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与内涵特征,探讨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与具体措施,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道路。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高职;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践性的办学特点和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战略地位,全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是对高职文化的本质性认知,不仅契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进一步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部驱动力。
1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与内涵特征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涵盖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氛围,既包括学校的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等物化形态的内容, 也囊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高职院校具有突出的职业性特征,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理念,不仅要适应主导文化与新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更多的突出行业企业特色,实现与行业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对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理应融合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反映行业企业生产环境、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涵盖代表院校和行业企业先进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构建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真实意旨在于根据高职院校组织功能以及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在规定性,在学校文化发展的背景和目标之下,按照现代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求,使高职院校在组织功能和结构等方面凝聚学校精神与理念、构建整体运作机制而实施的系统性举措。由此催生的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包括:(1)企业化办学理念的构建。即学校树立相对开放的办学思想,积极创造条件,校企合作,推行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2)企业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一定的办学理念需要相应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支撑,企业化办学理念的实现也必然需要企业化管理制度和相应措施的落实和开展。(3)服务企业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全体教职员工在长期办学中培育形成的价值标准也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的养成也必然离不开为企业服务这一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4)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育人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终极功能,高职院校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确立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措施
2.1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借鉴和吸纳企业经营理念、战略目标等企业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与企业和市场紧密衔接的根本保证。
2.1.2 借鉴并吸纳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需要吸纳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以市场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像企业选择经营方向一样选择办学方向,运用企业开拓营销模式的理念改革办学模式,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努力探寻新的发展空间。在办学方向上,要注重“服务社会”功能的拓展,注重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其作为学院的重要职能之一。这一做法是对企业精神文化中“以市场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经营理念的借鉴,更是高职院校文化企业化构建在办学理念中的创新,为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另辟蹊径。
2.1.2 引入CIS战略培育高职院校品牌文化。
打造企业品牌是优秀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战略目标,现代企业大多导入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战略塑造特色品牌形象,即企业通过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系统设计,塑造富有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获得内外部公众组织的认同,提高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也应树立品牌意识,培育校园品牌文化。高职院校要在深刻体会特色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引入CIS 战略,并创设自己的IIS(Institute Identity System)战略,塑造院校特有的品牌形象,使全体师生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提升院校的整体竞争力。
2.2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关键点——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学生获得生存能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高职教育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及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基于行业标准,使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反映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展示课程文化内涵的行业企业导向性特征。
2.2.1 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基于行业标准。
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基于行业标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行业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改革,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确定实习实训方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确保专业课程的内容能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推动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制度化建设,发挥专业顾问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天然的企业化优势,为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打造企业化色彩。
2.2.2 课程设计体现行业企业导向性特征。
高职院校需要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在模块化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和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注重结合行业企业的不同标准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高职院校需要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加大顶岗实习的比重;在专业课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方式,尽可能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专业课教学活动实施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较多的引入“头脑风暴”、“金点子”等行业企业推崇的创意活动,采取“小组会议”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研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单独的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研讨,重构课堂“准同事”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加强,使学生养成企业所推崇的“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只惟实”的良好学风。此外,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从而拓宽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2.3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突破点——物质文化。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全面渗透,通过实习实训中真实企业生产场景和企业文化的进驻,为校园文化与企业化的深度融合提供物质载体。
2.3.1 在校外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中注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大多设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感受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领悟企业文化的内涵。学生通过掌握真实的工作流程,身临其境感受领悟企业文化,真切的体会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学生通过与企业员工的联系和沟通,耳濡目染他们任劳任怨、勇于奉献的吃苦精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生产组织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3.2 打造校内实习实训环境的企业化特征。
真实的工作环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尤为重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是高职院校硬件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环境的建设需要完全仿效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建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相一致的仿真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贴近生产实际的工作环境。实习实训行为守则的制定要仿效企业管理制度,实训服要完全仿照企业工作服,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时,要通过“身教”灌输学生“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等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2.4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行为文化。
师资是学校教学的核心资源,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保障,是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2.4.1 加大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的力度。
