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夜,南京老城南。大院无人,低矮院墙上突然一个黑影闪过,平稳落地后,黑影将手中的包裹夹在自行车后座上,迅速跳上车,消失在古巷尽头。
这不是武侠小说,而是日前发生在南捕厅的古物失窃。那个包裹里是古宅中精美的砖雕木雕,不久后就会被转卖到文物市场。
“‘危改’招来的文物贼晚上偷,白天也偷,连人家的门板都偷了,也没见拆迁办管!”家住白下区南捕厅千章巷29号的杨国顺老人气愤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南捕厅是老城南现存的最后几片历史街区之一,而老城南是南京的根,承载着千年秦淮风雅。学界评价:“失去它,古都南京的历史便只剩1927年后的80多年。”
2006年和2009年,南京市政府两次对老城南历史街区进行“危旧房改造”,大拆大建,引发社会各界强烈质疑。数十位专家学者两次联名上书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均作重要批示。去年6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调查组前往南京督查。
2009年8月17日,南京市宣布将按照“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十六字原则保护古城,拆迁全面叫停。“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之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被写入市长季建业所作的2010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高调保护与地下强拆拉锯
南捕厅是南京古城“危改”的一个缩影。
家住秦淮区花露岗的市民徐其胜,也对门西古城“危改”诉苦不已:“每天凌晨三四点开始砸墙挖砖,一直持续到早上七八点,拆迁队态度蛮横,说不怕报警。”
进入南捕厅、三山街和门西的拆迁区,到处断壁残垣,隔一间拆一间的做法让许多老房失去支撑,本不是危房的也摇摇欲坠。有些大院居民搬走了,拆迁队就把大门堵上,在里面拆。
自去年6月拆迁叫停以来,隔三岔五的强拆、偷拆一直持续到去年8月下旬,即便有新任市领导的明确指示,“搬迁”却至今未停。
秦淮区教敷巷居民指着墙上的《强制搬迁决定书》告诉本刊:“区拆迁办还在逼我们走。推土机不开了,小拆继续搞,包括变相破坏,如出租空房给拾荒盲流,他们对古城哪有感情,乱拉电线随便生火。”
拆迁办仍在“地下”坚持,而南京市决策层一直对古城保护保持高调。
去年11月,时任代市长的季建业提出:“全面、整体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风貌、街巷肌理、空间体系以及非物质文化。”
今年3月4日,当地媒体报道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南京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逸仙村原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会旧址,正遭拆迁。
3月5日,南京市文物局责成玄武区文化局,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
舆论认为,南京市文物部门在24小时内叫停普查文物拆迁,表明“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指示正在落实。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古建筑学家周学鹰认为,“现在的情况的确有改观。”
但是,秦淮区不断发生的变相拆迁和文物损毁事件,以及南京市新《城市总体规划》圈定的保护范围大幅缩水,让相关专家担心“危改”阴影仍在古城徘徊。
“镶牙式改造”的“成功案例”
南京的古城保护,在新世纪又经历了持续五六年的灰色时代。
2006年,老城南被大举拆迁,林氏学塾、山西会馆、封崇寺、菩提律寺等几十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控保单位被拆。2007年,李宗仁筹备“总统”选举的江苏酒家、云锦大师吉干臣故居、莲子营陶行知寓所等文物建筑被毁。2008年,在内秦淮河西五华里和南捕厅三期的“保护工程”中,成片老宅被夷平。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兆言对南京城市变迁的感受是,“整体上拆得太野蛮”。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甚至将这几年对城南的破坏与南京史上三大劫难相提并论。
著有《南京城市史》的文史专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新出版了长篇小说《城》,从强拆与反强拆斗争中的老宅院起筆,揭开“旧城改造”帷幕,描绘了金陵文化的无奈伤逝。
薛冰说,如再不将城建重点移向新城,南京世界级古都的价值就湮没无存了。
但是,学者对古城的痛惜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负责南捕厅改造开发的南京城建集团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公司总经理陶文祥认为,作为政府的公司,只有产生“多方受益点”,才能解决古城改造引发的社会矛盾。
