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浅谈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以指导。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创设创新情境,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新思维:相机而动,巧引导。实时而为,妙点拨;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进行创新教学,必须要有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师。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且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及时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也不遗余力地捕捉,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体味创造的甘苦,激发出新的更高的创造情感和动机,以更大的努力去进行新的具有一定创造性意义的活动。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设计探索机会,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師,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2.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其他文献
期刊
一天夜晚,张大友接到其姐打来的电话,说有要紧事情让他马上到她家去。原来她姐姐碰到一件棘手事情。她的朋友文芳今晚有事住在她家里,可是文芳睡觉前洗澡时,突然心脏病发作,
期刊
期刊
教学改革是高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从1996年我们召开了首次教学研讨会以来,学校的教学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在教学领域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语言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语言教学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干中学,在实践中学,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较高的语言学习目的。在仁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别采用单双层缝合在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安全性差别。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成功阴道分娩的84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
以湖北省浠水县为例,采用以空间系列替代时间系列的方法,选取长江中游黄壤低丘区不同程度退化植被类型如天然林(石栎)、人工林(杉木、马尾松、毛竹)、灌丛次生林等,以荒裸地
为深入学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祖宗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一展一次全会和敛擀“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口商互不干涉视频会议精神、巩固提升“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成果,
期刊
摘 要:适应新课改要求,注重开放和探究性作业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改提倡研究性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注重开放和探究。如学习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出一期主体手抄报,学生在办报过程中首先要广泛阅读书刊、杂志,收集有关资料,同时还要综合运用阅读、美术、书法等各种知识与技能,将刊头设计、材料取舍、排版、插图等集于一身,不但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基本素质,巧妙地设计问题,让我们的提问富于艺术技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热爱语文学科,提高语文成绩。 In the ac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