通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进行顶岗实践,熟悉行业企业标准,熟悉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情况,通过参与企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从而能有效地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基于行业标准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一体,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切企业、贴近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
2.4.2 引进行业企业人才,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结构优化。
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与能工巧匠的引入,能为高职院校注入凸显实践性、操作性的新生力量,还能带来企业的发展动态信息,能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贴近行业企业的新思路和方法。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与能工巧匠的引入可以采取直接引进、全职聘请、兼职聘请等多种用人方式。多途径引进行业企业人才,对于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3.1 民航高职院校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成效。
“安全第一”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灵魂,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严谨思维下的规范行为方式、窗口行业中的任劳任怨服务意识等,已成为从业个体和群体意识与行动表现中认同的价值观、思想理念的文化。民航高职院校已逐步建立了融合“安全第一、优质服务”民航行业理念的企业化特色文化;注重航空安全、优质服务理念的教化(启发灌输)和濡化(耳濡目染),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融入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学院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制度创新、质量保证等方面不断渗透和强化“安全第一”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体会理解民航企业强调“安全”和“服务”的精髓,比较研究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优秀航空企业的持家之“道”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倡导“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特色校园文化,积极培育自身的品牌文化。学院把由“南航人、客户至上、安全、诚信、行动、和谐”六大因素构成的“南航新约”企业文化内涵融入到学校文化核心因素建构中。学院“蓝天之梦”艺术团“倡导校园主流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高职高专)十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学院通过严格监控、改革考试方法和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将“安全、责任、严谨、敬业”的理念贯穿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各项工作中。学院积极挖掘“安全第一”民航安全文化核心内涵,尝试探索“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校”的理念。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时效性和针对性,制度的实施体现严格性和规范性;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将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设立了专兼结合的院系二级的教学督导机构,职责明确,督教分离;建立了学期学生座谈会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反馈信息制度、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考分离制度。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注重机务作风的培养,实习实训中要求学生做到安全第一、团结协作、遵章守纪、敬业奉献;航空服务类、航空港管理类专业注重安全意识、爱岗敬业、良好形象与优质服务的教育。
3.2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结合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高职院校对高职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广泛且卓有成效的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与提升,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核心要素之一,需要探寻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建设道路。目前,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略显苍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规划方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对接、凝练、升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东华 张健.从企业文化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机械职业教育,2005 .5
[2] 丁钢.文化吸纳---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和新抓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3] 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教育与职业,2006.3
[4] 王明伦.论高职院校精神.中国远程教育,2006.7
[5] 李仁平.略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企结合问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 耿晓东 王庆报 吴晓飞 张然.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现代企业教育,2010.6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高职;文化建设;探索与思考
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践性的办学特点和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的规律,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战略地位,全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是对高职文化的本质性认知,不仅契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而且进一步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部驱动力。
1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与内涵特征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涵盖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氛围,既包括学校的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等物化形态的内容, 也囊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高职院校具有突出的职业性特征,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理念,不仅要适应主导文化与新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更多的突出行业企业特色,实现与行业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对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理应融合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反映行业企业生产环境、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涵盖代表院校和行业企业先进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构建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真实意旨在于根据高职院校组织功能以及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在规定性,在学校文化发展的背景和目标之下,按照现代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求,使高职院校在组织功能和结构等方面凝聚学校精神与理念、构建整体运作机制而实施的系统性举措。由此催生的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包括:(1)企业化办学理念的构建。即学校树立相对开放的办学思想,积极创造条件,校企合作,推行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利用社会企业资源为教学服务。(2)企业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实施。一定的办学理念需要相应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支撑,企业化办学理念的实现也必然需要企业化管理制度和相应措施的落实和开展。(3)服务企业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全体教职员工在长期办学中培育形成的价值标准也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的养成也必然离不开为企业服务这一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4)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育人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终极功能,高职院校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确立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措施
2.1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借鉴和吸纳企业经营理念、战略目标等企业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与企业和市场紧密衔接的根本保证。
2.1.2 借鉴并吸纳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需要吸纳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以市场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像企业选择经营方向一样选择办学方向,运用企业开拓营销模式的理念改革办学模式,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努力探寻新的发展空间。在办学方向上,要注重“服务社会”功能的拓展,注重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其作为学院的重要职能之一。这一做法是对企业精神文化中“以市场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经营理念的借鉴,更是高职院校文化企业化构建在办学理念中的创新,为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另辟蹊径。
2.1.2 引入CIS战略培育高职院校品牌文化。
打造企业品牌是优秀企业极为重要的一项战略目标,现代企业大多导入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战略塑造特色品牌形象,即企业通过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系统设计,塑造富有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获得内外部公众组织的认同,提高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也应树立品牌意识,培育校园品牌文化。高职院校要在深刻体会特色企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引入CIS 战略,并创设自己的IIS(Institute Identity System)战略,塑造院校特有的品牌形象,使全体师生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提升院校的整体竞争力。
