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文化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乘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对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张皮”等顽疾。笔者认为,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视为刚柔互补的关系,让企业文化为企业制度缺失买单,是制约着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刚柔互补观点的主要成因
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来看,认为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刚柔互补关系的观点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企业文化理论孕育在团结敬业、文化氛围浓厚的日本,成形于重视法制、制度健全的美国,从美国角度看,企业文化无疑是对他们企业制度的有益补充;二是在我国企业中,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往往在企业整体上被置于统领全局的地位,而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则被置于配合服务的地位;三是这种观点在现实生活和企业管理中似乎有许多的印证,有法不依、执法变味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现象看起来与人的素质、觉悟有着密切的关系;四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重视“慎独”、“修身”的情结,加强教育、提升素质、提高觉悟往往被视为是维持秩序、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基于以上原因,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不少企业管理者即使几头上说着企业文化引领制度建设,但在行动中也是往往倾向于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制度管理的辅助手段,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局限于宣贯教育。
刚柔互补观点的不利影响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存在,是让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我国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环境中,会让企业文化建没成为“人治”的代名词,对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造成阻碍;其次,我国企业实际发展历程不长,无论在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还是在制度的完备完善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持有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补观点,则容易使企业管理者(企业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将问题归罪于文化而忽视对制度的审查和完善。
企业文化不应为制度缺失买单
企业文化的重大转变往往是在企业制度的变革推进下发生的。企业变革被视为企业文化建设启动的有力时机之一。我们看到很多优秀企业文化的资料,往往是以企业的制度变革为节点进行阶段划分。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将企业推向市场经济的风头浪尖,企业的市场意识就无从培养;如果没有企业的改制、员工的下岗,国有企业员工的铁饭碗意识和安逸求稳的思想就无从打破;如果没有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凋动……缺少了制度的变迁发展,就不存在文化的变迁发展。
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可以在制度上找到些原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瑞士,人们能够看到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和融洽协调的社区氛围,这与瑞士人对自然的内心谦卑有关系。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瑞士的法律绝不容许你心血来潮地去建一栋与周边风格格格不入的房屋。新建房屋除要取得合法手续外,还必须得到周边邻居的认同才可以建造。当我们看到比尔·盖茨等富豪们慷慨于社会慈善事业而大发感慨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西方普遍的慈善除受先进财富文化的长期浸润外,还离不开富豪们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一系列制度约束所做的利益对比后的选择判断。西方严格的税收制度、财务的透明制度、巨额的遗产税和财产用于慈善可在税前列支等等一系列看似独立实则彼此关联的配套制度和刚性约束,客观上也是富豪们将“富余财产”用于慈善的动因。
企业管理上的失败更多的是制度设计缺陷和配套制度缺失造成的。以开征遗产税和实施“税前慈善”来说,国内一直有人在呼吁。但是,开征遗产税的重要环节在于财产透明,我国目前缺少财产透明的相关制度;“税前慈善”要有更为健全的税收监管体制,否则将会成为偷逃税的另一捷径。我们经常说西方国家的人们注重遵守交通规则,固然,他们交通安全意识相对强是一个方而,但是,相应的一套完备的信用监管机制也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讲的“七人分粥”的故事、德鲁克讲的“猎人与猎狗”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制度设计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企业的各项制度看似独立但关联紧密,特别是对于一个已经运行了多年的企业来说,制度的改变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但是,做好企业,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要有动真格的气魄。《易·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其重要意义不是给我们企业的管理凭添一项内容,而是给企业管理提供7"--种新的更为深入的透视视角,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得以审视到制度设计的缺陷和缺失的配套制度,而不是用文化去为制度缺失买单。
编辑/肖利平
世博会的语言
马婧婧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之后中国又一次精神远征。世博会不仅是一次上海的盛会,而是你、我、大家、中国、世界的盛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在一起,不仅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同时也在传播着当今世界先进的文化理念。
世博会——代表环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目前全球有4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年后这一比例还将上升到60%。无论是发达国家近年来出现的“反城市化”现象,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都是新世纪里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追求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和高质量生活为主旨,体现了以人为本时代思潮的发展趋势。
世博会——代表沟通。一百多年来,世博会周游列国,在多个城市举办,每一届世博会都集中了全球的智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包容性,给世博会带来无比巨大的展示空间和想象力。通过世博会,各国加强了沟通与交流,促进并加深了相互的了解。
世博会——代表文明。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世博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延续,它始终没有离开人文精神这一主线,始终没有放弃对人与社会关系、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始终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世博会——代表责任。建设具有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优美、节约能源和资源、市民具有良好环境道德意识的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这不仅是一种口号,更要化为实际的行动。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自觉承担起这份责任。
