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几何时,这段似曾相识的文字总能勾起我们读书时代的回忆。但如今它却再也不仅仅是被放置在课本中的诗词鉴赏了,伴随着激昂跃动的节奏,吴彤用他那略显沙哑的嗓音将这首经典古词唱了出来,铿锵有力的气势不仅赋予了传统诗词全新的生命力,更开启了他自己的跨界音乐之路。
《吴彤们》讲述生命的多面性
3月中旬,吴彤发表了自己时隔六年后的又一张专辑,不同于一般歌手的作品,他的这张双专辑包含演唱《唱歌魂》和纯笙演奏《音乐云》两部分,而专辑也饶有意味地取名为《吴彤们》。坦白说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我还有点懵,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个概念最先是由姚谦老师提出来的,我当时听到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好像在提醒每个人生命的多面性,鼓励大家试着去尝试和关注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吴彤说道:“人生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非此即彼’的状态,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
此次的《唱歌魂》中一共收录了9首风格不一的作品,有民族化摇滚风格的新版《烽火扬州路》《将进酒》,深情的男女对唱《钗头凤》,也有城市民谣《我爱唱歌因为我寂寞》,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Innovation is Fashion》,吴彤在不同的音乐风格里自由穿梭。很难想象有歌手可以同时驾驭反差如此巨大的不同种音乐类型,但吴彤却偏偏做到了。他的声音时而狂放不羁,时而宁静深远,给听众带来无限的遐想,仿佛跟随他开启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旅程。“声音有画面感”应该是对吴彤的音乐最恰当的诠释了。
而在另一张专辑《音乐云》中,吴彤又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演奏技艺。他用“笙”这个简单的乐器呈现出一片广袤诗意和生命的觉醒力,包含了《镜花水月》《云和》《阳关》《远山》《Water Way》等乐章,细腻的音符拨动着心弦,使人平静,令人开悟。当我问及这张演奏专辑是否对听众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吴彤立刻解释道:“主要还是希望培养大家欣赏音乐时的心态。现在的人们大多习惯了快节奏的速食音乐,但纯音乐是需要静下心来体会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听众少,所以我才要去做这件事,因为我始终觉得音乐除了提供给大众欣赏之外,还有着探索的意义。”怀着这样的想法,吴彤非常用心地制作了这张纯音乐专辑,据他介绍,每一首曲子都是他在冥想之后才萌发的音乐灵感,希望能通过优雅、节制的音符将“笙”所蕴含的独特气质传递给每一个人。
除了专辑之外,吴彤还推出了同名书籍,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所有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人生一一呈现,重新检视自己的音乐生命。收录其中的44篇文章被巧妙地划分进“笙音们”、“创作们”“朋友们”“往事们”“生活们”“旅途们”6个篇章。吴彤称写作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平日里偶尔会有感而发地将对生活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这本书就算是我那么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吧。”
出生音乐世家 叛逆玩摇滚
吴彤出生在北京满清贵族音乐世家,五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笙、唢呐等各种民族音乐管乐器。因此与其说是吴彤选择了音乐,倒不如说他们之间的缘分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好的。这样优越的成长环境,在一般人看来,未来的吴彤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如父亲一样的民族乐大师、传承人。
但骨子里的不安分却偏偏将吴彤引向了截然不同的音乐道路。“80年代的时候,我接触到流行音乐,那时候就很喜欢邓丽君的歌,觉得很好听。但因为从小学习的是民族乐,所以对此也只限于欣赏,并没有想去尝试。”吴彤回忆起年少时的岁月。可能是因为那时正值叛逆期,民族乐相对安静的神韵、简单的节奏并不能让他体会到青春的畅快淋漓,于是当摇滚乐出现时,吴彤瞬间就被那强劲的动律,肆意的呐喊所点燃。这无疑弥补了他在音乐中的一种缺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摇摆起来。”
于是在大学时代,吴彤选择了用摇滚来释放自己的青春。“在音乐学院的时候,虽然我的专业是传统民族乐,但是闲暇时在琴房练得最多的却是吉他,流行和摇滚歌曲,甚至还会为了校外演出而旷了考试。”吴彤大笑着说道。虽然用当时的眼光来看这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对于他后来的音乐发展而言,这段为了音乐抛洒热血的岁月,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不过吴彤也坦言,他的这一选择起初并未获得家人的支持。“父亲一开始是比较担心的,怕我浪费时间,他还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民族管乐的演奏大师。所以当知道我在接触摇滚时,就介绍了很多他的好朋友——民族乐的专家、艺术家来指导我。”吴彤回忆道,“不过那时候的我却只对摇滚感兴趣,并不愿意听从父亲的安排。所以当时我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僵,我甚至还为此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不过,父亲最终还是被他的努力和坚持所打动,逐渐放手让他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1992年,吴彤在校内结识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周旭、赵卫等,并共同组建了“轮回乐队”。大家时常利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练习,交流心得。“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弹吉他,就只能看着教材里的手型这样练习。”吴彤提到当时国内的吉他教材并不多,摇滚爱好者们就只能反复拷贝资料,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却也成功地造就了第一批国内的摇滚音乐家。
