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备真的是大哥吗?
“刘关张桃园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第一回中的故事。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朝廷腐败,百姓饱受残害。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志趣相投,在张飞庄后的一处桃园结义。正值桃花盛开的时节,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三人焚香礼拜,宣誓完毕,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三弟。
可是,这个故事其实是小说的虚构——证据就是三个人争龄有错误。小说中的大哥是刘备,但根据多部史书的记载,关羽的年龄长于刘备。而且史料只是记载他们“恩若兄弟 ”并没有结为异姓兄弟的描述。那为什么小说中,要将刘备尊为兄长呢?可能这与刘备的碧王身份有直接关系。在推崇“君为臣纲”的封建社会,作者将君王设为大哥,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呀。
曹操常常打败仗吗?
一部《三国演义》读下来,如果问对谁打败仗的印象最深刻?可能很多人会说是曹操。是呀,曹丞相在赤壁被烧,要不是关羽在华容道上网开一面,真不知道后事如何。还有一个经典败仗,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不敌马超,弃袍割须,狼狈逃命。莫非曹操总打败仗?
事实并非如此,曹操一生征战无数,打过的败仗却屈
指可数,大概只有五次,包括人们熟知的赤壁之战、宛城之战。小说中描写了很多曹操战败的情形,其
实是杜撰的,比如华容道就不是真实的,弃袍割须更是子虚乌有。相反,曹操
打过的胜仗更多,也更重要。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远征乌桓平定北方,用兵西凉稳定关西,这些著名的战役稳固了汉末北方政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以说曹操功不可没。曹丕在称帝之后,追谥父亲曹操为“武”皇帝,这个谥号是很贴切的。
诸葛亮真的能呼风唤雨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像“神”一般存在着,随便列举一下,就可以说出一大堆有关他的谋略故事:舌战群儒、借东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空城计……问题来了,诸葛亮真的可以呼风唤雨吗?
事实上,我们熟知的借东风、空城计、骂死王朗这些经典故事,都是罗贯中在创作小说时演绎出来的,为韵就是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智。可是,如果这些都是假韵,那诸葛亮不就没那么厉害了吗?也不能这么说,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未出茅庐,就已经在乱世之中预测到未来的三分天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的外交能力也很出众,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抗曹操。他还有很多功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一句话就是,真实的诸葛亮也充满了魅力,值得人们敬仰。
周瑜是气死的,这是真的吗?
三国儒将周瑜小肚鸡肠,甚至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喟叹。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周瑜的印象一定是这样。
昔诗现在就来给这位名将平反。周瑜英年早逝不假,但他绝不是被气死的。原因有二:第一,周瑜并非气量狭小,嫉贤妒能,反而举荐了众多人才,如鲁肃、甘宁等,他用宽容征服了一向瞧不起他的程普,就连孙叔都称赞他“胆略兼人”;第二,周瑜的真正死因可能是当时肆虐的疫病,这可以从当时的众多典籍中找到蛛丝马迹。可能有人会问,那小说中为什么要把周瑜塑造成“小气鬼”的形象呢?作者想,这是为了全力烘托诸葛亮的英明形象吧。真实的周瑜组织指挥了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军事人才之一,而且还是个精通音律的美男子呢。有个典故叫“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周瑜哟。
两军对垒,主将会先大战二百回合吗?
在《三国演义》等古代军事小说中,描写战争时多用这祥的场景:两军对垒时,披坚执锐的两位主将先大战二百回合,待分出胜负,军士们再进行战斗。在这种描写手法下,很多人都会认为,两军对垒的胜败关键在于大战二百余回合的主将——一方主将打胜了,他所带领的队伍就能取得胜利。
其实,这只是小说为树立英雄人物的形象,采取的夸张写作手法。在三国时期,两军对垒讲究的是骑兵和步兵的完美配合。交战时,很多骑兵猛将会冲锋在前,互相厮杀,而他们的英勇杀敌会极大鼓舞身后跟随的步兵。步骑配合,按照一定的阵法政击敌军才是取胜的关键。
一边下围棋,一边指挥作战,这是真的吗?
