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裂癌误诊为颈部淋巴结核3例分析

来源 :中国误诊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lanse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鳃裂癌或鳃源性癌在临床上罕见,文献多以个例或数例报告。不少医生对其缺乏深刻、全面认识,故极易被误诊。作者回顾1990~2000年共收集鳃裂癌3例,术前均被误诊为颈部淋巴结核。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2、70、75岁。左侧1例,右侧2例。发病部位在颈外侧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1例,下颌角后上方1例,另1例病变波及腮腺区、颌后区、及颌下区。病程从发现肿块到就诊最长2 a,最短2个月。肿块大小在3~8 cm,3例就诊时均伴疼痛症状,2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1例阳性。典型病例 女
其他文献
用200尾10.8±1.2g的草鱼作实验性镉中毒实验.实验分为4组,每组50条.实验各组水中镉含量分别为:1/10 LC50组80μg·L-1,1/50 LC50组16μg·L-1,1/100 LC50组8μg
2002年7~8月湖北省某市几个乡镇的部分羊只发生一种以全身出现疹块、发热、死亡为特征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发病面广,死亡率高,给农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结
对不同类群的九孔鲍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九孔鲍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复壮鲍(养殖10个月,个体大小为51.8~59.2mm)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明显高
在浮式海水网箱(1.5m×1m×1.5m)中养殖石斑鱼幼鱼(9.4±0.1g),在等氮(52% CP)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 为期56天.结果显示:在石斑鱼饲料
山羊痘于2002年10月在贵州省首次流行并被确诊.本次疫病以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痘疹为主要特征;取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传代,F2绒毛尿囊膜明显增厚,在接种部位形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多种多样,诊断比较困难,本文将一组结外NHL的误诊情况加以总结,分析如下.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鲍已接近1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海域.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开始采捕鲍,在50余年前开始人工养殖鲍,目前投入养殖生产或处于生产试验阶段的鲍已
菸酸缺乏症又称糙皮病、陪拉格(Pellagra),主要由于机体菸酸及其先质色氨酸缺乏所致的以皮肤、胃肠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少见,加之有多科临床表现,临床极
宫外孕临床上因病情复杂易致误诊.尤其是未发生破裂之前,与宫内妊娠极易混淆.1998~2000年我院收治宫外孕患者中,住院前因误诊宫内妊娠施人工流产32例.现就误诊并施人工流产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