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前后,小号从西方传入中国,中国音乐工作者随即开始了对小号的民族化改造,不仅使这门外来艺术在中国落地生根,更为世界小号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下,中国小号艺术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环境,对此需要对民族化历程进行总结和思考,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推动当代中国小号艺术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小号 民族化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
   20世纪初,西方音乐文化开始全面传入中国,历史悠久,音乐表现力丰富的小号也开始了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为了使这门艺术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音乐工作者将民族化作为了小号艺术基本发展方向,并在创作和演奏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硕果,使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小号艺术大国,也为世界小号艺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下,仍然要将民族化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在坚持民族化理念的同时,探索出新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当代人对中国乃至世界小号艺术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
  一、中国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回望
  小号是一门地地道道的西方艺术,其产生和发展都是植根于西方音乐文化语境的,初来中国,势必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在20世纪初诸多西方乐器传入中国伊始,中国音乐工作者就形成了民族化发展的共识,即将民族音乐思维、素材、技法、技术等融入其中,使之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风格和精神追求,由此也使这些西方器乐艺术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虽然较之于钢琴、小提琴来说,小号的民族化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和质量却毫不逊色。
  1955年,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创作出了《新疆舞曲》,标志着小号创作民族化的起航。1956年,梅宾创作的《红军解放南沟岔》则是我国第一首小号独奏曲。在他们二人的带动下,朱起东编写了《小号曲集》,黄日照创作了《山歌》《嘎达梅林主题变奏曲》,陶嘉舟推出了《赶车》等,“这些作品在体现民族音乐旋律与节奏特征的同时,不乏在创作手法与演奏技术上的突破。”{1}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有朱起东、柏林等,以当时的样板戏为素材,进行了一系列改编,虽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深入和广度上有所不足,但是仍然是民族化创作历程得到了延续。改革开放前后,先是由展现新疆少数民族风情的《天山新歌》在全国一炮打响,后有王和声创作的《月光下的舞步》,金萍创作的《冷杉》、候静创作的《圪梁梁》等诸多佳作问世,与之前相比,这些作品在创作理念上更加开放,技术运用也更加成熟,真正让小号艺术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
  在演奏方面,因很多创作者本身也是演奏者,所以在创作中便为演奏做好了精心的准备,并通过对民族器乐演奏技法的借鉴,使作品的民族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比如在《喜相逢》中,作品的尾声部分,为了表现出喜悦的心情,演奏者特意对民间乐器竹笛的“花舌”技巧予以了借鉴,并将其与小号的“滚奏”技巧融为一炉,获得了理想的表现效果。又如在《月光下的舞步》中,为了表现出彝族舞者舞步轻盈的姿态,创作者多次使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对此传统的单吐演奏技术是较为吃力的,所以很多演奏者都变“单吐”为“双吐”,从本质上提升了演奏效果,也使演奏技术得到了丰富。通过对创作和演奏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小号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音乐工作者对小号创作和演奏进行了一系列的民族化改造,特别是通过对民间音乐素材、演奏技法的借鉴和运用,创造性地将小号这门外来艺术融入到本民族的音乐生活中,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审美、气质、风貌与追求,体现着中国音乐文化自觉与自信。
  二、当代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创新
  从过往中国小号艺术的发展成就来看,民族化方向的选择无疑是正确无误的,让小号这门西方艺术在中国开辟出了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新时期下,无论是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来看,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来看,仍然要将民族化作为基本发展方向,并做到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首先是继承,所谓继承,就是对对之前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近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几代创作者、演奏者都在民族化发展中进行了可贵而成功的探索,推动了小号艺术在中国的普及,也表现出了与西方小号艺术不同的旨趣、意境和精神。这些经验和成果都应该得到系统总结,并将其构建为一个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作为当代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其次是创新,就艺术民族化本身来说,其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动态和变化中。如当代作曲家金萍、郭思达等创作者,他们已经打破了改编民族民间音乐和借鉴素材和技法的创作传统,而是用全新的方式去追求民族化,向世界展示出了既蕴含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音乐创作新风貌。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式对民族意识、精神、气质进行了展示,所以同样也是民族化,更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新时期下,小号艺术的内外发展环境日新月异,艺术民族化发展也必须是与时俱进的,要在真正认同民族化的价值和意义,将其作为自觉的追求,并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将这种追求表现出来,形成当代小号艺术百花争鳴、百家齐放的盛景。
  2.音乐创作的丰富与扩展
  一门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是需要以量多质优的民族化作品为基础的。虽然中国小号创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必须要从创作这个基础入手。首先,要继续将目光投向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当下的搜集和运用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大的宝藏等待着创作者去开掘。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更多有悠久的素材得到了挖掘和展示,正是当代创作者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其次,要将目光投向时代发展和现实生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高扬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既是小号民族化的现实需求,也是作品可以为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关键。所以要求创作这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走进时代,走进生活,展示出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主流价值观。比如在2009年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解放军军乐团的青年作曲家郭思达便创作出了《思念曲》,并由该团的演奏者王强在映秀镇的废墟上演奏,一曲奏罢,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无不感到动容,甚至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这深情的旋律奏出的不仅是对亲人同胞的哀思,更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气节。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时代精神的高扬,不仅为当代人感同身受,更让作品成为了一面镜子,后人可以通过作品对时代进行复现,感受这个时代下人物和事件的价值与意义,而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复现中传承和发展的吗?这也正是小号艺术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初衷。   3.演奏技法的规范和成熟