世博会——代表尊严口中华民族曾有过备受屈辱的历史。2010年,中国为世界献上一次精彩的世博会,不仅会彰显我们的民族自信,更会进一步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来看,认为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刚柔互补关系的观点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企业文化理论孕育在团结敬业、文化氛围浓厚的日本,成形于重视法制、制度健全的美国,从美国角度看,企业文化无疑是对他们企业制度的有益补充;二是在我国企业中,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往往在企业整体上被置于统领全局的地位,而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则被置于配合服务的地位;三是这种观点在现实生活和企业管理中似乎有许多的印证,有法不依、执法变味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现象看起来与人的素质、觉悟有着密切的关系;四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重视“慎独”、“修身”的情结,加强教育、提升素质、提高觉悟往往被视为是维持秩序、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基于以上原因,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不少企业管理者即使几头上说着企业文化引领制度建设,但在行动中也是往往倾向于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制度管理的辅助手段,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局限于宣贯教育。
刚柔互补观点的不利影响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存在,是让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我国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环境中,会让企业文化建没成为“人治”的代名词,对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造成阻碍;其次,我国企业实际发展历程不长,无论在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还是在制度的完备完善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持有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补观点,则容易使企业管理者(企业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将问题归罪于文化而忽视对制度的审查和完善。
企业文化不应为制度缺失买单
企业文化的重大转变往往是在企业制度的变革推进下发生的。企业变革被视为企业文化建设启动的有力时机之一。我们看到很多优秀企业文化的资料,往往是以企业的制度变革为节点进行阶段划分。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将企业推向市场经济的风头浪尖,企业的市场意识就无从培养;如果没有企业的改制、员工的下岗,国有企业员工的铁饭碗意识和安逸求稳的思想就无从打破;如果没有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凋动……缺少了制度的变迁发展,就不存在文化的变迁发展。
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可以在制度上找到些原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瑞士,人们能够看到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和融洽协调的社区氛围,这与瑞士人对自然的内心谦卑有关系。但是我们还要看到,瑞士的法律绝不容许你心血来潮地去建一栋与周边风格格格不入的房屋。新建房屋除要取得合法手续外,还必须得到周边邻居的认同才可以建造。当我们看到比尔·盖茨等富豪们慷慨于社会慈善事业而大发感慨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西方普遍的慈善除受先进财富文化的长期浸润外,还离不开富豪们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一系列制度约束所做的利益对比后的选择判断。西方严格的税收制度、财务的透明制度、巨额的遗产税和财产用于慈善可在税前列支等等一系列看似独立实则彼此关联的配套制度和刚性约束,客观上也是富豪们将“富余财产”用于慈善的动因。
企业管理上的失败更多的是制度设计缺陷和配套制度缺失造成的。以开征遗产税和实施“税前慈善”来说,国内一直有人在呼吁。但是,开征遗产税的重要环节在于财产透明,我国目前缺少财产透明的相关制度;“税前慈善”要有更为健全的税收监管体制,否则将会成为偷逃税的另一捷径。我们经常说西方国家的人们注重遵守交通规则,固然,他们交通安全意识相对强是一个方而,但是,相应的一套完备的信用监管机制也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讲的“七人分粥”的故事、德鲁克讲的“猎人与猎狗”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制度设计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企业的各项制度看似独立但关联紧密,特别是对于一个已经运行了多年的企业来说,制度的改变往往是牵一发动全身。但是,做好企业,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要有动真格的气魄。《易·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其重要意义不是给我们企业的管理凭添一项内容,而是给企业管理提供7"--种新的更为深入的透视视角,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得以审视到制度设计的缺陷和缺失的配套制度,而不是用文化去为制度缺失买单。
编辑/肖利平
世博会的语言
马婧婧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之后中国又一次精神远征。世博会不仅是一次上海的盛会,而是你、我、大家、中国、世界的盛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在一起,不仅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同时也在传播着当今世界先进的文化理念。
世博会——代表环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目前全球有4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年后这一比例还将上升到60%。无论是发达国家近年来出现的“反城市化”现象,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都是新世纪里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追求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和高质量生活为主旨,体现了以人为本时代思潮的发展趋势。
世博会——代表沟通。一百多年来,世博会周游列国,在多个城市举办,每一届世博会都集中了全球的智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包容性,给世博会带来无比巨大的展示空间和想象力。通过世博会,各国加强了沟通与交流,促进并加深了相互的了解。
世博会——代表文明。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世博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延续,它始终没有离开人文精神这一主线,始终没有放弃对人与社会关系、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始终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世博会——代表责任。建设具有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优美、节约能源和资源、市民具有良好环境道德意识的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这不仅是一种口号,更要化为实际的行动。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自觉承担起这份责任。
世博会——代表尊严口中华民族曾有过备受屈辱的历史。2010年,中国为世界献上一次精彩的世博会,不仅会彰显我们的民族自信,更会进一步赢得全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