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数学课堂具有枯燥抽象的特征,而小学信息技术存在显著的趣味性,将两者融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意义,根据现阶段课堂整合效果展开问题分析,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提出整合的可行性策略,旨在借助课堂整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在近年教育事业理念的发展中,课程融合成为热点研究课题,将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易被集中,有效缓解了传统讲授式课堂低效的问题.由此可见,围绕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展开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一、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意义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多为理论,存在一定的抽象化特征,学生受自身年龄、经历与认知的限制,对部分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理解较为困难,同时在长期讲授式课堂的制约下,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热情逐渐下降.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较强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教学理念的进步,多媒体教具在小学教育中已初步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在相互促进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缓解枯燥沉闷的教学气氛.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第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动态化视频短片等的运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带动学生发散思维,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第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传统古板的数学教学活动.当前信息技术逐渐完善,且技术种类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可将抽象且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继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并促进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第三,信息技术具有互联网“万物互联”的特征,在信息技术交互性、包容性的作用下可以转变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展现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对事物充满好奇,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与学生展开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教学的现存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过程中,部分整合问题不断显现.第一,现阶段数学课程较为枯燥,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为PPT教学课件的播放,课件内容多为理论知识与课后习题,并未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的问题较难理解,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并未结合信息技术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在当前数学课堂中,学生间的互动仅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则更少,没有形成良师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第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存在较大契合点,但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中并未体现生活化元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五,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外界环境影响,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并未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加强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教学对策
为切实彰显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意义,缓解当前两者整合的不足,可从营造趣味情境氛围、数学空间思维引导、交互式课堂互动、生活化元素应用、活用教学小游戏五个方面展开融合教学.
(一)营造趣味情境氛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0)》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保障学生在接受数学学习外拥有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的空间.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目标,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整合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情境的营造,在特定的学习氛围内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信息技术视听感官刺激下引导学生切实参与课程教学.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应借助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具辅助下播放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动态变化图,并引导学生参考动态变化图,用教材、练习本等物品进行演示,提高学生数学课程的参与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具的信息技术功能演示用各类图形拼组图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环节完成后,教师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图形的拼组过程,使学生了解同一数学目标可由不同方式完成,并依据信息技术所展示的图形拼组步骤再次展开动手操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营造了趣味情境,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彰显了数学魅力.
(二)数学空间思维引导
在数学整体教学中,主要分为几何、代数两大部分.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知识层次较浅,但在几何教学中,学生需逐步培养空间思维,以此更好地理解空间类数学问题.学生受个体差异限制,其空间思维能力存在不同,在传统空间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实体化的几何模型进行引导,但几何模型为实心,没法展示几何体内部的构造,而学生在空间几何体的学习中,通常用虚线、实线表示几何体,由此可见,实物教学限制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运用动画图像与三维图像辅助教学,在动态化信息技术引導下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两种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计算,为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广泛收集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态展示图,并在虚化、实化、视角转变下提高学生对几何体的理解,在多媒体动图辅助下使学生了解几何体的性质,在后续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学习中,学生脑海中会根据多媒体动图形成空间结构印象,并在几何体的相关学习中形成数学空间思维. (三)交互式课堂互动
随着教学事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逐渐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为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相较于传统多媒体教具,其交互性更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多媒体电脑终端的连接可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转变.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划分为两个区域,随机选取两名同学在不同区域分别设计“小数乘法”的算术题,完成设计后交换位置进行解答,以“小数乘法”为中心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再由教师判断题目结果是否正确,算式结构是否规整,若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电脑终端进行标示,用小红花、大拇指、小太阳等代表鼓励,以此实现师生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深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四)生活化元素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引導学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积极运用生活化元素,加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在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完成生活化元素的应用,在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间联系的同时,还可借助生活化元素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生活案例,如电梯升降、风扇旋转、运行中的火车等,在生活化动图下理解相关知识.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中,第三小节为“比例的应用”,在学习“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引进数字地图,将生活地图与比例尺结合解决距离问题,此外,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地图具有可调节大小与比例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操作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也可随机挑选学生上台自主操作,在教学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活用教学小游戏
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为数学课堂增添了教学活力,小学阶段学生对游戏仍保留较大趣味,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竞赛小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下载信息随机生成软件,录入班级学生姓名与数学问题(包括问题内容与不同分值),教师利用信息随机生成软件将学生与问题匹配,学生可通过回答问题积累分值.教师还可仅录入数学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于课程结束时结算小游戏分值,给予优胜者奖励,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教学整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空间思维,同时应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课堂互动,借助课堂整合的契机构建教育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需运用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小游戏的应用下实现趣味教学.
【参考文献】
[1]周银.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00.