而至今仍被人所津津乐道的《烽火扬州路》的雏形就诞生于那个时期。有一次吴彤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心血来潮地哼了一段旋律,觉得还挺好的,就把它记录了下来,想着空闲时再写一段歌词来配。正巧下午上课时,语文老师讲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当时就突然有一种感觉,想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虽然没有先例,但吴彤还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没想到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不仅在当年的音乐学院内风极一时,更让他坚定了“音乐本是一家”,只要处理得当,传统与现代也能擦出完美的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新专辑中也收录了最新版本的《烽火扬州路》,由原来轮回乐队主音吉他手赵卫彻底重新编曲,动感与韵律更强。还特别加入了吴彤亲自吹奏的唢呐,平添了几分硝烟战火气,凸显出更多豪放派的热情和精神,更贴近于这首宋词原本的意境。而尤为重要的是,经过时间的磨练,吴彤的声音少了年轻的尖锐气,多了一份沙哑的苍凉,高音更多、气息更足,一贯而下,淋漓尽致,昭示自己与音乐宣示的能量,欲带给听者最大的感动。
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实现更多的“跨界”
1999年,吴彤在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中国民族管乐器讲座时,偶然结识了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最后成为“丝绸之路”乐团的核心成员之一。“那是一段很有趣的经历。每次的排练地点都选在国外的一处群山之间,很安静。和我在国内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彼时的吴彤已经是国内家喻户晓的摇滚明星,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在国外他却能暂时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真正地沉浸入音乐的美妙世界中。
“丝绸之路”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吴彤笑称自己那时候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语言,虽然大家互不相识,语言也不通,但当演奏的时候,就能瞬间成为相知相惜的朋友。“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没有国界、语言之分。”吴彤感慨地说道,“如今这个乐团已经坚持了16年了,大家一直都在互相学习,共同期待创造出全新的音乐,而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可能是源于对“丝绸之路”这种跨界的音乐形式的好奇和震撼,吴彤在2005年的时候成立了“喜鹊乐队”,是国内第一支纯粹意义上的跨界乐团。“‘喜鹊’的成员都有很多跨界音乐的经验,目前主要是在国外巡演。我们希望可以借由自己的经历把中国音乐表现出更多国际性的可能,并通过这个平台将中国传统音乐介绍给更多的国外观众。”吴彤说道。
在“跨界”这件事上,吴彤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脚步。他曾在2008年的时候为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配乐,针对八个主要角色,特别选取了八件乐器来代表他们。“比如张学友饰演的北丐,在他第一次伏击马贼时,我用的就是中国的管乐器:管子,非常高亢嘹亮;大提琴则代表的是‘西毒’张国荣。”吴彤告诉我,他希望能够通过这八件传统的乐器营造出一种英雄气概,更贴近于电影想要表达的那种气质。
2015年,吴彤受苏富比的邀约,创作了微专辑《生命的风景》助力美术大师吴冠中的画作拍卖。尽管这种“音乐+绘画”的拍卖形式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在吴彤看来这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则是流动的图像,它们二者之间是可以相映成趣的。”因此,他花了很多时间去体会吴冠中的绘画与音乐的共通点。“我很敬佩吴冠中先生的耿直,作为艺术家,他的这种风骨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在创作时,脑海中想象的是他背着画架,和夫人漫步在山水之间,心中却一直留有故乡的影子。因此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用笔来记录旋律,而是不停地用笙在演奏。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一直在重复一段旋律——江南的一个曲牌,于是我就把它当成是对故乡的一种思念,融入进作品《远山》之中。”吴彤表示,吴冠中是以笔进行细腻生命感的书写,而自己则用笙重现了生命中风景的温柔与壮阔。这种新鲜的尝试不仅获得了艺术界的广泛好评,更让拍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刷新了9项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尽管已经尝试了那么多种“跨界”,但在吴彤的人生记事簿上还有很多的愿望等着去一一实现。他透露在今年将计划做一张针对儿童的笙曲集,以儿歌形式为主,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任何一件乐器,如果想要传承下去,那就必须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不是为了升学或者考级这种应试教育。”此外,他还希望能够做一个关于“笙”的英语教学视频,在网络上免费分享,为那些想要学习这个乐器的外国人提供一个途径,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如今的吴彤变得越来越忙碌,工作,排练,创作,演出几乎占满了他生活中的全部,但他却并没有觉得这些是负担,反而自得其乐。他坦言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心里没事,手上有书”,能够非常自在地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听见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给自己一段冷静思考的独处时间,再把它演变成一首歌或曲,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真诚和美好。
