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泰州中学是一所在“千年书院”根基上发展起来的百年名校。在新的历史转型期,我们将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品位为核心,以办好“负责任的教育”为主题,在队伍建设、培养模式、质量提升、文化建设等方面求突破,以实现转型升级新跨越。
一、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求突破。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我们注重“教、学、研”三位一体,全方位、多渠道建立教师学习、培训、研修、奖励等保障机制,鼓励教师们争做“四型”(学习型、实干型、科研型、专家型)、“五感”(有方向感、有责任感、有约束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风格与特色,倡导教师“三要三也要”(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健康)。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求突破。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管理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切实解决好“大众教育”、“英才教育”、“差异教育”等热点话题,积极探索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服务的新途径。作为全省首批课程基地、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首批试点学校,我们制定了《创新人才培养“锦绣计划”》,促进“特优生、特长生、特殊生”的高层次发展。同时,我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求突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摒弃以牺牲师生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堂教学满堂灌、评价方式呆板单一的“呆滞的教育”,努力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贴近学生实际,构建道德教育、行为训练、生活指导、安全防范“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与育人体系,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培养和个性需求的课程改革体系。我们秉承“尊重 智慧 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大力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行为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坚持“精心、精细、精致”管理理念,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实施“推门听课制”、“家长听课制”、“随机巡课制”、“逐周点评制”。
四、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求突破。确立“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在发展学校“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学校“软实力”,既充分发挥显性的、物化的学校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又着力构建隐性的、精神的学校文化,真正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着力打造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六节”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加大策划、创意与组织力度。通过教育部重点课题《发掘“三名文化”(名人文化、名景文化、名品文化),推进“责任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实现精神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宗旨。通过学校徽标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使用,扩大学校文化张力。
一、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求突破。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我们注重“教、学、研”三位一体,全方位、多渠道建立教师学习、培训、研修、奖励等保障机制,鼓励教师们争做“四型”(学习型、实干型、科研型、专家型)、“五感”(有方向感、有责任感、有约束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风格与特色,倡导教师“三要三也要”(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健康)。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求突破。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管理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切实解决好“大众教育”、“英才教育”、“差异教育”等热点话题,积极探索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服务的新途径。作为全省首批课程基地、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首批试点学校,我们制定了《创新人才培养“锦绣计划”》,促进“特优生、特长生、特殊生”的高层次发展。同时,我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求突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摒弃以牺牲师生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堂教学满堂灌、评价方式呆板单一的“呆滞的教育”,努力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贴近学生实际,构建道德教育、行为训练、生活指导、安全防范“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与育人体系,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培养和个性需求的课程改革体系。我们秉承“尊重 智慧 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大力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行为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坚持“精心、精细、精致”管理理念,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实施“推门听课制”、“家长听课制”、“随机巡课制”、“逐周点评制”。
四、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求突破。确立“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在发展学校“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学校“软实力”,既充分发挥显性的、物化的学校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又着力构建隐性的、精神的学校文化,真正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着力打造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六节”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加大策划、创意与组织力度。通过教育部重点课题《发掘“三名文化”(名人文化、名景文化、名品文化),推进“责任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实现精神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宗旨。通过学校徽标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使用,扩大学校文化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