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高职学生管理含义的理解为切入点,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班级管理目标的定制、班级管理资源的挖掘方法,阐明了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班级管理新理念、新做法。
现代高职院校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职业教育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基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先抓班级管理。
1.高职学生管理的含义
准确的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种传统的提法,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已演变成为以“教育、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和基本职能的综合性的育人工程。
所谓教育是指知识的传授与理想信念的教育,包括专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管理就是指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其实质就是规范,其目的就是把学校倡导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行为准则融入各项管理制度中,渗透到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使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相衔接、自律和他律相统一,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服务就是指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基础,当前主要指生活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和经济资助等项目。
在这三者中,服务是干好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服务意识有助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易于从情感上取得学生之心。而通过教育,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但对个别学生来讲,教育又不是万能的,还需要严格的管理。特别是自控力不足的学生。比如,对于极度沉迷电子游戏的学生,若找他谈话,在短时间内他会有所控制,但过了几天他还是会继续玩他的电子游戏。对于这种学生,我们不得不要采取管理的手段。我们认为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是相关联的,是相辅相成的。
2.学生管理目标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又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抓班级管理。那么,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呢?班级管理目标应当如何定位呢?
2.1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偏食”型教育管理理念。有些科任老师总是强调“学生要以学为主”、“宁可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都要把专业课学好”;有些学校为了体现学生干部的高素质,剥夺了某些专业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参加社团或学生组织的权利;有些班主任为了追求高的考试合格率,歧视考试不理想的学生。
比如,某二年制班级,学生普遍存在“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什么都不怕”的成才观念,有些科任老师们也经常对他们说:“两年时间很短,你们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本来,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出于一种希望学生有侧重发展的愿望,却因为言行中过多地强调“学习”,过少的强调“德育”,从而导致学生会错意,淡薄了集体观念。该班学生就出现了集体强行搬迁学生宿舍的事件。后来,在对该班加强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现该班有些宿舍没有舍长,较多同学认为“只要技能强,不怕没单位”、“我只要搞好学习,不违反纪律就行了,没必要去管其它事情”,严然一种“读好圣贤书,不管窗外事”的姿态。
专注的智育教育思想易导致教育的非教养化。胡锦涛在2005年1月17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手册中,我们发现对学生优劣的评价已由原来的成绩准则转变为综合素质准则,对某一学生培养教育成功与否,主要看他有无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职业院校的素质则又侧重于吃苦耐劳品性的培养及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经常强调一个标准:“学生一定要听话、能吃苦耐劳”。
2.2 班级管理目标的定制
高职教育的三年或两年期间,是学生们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高职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班级的思想状况、同一班级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定制不同的思想“营养”餐,有层次地确定班级管理目标。
如某制冷空调班,入学初期,其班主任针对较多同学认为该专业较差,想转专业的思想,重点鼓励同学们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阶段的主要目标,多参与课余活动、多参加社团;当该班专业思想基本稳定了,班主任又经常跟他们说:“考试不一定要拿第一,但千万不要亮红灯,给自己找麻烦。”;当补考现象实质性减少时,班主任又结合学生综合测评指标,分析学习在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重。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样的班级管理目标定位的绝对准确,但却说明在进行班级管理目标定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是个别专业建设未完成,师资力量薄弱的新专业,以及个别正面临着招生和就业的考验的旧专业;倘若我们一昧鼓励这类专业的学生热爱专业、好好学习,那么将会导致他们由对专业追求的失望到学习的兴趣丧失,再由对教学的不满转化为对班级管理的不满。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统一思想,把德育教育看作是其它教育的基础。
2.3 班级管理目标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德育教育也是其它教育的归宿。特别是,工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企业第一线工作,工作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学生假如没有足够的吃苦精神,是很难坚持工作下去的。就如,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学生刚毕业时,往往下车间操作钳工或普通机床,每天工作时间通常超过9个小时。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工作强度或对专业期望过高,对发展前途缺乏信心,以致半途而费。据对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个别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2个月内辞工率达50%以上,这些辞工的学生就象水中的浮萍,这个企业跳跳那个企业跳跳,没有扎根的时候,最后对所学专业失去了兴趣。就如,去年本人曾遇到一位曾参加过数控大赛的学生,他自找到某模具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流水线作业枯燥无味,辞了工;后来再由学校推荐到另一模具厂工作,刚进厂就被安排到钳工车间工作,工作较辛苦,主管领导又没有明确的告诉他多久会调到设计科,很快该学生又辞工了。他每次辞工前都会打电话给我,第二次打电话给我时,我告诉他:“你已经没有再被推荐机会了,你要想在数控行业有所发展,你就得撑下去。”,他居然回答道:“我就是不想干这一行了”,当时,把我噎得说不出话来。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专业尖子,就是因为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放弃了对本专业的热爱,三年的培养教育付诸一旦。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吃苦耐劳品性的培养还不足够,还没有把“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毕业班管理的目标。某位专业改革班的负责人说过的一个经验让我体会很深,他说:“你们知道该班的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吗?是让他们干苦力干出来的。”。我觉得这就是职业教育,专业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不可少。在企业当中,更需要吃苦品性,讲究团队精神,提倡合作意识。我们在学生的管理教育中,应当多安排一些团体劳动让他们锻炼,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我校某校企合作单位,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来我校招聘毕业生时,特别强调要擅长打篮球的学生。今年,我校从联盛模具厂暑假实习回来的学生,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3.班级管理资源