[2]崔社超.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61.
[3]黄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38.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在近年教育事业理念的发展中,课程融合成为热点研究课题,将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可实现优势互补,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易被集中,有效缓解了传统讲授式课堂低效的问题.由此可见,围绕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展开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一、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意义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多为理论,存在一定的抽象化特征,学生受自身年龄、经历与认知的限制,对部分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理解较为困难,同时在长期讲授式课堂的制约下,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热情逐渐下降.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较强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教学理念的进步,多媒体教具在小学教育中已初步实现.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在相互促进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缓解枯燥沉闷的教学气氛.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第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动态化视频短片等的运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带动学生发散思维,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第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传统古板的数学教学活动.当前信息技术逐渐完善,且技术种类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可将抽象且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继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并促进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第三,信息技术具有互联网“万物互联”的特征,在信息技术交互性、包容性的作用下可以转变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展现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对事物充满好奇,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与学生展开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教学的现存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过程中,部分整合问题不断显现.第一,现阶段数学课程较为枯燥,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为PPT教学课件的播放,课件内容多为理论知识与课后习题,并未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的问题较难理解,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并未结合信息技术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在当前数学课堂中,学生间的互动仅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则更少,没有形成良师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第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存在较大契合点,但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中并未体现生活化元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五,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外界环境影响,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并未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加强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教学对策
为切实彰显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意义,缓解当前两者整合的不足,可从营造趣味情境氛围、数学空间思维引导、交互式课堂互动、生活化元素应用、活用教学小游戏五个方面展开融合教学.
(一)营造趣味情境氛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0)》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保障学生在接受数学学习外拥有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的空间.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目标,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整合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情境的营造,在特定的学习氛围内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信息技术视听感官刺激下引导学生切实参与课程教学.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应借助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具辅助下播放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动态变化图,并引导学生参考动态变化图,用教材、练习本等物品进行演示,提高学生数学课程的参与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具的信息技术功能演示用各类图形拼组图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环节完成后,教师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图形的拼组过程,使学生了解同一数学目标可由不同方式完成,并依据信息技术所展示的图形拼组步骤再次展开动手操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落实了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营造了趣味情境,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彰显了数学魅力.
(二)数学空间思维引导
在数学整体教学中,主要分为几何、代数两大部分.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知识层次较浅,但在几何教学中,学生需逐步培养空间思维,以此更好地理解空间类数学问题.学生受个体差异限制,其空间思维能力存在不同,在传统空间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实体化的几何模型进行引导,但几何模型为实心,没法展示几何体内部的构造,而学生在空间几何体的学习中,通常用虚线、实线表示几何体,由此可见,实物教学限制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运用动画图像与三维图像辅助教学,在动态化信息技术引導下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两种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计算,为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广泛收集长方体、正方体的动态展示图,并在虚化、实化、视角转变下提高学生对几何体的理解,在多媒体动图辅助下使学生了解几何体的性质,在后续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学习中,学生脑海中会根据多媒体动图形成空间结构印象,并在几何体的相关学习中形成数学空间思维. (三)交互式课堂互动
随着教学事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逐渐推进,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为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相较于传统多媒体教具,其交互性更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为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创造了条件,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多媒体电脑终端的连接可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转变.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中,教师可以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划分为两个区域,随机选取两名同学在不同区域分别设计“小数乘法”的算术题,完成设计后交换位置进行解答,以“小数乘法”为中心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再由教师判断题目结果是否正确,算式结构是否规整,若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电脑终端进行标示,用小红花、大拇指、小太阳等代表鼓励,以此实现师生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深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四)生活化元素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引導学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积极运用生活化元素,加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在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完成生活化元素的应用,在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间联系的同时,还可借助生活化元素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生活案例,如电梯升降、风扇旋转、运行中的火车等,在生活化动图下理解相关知识.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中,第三小节为“比例的应用”,在学习“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引进数字地图,将生活地图与比例尺结合解决距离问题,此外,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地图具有可调节大小与比例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操作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也可随机挑选学生上台自主操作,在教学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活用教学小游戏
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为数学课堂增添了教学活力,小学阶段学生对游戏仍保留较大趣味,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竞赛小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下载信息随机生成软件,录入班级学生姓名与数学问题(包括问题内容与不同分值),教师利用信息随机生成软件将学生与问题匹配,学生可通过回答问题积累分值.教师还可仅录入数学问题,采用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于课程结束时结算小游戏分值,给予优胜者奖励,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教学整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空间思维,同时应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课堂互动,借助课堂整合的契机构建教育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需运用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小游戏的应用下实现趣味教学.
【参考文献】
[1]周银.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00.
[2]崔社超.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61.
[3]黄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理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