的同时保持公共服务的改善。为此该署每年要公告来年的审计工作方案,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