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ve123n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带动了我国的建筑业也一路升温。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居民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而建筑设计恰好是建筑行业的关键。
  【关键词】建筑设计、现代、设计理念
  所谓的建筑其实就是人们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构建的构筑物,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从广义上来看,建筑不单单指的是供人类利用的封闭空间构筑物,它还包括了类似园林这样的开放的空间,所以说,建筑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不少古代建筑历史的奇迹。例如:巴比伦空中花园、万里长城等。这些伟大的古建筑,除了带给后人美感,同时还有强烈的惊叹。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需要经历无数次转变,而每次的转变都是顺应社会变化引起的,随着人类的需求应运而生,尤其是到了现代以后,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的形势也打破了传统经典而变得多姿多彩,种类繁多。
  首先,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理论基础上来说,想要提高现代建筑水平,其重要途径就是把创造性的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与解析性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不同,创造性思维是一个集合体,其中包含了很多歌元素,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筑设计作为创造性劳动的一种,不单单是能够表现出创造者的个性,更加能够显现出自我潜能的发挥,所以,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是设计工作的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创作者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一定要具备这样的动力。而兴趣、爱好、习惯等也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培养设计灵感时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实践,再将其归纳并总结。同时,平时还应当多积攒人文知识,对培养设计思维也有着良性影响。积累和领悟这些知识才是培养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应当必备的条件。想象力是建筑设计创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灵感源泉,在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大胆的联想和猜测的同时,通过潜在的理论知识和只觉得感召力,来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由此一来就会达到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完美结合的效果,所谓的艺术形象产生过程其实就是由一个建筑设计灵感到产生事物本质的过程。因此,培养想象力对一个现代建筑设计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条件上来说,创新能力是运用理论和知识,在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的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一定要具备创新的能力,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传统的建筑设计作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了,人们往往希望看到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样式。但是通常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大部分的建筑设计师没有改革和创新的理念,仍然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所以很难创作出良好的建筑作品。一个号的建筑作品一定需要好的设计灵感,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没有好的设计与创作灵感,那就很难有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好的建筑作品。创造性思维是作为一个现代建筑设计师所必备的首要条件,创新性思维是广义的,不单单包括爱好、兴趣、信仰等因素,还包括了生活习惯和想象习惯,另外还需要身后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做基础,当然,也不能忽视建筑设计阅历和经验等方面,还要了解一定的环境、地理、历史、文化、政治以及宗教知识。
  在当今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思潮和流派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现代建筑设计兴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欧洲,历史远远没有建筑的历史那么悠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他们发起了一场建筑运动,对传统的建筑进行了改革创新。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打破了设计只为贵族服务的原则和立场,从此,建筑设计才开始面向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新型的建筑材料才开始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依靠石料、砖瓦和木材的方式,引发了建筑设计的革命。
  其实,现代建筑设计跟以前的建筑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较,现代建筑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具有功能主义特征。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以功能为设计的目的和中心,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实施时的方便性与科学性。2、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的几何造型。由于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的影响,推广六面建筑和幕墙架构,提倡标准化原则、中性色彩计划以及反装饰主义的立场。3、在具体设计上更加重视空间,特别强调整体设计,反对在预想图和图板上设计,主张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4、重视设计对象的开支和费用,把经济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放在设计中,仔细考虑并规划,从而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由于现代建筑设计是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这就使得其审美的哲学基础也变得与以往不同了,而现代建筑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功能与技术的理性主义,这就使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改变,“现代主义审美观,直觉被限定在一个必须严格遵循功能的、结构的、科学和逻辑原则的狭窄范围内”。傅晓娟、孙明在其《浅析现代建筑设计》中把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划分成了三个层次:功能的审美、形式的审美以及意义的审美。这三个层次依次递增,每增加一个层次的同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和难度也会随之增加。
  我国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以及发达的建筑文化,但是随着西方的入侵,传统的中国建筑逐渐被西方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收到欧洲文明中心论的影响,我国的传统建筑甚至于建筑文化都收到忽略,甚至有着销声匿迹的危险,但是,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中国建筑文化,是适合民族文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也在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积淀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郑玉红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理念的传承》中认为,中国如果想要建立科学的现代环境艺术理论,尤其是现代建筑理论的关键在于“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的精髓,为现代设计所用,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传统想现代的转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例如环保、节能理念和人文理念。柴瑞琳,李华磊在其文章《谈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及节能发展趋》中就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就做了很阐述。关于现代建筑中的人文理念更是不容置疑,因为建筑就是为人服务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建筑设计也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把传统、现代、自然完美的结合才能够实现设计和理念的创新。而对于一个产品设计者来说,能够具备丰富的创造性思维,那无疑就是上帝赐给他们最大的上次。而对于一名现代建筑设计者来说则更是如此。创新思维不单单是每一个现代建筑设计师的最高追求,更是他们的人生态度。现代建筑设计师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那就必须要加强知识的素养,并且要鸡肋丰富的现代建筑设计经验,因为只有这样,建筑设计师们才能够激发出大脑里的设计灵感,发挥空间的想象力,才能够设计出高水平的现代化建筑作品,从而满足欣赏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玉红 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理念的传承 [J].民营科技 2001(07)
  【2】 陈进良 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设计应如何创新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5)
  【3】 裴菁菁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探讨 [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2)
其他文献
期刊
叶浅予先生在艺术海洋里的探求穷其一生,从早年自习绘画到画广告、漫画,然后学习速写,画舞蹈人物画,最终以中国画与舞蹈速写的结合创作出他自己的“民族学”.本文将从叶浅予
从虚拟现实引入虚拟地理环境概念,介绍了虚拟地理环境具有的特征和虚拟地理环境在高校地理学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论述了当前虚拟地理环境在高校地理学中的主要应用以及对地理教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减少的世界资源总量致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水平已然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财政部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这一重大改革。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一种会计委派形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严重,进入2017年,国际形势继续呈现新旧秩序复杂更替的过渡期特征,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传统国际贸易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传统企业若要打破当前困境,必须深刻认识并紧跟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当前,互联网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移动互联网与线下经济联
期刊
方苞虽自幼家境贫寒,但随着兄弟二人出外授经活动的频繁,其家境情况亦随之逐渐发生了改变。 Although Fang Bao was an impoverished family member since childhood, her f
《魏风》《唐风》中"军礼""嘉礼"类诗歌,既反映了春秋时期河汾文化区礼仪制度规范层面礼制的发展趋势,又反映了伦理道德规范层面礼制的基本状况。这一文化区春秋时期的孝道观
由于划分背景的不同和自然带界线客观存在的过渡性缘故,使得我国热带北界的划分存在多种意见分歧.以广东省为例,采用可拓工程方法为主,划分区域界线,力求能反映出南亚热带和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科学”而“无效”、“正确”而“无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表现为以下问题:①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教师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