在与三国有关的影视剧中,围棋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你会看到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在战事正酣之时,一边下围棋,一边指挥战斗,好一个运筹帷幄;你会看到当吕范攻打山越回来,急急忙忙向孙权汇报战事,孙权却让他坐下,一边下围棋,一边汇报情况,好一个镇定自若。三国将帅貌似少了围棋就不能好好做事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当时盛行的“魏晋风度”有极大关系。下围棋是一个智力博弈的过程,棋局瞬息变化,奥妙无穷,这要求棋手全神贯注、物我两忘。这种状态正是魏晋名士的精神追求。所以,作为著名将帅,如果不会下围棋,就真的有些不合时宜了。
“刘关张桃园结义”是小说《三国演义》第一回中的故事。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朝廷腐败,百姓饱受残害。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志趣相投,在张飞庄后的一处桃园结义。正值桃花盛开的时节,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三人焚香礼拜,宣誓完毕,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三弟。
可是,这个故事其实是小说的虚构——证据就是三个人争龄有错误。小说中的大哥是刘备,但根据多部史书的记载,关羽的年龄长于刘备。而且史料只是记载他们“恩若兄弟 ”并没有结为异姓兄弟的描述。那为什么小说中,要将刘备尊为兄长呢?可能这与刘备的碧王身份有直接关系。在推崇“君为臣纲”的封建社会,作者将君王设为大哥,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呀。
曹操常常打败仗吗?
一部《三国演义》读下来,如果问对谁打败仗的印象最深刻?可能很多人会说是曹操。是呀,曹丞相在赤壁被烧,要不是关羽在华容道上网开一面,真不知道后事如何。还有一个经典败仗,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不敌马超,弃袍割须,狼狈逃命。莫非曹操总打败仗?
事实并非如此,曹操一生征战无数,打过的败仗却屈
指可数,大概只有五次,包括人们熟知的赤壁之战、宛城之战。小说中描写了很多曹操战败的情形,其
实是杜撰的,比如华容道就不是真实的,弃袍割须更是子虚乌有。相反,曹操
打过的胜仗更多,也更重要。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远征乌桓平定北方,用兵西凉稳定关西,这些著名的战役稳固了汉末北方政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可以说曹操功不可没。曹丕在称帝之后,追谥父亲曹操为“武”皇帝,这个谥号是很贴切的。
诸葛亮真的能呼风唤雨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像“神”一般存在着,随便列举一下,就可以说出一大堆有关他的谋略故事:舌战群儒、借东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空城计……问题来了,诸葛亮真的可以呼风唤雨吗?
事实上,我们熟知的借东风、空城计、骂死王朗这些经典故事,都是罗贯中在创作小说时演绎出来的,为韵就是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智。可是,如果这些都是假韵,那诸葛亮不就没那么厉害了吗?也不能这么说,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未出茅庐,就已经在乱世之中预测到未来的三分天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的外交能力也很出众,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抗曹操。他还有很多功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一句话就是,真实的诸葛亮也充满了魅力,值得人们敬仰。
周瑜是气死的,这是真的吗?
三国儒将周瑜小肚鸡肠,甚至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喟叹。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周瑜的印象一定是这样。
昔诗现在就来给这位名将平反。周瑜英年早逝不假,但他绝不是被气死的。原因有二:第一,周瑜并非气量狭小,嫉贤妒能,反而举荐了众多人才,如鲁肃、甘宁等,他用宽容征服了一向瞧不起他的程普,就连孙叔都称赞他“胆略兼人”;第二,周瑜的真正死因可能是当时肆虐的疫病,这可以从当时的众多典籍中找到蛛丝马迹。可能有人会问,那小说中为什么要把周瑜塑造成“小气鬼”的形象呢?作者想,这是为了全力烘托诸葛亮的英明形象吧。真实的周瑜组织指挥了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军事人才之一,而且还是个精通音律的美男子呢。有个典故叫“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周瑜哟。
两军对垒,主将会先大战二百回合吗?
在《三国演义》等古代军事小说中,描写战争时多用这祥的场景:两军对垒时,披坚执锐的两位主将先大战二百回合,待分出胜负,军士们再进行战斗。在这种描写手法下,很多人都会认为,两军对垒的胜败关键在于大战二百余回合的主将——一方主将打胜了,他所带领的队伍就能取得胜利。
其实,这只是小说为树立英雄人物的形象,采取的夸张写作手法。在三国时期,两军对垒讲究的是骑兵和步兵的完美配合。交战时,很多骑兵猛将会冲锋在前,互相厮杀,而他们的英勇杀敌会极大鼓舞身后跟随的步兵。步骑配合,按照一定的阵法政击敌军才是取胜的关键。
一边下围棋,一边指挥作战,这是真的吗?
在与三国有关的影视剧中,围棋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你会看到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在战事正酣之时,一边下围棋,一边指挥战斗,好一个运筹帷幄;你会看到当吕范攻打山越回来,急急忙忙向孙权汇报战事,孙权却让他坐下,一边下围棋,一边汇报情况,好一个镇定自若。三国将帅貌似少了围棋就不能好好做事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当时盛行的“魏晋风度”有极大关系。下围棋是一个智力博弈的过程,棋局瞬息变化,奥妙无穷,这要求棋手全神贯注、物我两忘。这种状态正是魏晋名士的精神追求。所以,作为著名将帅,如果不会下围棋,就真的有些不合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