2.2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关键点——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学生获得生存能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高职教育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及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文化建设需要注重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基于行业标准,使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反映行业企业和社会需求,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展示课程文化内涵的行业企业导向性特征。
2.2.1 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基于行业标准。
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基于行业标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以开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行业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改革,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确定实习实训方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确保专业课程的内容能符合和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推动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制度化建设,发挥专业顾问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天然的企业化优势,为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打造企业化色彩。
2.2.2 课程设计体现行业企业导向性特征。
高职院校需要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在模块化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和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注重结合行业企业的不同标准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高职院校需要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加大顶岗实习的比重;在专业课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方式,尽可能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专业课教学活动实施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较多的引入“头脑风暴”、“金点子”等行业企业推崇的创意活动,采取“小组会议”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研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单独的个体学习转变为集体研讨,重构课堂“准同事”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加强,使学生养成企业所推崇的“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只惟实”的良好学风。此外,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从而拓宽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2.3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突破点——物质文化。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全面渗透,通过实习实训中真实企业生产场景和企业文化的进驻,为校园文化与企业化的深度融合提供物质载体。
2.3.1 在校外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中注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大多设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感受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领悟企业文化的内涵。学生通过掌握真实的工作流程,身临其境感受领悟企业文化,真切的体会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学生通过与企业员工的联系和沟通,耳濡目染他们任劳任怨、勇于奉献的吃苦精神,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生产组织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3.2 打造校内实习实训环境的企业化特征。
真实的工作环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尤为重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是高职院校硬件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环境的建设需要完全仿效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建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相一致的仿真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贴近生产实际的工作环境。实习实训行为守则的制定要仿效企业管理制度,实训服要完全仿照企业工作服,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时,要通过“身教”灌输学生“安全意识、服务意识”等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2.4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行为文化。
师资是学校教学的核心资源,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保障,是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2.4.1 加大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的力度。
通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进行顶岗实践,熟悉行业企业标准,熟悉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情况,通过参与企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从而能有效地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基于行业标准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教、学、做”一体,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切企业、贴近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
2.4.2 引进行业企业人才,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结构优化。
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与能工巧匠的引入,能为高职院校注入凸显实践性、操作性的新生力量,还能带来企业的发展动态信息,能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贴近行业企业的新思路和方法。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与能工巧匠的引入可以采取直接引进、全职聘请、兼职聘请等多种用人方式。多途径引进行业企业人才,对于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成效与思考
3.1 民航高职院校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成效。
“安全第一”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灵魂,在民航工作中,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严谨思维下的规范行为方式、窗口行业中的任劳任怨服务意识等,已成为从业个体和群体意识与行动表现中认同的价值观、思想理念的文化。民航高职院校已逐步建立了融合“安全第一、优质服务”民航行业理念的企业化特色文化;注重航空安全、优质服务理念的教化(启发灌输)和濡化(耳濡目染),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融入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学院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制度创新、质量保证等方面不断渗透和强化“安全第一”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体会理解民航企业强调“安全”和“服务”的精髓,比较研究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优秀航空企业的持家之“道”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倡导“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特色校园文化,积极培育自身的品牌文化。学院把由“南航人、客户至上、安全、诚信、行动、和谐”六大因素构成的“南航新约”企业文化内涵融入到学校文化核心因素建构中。学院“蓝天之梦”艺术团“倡导校园主流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高职高专)十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学院通过严格监控、改革考试方法和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将“安全、责任、严谨、敬业”的理念贯穿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各项工作中。学院积极挖掘“安全第一”民航安全文化核心内涵,尝试探索“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校”的理念。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时效性和针对性,制度的实施体现严格性和规范性;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将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设立了专兼结合的院系二级的教学督导机构,职责明确,督教分离;建立了学期学生座谈会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反馈信息制度、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考分离制度。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注重机务作风的培养,实习实训中要求学生做到安全第一、团结协作、遵章守纪、敬业奉献;航空服务类、航空港管理类专业注重安全意识、爱岗敬业、良好形象与优质服务的教育。
3.2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结合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高职院校对高职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广泛且卓有成效的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与提升,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核心要素之一,需要探寻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建设道路。目前,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略显苍白,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规划方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对接、凝练、升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高职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曲东华 张健.从企业文化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机械职业教育,2005 .5
[2] 丁钢.文化吸纳---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和新抓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3] 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教育与职业,2006.3
[4] 王明伦.论高职院校精神.中国远程教育,2006.7
[5] 李仁平.略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企结合问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6] 耿晓东 王庆报 吴晓飞 张然.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现代企业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