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告2例透明细胞棘皮瘤,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肿瘤的癌胚抗原(CEA)、involucrin(角化细胞膜胞浆蛋白前体)及角蛋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2例透明细胞棘皮瘤,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肿瘤的癌胚抗原(CEA)、involucrin(角化细胞膜胞浆蛋白前体)及角蛋白。
其他文献
作者就氨苯砜(DDS)过敏反应问题复习了文献,并于1986年对应用DDS的一些中心作了信访调查。过去的文献中陆续报道了与DDS有关的许多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症、周围神经痛、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低蛋白血症、光毒症、肾病综合征和溶血。
大疱是SLE罕见的皮肤表现,本文报道1例8岁的女患儿。诉轻度瘙痒和疼痛性水疱2月。皮损始发于面部,以后扩展至颈、腋窝、腹股沟、粘膜及四肢,伴有低热及排尿困难。皮肤检查:面、颈、腋窝及腹股沟有明显的大疱,踝部及掌跖部有少许水疱,疱壁紧张,某些部位水疱呈匐行性串珠状分布,腋窝的一些水疱是在风团、红斑或环状斑块基础上形成。粘膜广泛受累,包括唇、舌、口腔粘膜、鼻粘膜和大小阴唇,排尿困难提示尿道粘膜受累。
为了解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血清及基因型在跖疣中的意义,作者用免疫荧光及DNA原位杂交二种方法分别对HPV-1特异血清及基因型进行了检测。
沙眼衣原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妊娠妇女宫颈感染率为2~37%,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很大,为60%,并可出现不良的产科后果,如低出生体重儿、早产、死产、新生儿死亡等.本文对99例初次来产科检查时诊断为衣原体感染的妊娠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估治疗衣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确定治疗失败是否与治疗时的孕周有关.研究对象为因衣原体感染在1984年1月~9月接受治疗的99例连续妊娠的妇女,根据有无产科并发
低能量的放射性照射常用于一系列良性皮肤病的治疗。有时因未考虑总的照射剂量,经过20~30年的潜伏期后,在治疗部位可发生皮肤癌。有报道,患放射性皮肤癌病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总的射线聚积量,并发现面部引起慢性放射性皮炎的射线剂量较手部低。皮肤癌潜伏期的长短,同接受放射线照射的剂量成反比。
本文报告40例无症状梅毒(其中10例为神经梅毒)接受长效青霉素治疗时胸脊液(CSF)中青霉素浓度的研究。40例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查TPHA和FTA-ABS均阳性,10例确诊神经梅毒的患者CSF检查发现异常[TPHA和(或)FTA-ABS阳性;6例VDRL阳性,6例TPHA指数>4,5例IgG指数>0.7,7例单个核细胞>3106/L]。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鲁卡因青霉素240万U/d肌注加口服丙磺舒500
患者女,79岁.主诉进食时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7年,疼痛且放射至右侧颔部,近6个月来体重减轻12kg.
奈瑟氏淋球菌的耐药性可以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菌株、质粒介导的耐青霉素菌株(PPNG)和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菌株(TRNG)已在美国一些地区引起流行。为控制耐药淋病的传播,作者介绍了检测淋球菌耐药株和监测其流行的常规实验室方法。
患者女,26岁,对镍过敏.在避免接触常见的镍源后,面部持续反复发生皮损.怀疑患者使用3年的室内地下水为另一镍源,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患者室内地下水中镍含量.
SLE患者出现水疱性发疹或水疱性SLE的发生率很低,且尚未作为独立的疾病。作者报告1例22岁,女性患者,13岁出现多发性关节疼痛,18岁出现蛋白尿和胸痛,经检查诊断为SLE。肾穿刺示白金耳样损害,予强的松龙(PSL)60mg/d治疗,约1月后,胸部、上肢出现多发的无自觉症状的红斑和紧张性水疱,但3周后消退,随之血清学检查好转,蛋白尿转阴而逐渐减少PSL用量。6年后无任何诱因,在颈、胸、腹出现瘙痒性