谁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班级管理仅仅是班主任、辅导员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有些老师已形成一种观念,在一个学校中各自有各自的角色,作为教师把课上好就够了,学生的思想作风、行为规范应当由专职学生管理部门来管理;有些党员教职工认为,培养发展学生党员是党支部书记与辅导员的事,自己的目标是做好本职岗位工作;有些老师在学生违纪或者顶撞自已的时候,就会找到专职学生管理部门那里说:“你们要好好管教这帮学生”;当学生出现拖欠行为时,职能部门个别人找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你看你们学生这一打单子,你们看怎么处理它吧”;完全把自已置身于事外。
诚然,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但是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育人工程,单单靠这两支队伍的力量是不足够的。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部门都应当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
有时会听到学生反映“个别老师上课质量实在太差,听不进去的同学干脆不来上课,直接影响了班风学风。”、“听老师说我们专业就业率比不上某专业,我想转专业。”、“某老师说入党没有用,不是党员照样可以混得很好啊”。当然,面对这些不正确言论,本人都会当场进行正统评驳,但是事后不免有些感慨:“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因素究竟有多少?而某些人员的一些不当言论或不尽职,造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多少麻烦?”
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每一员,都应当有“我就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这种意识,时刻记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这份责任。当然,这种份责任意识的建立必须有相关领导的支持。平时召开教职工会议时,我们不妨规划一定的时间来讲讲学生方面的情况。这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体现着他对学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种支持虽然比不上政策性或制度性的支持更有效,但也能让教师不知不觉中关心起学生管理工作来,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当然,在班级管理中,每个人或每个部门承担的职责是不一样的。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角,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从属于年级辅导员管理,是班级工作的跟踪落实者和责任人,负责树立核心干部形象,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关注点,负责以“点”带“面”操作。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第二主角,是班级政治的导向者、学习工作的示范者、生活的帮助者、交往中的协调者。同时,辅导员负责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思想潮流,指导系学生会、团总支工作,实施就业指导,教育管理班级中的“两头”学生。科任老师:是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导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的参照系。专职副书记:负责指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跟踪重点关注班级,协助班主任、辅导员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困难。职能部门人员:是班级管理中的服务者,包括提供学籍管理、住宿管理、档案户口管理等。在这种管理网络中,职能部门、科任老师与班主任、辅导员之间存在血缘关系的,但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学校里的每一员都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对号入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仍未健全,常常出现辅导员角色错位现象,把辅导员理解成了“管理员”、“勤杂员”或“服务员”。例如:本应负责学生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辅导员整天沉缅于上传下达,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重点学生教育的管理以及就业推荐等事务之中,根本没有时间来搞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尽早让辅导员回归思想政治指导的本位角色。
4.结论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班级管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使班级管理难度增大,但班级管理是高校育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只有坚持班级管理,加强班级管理,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改变班级管理办法,才能使班级管理适应高教改革,确保班级管理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
[2]刘向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
作者简介:吴智文(1973—),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
现代高职院校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职业教育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基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先抓班级管理。
1.高职学生管理的含义
准确的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种传统的提法,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已演变成为以“教育、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和基本职能的综合性的育人工程。
所谓教育是指知识的传授与理想信念的教育,包括专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管理就是指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其实质就是规范,其目的就是把学校倡导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行为准则融入各项管理制度中,渗透到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使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相衔接、自律和他律相统一,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服务就是指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基础,当前主要指生活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和经济资助等项目。
在这三者中,服务是干好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服务意识有助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易于从情感上取得学生之心。而通过教育,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但对个别学生来讲,教育又不是万能的,还需要严格的管理。特别是自控力不足的学生。比如,对于极度沉迷电子游戏的学生,若找他谈话,在短时间内他会有所控制,但过了几天他还是会继续玩他的电子游戏。对于这种学生,我们不得不要采取管理的手段。我们认为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是相关联的,是相辅相成的。
2.学生管理目标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又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抓班级管理。那么,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呢?班级管理目标应当如何定位呢?