陶文祥告诉本刊记者,专家对古老文化的情结可以理解,但不能揪住几处老房子不放,“我们要坚持自己做、由别人说的原则。怎样叫保护古城?就是传承文化、繁荣城市,用老南京故事演绎现代时尚生活。熙南里改造就是成功例子。”
“熙南里”是由南京大学建筑学院赵辰教授提出的“镶牙式改造”的实际成果。
“镶牙式改造”,指以房地产开发方式运行,强迁居民,拆除“没有保留价值的古街老房,在原地大规模兴建仿古建筑并进行商业开发的做法。
2009年5月27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南捕厅、安品街时,问陪同的南京市领导:“这就是你们的‘镶牙式’保护吗?牙在哪儿?”:镶上去的多是‘假牙’,‘真牙’太少了。
因熙南里项目擅自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的建设控制地带大肆拆建,国家文物局已责令该项目停工整改。但今年3月初,该项目公司提交专家咨询会的南捕厅北片设计方案,仍然坚持建造“城中顶级别墅”,拒不恢复被强拆的成片传统院落风貌。
本刊试图联系负责南捕厅、门东、大报恩寺等项目规划的赵辰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明伟、潘谷西,均遭婉拒。有学者指出,如今,南京建筑界已无人愿承认‘镶牙式改造’的实施与己有关。
今日熙南里是个仿古建筑与时尚生活尴尬融合的所在。那里有号称“南京第一高端会所”的廿一会所,自称“汇集高档中餐厅、私家戏台、雪茄酒廊、多功能宴会中心于一体”,让“贵族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在此复活”。其经营者就是南京城建集团。
新总规的文字游戏
目前正在报批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称:将继续推进“锞老城、建新城”战略。官方说法是,新城规“对历史遗存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然而,对比2003年制定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可以发现:老规划划定了5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并提出对其要“整体保护街巷格局、尺度、绿化以及街巷两侧建筑界面”,南捕厅、安品街、门东、门西皆在名单中。而新城规取消了“历史文化保护区”说法,重新划定9片“历史文化街区”和若干“历史风貌区”。
“我们对这份退步的总规不能接受。”多位专家经详细比对指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文字游戏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老城的保护面积比6年前缩水了一大半。”
如,南捕厅保护范围缩小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周围;门东缩小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蒋寿山故居周围一小片;安品街(仓巷)则彻底出列。 新总规划出的“历史文化街区”只剩一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南京老城98%的面积,在总规修编办眼中,都“达不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准”。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童本勤对本刊解释,“历史文化街区”是按国家标准制定的。
所谓国家标准,指的是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之表述。
对上述标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公开表示质疑:“首先60%并非强制性标准;其次,究竟是谁在认定这个里面历史风貌建筑不足60%?南京的情况我很熟悉,老城南仅存的门东、门西、南捕厅、安品街这几片老街显然符合标准。”
从文字游戏中被剥夺保护身份的许多地块,已在“危改”启动后被劃拨给了多家开发公司。在有关地块的规划许可证和土地批文上,均明确记载用地性质为“一类居住、酒店、酒店式公寓、金融、娱乐”等。
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向本刊证实,上述用地性质确系经营性用地,擅自划拨属违法行为。
3月底,从新总规保护区“出局”的仓巷,“危改”再次启动。据4月2日白下区政府网站消息,“仓巷东二、西一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动迁阶段,拆迁面积近3万平方米,“被搬迁居民”585户。尽管此时仓巷依然是现行规划中的保护街区。
不应回到某个历史点造假古董
从今年3月18日开始公示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来看,“危改”和“保护”两股力量仍在角逐。
学者们指出,这个“保护条例”在写入可以“对居民实施腾迁”的同时,却始终避而不谈“整体保护”,并坚持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区别对待。
