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论述当前水污染治理的重大战略机遇的同时,对目前跨区域水污染的形势进行了重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来推进水污染治理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跨区域污染
Abstract: Discusses the major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On this basis, to advance on how to strengthen inter-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ere the focus of discourse.
Keywords:Water pollution; Governance; Cross-regional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 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形式依然比较的严峻,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相关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政府正在不断的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给水污染治理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给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而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来有效的推进水污染的整体情况等成为当前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1、水污染治理战略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基本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治理的相关产业发展活跃。根据我国2008 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我国大江、河有超过1/5的监测断面显示为劣Ⅴ类水体,90%的城市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同时,我国农村地区还有2.7亿人口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水体污染问题已经从河流向近海蔓延、从地表开始向地下延伸、从普通的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在污染形式上表现为点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同存在、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相互重叠的现象,使得新老污染和二次污染相互重复、叠加。
2、跨区域水污染形势
水资源的保护对于本世纪来讲,其重要性及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政府也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我国当前各个地区的水污染水利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一直是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三个基本的层次:国内跨省界污染、省内跨地市的污染和市内跨县区的污染。由于水体本身具有流动性,导致其污染的跨区域流动性极强。长期以来,跨区域水体污染在给河流两岸的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的同时,也是的污染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泛滥。有时候甚至会造成群体性污染事件,是的地方的安定与团结局面受损。对此,地方和中央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出台对应的政策法律以及投入资金等手段对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但是,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依然有限。例如,河南淮河支流流入安徽境内的颍河、黑茨河和涡河水质重度污染,流入惠济河的水质中度污染,流入沱河、东沙河(浍河)、泉河和洪河的水质轻度污染。由此看来,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模式来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3、控制跨区域水污染,推进水污染治理
3.1 综合跨区域水污染治理的三种模式,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
三种跨区域水体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是指:其一,政府指导型治理,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政府的强制力以及政府所拥有的财政资金作为后盾,实施大范围的水体污染治理工作;其二,私有化治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的利用市场资金,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具有治理效益高、成本低的特点;其三,自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发起群众的力量,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区域化的水体污染治理工作。
这三种模式对于治理跨区域水体污染的有效手段和有效模式。但是,这三种模式都是采用通过治理的方式来实现水体的治理,而在对污染的主要来源——人类的污染排放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加之在选择和执行对应的措施时都会产生对应的成本,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应的监督。从这方面来看,在制定一个合适有效的治理模式时应该综合的将手段的有效性、信息的完整性、交易的低成本以及执行的可靠性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权衡之后对跨区域水体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
3.2将水污染治理与各个地区的水功能区划结合起来
存在跨区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整个水体流域的角度来看,各个地区的水功能是不同的,根据其对水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可以将之进行不同的区划。为了将这种水功能的区划与水污染治理相结合,达到提高跨区域水体资源治理水平的目的,可以通过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对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进行合理协调。在对流域内水资源和环境、排污容量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的基础上,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起各个水功能区划之间的水质交接责任制度,对各个区域内的处境水体质量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其对下游会造成危害,影响下游水功能的发挥时,应该责成上游相关部门予以治理,并赔偿下游相关产业的经济损失。之后,上、下游合理对水域进行治理,有效的杜绝了污染纠纷问题。
3.3 鼓励公众参与其中,加强社会监督
公众力量可以作为上述治理主体模式的一个有效补充,以监督和协助的方式参与到跨区域水体治理工作中来。同时,公众力量还是治理跨区域水体污染的原动力。由于当前我国水体污染问题存在着监管不足的问题,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公众量加以充分的利用。这样,公众参与到其中来,不但可以玉箫的降低环境执法的成本,同时还可以迅速的提高在监管方面的优势力量,对各个行政执行部门的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控制和约束,有利于推进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在利用公众力量时,主要包括下面这样几个基本的途径:其一,设立热线电话,建立起跨区域水体污染的投诉机制,诸如市长热线等;其二,通过新闻媒体,对各个重点城市的水污染情况进行定期的报道,尤其是对水污染事件的处理、控制等情况予以持续跟踪报道;其三,相关部门可以设立其水体流域公共网站,对整个流域内各个城市的排污申报进行审核、污水处理整改意见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在線检测结果分析等。
结语
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予以针对性的治理,尤其是针对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这样才能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前进。
参考文献:
[1] 安川. 建立和完善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机制[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9(3),51-52.