《吴彤们》讲述生命的多面性
3月中旬,吴彤发表了自己时隔六年后的又一张专辑,不同于一般歌手的作品,他的这张双专辑包含演唱《唱歌魂》和纯笙演奏《音乐云》两部分,而专辑也饶有意味地取名为《吴彤们》。坦白说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我还有点懵,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个概念最先是由姚谦老师提出来的,我当时听到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好像在提醒每个人生命的多面性,鼓励大家试着去尝试和关注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吴彤说道:“人生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非此即彼’的状态,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
此次的《唱歌魂》中一共收录了9首风格不一的作品,有民族化摇滚风格的新版《烽火扬州路》《将进酒》,深情的男女对唱《钗头凤》,也有城市民谣《我爱唱歌因为我寂寞》,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Innovation is Fashion》,吴彤在不同的音乐风格里自由穿梭。很难想象有歌手可以同时驾驭反差如此巨大的不同种音乐类型,但吴彤却偏偏做到了。他的声音时而狂放不羁,时而宁静深远,给听众带来无限的遐想,仿佛跟随他开启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旅程。“声音有画面感”应该是对吴彤的音乐最恰当的诠释了。
而在另一张专辑《音乐云》中,吴彤又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演奏技艺。他用“笙”这个简单的乐器呈现出一片广袤诗意和生命的觉醒力,包含了《镜花水月》《云和》《阳关》《远山》《Water Way》等乐章,细腻的音符拨动着心弦,使人平静,令人开悟。当我问及这张演奏专辑是否对听众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吴彤立刻解释道:“主要还是希望培养大家欣赏音乐时的心态。现在的人们大多习惯了快节奏的速食音乐,但纯音乐是需要静下心来体会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听众少,所以我才要去做这件事,因为我始终觉得音乐除了提供给大众欣赏之外,还有着探索的意义。”怀着这样的想法,吴彤非常用心地制作了这张纯音乐专辑,据他介绍,每一首曲子都是他在冥想之后才萌发的音乐灵感,希望能通过优雅、节制的音符将“笙”所蕴含的独特气质传递给每一个人。
除了专辑之外,吴彤还推出了同名书籍,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所有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人生一一呈现,重新检视自己的音乐生命。收录其中的44篇文章被巧妙地划分进“笙音们”、“创作们”“朋友们”“往事们”“生活们”“旅途们”6个篇章。吴彤称写作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平日里偶尔会有感而发地将对生活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这本书就算是我那么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吧。”
出生音乐世家 叛逆玩摇滚
吴彤出生在北京满清贵族音乐世家,五岁时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笙、唢呐等各种民族音乐管乐器。因此与其说是吴彤选择了音乐,倒不如说他们之间的缘分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好的。这样优越的成长环境,在一般人看来,未来的吴彤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如父亲一样的民族乐大师、传承人。
但骨子里的不安分却偏偏将吴彤引向了截然不同的音乐道路。“80年代的时候,我接触到流行音乐,那时候就很喜欢邓丽君的歌,觉得很好听。但因为从小学习的是民族乐,所以对此也只限于欣赏,并没有想去尝试。”吴彤回忆起年少时的岁月。可能是因为那时正值叛逆期,民族乐相对安静的神韵、简单的节奏并不能让他体会到青春的畅快淋漓,于是当摇滚乐出现时,吴彤瞬间就被那强劲的动律,肆意的呐喊所点燃。这无疑弥补了他在音乐中的一种缺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摇摆起来。”
于是在大学时代,吴彤选择了用摇滚来释放自己的青春。“在音乐学院的时候,虽然我的专业是传统民族乐,但是闲暇时在琴房练得最多的却是吉他,流行和摇滚歌曲,甚至还会为了校外演出而旷了考试。”吴彤大笑着说道。虽然用当时的眼光来看这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但对于他后来的音乐发展而言,这段为了音乐抛洒热血的岁月,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不过吴彤也坦言,他的这一选择起初并未获得家人的支持。“父亲一开始是比较担心的,怕我浪费时间,他还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民族管乐的演奏大师。所以当知道我在接触摇滚时,就介绍了很多他的好朋友——民族乐的专家、艺术家来指导我。”吴彤回忆道,“不过那时候的我却只对摇滚感兴趣,并不愿意听从父亲的安排。所以当时我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僵,我甚至还为此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不过,父亲最终还是被他的努力和坚持所打动,逐渐放手让他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1992年,吴彤在校内结识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周旭、赵卫等,并共同组建了“轮回乐队”。大家时常利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练习,交流心得。“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弹吉他,就只能看着教材里的手型这样练习。”吴彤提到当时国内的吉他教材并不多,摇滚爱好者们就只能反复拷贝资料,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却也成功地造就了第一批国内的摇滚音乐家。