尽管争议还在继续,但从老城南传来了新消息,曾主持北京国子监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已受邀牵头重新编制南捕厅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张杰告诉本刊记者:“南京市政府对于规划思路的调整,是我们介入的重要背景。”
张杰说,与北京的风格、时代规整的四合院不同,南京古城的建筑特征是“多朝风格叠加”,有的古建筑群格局完整,但当中插花一样建了很多各个时期的房子。在改造中不能人为地用一种“主色调”淹没其他,回到某个历史点造假,打造一个伪古董。
实施中,张杰团队的规划将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从独栋房子到整个街巷的整体保护,地名、格局以及街区风貌都不轻易变;第二,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按照国务院相关建议转化老房功能,可用于城市文化博览、展览,哪怕一个历史标识,都要注重文化的空间表达。第三,响应“低碳生活”,对周围不对重要古建筑造成威胁的大楼,做到能利用就利用,改造成提供餐饮、居住、消费的功能性区域。
面对这些新思路,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韩品峥对古城保护趋势表示乐观。
如何保护是最好的保护
张杰认为,南京的问题不是孤立的。
中国许多城市老城区普遍面临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大拆大建、为商业利益破坏历史遗存,是许多城市走过的弯路。
从北京、扬州、苏州等地的经验看,民生改善和古城整体保护,并非不可兼得。
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旧城整体保护”的原则,要求“以院落为单位”进行保护修缮,并以“明确房屋产权,鼓励居民成为房屋修缮保护主体,’作为保障机制。2007年,北京市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投入、居民自愿、专家指导、社会监智的方式实施了旧城胡同四合院整治,被誉为“胡同里的里程碑”。
扬州市则提出口号:“不和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文气。”原住居民“去留自愿”是当地古城保护的一大亮点。根据规定,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修缮传统民居,可申请住房公积金或领取住房补贴,其中公房补贴额为总造价的50%,私房为总造价的30%。
去年8月到任南京市长的季建业曾任扬州市委书记8年。“希望整体保护、去留自愿的广陵经验,也能在金陵开花结果。”薛冰说。
这不是武侠小说,而是日前发生在南捕厅的古物失窃。那个包裹里是古宅中精美的砖雕木雕,不久后就会被转卖到文物市场。
“‘危改’招来的文物贼晚上偷,白天也偷,连人家的门板都偷了,也没见拆迁办管!”家住白下区南捕厅千章巷29号的杨国顺老人气愤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南捕厅是老城南现存的最后几片历史街区之一,而老城南是南京的根,承载着千年秦淮风雅。学界评价:“失去它,古都南京的历史便只剩1927年后的80多年。”
2006年和2009年,南京市政府两次对老城南历史街区进行“危旧房改造”,大拆大建,引发社会各界强烈质疑。数十位专家学者两次联名上书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均作重要批示。去年6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调查组前往南京督查。
2009年8月17日,南京市宣布将按照“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十六字原则保护古城,拆迁全面叫停。“以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之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被写入市长季建业所作的2010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高调保护与地下强拆拉锯
南捕厅是南京古城“危改”的一个缩影。
家住秦淮区花露岗的市民徐其胜,也对门西古城“危改”诉苦不已:“每天凌晨三四点开始砸墙挖砖,一直持续到早上七八点,拆迁队态度蛮横,说不怕报警。”
进入南捕厅、三山街和门西的拆迁区,到处断壁残垣,隔一间拆一间的做法让许多老房失去支撑,本不是危房的也摇摇欲坠。有些大院居民搬走了,拆迁队就把大门堵上,在里面拆。
自去年6月拆迁叫停以来,隔三岔五的强拆、偷拆一直持续到去年8月下旬,即便有新任市领导的明确指示,“搬迁”却至今未停。
秦淮区教敷巷居民指着墙上的《强制搬迁决定书》告诉本刊:“区拆迁办还在逼我们走。推土机不开了,小拆继续搞,包括变相破坏,如出租空房给拾荒盲流,他们对古城哪有感情,乱拉电线随便生火。”
拆迁办仍在“地下”坚持,而南京市决策层一直对古城保护保持高调。
去年11月,时任代市长的季建业提出:“全面、整体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风貌、街巷肌理、空间体系以及非物质文化。”
