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交流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师生双方的双向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交流无效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自己有准确的角色定位,在激发兴趣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科学课 师生交流 有效性
  一、科学课堂中师生交流无效性的表现
  师生交流是指课堂上,教师为了使学生进入学习与探究情境、展开学习与探究活动、收获学习与探究成果,有意引导,形成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上述目的的达成上。但是,观察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一些交流无效性的表现:
  1.交流形式化。现在课堂上存在一些虚假现象,“表面繁荣”,手段“先进”,形式花哨。看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一节课下来,由于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往往搞不清自己在探究什么、为什么进行这些活动。这是无所得的师生交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偏差。要知道,常规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
  2.交流霸权化。一些教师一厢情愿地设计好交流的流程与内容,表面上看,教学方法灵活,适时运用多媒体,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整堂课从“引入”“过渡”“高潮”到“小结”,可以说无可挑剔。但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学到什么,学习效果又如何,学生处处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仍然是交流的主体。
  3.交流随意化。真正的交流应建立在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及恰当引导上。但是一些教师还没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要求,就生硬地与学生交流。
  4.交流定式化。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交流应该是所有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但是,在目前的科学课堂上,师生交流只局限于教师与一部分性格开朗、成绩优秀的学生的交流,其他学生充当观众和看客。
  二、在科学课堂中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途径
  1.教师要对自己有准确的角色定位。这是保证师生交流有效性的前提。(1)服务者角色。服务者角色是指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转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服务者角色应表现为:引发问题情景;同时,在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材料;在方式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以及成果汇报等。然后教师以引导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可借鉴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模式。(2)引导者角色。引导者角色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如下方面体现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认知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应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肯定学生的感情和想法,能够承认自身的过失与错误。(3)学习伙伴角色。学习伙伴角色是指教师以平等的身份,用合作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角色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即当教师把某个问题变成学生孜孜以求的要得到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互相鼓励与启发,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角色定位的关键是,教师既要完全让学生感觉到师生双方的学习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又要注意以引导性的语言在暗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2.创造条件促进师生的有效交流。(1)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影响师生交流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压抑,这样他们就很难主动与教师交流。而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定的情境。(2)拓展交流空间。小学科学课有些实验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这就为拓展探究的空间创造了条件,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探究后可以进行汇报交流。(3)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完成的效果、得到的结论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势必在交流时产生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探究需要。(4)重视学生参与过程。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不能忽视其指导作用。要提高师生交流的实效,教师就要加悉心指导。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实效。但科学探究方法不能是教师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其选择问题的需要选用的,只有学生自己选用的,才是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的动力。这虽然可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可以使学生在充裕的时间里亲历探究的过程,体现探究的本质。经过合作探究后,教师给学生大量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交流的时间,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勇于发表见解。
其他文献
走在体育教学这条路上,与世界最纯真、最灵动的孩子们一起,充满着温暖与幸福。这一路走来,探求以唯美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要素,用唯情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一起感受体育学习的快乐,共享这快乐的旅程,展示健与美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原理之一是“生活即教育”。“学习体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理想中的体育课堂生态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生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自主、和谐、实效”的教学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