而至今仍被人所津津乐道的《烽火扬州路》的雏形就诞生于那个时期。有一次吴彤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心血来潮地哼了一段旋律,觉得还挺好的,就把它记录了下来,想着空闲时再写一段歌词来配。正巧下午上课时,语文老师讲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当时就突然有一种感觉,想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虽然没有先例,但吴彤还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没想到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不仅在当年的音乐学院内风极一时,更让他坚定了“音乐本是一家”,只要处理得当,传统与现代也能擦出完美的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新专辑中也收录了最新版本的《烽火扬州路》,由原来轮回乐队主音吉他手赵卫彻底重新编曲,动感与韵律更强。还特别加入了吴彤亲自吹奏的唢呐,平添了几分硝烟战火气,凸显出更多豪放派的热情和精神,更贴近于这首宋词原本的意境。而尤为重要的是,经过时间的磨练,吴彤的声音少了年轻的尖锐气,多了一份沙哑的苍凉,高音更多、气息更足,一贯而下,淋漓尽致,昭示自己与音乐宣示的能量,欲带给听者最大的感动。
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实现更多的“跨界”
1999年,吴彤在美国密执安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中国民族管乐器讲座时,偶然结识了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最后成为“丝绸之路”乐团的核心成员之一。“那是一段很有趣的经历。每次的排练地点都选在国外的一处群山之间,很安静。和我在国内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彼时的吴彤已经是国内家喻户晓的摇滚明星,每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在国外他却能暂时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真正地沉浸入音乐的美妙世界中。
“丝绸之路”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吴彤笑称自己那时候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语言,虽然大家互不相识,语言也不通,但当演奏的时候,就能瞬间成为相知相惜的朋友。“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没有国界、语言之分。”吴彤感慨地说道,“如今这个乐团已经坚持了16年了,大家一直都在互相学习,共同期待创造出全新的音乐,而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可能是源于对“丝绸之路”这种跨界的音乐形式的好奇和震撼,吴彤在2005年的时候成立了“喜鹊乐队”,是国内第一支纯粹意义上的跨界乐团。“‘喜鹊’的成员都有很多跨界音乐的经验,目前主要是在国外巡演。我们希望可以借由自己的经历把中国音乐表现出更多国际性的可能,并通过这个平台将中国传统音乐介绍给更多的国外观众。”吴彤说道。
在“跨界”这件事上,吴彤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脚步。他曾在2008年的时候为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配乐,针对八个主要角色,特别选取了八件乐器来代表他们。“比如张学友饰演的北丐,在他第一次伏击马贼时,我用的就是中国的管乐器:管子,非常高亢嘹亮;大提琴则代表的是‘西毒’张国荣。”吴彤告诉我,他希望能够通过这八件传统的乐器营造出一种英雄气概,更贴近于电影想要表达的那种气质。
2015年,吴彤受苏富比的邀约,创作了微专辑《生命的风景》助力美术大师吴冠中的画作拍卖。尽管这种“音乐+绘画”的拍卖形式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在吴彤看来这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则是流动的图像,它们二者之间是可以相映成趣的。”因此,他花了很多时间去体会吴冠中的绘画与音乐的共通点。“我很敬佩吴冠中先生的耿直,作为艺术家,他的这种风骨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在创作时,脑海中想象的是他背着画架,和夫人漫步在山水之间,心中却一直留有故乡的影子。因此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用笔来记录旋律,而是不停地用笙在演奏。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一直在重复一段旋律——江南的一个曲牌,于是我就把它当成是对故乡的一种思念,融入进作品《远山》之中。”吴彤表示,吴冠中是以笔进行细腻生命感的书写,而自己则用笙重现了生命中风景的温柔与壮阔。这种新鲜的尝试不仅获得了艺术界的广泛好评,更让拍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刷新了9项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尽管已经尝试了那么多种“跨界”,但在吴彤的人生记事簿上还有很多的愿望等着去一一实现。他透露在今年将计划做一张针对儿童的笙曲集,以儿歌形式为主,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任何一件乐器,如果想要传承下去,那就必须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不是为了升学或者考级这种应试教育。”此外,他还希望能够做一个关于“笙”的英语教学视频,在网络上免费分享,为那些想要学习这个乐器的外国人提供一个途径,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如今的吴彤变得越来越忙碌,工作,排练,创作,演出几乎占满了他生活中的全部,但他却并没有觉得这些是负担,反而自得其乐。他坦言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心里没事,手上有书”,能够非常自在地坐在椅子上晒晒太阳。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听见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给自己一段冷静思考的独处时间,再把它演变成一首歌或曲,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真诚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