今年3月4日,当地媒体报道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南京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逸仙村原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会旧址,正遭拆迁。
3月5日,南京市文物局责成玄武区文化局,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
舆论认为,南京市文物部门在24小时内叫停普查文物拆迁,表明“不能越雷池一步”的指示正在落实。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古建筑学家周学鹰认为,“现在的情况的确有改观。”
但是,秦淮区不断发生的变相拆迁和文物损毁事件,以及南京市新《城市总体规划》圈定的保护范围大幅缩水,让相关专家担心“危改”阴影仍在古城徘徊。
“镶牙式改造”的“成功案例”
南京的古城保护,在新世纪又经历了持续五六年的灰色时代。
2006年,老城南被大举拆迁,林氏学塾、山西会馆、封崇寺、菩提律寺等几十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控保单位被拆。2007年,李宗仁筹备“总统”选举的江苏酒家、云锦大师吉干臣故居、莲子营陶行知寓所等文物建筑被毁。2008年,在内秦淮河西五华里和南捕厅三期的“保护工程”中,成片老宅被夷平。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兆言对南京城市变迁的感受是,“整体上拆得太野蛮”。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甚至将这几年对城南的破坏与南京史上三大劫难相提并论。
著有《南京城市史》的文史专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新出版了长篇小说《城》,从强拆与反强拆斗争中的老宅院起筆,揭开“旧城改造”帷幕,描绘了金陵文化的无奈伤逝。
薛冰说,如再不将城建重点移向新城,南京世界级古都的价值就湮没无存了。
但是,学者对古城的痛惜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负责南捕厅改造开发的南京城建集团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公司总经理陶文祥认为,作为政府的公司,只有产生“多方受益点”,才能解决古城改造引发的社会矛盾。
陶文祥告诉本刊记者,专家对古老文化的情结可以理解,但不能揪住几处老房子不放,“我们要坚持自己做、由别人说的原则。怎样叫保护古城?就是传承文化、繁荣城市,用老南京故事演绎现代时尚生活。熙南里改造就是成功例子。”
“熙南里”是由南京大学建筑学院赵辰教授提出的“镶牙式改造”的实际成果。
“镶牙式改造”,指以房地产开发方式运行,强迁居民,拆除“没有保留价值的古街老房,在原地大规模兴建仿古建筑并进行商业开发的做法。
2009年5月27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南捕厅、安品街时,问陪同的南京市领导:“这就是你们的‘镶牙式’保护吗?牙在哪儿?”:镶上去的多是‘假牙’,‘真牙’太少了。
因熙南里项目擅自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的建设控制地带大肆拆建,国家文物局已责令该项目停工整改。但今年3月初,该项目公司提交专家咨询会的南捕厅北片设计方案,仍然坚持建造“城中顶级别墅”,拒不恢复被强拆的成片传统院落风貌。
本刊试图联系负责南捕厅、门东、大报恩寺等项目规划的赵辰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明伟、潘谷西,均遭婉拒。有学者指出,如今,南京建筑界已无人愿承认‘镶牙式改造’的实施与己有关。
今日熙南里是个仿古建筑与时尚生活尴尬融合的所在。那里有号称“南京第一高端会所”的廿一会所,自称“汇集高档中餐厅、私家戏台、雪茄酒廊、多功能宴会中心于一体”,让“贵族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在此复活”。其经营者就是南京城建集团。
新总规的文字游戏
目前正在报批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称:将继续推进“锞老城、建新城”战略。官方说法是,新城规“对历史遗存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然而,对比2003年制定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可以发现:老规划划定了5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并提出对其要“整体保护街巷格局、尺度、绿化以及街巷两侧建筑界面”,南捕厅、安品街、门东、门西皆在名单中。而新城规取消了“历史文化保护区”说法,重新划定9片“历史文化街区”和若干“历史风貌区”。
“我们对这份退步的总规不能接受。”多位专家经详细比对指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文字游戏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老城的保护面积比6年前缩水了一大半。”