2.1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偏食”型教育管理理念。有些科任老师总是强调“学生要以学为主”、“宁可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都要把专业课学好”;有些学校为了体现学生干部的高素质,剥夺了某些专业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参加社团或学生组织的权利;有些班主任为了追求高的考试合格率,歧视考试不理想的学生。
比如,某二年制班级,学生普遍存在“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什么都不怕”的成才观念,有些科任老师们也经常对他们说:“两年时间很短,你们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本来,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出于一种希望学生有侧重发展的愿望,却因为言行中过多地强调“学习”,过少的强调“德育”,从而导致学生会错意,淡薄了集体观念。该班学生就出现了集体强行搬迁学生宿舍的事件。后来,在对该班加强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现该班有些宿舍没有舍长,较多同学认为“只要技能强,不怕没单位”、“我只要搞好学习,不违反纪律就行了,没必要去管其它事情”,严然一种“读好圣贤书,不管窗外事”的姿态。
专注的智育教育思想易导致教育的非教养化。胡锦涛在2005年1月17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手册中,我们发现对学生优劣的评价已由原来的成绩准则转变为综合素质准则,对某一学生培养教育成功与否,主要看他有无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职业院校的素质则又侧重于吃苦耐劳品性的培养及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经常强调一个标准:“学生一定要听话、能吃苦耐劳”。
2.2 班级管理目标的定制
高职教育的三年或两年期间,是学生们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高职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班级的思想状况、同一班级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定制不同的思想“营养”餐,有层次地确定班级管理目标。
如某制冷空调班,入学初期,其班主任针对较多同学认为该专业较差,想转专业的思想,重点鼓励同学们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高职阶段的主要目标,多参与课余活动、多参加社团;当该班专业思想基本稳定了,班主任又经常跟他们说:“考试不一定要拿第一,但千万不要亮红灯,给自己找麻烦。”;当补考现象实质性减少时,班主任又结合学生综合测评指标,分析学习在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重。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样的班级管理目标定位的绝对准确,但却说明在进行班级管理目标定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是个别专业建设未完成,师资力量薄弱的新专业,以及个别正面临着招生和就业的考验的旧专业;倘若我们一昧鼓励这类专业的学生热爱专业、好好学习,那么将会导致他们由对专业追求的失望到学习的兴趣丧失,再由对教学的不满转化为对班级管理的不满。因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我们应当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统一思想,把德育教育看作是其它教育的基础。
2.3 班级管理目标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德育教育也是其它教育的归宿。特别是,工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企业第一线工作,工作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学生假如没有足够的吃苦精神,是很难坚持工作下去的。就如,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学生刚毕业时,往往下车间操作钳工或普通机床,每天工作时间通常超过9个小时。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工作强度或对专业期望过高,对发展前途缺乏信心,以致半途而费。据对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个别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2个月内辞工率达50%以上,这些辞工的学生就象水中的浮萍,这个企业跳跳那个企业跳跳,没有扎根的时候,最后对所学专业失去了兴趣。就如,去年本人曾遇到一位曾参加过数控大赛的学生,他自找到某模具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流水线作业枯燥无味,辞了工;后来再由学校推荐到另一模具厂工作,刚进厂就被安排到钳工车间工作,工作较辛苦,主管领导又没有明确的告诉他多久会调到设计科,很快该学生又辞工了。他每次辞工前都会打电话给我,第二次打电话给我时,我告诉他:“你已经没有再被推荐机会了,你要想在数控行业有所发展,你就得撑下去。”,他居然回答道:“我就是不想干这一行了”,当时,把我噎得说不出话来。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专业尖子,就是因为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放弃了对本专业的热爱,三年的培养教育付诸一旦。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在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吃苦耐劳品性的培养还不足够,还没有把“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毕业班管理的目标。某位专业改革班的负责人说过的一个经验让我体会很深,他说:“你们知道该班的学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吗?是让他们干苦力干出来的。”。我觉得这就是职业教育,专业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不可少。在企业当中,更需要吃苦品性,讲究团队精神,提倡合作意识。我们在学生的管理教育中,应当多安排一些团体劳动让他们锻炼,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我校某校企合作单位,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来我校招聘毕业生时,特别强调要擅长打篮球的学生。今年,我校从联盛模具厂暑假实习回来的学生,在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3.班级管理资源