[2] 陈玉清.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D].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9,03.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跨区域污染
Abstract: Discusses the major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On this basis, to advance on how to strengthen inter-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ere the focus of discourse.
Keywords:Water pollution; Governance; Cross-regional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 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形式依然比较的严峻,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相关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政府正在不断的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给水污染治理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给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而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来有效的推进水污染的整体情况等成为当前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1、水污染治理战略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基本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治理的相关产业发展活跃。根据我国2008 年的环境状况公报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我国大江、河有超过1/5的监测断面显示为劣Ⅴ类水体,90%的城市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同时,我国农村地区还有2.7亿人口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水体污染问题已经从河流向近海蔓延、从地表开始向地下延伸、从普通的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在污染形式上表现为点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同存在、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相互重叠的现象,使得新老污染和二次污染相互重复、叠加。
2、跨区域水污染形势
水资源的保护对于本世纪来讲,其重要性及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政府也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我国当前各个地区的水污染水利工作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一直是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三个基本的层次:国内跨省界污染、省内跨地市的污染和市内跨县区的污染。由于水体本身具有流动性,导致其污染的跨区域流动性极强。长期以来,跨区域水体污染在给河流两岸的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的同时,也是的污染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泛滥。有时候甚至会造成群体性污染事件,是的地方的安定与团结局面受损。对此,地方和中央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出台对应的政策法律以及投入资金等手段对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但是,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依然有限。例如,河南淮河支流流入安徽境内的颍河、黑茨河和涡河水质重度污染,流入惠济河的水质中度污染,流入沱河、东沙河(浍河)、泉河和洪河的水质轻度污染。由此看来,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模式来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3、控制跨区域水污染,推进水污染治理
3.1 综合跨区域水污染治理的三种模式,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
三种跨区域水体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是指:其一,政府指导型治理,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政府的强制力以及政府所拥有的财政资金作为后盾,实施大范围的水体污染治理工作;其二,私有化治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的利用市场资金,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具有治理效益高、成本低的特点;其三,自组织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发起群众的力量,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实现区域化的水体污染治理工作。
这三种模式对于治理跨区域水体污染的有效手段和有效模式。但是,这三种模式都是采用通过治理的方式来实现水体的治理,而在对污染的主要来源——人类的污染排放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加之在选择和执行对应的措施时都会产生对应的成本,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应的监督。从这方面来看,在制定一个合适有效的治理模式时应该综合的将手段的有效性、信息的完整性、交易的低成本以及执行的可靠性结合起来,通过综合权衡之后对跨区域水体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
3.2将水污染治理与各个地区的水功能区划结合起来
存在跨区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整个水体流域的角度来看,各个地区的水功能是不同的,根据其对水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可以将之进行不同的区划。为了将这种水功能的区划与水污染治理相结合,达到提高跨区域水体资源治理水平的目的,可以通过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对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布局进行合理协调。在对流域内水资源和环境、排污容量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的基础上,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起各个水功能区划之间的水质交接责任制度,对各个区域内的处境水体质量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其对下游会造成危害,影响下游水功能的发挥时,应该责成上游相关部门予以治理,并赔偿下游相关产业的经济损失。之后,上、下游合理对水域进行治理,有效的杜绝了污染纠纷问题。
3.3 鼓励公众参与其中,加强社会监督
公众力量可以作为上述治理主体模式的一个有效补充,以监督和协助的方式参与到跨区域水体治理工作中来。同时,公众力量还是治理跨区域水体污染的原动力。由于当前我国水体污染问题存在着监管不足的问题,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公众量加以充分的利用。这样,公众参与到其中来,不但可以玉箫的降低环境执法的成本,同时还可以迅速的提高在监管方面的优势力量,对各个行政执行部门的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控制和约束,有利于推进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在利用公众力量时,主要包括下面这样几个基本的途径:其一,设立热线电话,建立起跨区域水体污染的投诉机制,诸如市长热线等;其二,通过新闻媒体,对各个重点城市的水污染情况进行定期的报道,尤其是对水污染事件的处理、控制等情况予以持续跟踪报道;其三,相关部门可以设立其水体流域公共网站,对整个流域内各个城市的排污申报进行审核、污水处理整改意见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在線检测结果分析等。
结语
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予以针对性的治理,尤其是针对跨区域水体污染问题,这样才能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前进。
参考文献:
[1] 安川. 建立和完善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机制[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9(3),51-52.
[2] 陈玉清. 跨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D].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