  演奏是沟通音乐作品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也是彰显小号艺术民族化风格的关键。自小号民族化发展以来,诸多创作者都在演奏技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灵活的探索,下一步中,则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就已有的各种技法进行梳理和规范,使之成为一个科学和丰富的技术体系。首先是宏观方面。宏观方面是指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中国小号演奏技法体系。从表面上看,诸多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各不相同的,似乎没有哪一种技法体系可以适应所有作品的演奏需要。其实仔细研究则可以发现,中国小号作品多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和技法,借鉴了民族乐器的诸多演奏技法,且都以展示民族精神和气韵为目标,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共性规律可循的。包含呼吸、耐力、吐音、指法、力度等多个方面。作为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中國小号作品时,应该以怎样的状态去准备,气息和动作等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达到何种标准等,都需要以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当属大提琴,同样是一门西方乐器,但是已经有研究者就中国大提琴演奏技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如中央音乐学院陈园教授出版的《东方元极大提琴演奏法》,从“中医经络学说”“易经思想”等角度,对如何获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演奏效果进行了总结,获得了诸多演奏者的普遍认可,正是小号艺术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其次是微观方面,微观方面是指演奏者在面对中国小号作品时,应对作品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技术。比如在演奏《帕米尔的春天》《嘎达梅林》等少数民族题材作品时,必须应对该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作品原型有深入了解,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表现作品,才能真正表现出作品的民族风格,这不仅是当时演奏的需要,对于演奏者的长远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4.小号教学的普及和完善
  小号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并非是一部分创作者和演奏者的个体行为,而是应该成为所有中国小号教师和学习者普遍的认可的追求,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为中国小号学派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无论是高校小号教学还是社会小号教学,都已经形成了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以西方作品为尊,轻视中国作品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一开始接触并且养成审美习惯就是来自西方的文化,以后就难免会养成西方音乐审美。”{2}小号虽然就是一门西方乐器,西方经典作品的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小号作品是落后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中国小号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均已经十分完善和成熟,是丝毫不逊于西方作品的,这是应该为广大师生引以为豪的,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不正宗的”、“土味的”,而且这也是广大师生的文化责任所在。所以下一步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小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其价值和魅力,并在演奏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做出一定的硬性规定和要求。只有从小号教学这个源头入手,才能为小号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族文化的价值得到了凸显,这也充分证明了小号民族化发展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新时期下,还需要继续将民族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对过往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一方面则要与时俱进,形成新的民族化创演理念和表现方式,推动当代中国小号艺术发展迈上新台阶,并继续为世界小号艺术的繁荣做出独特的贡献。
  注释:
  {1}谭博远.论现代小号艺术中的民族化特征[J].当代音乐,2018(8):109.
  {2}钱韦岑.多元文化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当代音乐,2020(2):32.
其他文献
通过梳理灾难主题海报的表现特点、设计思路及情感诉求,并结合灾难主题情海报的设计案例及创作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从中折射出以抚慰心灵、振奋力量、引导认知、描绘希望
基于BIM的EPC项目的全信息化管理与控制,可以解决实际施工中由于设计方与施工方信息交换不及时而造成的施工失误,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工期。EPC项目采用信息平台管理,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设计手绘艺术在数字化背景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本文首先提出了数字化设计表达与设计手绘艺术的当前发展情况,以及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优
在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国际交流重要因素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巩固大国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在
摘 要:1905年中国国产电影诞生,屏幕性别形象的构建问题也随之而来。女性在屏幕上的抛头露面与中国传统礼教文化格格不入,中国初代电影人关于屏幕性别的探索正式开始。关于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女性形象的诞生和演变相关研究报道仍不足。大量的学者将这时期荧幕上的女性形象作为电影发展的必要元素,从而少有结合中国社会现状和历史道德观对电影的影响。故本文选取中国电影诞生初期(1913年-1923年)进行微观研究,将两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势特点是什么?为何对此类犯罪如此严打高压仍难以遏制其高发势头?公安机关新一阶段的举措又有哪些?日前,国家反诈中心负责人就这些广大群众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