谁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班级管理仅仅是班主任、辅导员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有些老师已形成一种观念,在一个学校中各自有各自的角色,作为教师把课上好就够了,学生的思想作风、行为规范应当由专职学生管理部门来管理;有些党员教职工认为,培养发展学生党员是党支部书记与辅导员的事,自己的目标是做好本职岗位工作;有些老师在学生违纪或者顶撞自已的时候,就会找到专职学生管理部门那里说:“你们要好好管教这帮学生”;当学生出现拖欠行为时,职能部门个别人找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你看你们学生这一打单子,你们看怎么处理它吧”;完全把自已置身于事外。
诚然,班主任、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但是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育人工程,单单靠这两支队伍的力量是不足够的。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部门都应当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
有时会听到学生反映“个别老师上课质量实在太差,听不进去的同学干脆不来上课,直接影响了班风学风。”、“听老师说我们专业就业率比不上某专业,我想转专业。”、“某老师说入党没有用,不是党员照样可以混得很好啊”。当然,面对这些不正确言论,本人都会当场进行正统评驳,但是事后不免有些感慨:“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因素究竟有多少?而某些人员的一些不当言论或不尽职,造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多少麻烦?”
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每一员,都应当有“我就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这种意识,时刻记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这份责任。当然,这种份责任意识的建立必须有相关领导的支持。平时召开教职工会议时,我们不妨规划一定的时间来讲讲学生方面的情况。这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体现着他对学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种支持虽然比不上政策性或制度性的支持更有效,但也能让教师不知不觉中关心起学生管理工作来,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当然,在班级管理中,每个人或每个部门承担的职责是不一样的。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角,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从属于年级辅导员管理,是班级工作的跟踪落实者和责任人,负责树立核心干部形象,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关注点,负责以“点”带“面”操作。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第二主角,是班级政治的导向者、学习工作的示范者、生活的帮助者、交往中的协调者。同时,辅导员负责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思想潮流,指导系学生会、团总支工作,实施就业指导,教育管理班级中的“两头”学生。科任老师:是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导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的参照系。专职副书记:负责指导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跟踪重点关注班级,协助班主任、辅导员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困难。职能部门人员:是班级管理中的服务者,包括提供学籍管理、住宿管理、档案户口管理等。在这种管理网络中,职能部门、科任老师与班主任、辅导员之间存在血缘关系的,但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学校里的每一员都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对号入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仍未健全,常常出现辅导员角色错位现象,把辅导员理解成了“管理员”、“勤杂员”或“服务员”。例如:本应负责学生政治思想引导工作的辅导员整天沉缅于上传下达,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重点学生教育的管理以及就业推荐等事务之中,根本没有时间来搞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尽早让辅导员回归思想政治指导的本位角色。
4.结论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班级管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使班级管理难度增大,但班级管理是高校育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只有坚持班级管理,加强班级管理,创新班级管理机制,改变班级管理办法,才能使班级管理适应高教改革,确保班级管理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
[2]刘向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
作者简介:吴智文(1973—),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