如,南捕厅保护范围缩小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周围;门东缩小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蒋寿山故居周围一小片;安品街(仓巷)则彻底出列。 新总规划出的“历史文化街区”只剩一平方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南京老城98%的面积,在总规修编办眼中,都“达不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准”。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童本勤对本刊解释,“历史文化街区”是按国家标准制定的。
所谓国家标准,指的是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中“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用地面积宜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60%以上”之表述。
对上述标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公开表示质疑:“首先60%并非强制性标准;其次,究竟是谁在认定这个里面历史风貌建筑不足60%?南京的情况我很熟悉,老城南仅存的门东、门西、南捕厅、安品街这几片老街显然符合标准。”
从文字游戏中被剥夺保护身份的许多地块,已在“危改”启动后被劃拨给了多家开发公司。在有关地块的规划许可证和土地批文上,均明确记载用地性质为“一类居住、酒店、酒店式公寓、金融、娱乐”等。
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向本刊证实,上述用地性质确系经营性用地,擅自划拨属违法行为。
3月底,从新总规保护区“出局”的仓巷,“危改”再次启动。据4月2日白下区政府网站消息,“仓巷东二、西一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动迁阶段,拆迁面积近3万平方米,“被搬迁居民”585户。尽管此时仓巷依然是现行规划中的保护街区。
不应回到某个历史点造假古董
从今年3月18日开始公示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来看,“危改”和“保护”两股力量仍在角逐。
学者们指出,这个“保护条例”在写入可以“对居民实施腾迁”的同时,却始终避而不谈“整体保护”,并坚持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区别对待。
尽管争议还在继续,但从老城南传来了新消息,曾主持北京国子监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已受邀牵头重新编制南捕厅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张杰告诉本刊记者:“南京市政府对于规划思路的调整,是我们介入的重要背景。”
张杰说,与北京的风格、时代规整的四合院不同,南京古城的建筑特征是“多朝风格叠加”,有的古建筑群格局完整,但当中插花一样建了很多各个时期的房子。在改造中不能人为地用一种“主色调”淹没其他,回到某个历史点造假,打造一个伪古董。
实施中,张杰团队的规划将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从独栋房子到整个街巷的整体保护,地名、格局以及街区风貌都不轻易变;第二,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按照国务院相关建议转化老房功能,可用于城市文化博览、展览,哪怕一个历史标识,都要注重文化的空间表达。第三,响应“低碳生活”,对周围不对重要古建筑造成威胁的大楼,做到能利用就利用,改造成提供餐饮、居住、消费的功能性区域。
面对这些新思路,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韩品峥对古城保护趋势表示乐观。
如何保护是最好的保护
张杰认为,南京的问题不是孤立的。
中国许多城市老城区普遍面临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大拆大建、为商业利益破坏历史遗存,是许多城市走过的弯路。
从北京、扬州、苏州等地的经验看,民生改善和古城整体保护,并非不可兼得。
2005年,北京市提出了“旧城整体保护”的原则,要求“以院落为单位”进行保护修缮,并以“明确房屋产权,鼓励居民成为房屋修缮保护主体,’作为保障机制。2007年,北京市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财政投入、居民自愿、专家指导、社会监智的方式实施了旧城胡同四合院整治,被誉为“胡同里的里程碑”。
扬州市则提出口号:“不和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文气。”原住居民“去留自愿”是当地古城保护的一大亮点。根据规定,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修缮传统民居,可申请住房公积金或领取住房补贴,其中公房补贴额为总造价的50%,私房为总造价的30%。
去年8月到任南京市长的季建业曾任扬州市委书记8年。“希望整体保护、去留自愿的广陵经验,也能在金陵开花结果。”薛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